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風故事(合集15篇)

本文已影響7.08K人 

我的家風故事1

顧名思義,家庭風格是一種良好的家庭氛圍。好的家庭風格是一種無聲的教學,它總是激勵着我;一個好的家庭風格,就像一首音樂,在一個幸福的家庭中優美地演奏,引導我健康地成長。

我的家風故事(合集15篇)

說到家庭風格,事實上,我似乎也理解。我覺得有點深奧,就去問我奶奶,她誠懇地說:“家風是我們家的一種好習慣,一種好氛圍,可以說是傳家寶。”。只有一個好的氛圍被傳遞下去,社會纔會更加和諧。我深情地對奶奶說:“奶奶,您放心,我會把它發揚光大的!"

俗話說,“孝爲先”。在古代,劉恆,一箇中國皇帝,照顧他病重的母親。他每天爲她母親煎藥,並在她牀邊日夜保存了三年。今天,奶奶照顧奶奶。每次我回到家鄉,我都看到奶奶在照顧奶奶。奶奶總是洗臉和洗腳。當她吃東西的時候,奶奶拿起一個碗,冷卻後餵給奶奶。有時候奶奶生病了,奶奶什麼也不說,所以她可以去最好的醫院治療。看着奶奶的笑容,奶奶很開心。有一次,我困惑地問祖母:“祖母,你爲什麼要紀念你的祖母?”奶奶認真地說:“我的孩子,你還年輕,不懂事。你應該尊敬老人的原因是每個人都會變老。就像你一樣,她渴望被別人認可,害怕孤獨。當她不能走路時,我們會幫助她做她能做的事。她也渴望友誼,喜歡活潑。

哦!我終於意識到這是——孝道!有時候我們應該經常回家,花更多的時間和老人在一起,並且關心和關心他們。

“孝大於敬”。我呢?爲你的父母盡你所能,——。拍打你的背,揉你的肩膀,刷你的碗,洗你的筷子。當他們老了不能走路的時候,我會成爲他們的柺杖,緊緊地握住他們的手,就像他們現在握住我的手一樣,慢慢地走!

良好的家庭作風——孝道感染了我,啓迪了我,使我受益匪淺!我必須讓我的家庭的良好的家庭風格代代相傳,這樣更多的孩子可以通過血液傳遞,永遠不會死亡!

我的家風故事2

家庭風格決定了每個家庭成員的性格;家庭風格影響每個人的未來,並決定一個人的教養好壞。我們的家庭風格是自力更生。

從我記事起,我母親就教導我:“你必須知道,你應該學會堅強,自己處理事情,從小就好好照顧自己。爸爸媽媽不可能一輩子都照顧你,你必須自力更生。”這就是她說的和做的。它總是提醒我,我不依賴別人,我對現狀感到不安,我勤奮進取,我依靠自己的努力不斷提高。

孩子,顛簸和顛簸是不可避免的。我曾經羨慕那些摔倒時能在母親懷裏得到安慰的孩子。我仍然清楚地記得,當我五歲的時候,有一次我不小心走了,掉進了狗的泥裏,我的胳膊肘和膝蓋都是血,所以我痛得大哭起來。母親保持沉默,只是皺着眉頭說,“自己站起來!”我哭了很長時間,直到我哭累了,她從來沒有給過我一隻手。最後,我慢慢地站了起來,我的膝蓋上仍然有一個傷疤。從那時起,我比其他孩子走得更穩。

我不僅摔倒了,拒絕幫助我,而且我沒有洗衣服,也沒有幫我做作業。我不得不自己做很多事情。慢慢地,我學會了處理自己的事情,洗衣服,疊被子,跌倒時爬起來,試着解決困難和處理受傷。

媽媽讓我自己做所有的事情。我甚至不認爲她愛我。但是我不知道爲什麼我生病發高燒時她會哭。爲什麼她總是讓我走在路上;爲什麼你帶着一把傘,而她的衣服總是莫名其妙地溼了一半…

