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間的食物聯繫》教學設計

本文已影響1.38W人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物間的食物聯繫》教學設計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物間的食物聯繫》教學設計

《生物間的食物聯繫》教學設計 1

一、教學內容:浙江省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常識第九冊《生物間的食物聯繫》。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生物間普遍存在着攝食與被食的關係;

2.培養學生分析和綜合的思維能力;

3.培養學生探究食物鏈的興趣;

4.培養學生熱愛和保護野生動物的思想感情。

三、課時安排:一課時。

四、課前準備:多媒體、圖片、頭飾。

五、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和探究教學法相結合。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課始讓學生唱《數蛤蟆》。

2.你們剛纔唱的歌的歌名叫什麼?如果我要你們帶我到現實中去數蛤蟆,那你們會帶我到哪裏去數?爲什麼?(因爲田野裏有蛤蟆吃的食物——害蟲,所以那裏蛤蟆特別多。)

3.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研究生物之間食物關係的課文《生物間的食物聯繫》。

(二)探究新課

1.再現生活

(1)今天的天氣特別好,我們一起到野外去呼吸新鮮空氣,怎麼樣?(課件展示一幅非常漂亮的畫面,畫上有玉米、狗尾草、水稻、大樹、池塘以及藍天等。)

(2)我們的家在農村,大家能根據自己的見聞說說田野裏會有哪些動物,它們一般喜歡在什麼地方?請知道的同學上來點給大家看。(課件中鏈接了老鼠、青蛙、蛇、老鷹、蝗蟲、麻雀等動物,當學生在課件上點擊時,畫面中會出現相應的動物。)

(3)你們爲什麼要在這些位置上點擊?(因爲這裏有它們喜歡吃的食物。)

2.深入研究

(1)藉助遊戲簡化知識

①讓幾位同學戴上頭飾分別扮演水稻、青蛙、蛇、小昆蟲、老鷹等動物。然後讓他們去找自己最愛吃的“食物”,並且用手抓住“它”。

②當每位同學都抓住自己最愛吃的“食物”時,讓其餘學生觀察他們所組成的形狀。

③提問:你們覺得現在“它們”一個連着一個像什麼?(像鏈子。)“它們”是以什麼聯繫起來的?(它們之間以食物爲聯繫。)給這條鏈子取一個什麼樣的名字比較好?(食物鏈。)

④讓參加遊戲的學生把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名字依次寫在黑板上,並且用箭頭標出自己會被誰吃了。

(2)課件出示討論題:討論比較“水稻→蟲→青蛙→蛇→老鷹”這條食物鏈中的生物有什麼不同點?有什麼共同點?從中能得出什麼結論?(水稻是植物,能夠利用陽光和二氧化碳合成自身的營養物質,所以是生產者;蟲、蛙、蛇、老鷹是動物,主要依賴其它生物而生存,所以是消費者。食物鏈開始於植物,結束於兇猛的食肉動物。)

(3)課件出示一塊田,田邊長着狗尾草,田裏長着水稻,還有蝗蟲、青蛙、麻雀、蒼蠅、老鷹、蛇等動物。提問:這些生物中哪些是生產者?哪些是消費者?把它們之間的食物聯繫用箭頭連起來,最後得到的形狀像什麼?(像網。)把它稱作什麼?(稱作食物網。)

(4)說說在現實生活中哪些生物是生產者?哪些生物是消費者?請你說出幾條食物鏈。

3.倡導保護大自然

(1)課件出示討論題:在“水稻→蟲→青蛙→蛇→老鷹”這條完整的食物鏈中,如果某個環節缺少了——如青蛙沒有了,結果會怎樣?(害蟲沒有了天敵青蛙,就會大量繁殖,最後蟲害會使水稻減產。)

(2)蛇除了吃青蛙,主要還吃什麼?如果大量地捕捉蛇,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

(3)討論:根據對上面兩個事例的分析,我們以後該怎樣做?

