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傳統文化是什麼

本文已影響9.8K人 

中國十大傳統文化是什麼?我們常說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但很多新生代的人並不是很瞭解我國的十大傳統文化。接下來就由小編帶大家詳細瞭解中國十大傳統文化是什麼的相關內容。

中國十大傳統文化是什麼1

中國十大傳統文化是什麼

1、刺繡

在中國至少有二三千年的歷史,主要以絲綢和絲線爲織物。秦漢時期,中國的刺繡工藝就達到了很高水平,是歷史上“絲綢之路”運輸的重要商品之一。

中國的傳統刺繡工藝品當中,常常將產於江蘇省的“蘇繡”、湖南省的“湘繡”,廣東省的“粵繡”、四川省的“蜀繡”,合稱爲“中國四大名繡”。

2、圍棋

起源於中國,是中國“五帝”之一的堯帝發明,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3、瓷器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舉世聞名的中國瓷器,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

中國的瓷器製造技術傳到世界各國,對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中國也博得了“世界瓷國”的光榮稱號。

4、茶

中國是茶的故鄉,是世界上最早發現茶樹和利用茶樹的國家,也是世界茶葉的祖國。

5、絲綢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了絲綢(養蠶繅絲織綢)的國家。而做出發明絲綢(養蠶繅絲織綢)這一偉大貢獻的發明家,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軒轅黃帝的妻子嫘祖。

6、京劇

京劇,中國五大戲劇之首,腔調以西皮、二黃爲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爲中國國粹之一。

7、中醫

中醫一般是指中國以漢族勞動人民創造的傳統醫學爲主的醫學,是中國的傳統醫學。

8、武術

中國武術又叫功夫,有着悠久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功夫具有極其廣泛的羣衆基礎,是中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化遺產。

9、書法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中國的漢字,開始以圖畫記事,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演變成了當今的文字,又因祖先發明瞭用毛筆書寫,便產生了書法,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

10、剪紙

剪紙是一種非常普及的民間藝術,在我國流傳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至今仍然綻放着絢麗的光芒。

中國在西漢以及東漢時代就發明了造紙術,之後在紙上展示智慧,然後就有剪紙。剪紙是我國最普及和最具有羣衆基礎的民間藝術,具有濃厚的民族民間藝術特色。

中國十大傳統文化是什麼2

中華優秀傳統思想文化究竟包含哪些內容

一、簡要歷史

中華文化浩浩湯湯,如果從時間軸來看,見於記載的至少7000年的文化史。

中國十大傳統文化是什麼 第2張

最早要追溯到公元前5000年左右伏羲畫卦開始,至公元前500左右年孔子刪詩書、著春秋、作《易傳》、傳經藝,這段時間共約4500年。在這中間,公元前2000左右夏朝有《連山》易,公元前1500年左右,商朝有《歸藏》易,公元前1000年左右,有《周易》。可以說《易》在這段歷史中成爲最爲重要的文化源頭,後人稱之爲“羣經之首,大道之源”。

然後是百家爭鳴階段,從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孔子時代到公元前150年董仲舒獨尊儒術爲止,這期間可以說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衆星閃爍的時代。其中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莊子;墨家的墨子;法家的商鞅、韓非子;、兵家的孫子;縱橫家的鬼谷子、蘇秦、張儀;名家的惠施、公孫龍;陰陽家的騶衍;雜家的呂不韋;農家的許行等等。

第三大階段是以儒學爲主、佛道爲輔、“三教”融合又分化的但仍以儒家爲主流的階段。從公元前150年董仲舒獨尊儒術至1919年五四運動共約2000年左右。這期間中華思想文化經歷了六次變革:以董仲舒影響最大的兩漢經學、魏晉玄學(代表人物有公元200年左右的王弼、公元350年左右的葛洪、公元400年左右的鳩摩羅什)、隋唐佛學(代表人物有公元650年的玄奘、公元700年左右的慧能、神秀)、宋明理學(其中程朱理學的代表人物有公元1050年的程顥程頤、公元1150年左右的朱熹)、陸王心學(代表人物有公元1150年左右的陸九淵、公元1500年左右王守仁)、清代樸學(代表人物有公元1650年的王夫之、公元1750年左右的戴震)、近代新學(西學東漸的代表人物有魏源、曾國藩、張之洞、廖平、嚴復、康有爲、梁啓超等,五四運動以後崇尚民主與科學的代表人物有蔡元培、章炳麟、孫中山等)。

