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名著

本文已影響6.22K人 

大家知不知道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名著是什麼嗎?中醫四大經典指的是中醫發展史上起到重要作用,關於中國古代的醫學經典著其實有不少,那麼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名著是什麼呢?下面就和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名著

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名著1

1、黃帝內經創作年代:先秦至漢又名:內經黃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分爲靈樞和素問兩個部分,是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也是中國醫書四大名著之首,被稱爲醫之始祖,它奠定了人體生理和病理、診斷和治療的基礎認識,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相傳爲黃帝所作,因此爲名,後被後世公認爲此書最終成型時間爲西漢,而非一人所作。

2、傷寒論創作年代:東漢時期作者:張仲景是一部闡述外感病治療規律的專著,全書12卷。現今遺存10卷22篇。是古代醫學的經典著作,對傷寒各階段的辨脈、審證。論證。立方、用藥規律都以條文的形式進行了一個十分全面的闡述。論析清晰明瞭,能夠有機的將理、法、方、藥加以融會,示人以證治要領。

3、金匱要略創作年代:東漢作者:張仲景是我國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的雜病部分,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論述雜病診治的專書。以內科雜病爲主,兼及外科、婦科疾病及急救猝死、飲食禁忌等內容。被後世譽爲“方書之祖”。

4、 溫病條辨創作年代:清朝作者:吳瑭此本書是在清代衆多溫病學家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建立了完全獨立於傷寒的溫病學說體系,創立了三焦辨證綱領,爲溫病創新理論之一。根據傷寒論的體例,分條列論,一共有6卷。該書內容全面系統,理法方藥齊備,切合臨牀實用,爲清代溫病學說標誌性專著,後世將此書視爲中醫“四大經典”之一,作爲中醫必讀之書。

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名著2

一、《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分《靈樞》、《素問》兩部分,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其餘三者爲《難經》、《傷寒雜病論》、《神農本草經》)。

《黃帝內經》是一本綜合性的醫書,在黃老道家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從整體觀上來論述醫學,呈現了自然、生物、心理、社會“整體醫學模式”。 其基本素材來源於中國古人對生命現象的長期觀察、大量的臨牀實踐以及簡單的解剖學知識。它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是中國影響極大的一部醫學著作,被稱爲醫之始祖。

二、《難經》

《難經》是戰國時期 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扁鵲 ,原名《黃帝八十一難經》,古代中醫學著作之一,傳說爲戰國時期秦越人(扁鵲)所作。本書以問答解釋疑難的形式編撰而成,共討論了81個問題,故又稱《八十一難》,全書所述以基礎理論爲主,還分析了一些病證。其中一至二十二難爲脈學,二十三至二十九難爲經絡,三十至四十七難爲臟腑,四十八至六十一難爲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爲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難爲針法。

三、《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是中國傳統醫學著作之一,作者是張仲景,至今是中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2003年非典期間,該書和張仲景便再次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傷寒雜病論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

公元3世紀初,張仲景博覽羣書,廣採衆方,凝聚畢生心血,寫就《傷寒雜病論》一書。中醫所說的傷寒實際上是一切外感病的總稱,它包括瘟疫這種傳染病。該書成書約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紙張尚未大量使用,印刷術還沒有發明的年代,這本書很可能寫在竹簡上。

四、《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爲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衆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中藥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和合”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是中醫藥藥物學理論發展的源頭。在李時珍出版《本草綱目》之前,該書一直是被看作是最權威的醫書。

神農本草經全書分三卷,載藥365種,以三品分類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簡練古樸,成爲中藥理論精髓。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