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方式的改變

本文已影響1.29W人 

交流方式的改變,隨着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信息的傳播越來越快,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開始不斷便捷,通過電話,網絡,及時獲得聯繫。下面小編帶大家瞭解下交流方式的改變。

交流方式的改變1

互聯網拓展了人們交流和溝通的範圍,也拓展了社會治理的手段。

隨着移動互聯的出現,人們擁有手持電話數量之多,以及低成本等因素,將整個地區的大部分人聯結成一個整體,在互聯網環境下,社會空間擴大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模式出現了質的變化。

手機闖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大大改變了人們的社會行爲和文化生活:新聞即時性變爲現實,娛樂出現了個性化和碎片化。

交流方式的改變

由於移動互聯的普及,中國國內與國際上任何一個國家的交流已經不是問題,移動互聯把中國與世界連結成一個整體,技術和經濟全球化帶來了社會全球化。

中國社會在最近一個時期的快速發展是與互聯網的出現密不可分的,歷史發展證明,人們密切聯繫的程度越高,社會進步越快,取得的成績也越明顯。

互聯網把單個個人聯繫起來了,這樣大大提升了創新的效率,提升了社會空間的範圍,產生了新的社區,即互聯網社區。

在信息時代培育健康社會溝通方式

一個健康的社會環境是良好溝通的基礎。因此,必須通過不斷完善社會建設的各個領域的工作來引領由於新技術革命帶來的社會溝通方式的變革,使線下社會溝通與線上社會溝通有機結合,互爲促進。

交流方式的改變 第2張

以和諧的家庭塑造個人健康心態。移動互聯改變了家庭成員之間的溝通方式,但沒有改變家庭作爲社會基本單位和社會細胞這一基本事實。

和睦的家庭、親密的鄰里關係,是家庭成員和社區成員溝通的基礎,也是個人心理健康的前提。家庭是社會核心價值傳承、培育、延續的初始環境,也是孩子社會化的起點。

一個有着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進入社會後會對生活充滿友愛,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這些確實是健康社區和健康社會必不可少的要素。由此也可以理解,爲什麼家庭社會學會成爲社會學學科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

社區居民生活,是非常瑣碎複雜的,鄉規民約只有具體、細緻、入微才能形成效力,發揮作用。個體能否得到全體社區成員的認同和稱讚,是一個人得以立身的前提。

交流方式的改變 第3張

得到認同的關鍵在於,作爲個體的人是否遵循共同體的約定俗成、行爲準則。社會共同價值和共同未來的培養不僅靠媒體的輿論宣傳,更要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孕育。

社會的共同價值和共同未來就孕育在人們的日常社會生活之中。因而,社區要靠建設,也要靠治理,根本上要靠建設。健康、向上、向善、平和、友好等要素組成的基層人民社會生活是社區治理的基礎。社區治理應當把精力放在這裏纔會更加行之有效。

在提升民族國家凝聚力中建設共同體。國家的凝聚力是社會溝通過程中的基本價值取向和基石。凝聚力是把國家和民族建設成爲命運共同體的心理基礎,這種心理基礎的核心是文化。一種象徵性的文化可能會把不同的族羣聯繫起來,大家相互認同。

全球化環境下,人類社會要繼續存在和發展,就必須尋求共同的目標、行爲規範和價值取向,時代要求對未來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

民族之間的社會溝通基於具有文化相對主義的價值判斷,不同民族之間的價值和思維方式是不一樣的,或者說具有不同的文化習慣,如果一個民族用自己的價值和思維方式去理解和解釋另外一個民族的行爲,可能會產生誤解。

解釋當代民族之間的行爲,必須瞭解它們的動機、習慣和價值觀,特別是根植於人們內心的核心價值更是民族文化的基本要素。互聯網和全球化把人類社會的溝通帶向一個新時代,空前複雜。

交流方式的改變 第4張

要把社會溝通作爲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聯繫羣衆的重要方法

70年來,中國經歷了深刻社會變革,目前依然處於鄉土社會、工業社會和信息社會等幾種不同社會形態的疊加階段,這個疊加階段既表現在空間上,又表現在時間上,還表現在人們外部行爲和內在心態上。

在沒有完全脫離傳統社會影響的環境下,移動互聯網成爲新的社會組織形式和社會溝通形式。面對這樣複雜的局面,探索網絡環境下社會治理的意義尤爲重大,部分人在網絡環境中所表現出來的行爲現代性與內心中的傳統價值造成了新時代網絡社會中的文化行爲偏差。

網絡社會治理已經不再是遙遠的事情,對此,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儘管人與人之間需要面對面的交流,但不可否認,網絡交流的便利,提高了熟人之間密切交流的重要性。

隨着人們感知習慣的適應和改變,網絡交流就是一種現實世界的交流方式,發展互聯網文化,倡導健康社會交往方式和溝通方式是互聯網時代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需要積極探索、不斷創新。

領導幹部要把社會溝通作爲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手段和聯繫羣衆的重要方法,也是作爲堅持羣衆路線、密切聯繫羣衆的重要修養。