(4)課件出示(配有畫面和錄音):我們要愛護我們的家園,尊重大自然間的一切,決不能破壞大自然,破壞生態平衡,特別是要保護一些益蟲、益鳥、益獸。例如,平時要做到不捉青蛙、不吃青蛙,發現有人買賣青蛙、蛇等野生動物,要及時向有關部門舉報。我們還要多寫一些有關環保的文章、發放宣傳單,呼籲廣大市民要熱愛、保護大自然,和大自然和睦相處。

(三)應用鞏固(課件出示)

1.填空題

(1)生物之間________聯繫叫食物鏈。

(2)綠色植物是食物鏈中的___________,動物、細菌等生物是食物鏈中的______。

(3)在“水草→______→鸕鶿”的食物鏈中,中間一項可以填______,______是生產者, 是消費者。

(4)爲了保護生態平衡,我們______。

2.選擇題

(1)在鷹、小麥、鼠、蛇組成的食物鏈中,正確的排列是( )。

A.小麥→蛇→鼠→鷹

B.小麥→鼠→鷹→蛇

C.小麥→鼠→蛇→鷹

D.鼠→蛇→鷹

(2)在食物鏈中的消費者排列順序爲( )。

A.由弱到強

B.由強到弱

C.無一定要求

(3)在街上發現有人賣青蛙,你會( )。

A.買青蛙吃

B.不管他

C.向有關單位舉報

3.判斷題

(1)水稻生長要消耗水和肥料,所以水稻也是消費者。…( )

(2)綠色植物能自己製造營養物質,是生產者。…………( )

(3)自然界裏的青蛙、蛇等動物非常多,我們就吃一隻是無所謂的。………………………( )

4.思考題

通過今天的學習,請你談談人類和動物之間有什麼關係。今後你會怎麼做?

《生物間的食物聯繫》教學設計 2

【教學目標】

1、學習文章中所運用的說明方法及特點,瞭解事理說明文常用的說明順序。

2、運用學習的方法篩選、整理材料,提高事理說明文的閱讀、寫作能力。

3、瞭解本文介紹的生態知識、生物污染的常識,提高防範意識。培養學生的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思維方法。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運用的說明方法及特點,理解事理說明文常用的邏輯的說明順序,運用學習的方法篩選、整理材料,初步掌握寫作簡單事理說明文的能力。

【教學課時】

1課時。

【學生預習】

1、預習課後的讀一讀,寫一寫給生字詞注音、解釋、造句。

2、利用書籍、網絡等手段收集有關生物入侵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多媒體展示:西瓜、玉米、西紅柿等我國引進的優良品種的圖片。學生根據圖片來說出名稱。

2、多媒體展示部分生物入侵者的圖片。

3、解題入侵的含義。

說明:導入新課中,筆者原先設想用伽利略號探測器墜毀土星這一當時新近發生的事件,作爲人類避免生物入侵現象的話題引入新課。校本教研的課題組認爲,情境──互動教學法中,這一導入新課的設計,學生的互動面不廣,無法在課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在林璇老師的建議之下,將話題定位於學生日常所熟知的外來物種上。用多媒體的精美畫面創設了懸念,引發學生學習課文,探究生物入侵者的興趣。實際上課的效果證明這一修改,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對課堂中師生的互動也起了很好的餘熱作用。

二、導學互動

1、讀一讀: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⑴生物入侵者帶來怎樣的危害?

⑵造成生物入侵的原因和途徑是什麼?

⑶生物學家們對待生物入侵的態度怎樣?

⑷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採取了怎樣的措施?

2、議一議:

⑴議文章的說明順序:

學生回答思考題,並完成文章結構框架圖,理解文章的說明順序,以及這一說明順序的作用:使說明有條理,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

引出生物入侵者(話題)

擺出生物入侵者(現象)

生物入侵探究生物入侵的(原因)邏輯順序

揭示生物專家的(態度)

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

說明:這一環節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理解文章的說明順序:邏輯順序。校本課題組王蓋英老師建議,通過文章結構框架,使學生更直觀的理解文章的說明順序。因此在第二稿時加入了這一框架圖。

⑵議文章的說明方法:

學生找出文章中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的語句。並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

3、教師和學生共同歸納:

⑴邏輯順序使事理說明文更具條理性,符合人們認識事物的規律。

⑵適當運用說明方法,使文章生動,形象,更具吸引力。

⑶議材料、仿寫。

四人小組討論組員收集的有關生物入侵者的資料,仿造文中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重新組織材料說明一種生物入侵者。並形成提綱。

三、拓展延伸

1、說一說:

