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爺爺的故事

本文已影響4.1K人 

袁隆平爺爺的故事1

1、“一個人如同一粒塵土,無論怎樣飛揚,怎樣喧囂,到末了,還是要落到自家的土地上;一個丈夫如同一片落葉,無論他怎樣張揚,怎樣的由綠變紅、變黃,到末了,還是要落到自己妻子身邊……”

袁隆平爺爺的故事

這是袁隆平院士曾經寫給自己妻子鄧哲的一首情詩。

2、據妻子鄧哲回憶,當時她很是喜愛和敬佩這位袁老師,“袁先生人好,課講得也好”,在當時袁隆平也對這個安靜而秀氣的女學生頗有一番好感,因此兩人就漸漸的走近了。

3、新婚沒過多久,袁隆平就興致勃勃地邀請鄧哲去河邊游泳。

在臨出門前,他還特意的拿了一把小剪刀。鄧哲就十分不解,於是就問他,“游泳拿把剪刀幹什麼。”

袁隆平就回答說,“河裏有許多漁民佈下的魚網,如果你在游泳時萬一給網上了,我就可以用剪刀能馬上剪開幫你脫身呀”。

4、袁隆平獲獎無數,榮譽無數,但是生活極其簡樸,穿48元的T恤衫和35元的格子襯衫,理髮都只是剪5元的。

5、袁隆平兒子袁定陽子承父業,靠着自己的努力,已擺脫了父親的光環,在農業研究界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兒媳婦段美娟同樣也是該領域內的科研人員,現在她是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導師。

6、袁隆平喜歡音樂會拉小提琴,能演奏柴可夫斯基。妻子鄧哲會彈鋼琴。

妻子生病時,袁隆平不停唱歌給妻子,用愛和音樂喚醒妻子。

7、袁隆平曾說:

“愛是一份長久的承諾。愛,滲透在日常生活的每個細節中,哪怕是一個會心的微笑,擦一擦汗,洗一次碗,陪愛人逛一次街,都是幸福的,值得回味的。”

8、袁老這一生,是被理想照耀的一生。

他說自己有三個任務:一是超高產,二是海水稻,三是第三代雜交水稻。

9、之前有一段採訪,他說,一粒糧食能救一個國家,也可以絆倒一個國家,這是糧食的重要性。上世紀六十年代,饑荒的時候餓死人,我都親眼見過。

主持人說,您是不是害怕這樣的場景再次出現?

他含着熱淚說: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10、袁老曾向外界描述過自己的夢想

“我做過一個夢,夢見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穀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們一塊在稻田裏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

袁隆平爺爺的故事2

前不久我在網上看到了袁隆平爺爺成爲雜交水稻之父的艱辛歷程故事,現在就讓我來給大家一一講述吧!

首先,袁隆平爺爺一年級時一次去郊遊,老師帶他到一個農場去參觀,當袁隆平爺爺看見到處都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鮮豔的果實時,就立志要去學農。從那時開始,袁隆平爺爺就刻苦學習,高中畢業後,袁爺爺考上了重慶相輝學院(後來改名爲西南農學院)。1953年8月,袁爺爺畢業後,被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當老師。

1960年的一天中午,袁爺爺走出校門,他遠遠的看到馬路邊圍了一羣人,走近一看,路邊橫着兩具骨瘦如柴的屍體,圍觀的人們都默默無聲,臉上堆滿了憂傷,袁爺爺也非常難過。

從此以後,袁爺爺帶着學生一起攻克難關,終於研究出了高產量的雜交水稻,解決了全世界許多國家的糧食問題,成爲了雜交水稻之父。

讀到這裏,我想到了全世界的許多國家正在鬧饑荒,而有的人不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糧食,所以,我們要珍惜糧食!