另外,從文化的表裏來看,也有人宏觀的認爲:中華文化從公元前500年左右老子和孔子時代一直到公元后350年左右葛洪這一階段,陽面上是儒家文化,陰面上是道家文化;從公元400年左右鳩摩羅什公元后1500年王陽明這一隊段,陽面上是中華東方文化,陰面上印度佛家文化;清朝時期的樸學文化盛行,另一方面文化也受到了禁錮;在公元1919年五四運動至今,屬於全球文化,這期間再次西學東漸,東西文化衝突、交流,西學壓倒中學。未來以中國傳統文化爲代表的東方文化復興,東西文化融合,將達到世界大同。

關於中學與西學的關係,洋務派張之洞認爲應該”中學爲體,西學爲用“;梁漱溟認爲要堅持儒家人生態度,承受西方科學民主;賀麟認爲要以儒家精神爲體,以西洋文化爲用;牟宗三認爲要返本開新,即以“內聖”修己之學爲“返本”,以現代科學民主“新外王”爲“開新”。

人類需要科學技術來提高物質生活,也需要要道德宗教來提高與安頓精神和心靈。人類除了讓它們以最合理的方式並行,是別無他法的。這除了以民主政治保障信仰的自由外,亦需要有高度融合的哲學智慧來疏通與提撕(牟宗三語)。

有一點是大家都認可的——天人合一是東方文化的精髓,只有東方哲學能夠拯救人類。”

二、儒家思想精華

1、儒學啓蒙書有《孝經》、《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幼學瓊林》、《聲律啓蒙》等。

儒學經典主要是四書五經:《大學》、《中庸》、《論語》、《孟子》這四書以及《易經》、《尚書》、《詩經》、《禮經》、《春秋》這五經。

2、儒學思想文化主要包括:

孔孟時代——中庸之道;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據亂世—昇平世(小康社會)—太平世(大同社會)。儒家倫理主要包括:家庭—天下;個人—國家;五常有仁、義、禮、智、信;八德有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五倫有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婦隨、朋友互信。

兩漢經學時期的發展——(1)董仲舒《天人三策》,西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公羊春秋學有天人感應說;人性論(聖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倫理觀是君爲臣綱,父爲子綱,夫爲妻綱。(2)讖緯學《易緯》提出宇宙生成論:太易(本體)—太初(元氣) —太始(有形)—太素(有質)。(3)《白虎通義》東漢章帝“白虎觀會議”後,班固輯書定下三綱六紀(諸父、兄弟、族人、諸舅、師長、朋友)、君父大義(君權天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賓,莫非王臣;父權——臣之事君,猶子之事父)、五常(樂仁、書義、禮禮、易智、詩信)。

宋明理學時期的發展——天理良心,以儒爲本,融道融佛。(1)周敦頤 《太極圖說》無極—太極—陰陽—五行—萬物—人類。(2)程朱理學有程顥(明道)程頤(伊川)兩兄弟提出的理一元論、存天理、滅人慾;有朱熹提出的理本氣末,理一分殊,窮理格物(道問學,即物窮理),知行觀(知先行後、行重知輕、知行相須),革盡人欲、復盡天理。(3)陸王心學有陸九淵(象山)提出的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立志爲本(尊德性,六經皆我註腳);王守仁(陽明)提出的心外無物、心外無理、知行合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窮理格物致良知(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

三、道家思想精華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主張自然無爲、輕物重生、貴柔主靜的人本思想,無爲而治的政治思想以及養生學。

養生學主要包括:

