日本幼兒園的遊戲教育觀念

本文已影響3.36K人 

日本幼兒園的遊戲教育觀念,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孩子是最重要的,未來的好壞,取決於孩子現階段的成長,對孩子的教育切不可“揠苗助長”,下面爲大家分享日本幼兒園的遊戲教育觀念。

日本幼兒園的遊戲教育觀念

日本幼兒園的遊戲教育觀念1

日本幼兒園的遊戲教育觀念

日本幼兒教育機構開展遊戲的一些做法及其所體現的教育觀念,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兒童有充足的遊戲時間

幼兒在園的生活是從自由遊戲開始的。幼兒入園時間爲上午8:00-8:30 (或9:00),幼兒自入園至10:00或10:30均爲自由活動和遊戲時間,幼兒可以在室內玩(天氣好時,幼兒一般都選擇戶外遊戲)。通常午飯後,12:00-13:00也是自由活動時間。

日本幼兒園教育活動有兩種組織形式--集體活動與自由活動,幼兒自由活動與集體活動的時間之比一般爲3:1,幼兒每天在園大約有三個小時可以在戶外進行自發自主的遊戲。

集體活動也以遊戲爲主。集體活動的一種重要形式是“行事”活動,如“七夕”“風箏”等,這種取材於社會生活或幼兒園生活中重要事件的綜合主題活動,通常也是密切結合兒童生活經驗,運用遊戲的形式,使幼兒得到充分的情感體驗。

遊戲環境材料簡易、樸實、自然

日本幼兒園通常有較好的自然環境,有濃郁的樹陰,有的幼兒園就建在小 樹林中。日本幼兒園一般戶外場地較大,有的雖不很寬敞,但利用充分,幼兒可以跑動、探究、玩耍。

幼兒園所提供的遊戲環境與材料具有簡易、樸實、自然的特點,使人有平實親切之感,特別有利於激發幼兒活動的興趣。

幼兒園注重爲兒童提供在自然中游戲的條件。材料、設施常常是依自然環境設置,如在樹上繫繩、打繩結、架繩梯、掛繩網,或是兩樹之間架鞦韆,供幼兒攀爬、蕩悠。有的依大樹幹造一小木屋,幼兒可爬上去玩他們喜歡的遊戲,有依山地勢高低不同而設跳臺,或是在場地上特意堆起小山坡,讓幼兒進行登、滑、鑽、爬等活動。

沙箱、沙地及玩水設施的設置很普遍。這類活動幼兒最感興趣,利用率極高,有的幼兒園甚至把整個院落作爲大沙場供幼兒挖土裝車、堆沙造型。

自然物及廢舊材料利用充分。如用木樁做平衡木,將舊輪胎插入地面做成跳馬;提供大量舊輪胎,供幼兒碼疊、滾動着玩。在幼兒園常常可以見到一些用紙板箱、廢紙盒等做成的搖馬、娃娃家小房子等。通常,各班均備有裝紙片、木塊下腳料等廢棄物的箱子,很多玩具都是幼兒自制的。

活動類型多樣,注重自然遊戲

日本幼兒園特別注重引導幼兒進行密切接觸自然的遊戲和在自然中進行的遊戲。

幼兒可在沙地中玩用沙築工事,拿小桶裝水倒進沙築工事中,有的玩得興起,甚至光屁股跳進沙地、泥水中戲耍。到了夏天,通常幼兒每天可以水池中游戲、戲水。

幼兒可以開展接觸自然的活動,如在草叢中尋找昆蟲,他們三三兩兩提着小籠子在草叢中尋找、捕捉、觀察昆蟲等小生靈的不同形態、習性,關注他們的生存狀況。

幼兒可在戶外充分開展遊戲,如跑動、蹬腳踏車、玩大型運動器械、爬竿、爬樓梯等,充分運動身體體驗驚險,感受克服困難後的愉悅和對自己能力的自信。

遠足運動,則是引導幼兒走向自然的一項綜合活動,他們也經常開展這一活動。

日本幼兒常開展有關鬼的遊戲,如玩碰鬼、冰鬼、高山鬼的遊戲,又如玩“鬼和大鳥的故事”,使幼兒經歷黑暗、冒險,進行競爭與合作,體驗恐懼與成功。

遊戲中幼兒自主自由,教師積極參與,共享遊戲歡樂

遊戲中幼兒自主自由,活動類型不是由教師硬性安排的,而是由幼兒自己選擇的,玩什麼、怎麼玩均由幼兒自己做主。如教師與孩子們一起做泥餑餑,或是與孩子們一起挖沙、用沙修築工事等,或是一起玩盪船及打水仗、捉人等。

