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心理方面的推文

本文已影響9.47K人 

有關心理方面的推文,心理健康是很重要的,他會影響到一個人對外界的感知水平和方向,只有身心都健康的人才算是健康,但大部分人都有輕微的心理困擾,下面分享有關心理方面的推文。

有關心理方面的推文1

心理現象與心理學

心理現象(簡稱心理)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心理學通常把心理現象劃分爲心理過程和兩大類。

(一)心理過程

生活在世界上,總要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周圍環境的種種事物作用於我們的感覺器官,我們便看到它們的顏色、形狀,聽到各種聲音,嗅到各種氣味。我們還能把自己感知過的事物記在腦子裏,對種種問題進行思考,做出決定。我們還要與各種人進行廣泛的交往,對與自己有關的事物與人表現出一定的態度,或愛或憎,或喜或憂。我們還不斷地努力把各種事情做好……人在自己的生活中表現出形形色色的主觀活動,如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以及情感、意志等。它們構成了人的心理過程。爲了研究方便,通常把心理過程劃分爲三個具體過程,即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

有關心理方面的推文

認識過程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象和思維。其中核心是思維。思維是人類高於動物的本質標誌。稱它爲“地球上最美麗的花朵”。

情感過程是人在認識事物時產生的各種內心體驗,如喜、怒、哀、懼等。

意志過程是人在活動中爲了實現某一目的對自己行爲的自覺組織和自我調節。

心理過程是一個統一的過程。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之間既有區別又相互聯繫。認識過程是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它是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的基礎。情感過程是認識過程和意志過程的動力。意志過程對人的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具有調控作用。

心理過程不僅表現在人的物質活動中,而且也表現在人的交往活動中。交往活動是人與人之間的接觸、信息交流和相互理解,即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作用的過程。學校的教學活動就是一種交往活動。例如,我們大家來到師範學校讀書,許多同學組成了班級,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形成了同學關係、師生關係。大家由陌生到相互熟悉,必然要經過一系列的認識過程,產生一系列的情感體驗。在教學活動中,老師講課、師生以及同學之間的討論都是信息交流,其中要克服學習中的一系列困難,發揮意志過程的作用,最後達到相互理解,這就是師生、同學之間的相互作用。在這一交往活動中,我們可以充分看到自己的整個心理過程的統一活動。

(二)(簡稱個性)

一個人的心理過程的發展與他的遺傳特性、社會關係、生活經驗和個人經驗相結合,最終會整合成一個人總的精神面貌。這種總的精神面貌,心理學上稱之爲個性。個性並不是人一出生就立即形成的,而是個體的到一定程度以後形成的。個性形成以後,人會在自己的行爲中表現出完整的、穩定的特徵。例如:不論情境如何,每一個人總是按一定的思維模式和行爲模式處理事物。有人考慮問題縝密,有人則粗糙;有人總是心平氣和,而有人一不順心就勃然大怒。這些人的行爲模式是固定的,可以預料的。又如,每一個人對自身的行爲結果都有一個基本的認識。有人傾向於把成功歸結爲自己的才智或努力等內部因素,有人則傾向於把失敗歸結爲問題的難度、運氣等外部因素。再如,每一個人都會在生活中形成一定的社會關係,他的一言一行與這些社會關係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還如,每一個人在活動中總會表現出與其他人之間的差異。有人對環境興致勃勃,有人則索然冷漠;有人多才多藝,有人則無所特長;有人特能忍耐,有人則相當浮躁等。

兒童個性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於小學兒童來講,學習活動和整體內部的交往活動對他們個性的形成與發展起着主導的作用。

心理過程和是不可分割的。心理過程是個性心理形成的基礎,而個性心理一旦形成又直接影響着心理過程。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共同構成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概括地講,心理學是研究心理現象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是研究人自身的科學。

人類很早就對自身的心理現象發生興趣。古代許多思想家發表過不少現象的見解。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在萊比錫設立第一個,標誌着科學心理學的誕生。心理學作爲一門獨立的學科,至今纔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隨着實踐的需要和科研的發展,心理學形成了許多分支學科。

——研究正常成年人的心理活動的一般規律的學科。它是心理科學的基礎理論學科。

發展心理學——研究個體一生中心理髮生和發展的學科。它的主體是,研究兒童的基本規律和年齡特徵。這裏的兒童指0~17歲的未成年人。

社會心理學——研究的發生和發展的學科。如研究羣體的共同心理、羣體如何影響個人。交往與人際關係是社會心理學的基本理論。教育心理學——研究教育過程中心理現象及其變化規律的學科。

此外,還有、司法心理學、醫學心理學、工業心理學、軍事心理學、藝術心理學……所有這些分支組成了絢麗多彩的心理科學。

有關心理方面的推文2

沒有人會教你長大,你要自己學着成長。

“不想長大”,在心理學上有個詞,叫“兒童自我當權”,也就是在一個成人的外殼下,有一個兒童的'靈魂,於是所做的事,都像是3歲小孩的行爲。80、90後早當家的孩子概率很少,大多數都很習慣當孩子,偶爾帶點孩子氣是可愛的,但是遇事卻解決不好,他們總會有依賴父母爲他們做決定的習慣,但又想擺脫父母對他們各個方面的束縛。但由於中國父母的思想,他們覺得自己的子女還是孩子,自己有權利也有義務必須爲孩子的每個選擇進行規劃與指導,從而導致我們長大要獨立面對這個世界時又不願離開自己父母的依賴思想。

有關心理方面的推文 第2張

解決辦法: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想要的生活也不一樣。別人喜歡的生活,你不一定會覺得快樂;別人選擇的路,你也不一定願意堅持走下去;所以需要靠自己努力去追尋,去弄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就算你一時接受了父母爲你安排的人生軌跡,當你厭倦時,你還是想按照自己的方式來選擇,所以慢慢長大或許能早點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

有關心理方面的推文3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高效而滿意的、持續的心理狀態。同時,心理健康也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動的過程內容完整,協調一致,即認識、情感、意志、行爲、人格完整和協調,能適應社會,與社會保持同步。

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同樣重要,身體受傷時,人們知道要看醫生、吃藥。可是,人們卻忽視了心理疾病。現在,青少年很容易發生心理疾病。

在我國,最新一次全國4—16歲少年兒童心理健康調查發現,我國兒童的。心理和行爲問題的發生率高達13.9%。中學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有專家預測:21世紀心理疾病將嚴重危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通常心理疾病表現在:憂鬱、狹隘、嫉妒、驚恐、殘暴、敏感、自卑。有的人沉默寡言,有的人心胸狹窄,有的人容不得別人比自己好,有的人敏感多疑,還有的人對自己缺乏自信心,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這些都是不健康的。

有關心理方面的推文 第3張

有關心理方面的推文 第4張

心理健康的孩子應具備5個特點:

1、有正常的智力,有求知慾;

2、能逐漸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

3、能學會與周圍人正常的交往,懂得分享與合作,尊重別人,樂於助人;

4、能自我接納,有自制力,能積極面對生活遇到的問題、困難,適應環境;

5、具有良好的行爲習慣和健全的人格。

所以,我們要重視心理健康,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只有心理健康了,我們才能健康的生活、快樂的學習,才能與同學們友好相處,才能開心的成長。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