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是不是傳統節日

本文已影響2.04W人 

重陽節是不是傳統節日,我們都知道中國的文化底蘊源遠流長,流傳下來了很多傳統節日,很多人都知道我國農曆的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下面小編就來帶大家瞭解一下重陽節是不是傳統節日。

重陽節是不是傳統節日1

重陽是傳統節日

重陽節,又稱“踏秋”,漢族傳統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 。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爲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古人爲何選擇九九這一天作爲節日呢?

“九”在古數中既爲“陽數”,又爲“極數”,指天之高爲“九重”,指地之極爲“九泉”,九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祕數字。九月初九,日與月皆逢九,是雙九,故曰“重九”,同時又是兩個陽數合在一起,故稱“重陽”,所以這一天爲重陽日。九九重陽,因爲“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之意,而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因此,重陽節寓意深遠,自古以來,人們就對此節懷有特殊的感情。

重陽節是不是傳統節日

重陽節的來歷

傳說汝南桓景跟隨道士賈長房遊學,賈長房告訴桓景,九月九日家有災難,宜速回去,令家人各以囊係臂,登高飲菊酒,禍乃可消。桓景如其言,舉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暴死(見《續齊諧記》),後因襲成俗,登高成爲節日主要內容,遂有“孟嘉落帽”、“白衣送酒”等佳話流傳。唐代登高、賞菊的習俗相當盛行,還以十日爲小重陽,宋代以後則每況愈下,登高之類活動只在少數文人雅士中流行。

山東民間重陽節的習俗活動是吃花糕。花糕以面蒸做,雙層中夾以棗慄之類果品,單層棗慄插於面上,有的還插上彩色小紙旗,謂“花糕旗”,有的上安兩隻麪塑的羊,取重陽之象,謂“重陽花糕”。花糕既是節日食品,又是節日贈品,濟南以東地區,重陽要給出嫁的.女兒送花糕,膠東地區叫送菊花糕。濟南以北地區不僅送糕,而且還送秋冬應用的衣物。濟南以西地區,尤其是鄰近河北省的一些縣市,重陽節要請女兒回孃家吃花糕,故有“女兒節”、“女節”之稱。

重陽節是不是傳統節日2

重陽節還有哪些別稱

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三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的節日。慶祝重陽節一般會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與此同時,還舉辦各種大型的宴會,這些習俗都是於先秦時期,慶祝豐收的祭祀活動演變發展而來的,這便是早期重陽節的雛形。

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節”,九月九重陽節爲每年農曆九月初九日,中國古人以九爲陽數,九月初九,兩陽相重,故稱重陽,又稱九日、重九。

因“九九”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義,所以古人認爲,重陽節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

在民俗觀念中,九九諧音“久久”,寓意生命長久、健康長壽。重陽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

人們會通過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來慶祝重陽。因此,重陽節也叫“登高節”、“茱萸節”、“菊花節”。

重陽節是不是傳統節日 第2張

重陽節敬老文化

重陽節還寄託着人們對老人健康長壽的祝福,因此,重陽節寓意深遠,自古以來,人們就對重陽節懷有特殊的感情。

重陽節應和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中國傳統節日一樣一視同仁放假至少3天,在我國當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之際更應該弘揚尊老敬老的優秀傳統,引發網絡熱議。

有網友表示,“國慶節剛放假七天,重陽節接着放假三天,這應該會成爲春節之後的另一個大長假,對於許多在外求學和務工的遊子而言,又多了一次回家陪伴父母家人的機會。”

也有網友認爲“重陽節這天至少放一天假,和家人一起秋遊,在山上喝菊花酒,是多麼美好的享受。”還有網友表示,“重陽節早就該成爲國家法定假日。

這不但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視,更是對節日文化的傳承,讓現在的年輕人明白重陽節的許多民俗活動比戴着鬼臉的西方萬聖節更值得紀念。”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九九重陽凝聚了中華民族千秋萬代“老吾老”的濃濃深情和生生不息的民族風範。因此,重陽節這天又是“敬老日”、“敬老節”或“老人節”。

重陽節是不是傳統節日3

老人節有什麼節日意義

九月九日,正巧二九相逢,“九”又與長久的“久”同音,是長壽的象徵,所以我國政府近年又把九月九日定爲“老人節”,也稱“敬老節”。

在我國尊敬老人,孝敬老人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這種傳統美德也體現在節令風俗中。不僅是老年人的福祉,而且是文明進步的體現,更是重陽節的內涵和價值所在。

對於重陽節的意義,將中華敬老傳統加以深化和外延,正是作爲中華傳統根本之一的孝道。你的父母或長輩也許還沒成爲老人、不需要敬老,但孝道卻仍然需要。

如今中國正步入老齡化社會,國家養老不可能,家庭養老是唯一的出路。由祭祖、敬老、孝親開始,感恩的精神更是能夠遍被所有人中,所有的善心、善意和善行。

重陽節成爲老人家、敬老節是對“尊老、敬老、愛老”的一種傳承,所得到的最廣泛、最普適的價值,便是“感恩”。

重陽節是一個傳統節日,但重陽節的意義,卻是永恆的。將重陽節所蘊含的深層內涵進行最大化地推而廣之。其中蘊含的傳統、內涵和價值,更應爲人所真正認知並深深銘記。

重陽節是不是傳統節日 第3張

中國傳統的敬老風尚

歷代王朝對養老敬老也作出了許多具體規定:周朝每年舉行“鄉飲酒禮”,用以“正齒位、序人倫、敬老尊賢、息事端、敦睦鄉里”。

春秋戰國時期規定,70歲以上老人免一子賦役,80歲以上老人免二子賦役,90歲以上老人全家免賦役;秦漢之際,國家每年在仲春、仲秋舉行兩次養老禮。

仲秋之月,地方官員,要“按戶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八十、九十禮有加”;漢文帝規定,80歲以上老人,每月供給大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並規定“凡孝於親者人帛五匹”。

唐朝規定,“男人七十、婦人七十五以上者,皆給‘子侍’”;明朝對老人有三優:一是“尊高年”,二是“設里正”,三是“優致仕”。

朱元璋出身貧寒,對老年媼翁,特別體恤。他“詔天下養老之政”,凡80歲以上貧無產業者,只要爲人正派,鄉里稱善,月給米五斗、肉五斤。

他還下令各州府縣,選擇德高望重的老人,“凡見官有民患者”,可以上公堂直諫。“三諫不悛”,還可直接報告朝廷。這種尊老敬老的社會風尚,今天仍然在大力繼承和發揚。

爲尊重和順應九九重陽節這個“九九,久久,延年益壽”的民俗與吉祥觀念,如今將重陽節這天定爲“敬老日”、“敬老節”或“老年節”,積極開展尊老敬老活動,爲老年人辦實事、好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