漸漸地,當我長大了,我真的理解了我母親的好意。事實上,她不愛我,但希望我學會自立。即使她不在我身邊,我也能好好照顧自己。的確,檐下的燕永遠也飛不到藍天,膝上的孩子永遠也跑不到遠方。自力更生,讓我不斷提高自己,讓我的生活能力得到鍛鍊,讓我有意識地養成好習慣。它讓我慢慢學會自尊、自信和勇氣,逐漸學會理解和尊重他人,成爲一個能夠獨自面對生活挫折的人。

我的家風故事3

每個家庭都有家風,我想了很久很久也沒想好拿我家的什麼家風故事分享給大家。但在大年初二,我的腦海中突然閃過這麼一個畫面,決定家風分享從這裏開始說起,事情是這樣的……

那是20xx年的春節,除夕當天奶奶從超市買回一口“高大上”的新鍋,準備爲我們燒美味的羊肉吃。奶奶把嶄新的新鍋洗乾淨後放在窗戶外的保籠裏準備晾乾,由於沒有考慮到保籠的空隙大小,保籠居然沒能架住鍋,只聽“哐”的一聲,新鍋從保籠的空隙裏漏了下去重重地摔下樓了。奶奶立即從四樓飛奔到一樓去找鍋,好不容易在草叢裏發現了它,新鍋可憐巴巴地“趟在”那兒,鍋底破的就像靈隱寺內的“一線天”,鍋身和鍋餅也分了家。這可把奶奶心疼壞了,非常自責,接連不斷地嘮叨:“這麼好的一口鍋,可惜了,可惜了!我怎麼這麼不小心呢……”過了些天,聽小區裏在傳一個消息,誰家的車子被砸壞了,爸爸媽媽去了解了情況,發現這輛車就是我們家的新鍋掉下去的時候砸的,爸爸、媽媽陪着奶奶急忙找到車主賠禮道歉並賠償了修車的費用,對方也原諒了我們家,見到奶奶那麼自責,反而安慰起奶奶:車砸了是小事,幸好沒有砸到人。

這件事雖然已經過去很久了,但其中的道理我一直銘記在心,做事要誠實、守信,做錯事情再多自責也無濟於事關鍵還是要想辦法補救。這就是我的家風分享。

我的家風故事4

家風其實就是一道道標準,約束着我們,讓我們和這個家的精神融合,在我們家,也有家風,就是我奶奶提倡的勤儉節約。

奶奶從小就教育我要勤儉節約,要節約每一張紙,每一度電,每一粒米飯。奶奶平時非常節約,祙子破了,會縫一下在穿,棉毛衫洗洗縮水,袖子太短了,她會把袖子在接一段,這樣又可以穿了。我有時非常浪費,麪包吃一半就扔掉,飯吃一半就吃不想吃了,奶奶會和我說:每一滴糧食都是農民伯伯辛苦種成的,不能浪費,要想以前二萬五千米長征的時候,紅軍沒有糧食吃,吃草和皮帶,是多麼艱苦啊!雖然現在我們生活條件好了,但也不能浪費,要時刻想着我們的幸福日子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

小時候,我很怕黑。每天晚上,我總喜歡把家裏所有的燈都打開,照得整個屋子亮堂堂的,這裏,奶奶總是嘆了口氣,對我說:“丫丫,要懂得節約”!我疑惑地問:“什麼是節約”?奶奶隨手關掉一盞燈,告訴我:“這就是節約”!從此,我明白了要節約用電。

我還記得有一次,我擰開水龍頭洗手,放了滿滿一臉盆的水,差點滿出水池,奶奶看到了說:“你怎麼能這樣呢?我委屈的說:怎麼了。奶奶說:你洗手時水龍頭一直開着,這樣太浪費水了。在許多邊遠山區裏,很多小朋友連喝的水都沒有,快把水龍頭擰緊吧,以後一定要注意節約用水。一個不經意的舉動,就已經造成了浪費,所以我們更應該小心的做好每一個細節。

