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的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2.26W人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長征的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長征的讀後感

長征的讀後感1

今晚,我再次懷着激動的心情朗讀《長征》這首感人肺腑的詩,又一次被他們那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所折服。

本詩記敘了紅軍長征的過程,選取了五個主要地方來描寫:越五嶺,烏蒙山,金山江,大渡橋,過岷山。熱情歌頌了紅軍不怕艱難困苦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的樂觀主義精神

閉上雙眼想一想,紅軍爲了新中國的成立,不怕任何困難,而且時時刻刻都面臨着死亡的厄運。但是他們退縮了嗎?作爲一代人,我們與紅軍相比就如沙粒般渺小。

當我讀到"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一句時,感到十分氣憤,金沙江本來就形式險要,再加上敵人密集如雨的子彈,會給我們的紅軍帶來多麼大的損失啊!瀘定橋高懸在大渡河上,當時橋上的木板已被敵人抽掉,可紅軍們手扶鐵索,冒着敵人的子彈,不惜流血犧牲,終於奪下了瀘定橋。

過岷山的時候,紅軍犧牲了幾萬人,後面還有敵人的尾追,條件異常艱苦,大雪封山,沒有決心,信心,是不可能活着走出來的,而我們的紅軍卻憑着堅強的毅力翻過了岷山,取得了長征的勝利。

讀《長征》,追昔撫今,我心潮澎湃。我們要樹雄心,立壯志;記住昨天,把握今天,建設好祖國的明天!

長征的讀後感2

今天,我讀了毛主席的《長征》,終究曉得了赤軍具有的堅強意志,想到過去的事,臉不由自主地燙了起來。

長征經過了兩萬五千裏,已成爲了一種精神。這種精神的載體正是那些征途上的兵士,赤軍兵士!他們那爲了集體利益而犧牲自我的大無畏精神讓我打動落淚。當年紅三十四師師長趁樹湘率領部隊爲赤軍墊後,在保護主力部隊撤離後,他們只剩下四五百人了。比及他們撤離時,湘江已被國民黨封鎖,他們又餓着肚子退回山西打游擊。撤離途中,陳師長腹中中了仇敵的子彈。但他仍然堅持到底,命令其他兵士撤離,本人來保護,最終被仇敵抓住,壯烈犧牲,年僅29歲。多麼可敬的人啊!多麼可愛的兵士啊!如果沒有了陳樹湘這樣的兵士,這場戰役如何能取勝?如果沒有了千千萬萬個陳樹湘,長征能勝利嗎?在這樣無數的光環下,還有許許多多同樣超卓的兵士,他們大概沒有令人們爲之稱讚的勇敢事蹟,但“長征精神”在他們身上,同樣是熠熠生輝。

夜,靜靜地夜。窗外已是萬籟俱寂,羣星璀璨的夜空中掛着一輪金燦燦的圓日那樹枝上的貓頭鷹,正睜大眼睛,預備抓一隻愛惜美味般的田鼠。喧鬧了一天的城市在夜幕下變得格外安好。與此時,我正躺在牀上久久難眠,我的腦海裏不竭地浮現赤軍兵士過雪山、草地那雄偉宏偉的場面,心裏不斷地稱讚他們的堅強意志,不由思緒萬千,心潮磅礴。

那是一個酷暑難耐的暑假。登山的那天,天好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那天爸爸和媽媽正好閒得沒事做。於是,我們全家決定去爬那生長着生氣勃勃的`樹木的紫荊山。來到山腳下,望着那彎彎曲曲的山路,我不由有此忘而怯步。但在媽媽的鼓勵下我還是開始爬起山來。

長征途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豪傑故事,這些故事也常常在我的心中飄蕩。那種不平不撓,不畏犧牲,一往無前的豪傑氣概,那種互幫互助、親密團結的合作精神,那種嚴守紀律、全心爲人民辦事的崇高質量,都無時無刻不在激勵着我們前進。

長征途中赤軍前無望不穿的高山峻嶺,江河阻攔,後無數不盡的重兵強敵、機槍大炮的追擊,然而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赤軍卻僅靠動手中彈藥不多的破槍爛炮,硬是從國民黨百萬大軍組成的包抄圈中殺出了一條血路,打開了一條大道。是什麼特殊的力量使實力如此弱小、配備如此落後的赤軍收穫了成功呢?是精神,是信念,是聰慧。