小組代表上臺說一說討論的結果。(多媒體展示有關的圖片資料,並由該小組派代表講解提綱內容。)

2、寫一寫:

佈置作業:根據小組討論、組織素材,介紹自己感興趣生物入侵者,寫成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注意用上適當的說明方法、按照一定的說明順序。

【教學反思】

Tell me and I forget,show me and I remember,involve me and I understand、(告訴我的,我會忘記;演示給我看的,我記得住;讓我參與學習的,我才能理解。)

──[美]傑明·富蘭克林

實踐出真知,是我這一教學設計的指導理念。學生親自參與實踐,才能對知識有更深刻的'映像,才能真正掌握知識。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講授知識、演示知識的同時,還要提供機會,讓學生參與知識的學習。語文課堂上的仿寫練習目的也在於此。學生現學現賣趁熱打鐵,使學生當堂獲得一種方法、一種技能。語文並不是一門直觀性很強的學科。如何將很抽象的可意會難言傳的寫作思路,變成很有操作性的,直觀的練習,成了這堂課設計的重點。教學過程主要突出了:讀、議、說三個環節,是在爲寫作鋪墊。讀一讀課文的內容;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議一議對課文的理解和有關的知識;和小組的同學說一說你的收集的信息;最後動筆模仿着寫一寫。本文的一個很重要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學會事理說明文的常用的說明方法、邏輯的說明順序、訓練學生篩選材料的能力。說明順序是學生學過的舊的知識,作爲一個鞏固的知識訓練。

強化說明方法的運用,在這篇文章教學處理上是一個亮點。因爲,這篇文章的知識在生物課上學生們是見過、學過的。如果純粹是講知識的話,就很容易將語文課上成生物課了。因此,教學是突出強調了語文知識的一面。表現在:

1、課文分析時強調了說明文的要素之一:說明方法。2、在學生介紹生物入侵資料時,強化了學生在語言表述中說明要素的運用。當一位學生介紹完材料,同學們有針對性地對其中所運用的說明要素進行評析。在教學的拓展環節中,讓學生有意識的模仿文中的寫法來組織材料,學生針對歸納的特點,篩選手頭的材料。通過小組成員的討論歸納出手頭的資料。在說一說環節中,學生上臺來解說材料,是對學生口頭表達的訓練,又是對課堂內容的延伸訓練。進而達到本課的教學中的寫作目的。

在媒體的運用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考慮到學生臨場回答的不確定性,在說一說這張課件的製作中運用了超級鏈接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臨時切換的慌亂。

當然,這堂課也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在一些細節的處理上還有待商榷,如教學目的中瞭解本文介紹的生態知識、生物污染的常識,提高防範意識。培養學生的求真創新的科學精神、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思維方法。這一點就體現得不夠突出。字詞缺少時間強調。原先設想使用穿插講解的方式靈活的點到即止,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上,卻疏忽了這一點。

【行家點評】

語文組首席教師林璇老師點評:本教學設計能緊扣單元教學目標,體現新課標註重培養學生求真創新精神的要求。對教學環節的設計,尤其體現以學生爲主體的課表要求。讀、說、議、寫四個還擊讓學生參與認知過程。有效地培養閱讀能力。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以探究合作爲訓練主線,讓學生在獲取信息篩選信息,質疑解題的過程中的閱讀說明文之法。因此本教學設計是合理而有創新特色的。

校教科室副主任黃乃禧老師點評:本教學案例突出了雙主探究,歷練得法校本課題的思想。師生當堂交流探究,學生合作訓練。讓學生做到了一課一得。以課文爲例,拓展了學生事理說明文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參與其中掌握了生動地說明語言的運用。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學生的參與面不夠廣,上臺展示的只能代表一家之言,如能隨機點評學生的作品,將能兼顧得比較全面。

語文教研組組長蔡戎老師點評:這一堂課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學生充分理解了邏輯順序與說明方法的作用的基礎上,動手實踐寫作,做到了有講有練,講練結合。學生在課堂上真正能有所得。值得強調的一點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對於基礎知識的強調還是顯得不足,有待改進。

《生物間的食物聯繫》教學設計 3

【學習目標】

1、瞭解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

2、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3、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