上三年級的時候,我就想換一個書新包,奶奶認爲我的書包還能用,又沒破,就是有點舊了,就不讓媽媽給我買新的了,說到了4年級在換新書包,到六年級畢業剛好兩個書包,如果三年級就換新書包,就太浪費了,我當時心裏特別不高興。開學了,我發現同學們都換了新書包,只有我還用舊書包,覺得很沒面子,一整天都和奶奶生氣。現在想起來,奶奶是對的。奶奶說從小就要學會節約,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但也不能太鋪張浪費,能用的東西就用。今天我還看到報紙上寫着92歲崔崑院士一件襯衣穿了30年,卻捐了420萬積蓄幫助貧困生,感覺太偉大了,看完我都流淚了。

勤儉節約是中國人的一種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一定要勤儉節約,不隨便浪費電、浪費水、浪費食物。

我的家風故事5

修身、齊家,才能治國、平天下。而良好的家風幫助我養成良好的習慣,成就人生的目標。

我家的家風有兩條:一曰誠,二曰靜。

所謂“誠”,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對別人要誠信。另一方面,對自己不姑息。對別人要說到做到,言而有信。對自己要實事求是,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不要欺騙自己。我在讀一年級的時候寫字常常漏筆畫,又要偷懶且害羞不肯承認錯誤,所以有漏筆畫的時候,就偷偷補上,而且常常加上去的筆畫很不清晰,一段時間後,我的錯別字就很多,成績也下降。後來在爸媽的教育下,我認識到了實事求是的重要性,改掉了這個毛病。成績好了,字也寫得漂亮了。

早在三國時候諸葛亮在《誡子書》中就這樣說過“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就是告誡後人要從寧靜來提高自身修養。這就是所謂的“靜”。而閱讀是讓人靜下心來的好方法。從我記事開始,我就看到爸爸媽媽一有空就捧着書津津有味地閱讀,在他們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我也愛上了閱讀,現在我可以靜下心來看上半天書。當我心無旁騖地遨遊在書的海洋裏,小白齊威王動腦筋要一飛沖天了、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已經決定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契訶夫的草原美得讓人心醉神迷、老麥哲還在喋喋不休地講述動物王國的美好明天。寧靜早已致遠,淡泊正在明志。

好家風是一位好導師,能讓我變得更好。

我的家風故事6

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個獨特的家風,我們的家風是“勤儉節約”,媽媽常常對我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我們要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爸爸和媽媽都是勤儉節約的人。除夕夜,我們在飯店吃團圓飯時,會多出不少飯菜,他們就會把剩菜剩飯打包帶回家,第二天繼續吃;我們平時穿不上的衣服也都會送給有需要的人,讓它們再次被利用起來;平時用水用電,他們也經常教育我要隨手開關,不要浪費水電資源。

勤儉節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也要努力做到。平時,我會幫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盛飯、端菜、倒水、倒垃圾等;穿戴方面我也從不追求時尚的品牌,不會和同學們盲目攀比;過年時得到的壓歲錢都是交給媽媽存起來,從不亂花錢……

這就是我們的家風,我爲我們的家風而感到自豪!

我的家風故事7

家風是什麼?家風是一個家庭的道德標準,如同糧食一般,是一個家必不可少的成分。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現代傳承,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爲準則,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我們的家風是孝。父母一直告誡我,百善孝爲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有時太奶奶來我家住,太奶奶已快九十了,行動有所不便,爺爺奶奶時刻陪伴在她身邊,噓寒問暖,陪她聊天。有時太奶奶還要耍耍小孩子脾氣,很難伺候,可爺爺奶奶還是順着她,從不反駁她。有時,奶奶一個電話,爸爸立刻放下手中的活,馬不停蹄地趕回去,幫他們解決好問題。我奇怪地問爸爸:“奶奶一個電話,這麼着急幹嘛呀?等有空再去不行嗎”爸爸笑着對我說:“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他們打電話過來,肯定是有急事。”我點點頭。所以我只要一有時間,就給長輩端茶遞水,給他們按摩捶背講笑話,把他們逗得哈哈大笑。

