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已影响9.81K人 

阅读能力是指孩子看懂书报的能力。对不同的年级段,要求也有所不同。专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孩子具有属初步的阅读能力,能阅读比较浅显的适合年龄特点的书报。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做法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明确目标,落实任务,规范要求,定期检查

学生每人要备有阅读笔记本,读书时要作好读书笔记,教师定期检查。例如,老师可以在每周三或周五的晨读课上,安排落实阶段性任务,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并在课堂笔记本上做好记载,教师要定期抽查。再如,在课前预习时,让学生利用工具书分组认识理解文中生字词;再在自由朗读中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在课外阅读中,要降低难度要求,学生只要弄懂文章大意就行了。

二、激发兴趣,创设情景,结合口语训练,强化学生思维训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材中每篇文章都富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我们应充分利用教材文章创设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并结合课堂口语训练,来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在阅读《祝福》这篇文章时,我提出:“祥林嫂为什么会死呢?”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寻答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抢答。学生们顿时热情高涨,有些学生认为是因为她沦为乞丐,极度贫困而死的;有些学生认为是因为她可爱的儿子死了,极度悲伤而死的;有些学生则是觉得因为她怕死后被锯成两半,极度恐惧而死的。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作品,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课前补充资料,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我们的学生大部分来自边远牧区,汉语基础差。因此,我常常利用课前三分钟的时间来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给学生读一篇散文、诗歌或者杂文,再提出我预先设计好的问题,以此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从中感受到更多深层次的理解,促使他们的思维、情感不断丰富与成熟。

四、将阅读与情感教育相结合,陶冶学生情操

现在市场上的书籍良莠不齐,甚至一些书籍中都充斥着暴力、色情等低俗文化。对此,教师要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文学作品,这样既能尊重学生的阅读喜好,又能帮助他们把握好正确阅读方向,避免他们受不良书籍的影响。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要根据他们的年龄、兴趣、爱好来推荐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以迎合他们的“口味”。高一学生可推荐《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昆虫记》等;高二学生可推荐《爱的教育》《鲁滨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高三学生可推荐《名人传》《水浒传》《简·爱》《三国演义》等。这些作品适合不同学龄段的学生阅读,能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起到积极作用。如,冰心的《繁星·春水》歌颂母爱、童心、自然,能纯净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体会到母爱的伟大、童心的纯洁、自然的美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坚强不屈的意志、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可激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不向困难低头;《简·爱》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爱情观。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对阅读目标“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一情感态度。只有把这种精神力量转化为学生内在情感需求,才能让学生的思维保持在鲜活灵动的'状态中,才能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从而促进学生热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的效率。

五、多记优美词句,扩大词汇量

词汇量在语文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理解一篇文章的基础,更是写作的基础。每一篇文章都是由句子组成,而组成句子的基本单位正是词和短语。如若词汇量贫乏,就无法读懂文章,更别提写作了。为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我注意让学生平时多积累,多背多记。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开展了课外阅读小组、课堂朗诵比赛、成语故事大赛等系列活动,把阅读融入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科学的阅读方法,良好的阅读习惯

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有所得,读有所悟。不读怎能有所得,怎会有所悟。阅读理解能力要注意通过大量的精读和泛读来逐步提高。精读,即仔细阅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是来讲书的,尤其不是来逐句逐句地翻,把文言翻成白话,把白话翻成另外一种白话的,他的任务在指导学生的精读,见不到处给他们点明,容易忽略处给他们指出,需要参政比较处给他们提示。当然遇到实在搞不明白处,还是给他们讲解。”语文课文教学就是精读,目的是掌握语言知识,训练语言基本技能,掌握文章结构,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因此,在提倡学生多读的同时,我还要求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定时检查,让班内的学生互相交流读书心得,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相关内容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