2、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學法指導】

1、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掃清文字障礙。

2、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概述課文內容。

3、在品讀課文的基礎上,體會語言。

【學習過程】

一、預習導學,音字詞、語文常識、整體把握課文

1、掌握下列加線字的音、形:

歸咎藩籬棲息劫掠繁衍在劫難逃五彩斑斕

嘯聚山林束手無策物競天擇無動於衷醞釀厄運

2、解釋並掌握下列詞語的意思。

⑴歸咎:

⑵劫掠:

⑶藩籬:

⑷在劫難逃:

⑸五彩斑斕:

⑹束手無策:

⑺物競天擇:

⑻無動於衷:

二、學習研討

1、導入:

2、檢查預習或自學反饋、展示成果

3、合作探究,品味鑑賞

自學指導一:朗讀讀文章,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誦讀課文,結合書下注音及工具書把音讀準。

2、跳讀課文,完成下列問題。

⑴什麼是“生物入侵者”?⑵ 本文向我們還介紹了哪些內容?

自學指導二:瞭解課文內容後,進而探究本文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1、本文運用了什麼說明順序?

2、本文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

(學生討論歸納)

自學指導三:思考拓展。

學習了本文,你受到了那些啓發?(自由發揮)

三、教師總結全文

這是一篇關於生態問題的說明文。它向我們說明了什麼是生物入侵者以及生物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促使我們對這一特殊生態現象的高度警覺。我們學習這篇課文不僅獲得一定的生態知識,還能提高我們的環保意識以及培養我們對社會的責任感。

四、當堂檢測

1、寫出下面句子所用的說明方法:

⑴從二戰至今,關島本地的11種鳥類已有9種被棕樹蛇趕盡殺絕,僅存的兩種鳥類的數量也在與日俱減,隨時有絕種的危險。( )

⑵許多生物學家和生態學家將“生物入侵者”的增多歸咎於日益繁榮的國際貿易,事實上許多“生物入侵者”正是搭乘跨國貿易的“便車”達到“偷渡”目的的。( )

⑶美國衆議院已於通過了一項議案,要求各有關機構加強對有可能夾帶外來物種的交通工具的監控,爲此,美國政府正在醞釀一個跨部門的監控計劃。(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如果一個物種在新的生存環境中不受同類的食物競爭以及天敵傷害等諸多因素制約,它很可能會無節制地繁衍。1988年,幾隻原本生活在歐洲大陸的斑貝(一種類似河蚌的軟體動物)被一艘貨船帶到北美大陸。當時,這些混雜在倉底貨物中的“偷渡者”並沒有引起當地人的注意,它們被隨便丟棄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這裏竟成了斑貝的“天堂”。由於沒有天敵的制約,斑貝的數量便急劇增加,五大湖內的疏水管道幾乎全被它們“佔領”了。到目前爲止,人們爲了清理和更換管道已耗資數十億美元。來自亞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紅螞蟻是另外兩種困擾美國人的“入侵者”,前者瘋狂破壞芝加哥和紐約的樹木,後者則專門叮咬人畜,傳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給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對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種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構成極大威脅。二戰期間,棕樹蛇隨一艘軍用貨船落戶關島,這種棲息在樹上的爬行動物專門捕食鳥類,偷襲鳥巢,吞食鳥蛋。從二戰至今,關島本地的11種鳥類中已有9種被棕樹蛇趕盡殺絕,僅存的兩種鳥類的數量也在與日俱減,隨時有絕種的危險。一些生物學家在乘坐由關島飛往夏威夷的飛機上曾先後6次看到棕樹蛇的身影。他們警告說,夏威夷島上沒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樹蛇繁衍的天敵,一旦棕樹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戶,該島的鳥類將在劫難逃。

⑴請用一句話準確地概括這兩段內容。

⑵這兩段主要運用的說明方法是xxxx、xxx,從選文中舉一例,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

⑶ “‘生物入侵者’在給人類造成難以估量的經濟損失的同時,也對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種以及物種的多樣性構成極大威脅。”分析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⑷ “到目前爲止,人們爲了清理和更換管道已耗資數十億美元。”中加點詞能否刪去?爲什麼?

五、推薦作業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還可以發現身邊有許多“不速之客”,它們也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就你知道的某個“不速之客”寫一篇文章。

六、講學後記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