我們的家風是節約。吃飯,吃多少盛多少不準浪費,要吃乾淨碗裏的每一粒米,如果吃飯把米粒掉桌上,都會撿起來吃。我爺爺更是節約標兵,我們開玩笑說爺爺是“垃圾桶”,每次剩菜剩飯,都會進他的肚子裏,名副其實的光盤行動。我們家都有隨手關電的好好多衣我都穿不下了,媽媽並沒有把它扔了,而是給比我小的弟弟穿。

我們的家風還有誠實守信。不管對人還是對事物應該把誠實守信放在第一位。就像華盛頓小時候把他父親最心愛的櫻桃樹砍了,當時很害怕,但還是誠實地告訴了父親,父親不但沒有罵他,還表揚他是一個誠實的孩子。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

我的家風故事8

很多人的家裏都有家風,家風也是一種傳承、一種習慣。要說起我們家的家風,那主要就是:有孝心、講誠信等。

“百善孝爲先”,孝敬老人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爸爸媽媽從小就教育我要有孝心,要尊老愛幼。是他們告訴我怎樣孝敬長輩的。我們家有一個習慣,當然我確信這是個非常好的習慣。通常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時候,要等人到齊了,奶奶、爸爸、媽媽都坐好,長輩先動筷子我和哥哥才能吃,好吃的不能獨吃,要先給長輩吃。記得有一次,盤子裏還有不多的幾塊排骨,媽媽先給奶奶夾了一塊兒,又給爸爸夾了一塊兒,最後又給我和哥哥每人一塊兒。我問媽媽:“你怎麼不吃呢! 你不是很喜歡吃排骨嗎?”媽媽笑着對我說:“因爲我上有老下有小呀。”聽了媽媽的話,我感動萬分,忙把碗裏的那塊夾給媽媽,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媽媽上孝婆婆下疼子女的那份苦心!

誠信自古至今都是人們交往過程中的道德準則。

記得,那是一個炎熱的夏天,爸爸給了我50元錢,讓我去買個西瓜。一聽說要有西瓜吃,我就很高興的向外跑去。

看到路邊的車上有滿滿的一大車西瓜,西瓜攤上聚集了許多買主。我也趕緊湊了過去,原來是一位老爺爺再賣西瓜。我挑了一個西瓜給老爺爺,老爺爺稱了下說:“17元。”我把爸爸給的五十元給他,然後老爺爺找了我83元,他多找了50元。這時,我看了看周圍的人,發現老爺爺根本沒發現多找了。頓時,我的心中竊喜:反正沒人注意我,我就直接回家吧!想着,我便偷偷地溜出人羣,飛快地朝家中奔去。到了家裏,我十分開心地把錢和西瓜都交給了老爸,並說了這件事。結果,老爸竟然板起了臉,把我給狠狠的訓了一頓,讓我把多找的50元錢還給老爺爺,並且向老爺爺道歉。

不知不覺,在爸爸媽媽的言傳身教下,有孝心、講誠信已成爲了我和哥哥的習慣,也是我們最值得驕傲的。

我的家風故事9

今天,我來和大家講一講我們家的家風故事。我出生在農村,爺爺奶奶和爸爸媽媽也都生活在農村,爸爸參軍轉業後留在了城市發展,我和媽媽也來到了城市。在老家,爺爺奶奶經常跟我講艱苦奮鬥的故事和他們那個年代的生活。從小他們就教育我要有艱苦奮鬥的精神,我知道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以前農村生活是吃不好、穿不暖的,過的都是苦日子。我喜歡聽爺爺奶奶講他們的故事,將他們那時候賣饅頭的故事,講他們兄妹因爲東西分配不均勻而吵架的故事。當時爺爺奶奶住的是土坯房,再想現在我們的生活,我充滿了感激,感激社會主義,感激70年來祖國的發展與進步,沒有這些哪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祖國經過這70年來的艱苦奮鬥,已經站在了世界的前列。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神五、神六、神七的成功發射,中國在向世界證明自己。雖然有雪災有地震,但壓不垮中國人的脊樑,在這些災難中涌現出的人和事,更讓我們看到祖國的希望。

