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要做的事情

本文已影響9.29K人 

除夕夜要做的事情,大年三十是春節前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除夕,除夕是我國傳統的佳節,古往今來,人們用各種方式來慶賀除夕。以下了解除夕夜要做的事情

除夕夜要做的事情1

除夕必須做的吉利三件事情

除夕必須做的事情一、年夜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

年夜飯的講究

年夜飯,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二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溫馨撩人,說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蔔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後多爲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 還有許多有吉祥寓意的食品也會出現在年夜飯中。

各式各樣的年夜飯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

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爲白麪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着“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着了,就能多掙錢。吃餃子的習俗,是從漢朝傳下來的;

南方新年有吃餛飩的習俗,是取其開初之意。傳說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狀態,盤古開天闢地,纔有了宇宙四方;

長面,也叫長壽麪。新年吃麪,是預祝壽長百年。

除夕夜要做的事情

除夕必須做的事情二、守歲

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在除舊佈新之際,親朋好友,圍爐而坐。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不是沒有益處的。元朝文人辛文房撰著的《唐才子傳》裏記有唐代大詩人賈島除夕“祭詩”的一段佳話:每至除夕,賈島“必取一歲之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終年苦心也。‘“他每到除夕,對過去一年得失作一番總結,對我們來說難道不可以借鑑嗎!

除夕必須做的事情三、祭祖

即祭祖,華人過節總不會忘記自己家族中已故的先人,春節也不例外。這時我們會供奉食物或鮮花以表心意,是我國華人普遍採用的儀式,祭祖的形式或許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

這個傳統活動對孩子來說非常有意義。這個活動,不僅能使孩子對自己的家族有所瞭解,還能教育孩子尊敬各位先人和長輩。

除夕南方人吃什麼

1、打火鍋:一到大年三十除夕夜,南方人就會拿出節前囤好的大魚,海鮮螃蟹,牛肉丸,海霸王和各種飲料時蔬,上等好酒,然後召集各位親戚朋友打起熱騰騰的火鍋,南方人除夕夜打火鍋吃團圓飯,寓意新的一年能紅紅火火,團團圓圓。

2、吃湯圓:南方有些地方的除夕夜是要祭拜祖先的,人們會做一些白色和紅色的湯圓,盛成一小碗一小碗去祭拜祖先,祭拜完之後就會倒入鍋中煮熱再除夕夜晚上的時候當宵夜享用,吃湯圓也叫吃元宵,寓意來年團團圓圓,吉祥如意。

3、吃年糕:臨近過年的時候,家裏的`長輩們就會拿糯米去磨成粉,然後用糯米粉和麪粉來揉做年糕,然後拿去蒸熟,蒸熟的年糕切成薄薄的年糕片,然後入油鍋煎炸至香脆金黃,等到客人上門來做客就拿出來享用,南方人他們的年糕就算不吃,也會擺一塊在家裏大堂,這是南方的傳統習俗,寓意來年能步步高昇,幸福平安。

4、吃清蒸魚:在江南一帶,還有靠海邊的南方人,他們在除夕夜吃年夜的時候,最後一道菜肯定是一道清蒸魚,這是他們當地的一個傳統習俗,在這道清蒸有上來之後他們會先每人說出一句新年祝福語,然後再吃這條魚,南方除夕吃清蒸魚的寓意蒸蒸日上,年年有餘,大富大貴。

除夕夜要做的事情 第2張

除夕北方人吃什麼

1、餃子

餃子也稱作“交子”,是新舊更替、辭舊迎新的意思。在除夕這一天,北方人都會準備一道餃子,一盆盆的餃子就像一盆盆的銀元寶,因此吃餃子也寓意着財源廣進,富貴發財。以前,北方人會在餃子裏面包硬幣,誰吃到有“硬幣餡”的餃子就意味着今年財運非常好。現在,人們習慣用花生或者果仁來代替硬幣。在初五的時候,北方人也會吃餃子,咬破餃子,就象徵着咬破所有不吉利的事情,因此初五也有“破五”的叫法。

2、醃臘肉

臘肉在成都年夜飯裏的地位可絕對不低於任何一樣肉類製品。一般是由豬肉經過鹽浸漬數日,而後經過柏樹枝條樹葉燻烤和晾乾,最獨特的就是煙燻香的美味。

3、饅頭

對於北方人來說,饅頭也是過年必不可少的食物,過年蒸的饅頭與平時蒸的饅頭有所不同,裏面有很多說道,過年蒸饅頭的面發酵得越好,就預示着來年的日子越紅火,“發麪”的“發”意喻“發財”、“蒸”象徵生活“蒸蒸日上”。

4、餛飩

新年吃餛飩取其開初之意。傳說盤古氏開天闢地,使“氣之輕清上浮者爲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爲地”,結束了混沌狀態,纔有了宇宙四方。再則取“餛飩”與“渾囤”的諧音,意思是糧食滿囤。

5、魚

魚也是年夜飯不可缺少的,而且不可以吃光,要剩下一點,寓意着“年年有餘”。在銀川,清燉鯽魚和紅燒鯉魚是年夜飯桌上的常見菜,有“大吉大利”的意思。魚一定要在宰殺之後放置2~6小時烹飪。在做紅燒鯉魚時,放些豆瓣醬,魚肉會很入味。

6、豆兒醬

北京人的年飯裏,還有一道不得不提的傳統菜品--“豆兒醬”,這道菜對於老北京人來說還是家喻戶曉的。“豆兒醬”是一種由肉皮、豆腐乾、黃豆、青豆、水芥做成的涼菜,清爽可口,用來佐酒開胃,再合適不過了!