現在再讓我們來看看袁隆平爺爺的其它故事:20xx年10月27日晚,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榮歸母校西南大學。

場面相當震撼:搖旗子、舉畫像、拉橫幅,學生們冒雨在校門口排了半公里長隊。

這次迴歸的一個花絮是首次披露了袁隆平爺爺在校成績,袁隆平爺爺1950年大一下期期末考試成績單清楚地表明:袁隆平爺爺當時農學課程成績並不很突出,反而英文成績特別好,高達93分。語文64分,植物學65分,普通化學60分,地質學88分,農業概論88分,氣象學84分,農場實習67分。他的專業成績在班上僅相當於中等。可爲什麼當初這個成績並不優秀的小夥子卻能解決世界糧食問題呢?對此,袁爺爺的回答是:“我成績並不是很優秀,但我會努力去學,因爲世界還有許多人捱餓,我不忍心看到他們被活活的餓死!”

是呀,誰都不忍心看到許多人被活活餓死,所以,從現在起,我們每個人都要節約這來之不易的糧食,讓全世界行動起來,一起對抗糧食危機,讓人們不再捱餓!

袁隆平爺爺的故事3

五月下旬,我們從千里之外的湖南長沙,知道了袁隆平爺爺已離我們而去。授予共和國勳章的畫面還恍如昨日,袁爺爺蹲在稻田的身影還在腦海中,這彷彿在昭示着:袁爺爺他,從未遠離。

小時候的袁爺爺是幸運的,他有一個溫婉賢良的教師母親,得以媽媽的教導,他小時候就對這厚重的黃土地報着神聖的敬意;但袁爺爺也是不幸的,他生活在黑暗的年代,在抗日戰火紛飛中,一家人東奔西走,就像風中的浮萍,讀書都換了好幾所學校。

袁爺爺是新中國第一批農學專業的大學生。畢業後的他,將其一生都奉獻給了稻田。我們難以想象、更難以感受袁爺爺在奮進的過程中遇到多少挫折,遇到多少詆譭。但無論是天災還是人禍,都嚇不倒他,更難不住他。

還記得1968年的時候,袁爺爺開始做雜交水稻實驗。他滿懷希望地將700多株幼苗播種,看着他們一天天長大,這個過程漫長且枯燥,然而袁爺爺每天都興致勃勃。但是總有人居心叵測。5月19日清晨,當袁爺爺來到自己的試驗田時,發現昨天還好好的試驗田,一夜之間變得一片狼藉,秧苗被一掃而光,只剩下深深淺淺的腳印,袁爺爺呆住了,眼裏的淚水似乎要奪眶而出,他想要怒吼卻始終說不出什麼。他踉踉蹌蹌的邁入試驗田,盼望着還有幸存的秧苗,終於,幾天之後,袁爺爺在一灘污泥中發現了五株半埋着的.試驗秧苗,他小心翼翼的捧回家中視若珍寶、悉心照料,才得以繼續他的試驗。

面對如此艱難的困境,是什麼讓他沒有放棄呢?我想除了讓中國人吃飽飯的夢想,還有頑強的意志與驚人的毅力!

蒼天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努力,袁爺爺終於等來了發現野生雄性不育株的消息。

聽到消息時的袁爺爺,如同在酷暑難耐之際,迎面吹來了一股清涼的風。後來他給這三株野生雄性不育株取名爲“野敗”。它們帶給袁爺爺無比幸福的感覺,這種幸福感一直追隨了他的後半生。

上帝給的並不多,只給了袁爺爺三株“野敗”,然而,他抓住了,他成功了……

袁爺爺的故事太多太多,直到今年,他仍穿行在稻田裏,不斷探索雜交水稻的未來。他的初心與赤誠,化作春霖甘露,滋潤了一年又一年的稻花。七十歲、八十歲、九十歲,禾下乘涼的夢越來越近,雜交水稻發展前路似乎盡是坦途。然而袁爺爺卻悄然地走了。

他來的時候餓殍遍野,走的時候稻米滿倉。

若是某個午後風吹稻浪,我想那應是他的靈魂在迴響,在我們的課本中,在人們飯桌上,在全世界人們的心中!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