家風是一盞燈,照亮我們前行的路;家風是一條小船,將我們安全地載向成功的彼岸;家風是一句良言,警戒着我們,約束着我們。同時,家風也是一個家庭的主旋律,是一個家庭文化的象徵。所以,好家風就是一種正能量,我們要從每個家庭做起,讓每家每戶都有良好風氣。

我的家風故事10

今天我要給大家講一個我爺爺的故事。

我的爺爺是泥瓦工出生。很小的時候就到工地上去幫人拎鉛桶、拌水泥……工地上所有的苦活累活他都幹過。爺爺說他小的時候有一句話叫“教會徒弟,餓死師傅”,所以雖然他在工地上也有師傅,但師傅從來都不肯用心地教幾個徒弟。爺爺就憑自己的細心觀察,慢慢摸索,把師傅的一套本事都學會了,還專門創新出了自己的方法。現在很多建築公司造房子要評獎,評“魯班杯”,一定要請我們家的老高師傅到現場去看看,提提意見,然後再派工人去施工。

爺爺現在手底下有很多工人在替他打工,但是他不像自己的師傅那樣藏着掖着,他把本事都教會給他們。爺爺總說,只有教會了徒弟,工作做得精細,甲方也就是建築公司滿意了,纔會有好口碑,纔會有好生意。

爺爺從帶工人開始,從來不去拖欠工人的一分錢,他總說;“到工地上做工的都是逼不得已的苦出生,家裏本身就辛苦,還剋扣他們工資的事情我是做不出來的,他們也有爹媽要養,也有子女要讀書,一大家子靠着一個人在工地上打拼,還去扣他們錢,真是太沒有良心了。”所以每到年底,別人都開始返鄉了,爺爺還要坐高鐵出門去要工程錢,爲的就是在年底前能把工資全部打給工人師傅們。

有些工人師傅在爺爺手底下幹得久了,就自己出去闖天下,爺爺也從來不去爲難他們,還幫他們牽線搭橋介紹工地呢。

給大家講個小祕密,今年初,武漢的一個建築公司要爺爺派幾個人去幫他們創杯,原本爺爺只打算派個五六個人,就沒有通知所有人。結果有一個師傅聽說爺爺已經開工了,但是沒有接到通知,就自己買了火車票跟着一起去了,因爲他說:“跟着老高幹活心裏踏實!”

所以爺爺的故事就反映了我們的家風:勤學、動腦、上進、誠信、善良。

我的家風故事11

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而禮儀之首便是孝順父母。古往今來,凡是有所成就的人無一不具有這種高尚的品德。

我的爸爸媽媽也是如此。媽媽有好吃的,全都留給姥姥姥爺吃;有時候下班回到家,雖然筋疲力盡,面對年邁的老人,她總會愉快地和他們一起在廚房忙碌,用心給大家做飯燒菜。爸爸的家鄉在江西,但他還堅持每個月都給家人通電話,噓寒問暖;而且每逢春節,我們一家還會驅車近千公里回江西,和爺爺奶奶一起過春節,給他們拜年。

我正是在這個家庭的薰陶下茁壯成長,我也孝順自己的爸爸媽媽。

記得那是一個秋天,看到家裏的兩種水果:蘋果、梨。我興致大發,決定來做個水果拼盤,給家人解解渴。經過一番努力,整個水果拼盤就大功告成了。

我把誘人的水果拼盤依次給姥姥、姥爺、爸爸、媽媽嘗一遍,看到他們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後,我才吃了一小口,真是甜在嘴上,更甜在心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近朱者赤”,良好的家風不僅規範了我的言行舉止,還讓我在耳濡目染中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走出去,我就是家庭的一面鏡子。正所謂“身教重於言傳”,爸爸媽媽用自己的親身實踐來教育我“百善孝爲先”,讓我做一個孝順的孩子,懂得感恩、學會回報,長大後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我也一定不會辜負他們的期望!