7、生蘿蔔

北方一些人家吃年夜飯還專門購買生蘿蔔,每人咬一口,謂之“咬春”。因蘿蔔俗稱菜頭,取“有好彩頭”之意。

8、長面

當南方人吃湯圓的時候,中國北方一些地區的飯桌上,麪條也開始熱氣蒸騰了。年夜飯桌上的麪條,也叫長壽麪,新年吃它,意味着健康長久的願望。中國人吃麪的習慣由來已久,唐朝開始麪條成了祝福新生男兒長命百歲的象徵,沿襲到今天,中國人過生日就必吃麪條了,而年夜飯桌上吃長面則寓意長長久久。

除夕夜要做的事情2

中國除夕有哪些風俗

1、年夜飯

北方人年夜飯的菜色中常包括水餃、魚、年糕、長年菜等。因爲水餃狀似金元寶,有富貴之意;魚這道菜不能吃完,因爲在漢語中“魚”和“餘”同音,有“年年有餘”的吉祥意思;年糕則有“年年高升”之意;吃長年菜則有長壽的意涵。華南則多有雞、燒肉、髮菜、蠔豉等,因爲“髮菜蠔豉”與“發財好市”諧音。江南的典型年夜飯必有魚,豐盛湯鍋。

2、不汲水

過年有“不汲水”的禁忌,家有水井的人家要在除日黃昏前“封井”,給水井加上木蓋,供奉糕點以後焚香拜祭,三日後方可開蓋複用。

3、祭祖

在我國很多地方,這一天,民衆都會在家中擺上豐厚的飯菜,點燃香燭,家長率領子孫們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農村還會在家中違禁詞已過濾紙錢。大年三十傍晚時分,在祖宗像前點上香燭,倒上美酒,擺上菜餚,全家人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表達“慎終追遠”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過年夜飯之後,人們纔開始享用。

4、壓歲錢

用銅錢要大錢、新錢,再用紅繩穿成各種形狀。有的穿上百枚銅錢,取其“長命百歲”之意;有的則穿成鯉魚、如意、龍形等吉祥形狀,取“錢龍”、“錢餘”之意,以期帶來吉祥如意。有的地區還有送“壓歲果”的習俗。除夕夜,長輩會把橘子、荔枝等瓜果放在小孩枕邊,取“吉利”寓意來祝孩子來年大吉大利。

5、踩歲活動

踩歲活動即在院內將芝麻稈粘上用黃紙捲成的元寶形,攢成一捆,謂之“聚寶盆”。然後,全家人用腳將其踩碎,以“碎”諧“歲”,並借用芝麻開花節節高之吉祥寓意,祝願家道興旺,表達對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

6、守歲

傳說守歲是爲了防止一種獨角獸的侵害,而這種獨角獸最怕火光、紅色和聲響,所以人們就在除夕夜穿紅衣、點紅燈、貼紅紙、放煙花炮竹,焚香祈禱,徹夜不眠,也就有了“守歲”習俗。《帝京歲時紀勝》記載:“高燒銀燭,暢飲鬆醪,坐以達旦,名曰守歲,以兆延年。”

除夕夜要做的事情 第3張

7、開燈睡覺

除夕晚上睡覺的時候,是不能關燈的,只能到年初一天亮才能關燈。除夕整個晚上,家裏一般都不關燈,特別是供養祖先的屋子更是不能關燈。

8、忌打碎器物

除夕還有忌打碎器物的習俗。民間認爲如果這一天打破碗碟杯盤,則意味着新一年會有“破運”。有時不小心在這天打碎杯盤,長輩會抓緊用紅紙包起來並口念“歲歲(碎碎)平安”等吉祥語來補救。民間認爲,將紅紙包起來的碎片放在神案上數天,即可化解可能的災難。所以,人們在除夕這天爲了博個好彩頭,都會慎言謹行,以求得一個吉祥如意年。

9、貼春聯

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聯,“三陽始布,四序初開”記載在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敦煌遺書上,撰聯人爲唐人劉丘子,作於開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節貼春聯的民俗從明代纔開始盛行,潮流發源地是南京。

10、貼年畫

年畫,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隨着雕板印刷術的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而漸漸把財神請到家裏,進而在一些年畫作坊中產生了《福祿壽三星圖》、《天官賜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畫,以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11、貼窗花

窗花不僅烘托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和實用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爲“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12、貼福字

春節貼“福”字,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是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福”字究竟該怎麼貼沒有統一的標準。

