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真正含義

本文已影響7.96K人 

中秋節的真正含義,每年八月十五我們都要過中秋節,一到中秋節就會和家人團聚在一起賞月吃月餅,你知道中秋節的真正含義是什麼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中秋節的真正含義,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中秋節的真正含義1

中秋節的真正含義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爲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傳說是爲了紀念嫦娥。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個月,分別被稱爲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爲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且又因農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稱“中秋”。到了唐朝初年,中秋節中秋節才成爲了固定的節日。

中秋節對中國人的意義

(一)團圓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爲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爲“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着團圓。

中秋節的真正含義 第2張

(二)和諧

中秋慶賀着期待着豐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諧。“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中秋佳節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區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正如蘇東坡說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三)感恩

中秋節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它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於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認識,體現了一種對於家庭的重視。

中秋節的真正含義2

舊曆仲秋十五是我國的保守節日,中秋節與春節、清朗節、端午節並稱爲華夏漢族的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保守節日。據汗青記錄,傳統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法,而祭月的節期爲舊曆仲秋十五,光陰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又因這個節日在秋季仲秋,故又稱“秋節”、“仲秋節”、“仲秋會”、“仲秋節”;又有乞求聚集的崇奉和關係節俗震動,故亦稱“聚集節”、“女兒節”。

因中秋節的重要震動都是環繞“月”舉行的,以是又俗名“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爲“端一月”。對於中秋節的發源,大概有三種:發源於傳統對月的看重、月下輕歌曼舞覓偶的風氣、傳統秋報拜地盤神的遺俗。

中秋節從2008年起爲國度法定節假期。

中秋節的真正含義 第3張

國度特殊關心非物資文明遺產的`養護,2006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接受加入第一批國度級非物資文明遺產名錄。 【編纂本段】中秋來由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按照我國傳統曆法,舊曆仲秋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仲秋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序,每季又分孟、仲、季三局部,由於秋中第仲春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爲“仲秋節”。

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安排微服泛江”的記錄。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變成恆定的節日。《新唐書·卷十五 志第六·禮樂五》載“箇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樂之制如文”。

中秋節的風靡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變成我國的重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保守節日。

跟着社會的連接興盛,昔人賦予月球很多傳聞,從月中癩蛤蟆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充分的設想力爲蟾宮寰球刻畫了一幅幅光怪陸離的名勝。

中秋節的真正含義 第4張

自漢至唐,文人雅士紛繁詠歎月球及月中之事,仲秋十仲夏圓時變成表達情緒的極佳功夫。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仲秋十五日爲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地面,人們把月圓看成聚集的標記,把仲秋十五動作友人聚會的日子,所以,中秋節又被稱爲“聚集節”。

中秋節變成一年之中的宏大節日,又與科舉考查有着極端巧妙的聯繫,在我國封建社會,開科取士,從來是統制者格外關心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湊巧安置在仲秋裏進行。名勝與激情緒合在一道,人們便將應考高級中學者,譽爲月中折桂之人。

每到中秋,必需舉行莊重祝賀,變成全社會羣衆的要害風尚,經朝歷代,風靡不衰,中秋節漸漸變成我國四大德日(春節、清朗、端午、中秋)之一。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