我的家風故事12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國法是立國之本,它會讓這個國家和社會變得安定和諧,而家規會讓我們的家庭變得和睦美滿。下面我就來說說我們家的家規。

家規也就是家風,是一家子的風氣,在我們家體現在孝順上。爸爸媽媽常說“百善孝爲先”,尊敬長輩,聽長輩的話,不跟長輩頂嘴都是孝順的體現。我們家有一個習慣,當然我確信這是個非常好的習慣。通常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吃飯的時候,要等人到齊了,奶奶、爸爸、媽媽都按各自的位置坐好,長輩先動筷子我和姐姐才能吃,好吃的不能獨吃,要主動夾給長輩吃。記得有一次,盤子裏還有不多的幾塊牛肉,媽媽先給奶奶夾了一塊兒,又給爸爸夾了一塊兒,最後又給我和姐姐每人一塊兒。我問媽媽:“你怎麼不吃呢,你不是很喜歡吃牛肉嗎?”媽媽笑着對我說:“因爲我上有老下有小呀。”聽了媽媽的話,我感動萬分,忙把碗裏的牛肉夾給媽媽,我深深地體會到了媽媽上孝婆婆下疼子女的那份良苦用心!

不知不覺,在爸爸媽媽的言傳身教下,孝順已經成爲了我和姐姐的標冠,也是我們最值得驕傲與傳承的!

經常會聽到有人誇獎我和姐姐,說人家這倆孩子家教真好,既懂事又有禮貌。每當這時,我就會暗自高興。因爲不僅是我們受到了誇獎,我還覺得媽媽的臉上更有光彩。這都是媽媽平日裏對我們一點一滴教育的成果,也是爸爸媽媽的一種言傳身教。

家風,家教,在每個家庭中都會有不同的體現,良好的家風家教需要家裏的每一位成員共同努力,不好的方面要及時改正,好的方面要一直延續下去!

我的家風故事13

一個家庭有好的家風可以讓一個孩子很好的成長,而我的媽媽就是用她的言行深深影響着我,指引着我。她是一個普通而平凡的人,個子不高,頭後扎一根馬尾辮,一雙溫柔而慈祥的眼睛。在生活中媽媽不斷地以自己的言行溫潤着我。

我的媽媽很勤勞。每天醒來,我就能吃到媽媽早已準備好的可口早餐,這時媽媽不是在拖地,就是在陽臺洗衣服。白天媽媽還要上班,傍晚下班後又爲一家忙碌準備豐盛的晚餐,還要輔導我作業。可她從不叫累,每天臉上總是露着微笑。有一次,媽媽又在搞衛生累得滿頭大汗,看着媽媽忙碌的身影,我就走過去說:“叫爸爸來幫你一起做吧!”我剛要轉身去叫爸爸,媽媽一把拽着我的手,對我說:“別去了,你爸爸在備課。他的工作更重要,每天要教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們學知識,比我累多了!”我聽了久久說不出話來。從那以後,我主動幫媽媽做事學會掃地,燒水,洗碗……學會關心身邊的人。

媽媽還有一雙巧手。記得有一年夏天,媽媽正在收拾衣櫃,看到一條我春天穿的褲子,叫我試了試,由於我長得太快,褲子短了一大截。媽媽搖着頭惋惜地說:“多可惜的褲子啊,只穿了兩次,還很新呢。”突然媽媽露出神祕的笑容,只見她拿來剪刀“咔嚓,咔嚓”把褲子剪掉了一截,又親自用針在剪過的褲腳邊上縫上兩圈漂亮的花紋,一條漂亮的七分褲就呈現在我眼前。我穿上七分褲,照了照鏡子還很漂亮。媽媽摸着我的頭微笑地對我說:“生活中好多的東西只要還能用我們,就要把它利用起來。”放假時,我就把沒寫完的作業本後面幾頁撕下把它裝訂在一起,做一個可愛的封面。一本新本子就又可以用了,別提有多開心。

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吧,它是一盞燈,照亮我前方的路,讓我健康成長,越走越遠。我愛你媽媽。