長征的讀後感3

清晨,薄霧還未散去。天際還是一片淡藍,未灑下那淡淡的金輝,捧起一本厚厚的大書,翻開那泛黃微卷的紙頁,走進那個戰火連天、軍閥混亂的歲月。

常年冰封的雪山,奔流不息的大江,甚至泥濘遍佈的草地,無不留有那些人踏過的痕跡。你無法想象,在那樣險惡的環境下,在耳邊不斷擦過的槍聲裏,那些人,是怎樣擔着傷員走過一個又一個是山頭,邁過一道又一道的深坎……而那些人,有一個共同的名字:紅軍。

而使人真正瞭解那些人,那些事的,是一本名叫《長征》的書。

“十一軍團的官兵們一齊喊,讓第一師的戰友們迅速到皎平渡口渡江——年輕的紅軍官兵在深夜的峽谷裏喊着自己的隊友,這讓荒涼的西南山川裏有了從未有過的生命震盪,自從進入雲南就沒有停下過腳步的紅軍官兵,隔江看見了同樣是紅軍隊伍的火把,他們既緊張又興奮。所有經歷的疲勞、傷病、犧牲在這一刻都可以忘掉。

“紅軍們堅信,無論還要奔襲多少路程,終會有那麼一天,他們能夠到達讓他們盡情歡笑的根據地。”

是的,他們走到了。

跨過了千山萬水,踏過了兩萬五千裏,來到那片屬於他們的蘇維埃的土地上。可他們的來到,代價卻是無數的斑駁血淚、累累白骨。因爲那些爲此血流成河的人們,沒來得及看到那面紅色飄揚在泱泱中華,便在途中被無情的槍刃屠戮。

紅一方面軍,出發時有八萬六千人,到達陝北的紅一、紅三軍不足八千人;

紅二方面軍出發時約有兩萬一千人,到達陝北的約有一萬五千人;

紅四方面軍,出發時約有八萬人,到達陝北的約三萬三千人;

紅十五軍,出發時約三千人,其間曾發展到近五千人,到達陝北一共三千四百人。

而四路軍出發時共十九萬人,整個長征途中,共有十餘萬紅軍壯烈犧牲。

多麼慘烈的數據,而又血淋淋而不爭的事實!長征二萬五千裏,每一處,到底留有多少座無名碑,又葬了多少先輩的英魂。

他們拋頭顱、灑熱血,屍橫遍野。爲的,不過是堅守自己的赤子之心,懷揣一個在純粹不過的夢罷。所以,才甘心用如此沉痛的代價,來換取後代的幸福。

古人道,稚子何辜?

是啊,何辜。

據統計,參加紅軍的指揮員,平均年齡不足二十五歲;戰鬥員的年齡平均不足二十歲,而十四歲至十八歲的戰士,至少佔百分之四十。試問,這些散發着青春活力、剛剛開始人生美好的鮮活生命何辜。

日起東山,黎明破曉,宛若被一道閃電劃過,從淡淡的淺藍緩緩滲出血紅,灑下一層薄薄的金輝。

紅軍,在困境中艱苦鬥爭着,拼搏着,執拗地探尋着方向。

終於——“戰鬥從當天黃昏打起,一直打到第二天上午結束。先截斷了敵人西逃的退路,然後從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想敵人展開猛烈攻擊。戰鬥開始,五團政委陳雄同志親自帶領一排人一下子就衝入敵人陣地。他們用手榴彈將敵人的堡壘一個一個地炸燬,一連佔領是個堡壘,隨後又把幾處主要陣地都拿下來了,敵人就潰敗了下去。經過一夜的激烈戰鬥將敵七十八師二三四旅的兩團全部殲滅。與此同時,胡宗南派向鹽池方向進攻的幾個師也被我二十八軍擊潰。”

這是聶榮臻同志的回憶,當這位鐵血元帥提起這一戰也不禁雙眼朦朧。“這太難了,真的太難了。終於把這悲慘的兩年結束了。”

沒錯,這就是紅軍長征的最後一役——山城堡戰役。

太陽已經徹底升起,血紅色渲染了那天際。那鮮豔刺眼的紅,伴着金輝,耀得令人移不開眼。兩年的長征結束了,又是新世代奮鬥的開始!願,先輩英魂於地下長眠;願,我中國少年強則國強!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