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5篇

本文已影響2.82K人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5篇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瞭解生活中各種繩子及其用途。

2、樂意開展創造活動,喜歡和同伴交流、分享。

活動準備:

1、漢字卡片:掛、系、扎、串(已認識過這四個漢字)。

2、將衣服、毛巾、圖畫;沒穿鞋帶的鞋子;各種有孔的珠子;包裝盒分四組擺放。

3、收集一些關於繩的照片。

4、寶物筐:各種材質不同、粗細不同、長短不同的繩子、衣架、夾子、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瞭解材料,引出繩子的主題

(出示各種材料包括各種繩子)師:你們瞧,桌子上都有些什麼?

(出示四個漢字)師:這幾個字能用繩子和桌子上什麼東西做好朋友?

二、分組試一試,繩子的用途

1、師:老師把它們分成了四組,每組的中間有一個字,看了這個字後,你們四人爲一組就要動腦筋把桌子上的東西變一變!

2、每組幼兒展示自己的成果

師:你們桌子上的是什麼字?怎麼變了?

三、說一說用過的繩子

師:剛纔你們幹什麼了?

你們都用到了哪些繩子?教師與幼兒一起總結繩子的用途,讓幼兒瞭解各種繩子的特性。

如:棉繩很軟,打在臉上也不痛:尼龍繩比較堅固,可以用來掛重的東西;塑料繩用來做跳繩…

四、合作玩繩子

師:繩子還可以用來玩呢,我這裏就有一些繩子,帶得太少了,不能每個人一根,你們可以幾個好朋友一起玩一條繩子,看看哪幾個小朋友繩子能玩出新花樣。

玩的過程中及時發現新的玩法,引導幼兒合作完成。

五、生活中的繩子

師:小朋友真棒!剛纔我們用不同的繩子進行了扎、串、系、掛的活動,在我們的生活中,你還在哪裏發現了繩子?

1、幼兒自由討論

2、播放各種繩子的照片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繩子可調皮了,躲起來很難發現,金老師就把這些繩子找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繩子藏在哪裏了?有什麼用呢?

六、結束

原來生活中還有那麼多有用的繩子,那樓下的小朋友肯定等不及了,我們把今天看到學到玩到的趕快去告訴他們吧!

探索求知:信息是如何傳遞的

1、 活動目標:

1)幼兒能夠積極的從不同途徑、用不同的方法收集傳遞信息,

2)幼兒在活動中瞭解信息傳遞的不同渠道,學習使用不同的信息工具。

2、 活動準備:幼兒通過查詢、採訪等方式瞭解相關知識

3、 活動過程:

1) 交流:我所知道的信息傳遞的方式。可啓發幼兒從物體發信號、用聲音發信號、用文字發信號等幾個方面考慮。如:通過手勢、旗語、煙火等物體發信號;通過吹號、打鈴、敲鼓、廣播電話等聲音發信號;用信鴿捎帶、郵局傳遞、發傳真、發電子郵件等多種文字形式發信號。

2) 教師配圖講述有關人們傳遞信息的故事。如:古時候長城的烽火臺上燃煙火傳遞敵情;抗日戰爭時期,用放倒消息樹的辦法報告敵人的去向等。

3) 討論:現在人們怎樣傳遞信息?引導幼兒瞭解常用的通訊工具。

4) 組織幼兒玩通訊遊戲傳電話:教師將幼兒分爲兩組,分別向每組的第一個人說一句悄悄話,開始後,再一個一個的往後傳,各組最後一個報告電話內容,傳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爲勝。

4、 活動延伸:

1) 組織幼兒自己操作電腦。

2) 在活動區內提供半成品材料,學習製作這些通訊工具,爲幼兒開展角色遊戲提供道具。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2

設計意圖

班上開展《種子食品品嚐會》的活動,配班男老師和小朋友開玩笑說:“可不能隨便亂吃,這些種子吃到肚子裏會發芽長大哦!”結果不少小朋友信以爲真。由此我想起兒子小時候在家吃瓜果也總是特別小心,如果偶爾一次不小心吃了一粒西瓜子,會哭半天,認爲種子到肚子裏會發芽長大。苦口婆心地解釋半天,他仍將信將疑。看來,這個在大人眼中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常識,卻是孩子們心中過不去的“一道坎”。爲了及時捕捉這一教育契機,解決孩子當下的困惑,我設計生成了大班科學活動——《種子精靈》。

活動目標

1.與同伴分享認識的種子,知道種子的主要作用。

2.結合繪本圖畫討論“肚子裏的種子能不能長大”,瞭解種子的生長條件。

3.在互動小遊戲中產生探索種子祕密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幼兒胸前貼有寫上名字的胸牌;標有“yes”和“no”的空白展板兩塊。

2.食品及餐盤;PPT及播放設備;小花盆和魔豆。

活動環節

1.品嚐食品,尋找“種子”

(1)交代品嚐要求。

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些食品給小朋友吃,品嚐的時候魏老師有兩點小要求:第一,注意安全,尤其是使用牙籤的時候。注意衛生,吃完將垃圾放在旁邊的空盤子裏;第二,在吃東西的時候如果發現了“種子”,請把種子收集好送給老師。能不能做到?

(2)分組品嚐食品,尋找種子。

2.分享“祕密”,瞭解種子的作用

(1)說說自己認識的植物種子。

師:你們收集到的是哪種植物的種子?它的子兒就是它的種子嗎?

師:有的人品嚐了火龍果,發現火龍果的種子了嗎?

師:還有人吃的是什麼?它有種子嗎?