我的家風故事14

世界上有千千萬萬個家庭,自然也有千千萬萬種家風,雖然每個家庭的家風不盡相同,但是,我相信家風都是以真善美爲核心的,踐行着誠、孝、儉、勤。俗話說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我們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說到家風,我的腦海裏不禁涌現出了爸爸媽媽用行動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打我記事起,爸爸媽媽很少給我太多的零花錢,每當看到同學們每天兜裏有零花錢,放學了可以去買自己喜歡的零食和玩具的時候,我的心裏很不是滋味,心想我的爸爸媽媽好小氣,不給我零花錢。後來,隨着年齡的增長,我瞭解到了:許多零食生產加工很不衛生,還添加了大量的有害添加劑,小孩吃了後會導致肥胖等,在我耳聞目睹了種種亂吃零食帶來的不良後果後,我終於理解爸爸媽媽的良苦用心,我也明白了:爸爸媽媽掙錢很辛苦,不能隨隨便便亂花錢,更重要的是他們在用行動保護我的成長,同時也體現了我們家儉樸的家風。

誠信,我想這是家風中最重要的一點。大到國家,小到家庭和個人,誠信是我們每個人立足的根本。從三年級開始,媽媽要求我每天堅持寫日記。記得有幾天,我因爲種種原因沒時間寫,媽媽問我寫沒寫時,我總是面不改色,爽快回答:“寫了,寫了。”有一天,媽媽要檢查我的日記本,我的心裏怦怦直跳,忐忑不安,拿着日記本慢慢地向媽媽走去。媽媽翻開一張張白紙,臉上的笑容灰飛煙滅,頓時大發雷霆,狠狠地批評了我,並說:“我批評你,不是你沒寫完日記,而是因爲你不誠實,不講信用。你沒寫可以告訴我,而不應該用謊言欺騙我。記住,做人要一諾千金。”在媽媽的諄諄教誨之下,我明白了誠信比任何品質都珍貴,我也答應媽媽,我會努力讓自己成爲一個誠信的人。

孝,就是孝順了。俗話說“百順孝爲先。”我家也不例外,雖然我們沒有和奶奶住在一起,但一有時間,爸爸媽媽就會帶我回鄉下看望年邁的奶奶,到了家,爸爸媽媽忙裏忙外地幫奶奶做好多的事情,我都默默的看在眼裏,有時候我也情不自禁地動起手來幫奶奶做一些事情。如果一段時間我們沒有回去,媽媽總是會要求我給奶奶打電話問候。

勤,就是勤奮了。學習需要勤奮,每天我都會埋頭苦學。當我想鬆懈的時候,就會想起爸爸媽媽,他們爲了我的健康成長,辛苦地工作,這時,我便會重振旗鼓,繼續努力學習。

誠、孝、儉、勤這四個字雖然簡單,做起來卻並不容易。美好的家風陪伴我成長,讓我懂得如何爲人處世。我希望每個家庭都能擁有獨具特色的優良家風,因爲只有這樣,我們的大家庭纔會越來越美好。

我的家風故事15

常說家庭教育是我們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下面我給大家介紹我的家風故事。

我和爸爸媽媽三口人生活在一起,爺爺奶奶,姥姥都不在長春。爸爸平時工作辛苦,每天還要接送我上學,媽媽以前是大學老師,這幾年創業很辛苦,總是加班工作,還要照顧我。在家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們家每週末大掃除都是自己的房間自己負責打掃,學習用品,衣服,玩具都要自己整理,不用爸爸媽媽監督我,我不想讓爸爸媽媽操心,大家一起勞動才能更開心。

雖然爸爸媽媽工作很辛苦,但他們只要有時間都會多多陪伴我,每年假期都會帶我出去旅遊,豐富我的經歷,增長我的見識。媽媽基本每週都會帶我去看電影,無論是我最愛的動畫片,還是她最愛的戰爭片,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而每一次我都特別珍惜和媽媽在一起的時光。每週六下午爸爸會領我去他們球隊踢足球,去游泳健身。因爲平時爺爺奶奶,姥姥都不在長春,節假日的時候爸爸媽媽也會領我回通化,回延吉,說一家人要常常在一起,還要多回家看看老人,孝敬老人,多陪在老人身邊。

我想家風就是一個家庭良好的生活習慣,是父母的教育,可以陪伴我成長,像一面鏡子一樣,讓我學習,去模仿的榜樣,使我們做好人,做一個會懂得感恩的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