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門宴中學生優秀讀後感

本文已影響1.65W人 

鴻門宴中學生優秀讀後感,遨遊在書海里,非寧靜無以致遠,這是一本罕見的鉅著,讀後感是以感想爲中心落筆的,高分的範文也是有很大的技巧成分的,熟悉技巧之後就可以巧妙運用,以下是鴻門宴中學生優秀讀後感閱讀。

鴻門宴中學生優秀讀後感1

生當作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詠項羽》 《鴻門宴》所敘述的是項羽,劉邦在共同滅亡秦國之後,范增見劉邦有雄視天下之心,因此舉辦了一個暗藏殺機的宴會,準備除掉劉邦。而劉邦最終在張良,項伯,樊噲等人的幫助下逃離楚營的故事。 項羽,昔日的楚霸王,多麼的威風,多麼的不可一世!但因爲與劉邦爭天下,兵敗垓下,最終落個烏江自刎的下場。歸根結底,都是他桀驁不馴,猶豫不絕的性格讓他在鴻門之上錯過了一次刺殺劉邦的絕好機會。就這樣,一個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麼的可悲!多麼的殘忍!項羽壓根兒就沒想到他所見的種種,皆是劉邦之計。

鴻門宴中學生優秀讀後感

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於小節”。 曹操,歷史上的奸雄。這是基於人們個人愛憎基礎上給予他的名字。讓我們正視歷史:“曹操,字孟德,詩人,軍事家……”這些是什麼?——這沒有什麼,僅僅是因爲他當斷則斷,遇事有魄力,當他誅殺孔氏後人時,正是因爲他的鐵血,後世纔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統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豪壯詩篇。 項羽之所以失江山,劉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爲個人人格。項羽的桀驁不馴讓他孤注一擲,讓他呈匹夫之勇,讓他兵敗垓下;而劉邦,曹操也正是因爲他們的性格,讓他們招賢納士,讓他們統帥三軍,讓他們“該出手時就出手”。

當然結局也必然有不同,一個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個則建立千秋功業。 就個人觀點而論,項羽——我崇拜,但只有一個嘆惋——英雄短命;劉邦,曹操——我尊重,但他們也只有一個評價——書寫歷史。 好的個性——好的人生,讓我們書寫屬於自己的篇章。

鴻門宴中學生優秀讀後感2

李清照有詩云:"生當爲人傑,死亦爲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在很多人眼裏,項羽是一個忠肝義膽的豪傑。他叱吒風雲的偉業,所向披靡的戰績,在秦漢交替之際掀起了澎湃的浪潮。曾幾何時,舉世共仰,千秋景慕。項羽因之而成爲歷代王朝倍加推崇的人物,着實爲後人所景仰。

然而,項羽畢竟是一個悲劇式的歷史人物。他的悲劇,不僅是歷史的悲劇,也是性格的悲劇,而他的'悲劇性格,無疑張揚了他的人格魅力。

鴻門宴中學生優秀讀後感 第2張

項羽性格的最大魅力在於他的"義",而這個"義"也恰恰演繹了他的個人悲劇。古人云:"義者,宜也。"又云:"行而宜者謂之義"。可想而知,只要行之得當,言而得體,便可稱其"義"。然而,"義"是沒有一個絕對標準的。項伯爲報救命之恩,向張良通風報信,可稱得上"義",可此舉客觀上卻幫助了劉邦,使得沛公在鴻門宴中能化險爲夷,此舉又謂之不"義"。兩軍對壘,項羽卻不忍弒殺劉邦,縱虎歸山,最後成就了劉邦的霸業,實乃對敵人的"義",而對自己不"義"。項羽的"婦人之仁"與"義"的本質是背道而馳的。可以說,項羽重義而輕理是他的性格的最大悲劇。

項羽的性格悲劇還表現在他的剛愎自用。韓信始在項羽麾下,"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陳平效力於項王,"累諫不受,乃封其金與印,仗劍亡,歸漢於武"。此二人均有經國之偉,濟世之才,然而卻不爲項羽所用。亞父范增,盡心盡力,鞠躬盡瘁,亦未免被猜忌。最後,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是韓信;七出奇計,困項王於垓下的是陳平;十面埋伏,逼項羽走江東的是張良;烏江渡口取項羽頭顱的竟然是項王"故人"王翳。項王的剛愎自用,終於讓自己飲下了"四面楚歌"的惡果。可以說,過分借重於武力而忽視智謀,也是造成項羽性格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

"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駒不逝。駒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項羽的悲愴無疑已成爲千古絕唱。假如項羽不固守那狹隘的"義",假如項羽……那麼,意氣風發,衣錦還鄉,擊築高歌《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四海兮歸故鄉,安得猛將兮守四方"的人,可能就不會是劉邦了。

鴻門宴中學生優秀讀後感3

“真可惜,真可惜!”讀了《鴻門宴》,在慶幸劉邦安全回營的同時,我又爲項羽的疏忽而惋惜。

公元前208年,各路反秦大軍聯合在楚懷王的大旗下,向秦軍發起了最後的進攻,誰先攻入關中,進入咸陽,就封他爲王。當時所有的戰爭中,最驍勇善戰的,首先要數項羽了。劉邦被封爲沛公,劉邦手下曹無傷密報項羽,說沛公野心勃勃想稱王,項羽一聽,頓時火冒三丈,這還了得?

鴻門宴中學生優秀讀後感 第3張

項羽的謀士範曾鼓動項羽利用這次機會除掉劉邦,剷除這個心腹大患。項羽的叔叔項伯暗中向好友張良說了這事,張良是劉邦的心腹和得力干將,自然把這個情況告訴了劉邦。於是,劉邦想到鴻門給項羽賠禮道歉……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故事“鴻門宴”。宴中,看上去充滿了歡聲笑語,其實是充滿了刀光劍影,範曾多次向項羽使眼色殺了劉邦,可是項羽卻一直猶豫不決,幾次殺劉邦的機會都錯過了,劉邦終於找了一個藉口,趁機溜回了營中。

劉邦是幸運的,他最終躲過了鴻門一劫,建立了大漢王朝,使自己成爲一代風流人物。而項羽卻因自己的婦人之仁,不聽範曾等人的勸告,鑄成大錯,致使被劉邦連續打敗,最終落得個烏江自刎的可悲下場。

如果當時,項羽不心慈手軟,及時剷除隱患,那麼憑他的能力坐定江山是不成問題的。如此看來,這種仁慈是多麼危險啊!

今天是一個崇尚知識的時代,也是一個人才濟濟的時代,但是受傳統觀點的影響,人們習慣於掉以輕心,不懂得防患於未然,從而使自己失去了一次又一次機會。由於一時疏忽,被對手打敗,只能品嚐失敗的苦果。

如果毛遂不自薦,他的才能幾時才能被大家承認呢?而平原君又怎樣才能與楚國達成協議呢?所以我們要懂得抓住機會,敢於向對手挑戰,讓成功掌握在自己手中。

今天的中學生們也在激烈的競爭中學習,雖然我們並不要像劉邦、項羽那樣作生死搏鬥,但也是成功與失敗的抉擇。我們在競爭中成長,要借鑑劉邦的成大事之勇,而捨棄項羽的婦人之仁,打破舊觀念的束縛,去顯示自己的才能,爲自己的成功而努力爭取每一個機會,讓自己的明天更加燦爛輝煌!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