1三脈三丹田說:三脈指任脈、中脈、督脈。三丹田指上丹田(腦—神,無色 界—上屍好睡,神滿不思睡,元始天尊);中丹田(心—氣,色 界—中屍好食,氣滿不思食,靈寶天尊);下丹田(臍—精,欲界—下屍好淫,精滿不思淫,道德天尊)。

2丹道性命(形神)雙修說:性—神;命(形)—氣、精。神主氣從,氣聚則生、氣散則亡。南宗(張紫陽)由命入性,七分命功,三分性功,著有《悟真篇》;北宗(王重陽)由性入命,七分性功,三分命功,其著作較多。

四、佛家思想精華

1、緣起性空:業感緣起、賴耶緣起、如來藏緣起、法界緣起、六大(地水火風空識)緣起。

2、五時說法: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

3、三乘教法、三無漏學:小乘(南傳巴利語系,如來禪,修息)、大乘(北傳漢語系,祖師禪,修心)、密乘(藏傳藏語系,祕密禪,修色);三無漏學:戒、定、慧。

4、密教三脈七輪說:左、中、右三脈,頂、眉間、喉、心、臍、生殖、海底七輪。

5、印度大乘佛學:性空唯名論、虛妄唯識論、真常唯心論。

6、中國大乘佛教八大宗派:性(般若、三論)、相(唯識)、臺、賢(華嚴)、律、密、禪、淨。

8、華嚴宗有一真法界、四法界說:理法界、事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法界。

9、天台宗有一心三觀、三諦圓融說:空觀、假觀、中觀;空諦、假諦、中諦;即空即假即中。

10、三論宗有二諦四重玄主義說:(1)、有是俗諦,無是真諦;(2)、有、無都是俗諦,非有非無纔是真諦;(3)、有、無是二,非有非無是不二,二和不二都是俗諦,非二非不二者真諦;(4)、凡有所得都是俗諦,言亡慮絕才是真諦。

11、禪門曹洞宗有五位君臣說:(1)、君(體);(2)、臣(用);(3)、君視臣(體起用);(4)、臣向君(用歸體);(5)、君臣道合(體用回互)。

12、唯識宗八識說: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

五、快速學懂中國傳統文化的建議

筆者認爲從佛家、道家(先莊後老)、儒家(四書五經)的順序比較好。

這種次序是從視野的廣狹出發的,佛家視野最廣大;《莊子》作爲本土化的原始著作,其思想很多地方與佛家相同;然後再學老子的著作,視野集中人與自然;最後儒家的著作,視野更聚集,更接近於我們日常生活。由此一路貫下,整個脈落已在心中矣。

不過,筆者先行白話講述的'有關楞嚴經的視頻和圖文,限於有關限制,很多發不出來,見下圖:

如果佛家的東西不搞清楚,有違於筆者建議的學習國學的路線之初衷,發不出來的文章和視頻,讀者可以參見下圖——

六、展望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未來

正如牟宗三先生在《中西哲學之會通》中所說的,西方在十七世紀以前,無論科學技術、哲學、藝術均不及中國,至少並不高於中國。可惜清代三百年,由於滿族的高壓,學者被迫研究沒有生命、沒有血肉的考據學,民族的慧命窒息了。

中國第一次面對西方,是在南北朝隋唐時代,面對的是印度的佛教文化,而現在第二次面對的是西方的科學、民主與基督的文化;中國人並非沒有科學上的智慧,只是以往沒有向科學的路上走,過去走的正視生命的“心性之學”一路。此路走得不錯。

中國須要科學與民主,但是不可以它們來取代生命學問的地位,正如西方在科學與人權運動之外,還有宗教,這是西方文化最重要的靈感源泉。

牟宗三先生認爲中國哲學未來的方向在於:根據傳統儒釋道三教的文化生命與耶教相摩蕩,重新復活“生命的學問”;吸收西方的科學、哲學與民主政治,展開智性的領域,就哲學說,西方哲學中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學派,萊布尼茲、羅素一派,康德、黑格爾一派,永遠有其哲學真理上的價值。

中國文化是包容並蓄的文化,我們現在處於最好的時代,物質豐富的前提下更需要精神的豐富。筆者希望和大家一起學習、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思想文化。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