要做到這些就必須適應新形勢下的網絡環境,學會在線下和線上都能做好調查研究,在線下敢於與羣衆面對面,在線上勇於與網民討論,線下和線上結合起來解決好羣衆關心的問題。

更要積極通過網絡環境下的大數據分析來了解民情民意,順應民情民意,推動社會朝着健康、和諧、積極的方向前進,努力實現社會治理現代化。

交流方式的改變2

在以前我們的父輩與他人之間的互動能力極爲有限,很大程度上僅限於他們認識的人。有時候一個對他人的問候都需要等上好幾天對方纔能收到。

那時的人們就喜歡坐在一起聊聊天南海北、家長裏短和各種奇聞異事來增進彼此之間的親密度,小夫妻一天沒有相見,回到家裏開開心心的談論着一天當中發生的事情等等。

交流方式的改變 第5張

但是現在網絡的普及以及社交軟件的應用正在慢慢的改變我們的交流方式。

就拿我來說,我平時就不太喜歡使用網絡社交軟件,我也很少在網絡上發表文章,有人說我馬上就要脫離這個時代了,屬於被社會逐漸遺忘的人。

是啊聽別人勸吃飽飯,他們這麼一說,真的把我嚇一跳,趕緊學習如何使用社交軟件,但是我在社交媒體上和他人聊天時總覺得我是在和一部智能機器在對話。

我之所以有這種感覺,我認爲現在的社交媒體使我們與他人之間的互動減少了。大多數人已經習慣於動動手指就可以與他人建立聯繫(認識或者不認識)。

交流方式的改變 第6張

由於社交謀體把交流變得越來越普遍,人們似乎在互聯網上與他人交談時再也不用擔心什麼,以往人們面對面交流時還要顧及一下自己的言談舉止,生怕給對方留下什麼負面印象。

爲了使談話內容更加輕鬆有趣,一方還需要增加彼此之間的互動性和親密度甚至還要抑制自己面對面交談時所產生的恐懼和焦慮。

而現在社交媒體的使用更加便利,功能更加全面,操作更加簡便,工作效率更加有效,但是在其他方面,社交媒體的使用正在使人們在逐漸喪失語言功能,也使得人們對與他人見面變得不再感興趣,並且失去與他人的有效溝通能力。

在近年中兒童使用社交媒體的數量明顯在增加,這導致了他們在生活中與他人建立的聯繫減少了。

這種交流方式使的他們更加情緒化,當他們迴歸最原始的交流方式時他們開始掙扎,當與其他沒有使用社交媒體同齡的孩子交流時,不適應性使得他們的表現處於落後與同齡人的狀態。

這就使的缺乏社交技能的他們會更加依賴網絡社交媒體和排斥面對面交流,最終導致了惡性循環。

即使孩子能夠很熟練的`使用社交媒體進行在線對話,但是研究表明孩子們在交談時出現兩種極端:一種是冷漠,一種是情緒化。

交流方式的改變 第7張

這似乎就是問題的所在,人與人之間在交流時眼部的運動起到關鍵性作用(眼睛的追蹤系統同畫面和事物相關聯)而在線互動恰巧缺失的就是眼部追蹤作用,在屏幕面前他們的眼睛始終處於一種停止運動的狀態,這和麪對面交流時的眼部追蹤所起到的作用是不一致的。

同時在社交媒體上面進行交流時,孩子們還在喪失對他人或事件進行分辨的能力,缺乏對處理問題或面對壓力時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將導致這一代人,很有可能失去我們上一代人所擁有的親密朋友關係(比如:朋友、知己,密友)這一變化與孩子過度使用社交媒體有直接關係。

這也將導致孩子們成年後不再願意從事社會羣體性工作,這將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其中也暗示着孩子們的健康也受到威脅。

社交媒體對人最大的傷害就是在你使用它時你能得到所謂的快樂,但是一旦當你放下了它,你的內心就會產生負面情緒。

在針對青少年的一項研究中顯示,他們在短時間內與社交媒體斷開聯繫後,在這段時間裏他們就如同與成人戒菸或戒酒時所產生的症狀及其相似,例如:渴望、焦慮、情緒化、不安和憤怒等。

他們的這種上癮症狀使得這些孩子更加難以從社交媒體中脫身。因爲社交媒體所採用的可通過持續狀態和照片更新傳遞信息的方式。

可以非常有效的消磨時間,當孩子在比較自我生活和他人生活後就會產生心智上的沮喪或焦慮。如果這時在看些所謂的心靈雞湯時他們的症狀就會更加明顯。

那些所謂的心靈雞湯(現在有人稱其爲有毒的雞湯)。就是某些人濫用媒介發些所謂的勵志文章,用來賺取所謂的瀏覽量,但是這種勵志文章會使看的人產生抑鬱,焦慮和退縮行爲。

如果一個抑鬱症患者看了勵志文章,剛開始會有所好轉但是隨着長期看下去,他就會越發憂鬱,這將導致他病情加劇。

總體而言,如果能正確的或適當的使用社交媒體並能以正常面對面社交產生互動,社交媒體將會是有益的。目前人們還是在過度使用它,儘管它有很多好處,但是它的負面效應已經遠遠超出了它的實用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