13、零點必須回家

團圓的年夜飯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吃完,一家人就會圍坐在電視機旁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或者到親戚家串門聊天,但必須在零點前回到家。一到零點,一家人要全部在家“守歲”,當鐘錶的指針走過12點後,人們就會燃放早已準備好的鞭炮,慶祝新年的到來。

除夕夜要做的事情 第4張

14、燃爆竹

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除夕的寓意

除夕,也稱大年夜,舊語也稱爲“年關”,是農曆新年到來的前一個天,與歲首正月初一相連。除夕是農曆一年的最後一天,是我國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最後一個節日,因常在農曆(夏曆、陰曆等)臘月三十,民間俗稱“年三十”,這天晚上稱爲“除夕”。“除夕”中的“除”字是“塗”的借字,意思是“污瀆”、“鬼癘”、“不祥”。《老子》中有“朝甚除,田甚蕪”的句子,其中的“除”與“除夕”的“除”是一個意思。除夕,最早源於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擊鼓的方式來驅除“疫癘之鬼”,來年纔會無病無災。“夕”字的本義原是“日暮”,引申爲“夜晚”。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舊歲到此而除,明日另換新歲”的意思,即“除舊佈新”。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而此時也是讓孩子瞭解傳統春節,接受傳統文化薰陶的時機。

除夕養生飲食禁忌

1、肝病患者忌“酒”

肝病患者飲酒,會直接傷害肝細胞,甚至會使肝細胞變性或壞死,導致病情進一步惡化。

2、膽病患者忌“油”

節日期間食物油膩,膽病患者如果大量進食葷膩食品,會加重膽囊的負擔,誘發急性膽囊炎。因此,有膽病的患者要忌食油膩食品。

3、糖尿病患者忌“甜”

節日期間,糖尿病患者應忌“甜”食,否則會使人體內負擔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除夕夜要做的事情3

春節的意義

過春節,是對和平、友誼和親情的檢閱和激勵,是對未來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祈禱。春節文化是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東方文化,受人喜愛,深入人心。如今,春節不但深入中國人心,還深入了外國人心。重家庭、重親情,中國人、外國人都一樣。在一些有中國人的國家和地區,外國人也同中國人一起過春節。

除了原來的幾千萬華僑華人和留學人員,還有更多的中國人在走出國門,也有更多的外國人來到中國。人的進進出出,勢必促進文化的進進出出,有“西學東漸”,也有“東學西漸”,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東西方互相吸收文化的精華,取長補短,凡是健康的、文明的就是世界歡迎的。

文化交流使世界更文明,生活更多彩。春節的魅力是中國的魅力、東方的魅力,也是世界文明的魅力。中國的春節,是對世界文明的一種貢獻,是送給全人類的一份厚禮。

春節的社會意義在於趨利避害。春節與立春到春分的震季相重合,正是《新太極圖說》中揭示的自然規律:陰金(病菌)盛於陽木(東方、震季)的季節,病菌易大量爆發。人們選擇燃放鞭炮驅趕病菌這一惡魔,以順利度過險惡年關。人們貼春聯、穿紅衣、向大火以期鎮魔降妖(陽火盛於陰金,在這裏陽火平衡陰金)。家人團聚,以家族力量應對自然災害,增強社會凝聚力。這一切具有種族延續的社會意義。由於陰金(病菌)盛於陽木(聲波),所以震季應嚴禁歌舞,選擇危害程度低的器樂、語言類節目進行娛樂,以達到趨利避害的目的。

除夕夜要做的事情 第5張

春節的飲食習俗

在古代的農業社會裏,大約自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着張羅過年的食品了。因爲醃製臘味所需的時間較長,所以必須儘早準備,我國許多省份都有醃臘味的習俗,其中又以廣東省的臘味最爲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爲諧音“年高”,再加上有着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應景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着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西北部在內蒙古等地,過年時習慣吃黃米粉油炸年糕,有的還包上豆沙、棗泥等餡,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北方的年糕以甜爲主,或蒸或炸,也有人乾脆沾糖吃。南方的年糕則甜鹹兼具,例如蘇州及寧波的年糕,以粳米制作,味道清淡。除了蒸、炸以外,還可以切片炒食或是煮湯。甜味的年糕以糯米粉加白糖、豬油、玫瑰、桂花、薄荷、素蓉等配料,做工精細,可以直接蒸食或是沾上蛋清油炸。

真正過年的前一夜叫團圓夜,離家在外的遊子都要不遠千里萬里趕回家來,全家人要圍坐在一起包餃子過年,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麪做成餃子皮,再用皮包上餡,餡的內容是五花八門,各種肉、蛋、海鮮、時令蔬菜等都可入餡,正統的餃子吃法,是清水煮熟,撈起後以調有醋、蒜末、香油的醬油爲佐料沾着吃。也有炸餃子、烙餃子(鍋貼)等吃法。因爲和麪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餃子象徵團聚合歡;又取更歲交子之意,非常吉利;此外,餃子因爲形似元寶,過年時吃餃子,也帶有“招財進寶”的吉祥含義。一家大小聚在一起包餃子,話新春,其樂融融。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