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爲什麼要叫中秋節

本文已影響2.97W人 

中秋節爲什麼要叫中秋節,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講究闔家團圓,在這一天有很多人都會和家人一起度過。雖然大家都熟知這個節日,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中秋節爲什麼要叫中秋節,下面小編就帶大家瞭解一下。

中秋節爲什麼要叫中秋節

中秋節爲什麼要叫中秋節1

中秋節,華夏保守節日之一,爲年年舊曆仲秋十五,傳聞是爲了祝賀嫦娥奔月。仲秋爲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爲仲秋,因居於秋 季之中庸仲秋之中,故咼間稱爲中秋,又稱秋 夕、仲秋節、仲秋半、月夕、月節,又由於這一 天月球滿圓,標記聚集,又稱爲聚集節。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按照 我國傳統曆法,一年有四序,每季三個月,分別被稱爲孟月、仲月、季月三局部,所以秋季 的第仲春叫仲秋,又因舊曆仲秋十五日在八 月中旬,故稱“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變成恆定的節日。《新唐書·卷十五志第五·禮樂五》載“箇中春、中秋釋奠於文宣 王、武成王”,及“開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 廟,以留侯張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 牲、樂之制如文”。

據汗青記錄,傳統帝王祭月普遍爲舊曆仲秋十五,光陰恰逢三秋之 半,故名“中秋節”;又由於這個節日在秋季 仲秋,故又稱“秋節”、“仲秋節”、“仲秋會”;又有乞求聚集的崇奉和關係風氣震動,故亦 稱“聚集節”、“女兒節”。因中秋節的重要 震動都是環繞“月”舉行的,以是又俗名“月節”、“月夕”、“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爲“端一月”。

中秋節的風靡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變成我國的重要節日之一。對於中秋節的'發源,大概有三種:發源於傳統對月的看重、月下輕歌曼舞覓偶的風氣、傳統秋報拜地盤神的遺俗。

中秋節爲什麼要叫中秋節2

中秋節的來歷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後來貴族官吏和文人學士也相繼仿效,逐步傳到民間。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穫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爲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爲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

也有歷史學家研究指出,中秋節起源應爲隋末唐軍於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軍裴寂以圓月作爲構思,成功發明月餅,並廣發軍中作爲軍餉,成功解決因大量吸收反隋義軍而衍生之軍糧問題。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爲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爲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