教師始終是一名遊戲的參加者。教師積極參與活動,有時建議指導,有時給予一定幫助,但更多的時候是作爲幼兒中的一員,師生之間較少出現距離感。教師作爲幼兒的遊戲夥伴,以自己飽滿的情緒感染影響幼兒,並對幼兒表達支持、讚許的態度。這種平等關係有助於幼兒在活動中學習自己做主,自創玩法,因而遊戲中較少看到幼兒依賴教師的行爲。教師通常不對幼兒提出硬性的要求,而是與他們一起活動,用行爲感染他們。教師的作用就是千方百計讓兒童玩得高興。

自由活動中,一般班級界限不明顯,教師較爲放手。每個兒童可以做他喜歡做的事情,不同年齡、班級的幼兒也可相互學習、影響。

當然在遊戲中,教師並非完全放任,而要做到心中有數。教師注意幼兒和誰玩、在哪玩、玩什麼、玩得如何等,並依平時對兒童活動特點的觀察瞭解,進行相應的指導。

日本幼兒園的遊戲教育觀念2

日本對幼兒的培養非常接近西方發達國家,注重培養孩子獨立、自律、不依賴,懂得忍耐和承受,不給別人添麻煩的人格。

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日本人教育孩子有一個普遍原則,那就是“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孩子的事情,一定要讓孩子自己做,家裏其他人不會代替去做。”所以,從小培養孩子自立的'精神,不給別人添麻煩,包括不給爸爸媽媽和爺爺奶奶這些最親近的人添麻煩,這也成了日本人與日本社會的一個基本的行爲準則。

在日本的孩子教育當中,動手能力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日本的孩子,都必須學會主動幫助媽媽分擔家務勞動,學會整理自己的衣服,玩具。每天吃完飯,碗筷都必須自己收拾好拿到廚房裏去,而不是一走了之。

大家有沒有到過日本的小學,小學生都必須在教室裏吃午餐。而且是當天值日生自己去食堂裏把飯菜擡到教室裏再分配給大家。而每一位同學吃完午餐後,首先要把托盤和碗筷自己清洗乾淨,歸類放好,包括牛奶紙盒拆掉沖洗等等。然後呢,所有學生都要彎着腰親手用毛巾把整個教室地面來回擦乾淨,整個場景在中國是不太可能出現的。

但是很好的教育了孩子一個道理:天底下沒有什麼是可以不勞而獲的,你要得到,就先要付出。

另外,在日本也是非常普遍的現象,你們會發現,在餐廳吃飯的幼兒,無論是2歲3歲還是4歲5歲,爸爸媽媽都是讓他們坐在餐廳的兒童座椅上,自己進食,而不是像國內這樣抱在懷裏哄着餵食。就算這些小朋友吃的亂七八糟,抹的臉上手上都是醬汁,父母也一樣面不改色。這也是爲了從小就培養起他們獨立自理的能力。

日本,父母親告訴孩子的一句話就是“要學會忍耐”。你想要的東西,並不是唾手可得,必須付出相應的努力。比如說,他們會要求孩子每天幫助媽媽打掃衛生,洗碗扔垃圾,作爲交換,兩星期後就可以得到某個想要的玩具。所以你很少會在日本的玩具店裏發現耍賴哭鬧要買玩具的,因爲他們早早的學會了忍耐。

此外,還有很多家長驚訝的,日本女生男生都在冰天雪地裏穿短褲和短裙上學,其目的也是爲了在寒冷中磨鍊孩子堅強的意志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