師:你們還認識哪些植物的種子呢?請用完整的話向大家介紹。

(2)欣賞老師收集的植物種子圖片。(播放PPT課件。)

師:魏老師也收集了一些種子,這裏可能還有一些你沒有見到過的種子哦,我們一起來欣賞。

(3)幼兒討論:植物的種子有什麼用?

師:今天我們認識了種子朋友,誰能告訴我,種子有什麼用啊?

師:你們說得很棒,種子可以加工成種子食品,用來吃;而種子最大的作用是能長出新的植物。

3.依託繪本,自主選擇

(1)幼兒討論:小胖豬把木瓜的種子吃到了肚子裏會發生什麼事呢?

師:小胖豬最近就碰到一個問題——它吃瓜的時候不小心把木瓜的種子吃到了肚子裏。種子種在泥土裏會長出新的植物,那吃到肚子裏會怎麼樣呢?

師:猜猜小豬幼兒園的小朋友是怎麼想的?

師:小胖豬又是怎麼想的呢?

師:(出示小豬頭上有木瓜樹的圖片)小豬希望頭上真的長出一棵木瓜樹。他爲什麼願意頭上長樹呢?

(2)玩遊戲《yes or no》,瞭解植物的種子長大需要什麼條件。

師:小豬的願望會不會實現?我們來玩一個“yes or no”的遊戲吧,認爲小豬願望會實現的人把你的胸牌貼到“yes”這一邊,認爲不會實現,就送到“no”這邊。

(集體玩遊戲《yes or no》。)

師:你選擇的是什麼?請說說自己的理由。

師:到底小豬肚子裏的種子有沒有長大呢?

(老師講述《子兒吐吐》的部分故事內容:他跑進廚房,喝下他所能喝的最多的水,然後飛快地鑽進被窩裏乖乖地躺着。滿心期待頭上長出木瓜樹的胖臉兒,怕樹長不直,連牀都換頭睡呢!他所做的這一切,完全都是爲了樹好。第二天,胖臉兒起得很早。其實,他迷迷糊糊的根本沒睡好。半夜,他好想知道木瓜樹長多高了,但又不敢用手去摸,怕這一摸,樹反而不長了。天亮了,該可以了吧?他緊張地用手很慢地、很慢地,往頭上摸——?)

師:有沒有長出樹呢?(再次玩遊戲《yes or no》。)

師:恭喜你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是呀,一粒植物的種子要發芽、長大是需要很多條件的。空氣、水、溫暖的陽光、植物需要的溫度,有時候長大還需要施肥,所以植物的種子不能在人的肚子里長大。

4.播放動畫,猜想交流

(1)猜想:有沒有一種種子是可以在肚子里長大的呢?

師:植物的種子不能在肚子里長大,那有沒有一種種子是可以在肚子里長大的呢?讓我們再來玩一次《yes or no》的遊戲,請你一定要認真想一想,然後作出選擇。

(2)觀看PPT,瞭解人類的種子——精子和卵子。

師:媽媽肚子裏有一粒“寶寶種子”,它是兩粒種子結合在一起變成的(PPT)。一粒種子叫精子,住在爸爸的身體裏面;一粒叫卵子,住在媽媽的身體裏面。當精子和卵子在媽媽的肚子裏相遇,它們就會成爲好朋友,緊緊擁抱,然後發生奇妙的變化,變成一個小寶寶。

5.種植魔豆,拓展延伸

師:今天我們知道了植物的種子不能在我們肚子里長大,但許多動物的寶寶種子卻是在媽媽肚子里長大的,種子的世界真巧妙。正是因爲有了小小的種子,生命才能一代一代相傳下去,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和愛護每一粒種子精靈。

師:今天魏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粒神奇的種子,你們想不想親手種下它,然後看着它慢慢長大?那讓我們趕快行動吧!

案例評析

本節活動中巧妙利用繪本畫面作爲討論的話題,讓繪本成爲活動的主線,但是又不失“科學味”,活動組織過程中教學技巧的靈活運用讓人耳目一新。

1.繪本巧妙利用

繪本《子兒吐吐》和課題不謀而合,但是,如果把繪本故事全部呈現給孩子,就需要花費很長時間來講述故事,那樣就偏離了科學活動的中心,成爲了繪本閱讀。所以,我只抓取了繪本中的典型畫面作爲討論的話題,讓繪本成爲活動的主線,但又不至於削弱活動中的“科學味”。

2.遊戲靈活滲透

本次活動的組織以“談話爲主”,感興趣的孩子會一直追隨話題,爭先恐後地發表建議,但也會有個別孩子因爲種種原因,容易遊離於話題之外,所以恰當、科學地選用與互動式教學模式相匹配的教學方法,引導幼兒從學會變爲會學是活動順利實施的前提。我在活動中滲透了遊戲《yes or no》,一方面集中了每個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讓孩子在“猜想和選擇”中加深了對知識點的印像,巧妙解決了這一難題。

3.環節層層遞進

種子有什麼用?植物的種子能在肚子里長大嗎?有沒有一種種子可以在肚子里長大?通過由淺入深的三個話題來貫穿整個活動,環環相扣,讓孩子們的思維不斷得到碰撞,在相互辯論中解決矛盾,拓展知識,讓孩子在科學活動中身心和諧發展。

縱觀整個活動,老師很好地處理了以下三方面的關係:(1)當下與長遠的關係。活動選材第一源於自己的兒子不小心吃了西瓜籽,認爲種子到肚子裏會發芽長大;第二源於自己班級的孩子。及時捕捉這一契機,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讓孩子獲得初步感知,對孩子今後長遠的發展肯定會起到很大的幫助。(2)活動和操作的關係。在本次活動中雖然沒有給孩子們準備多少操作材料,但是已有經驗的積累是活動能順利開展的前提之一。預先讓孩子在和爸爸媽媽一起完成調查表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已有經驗,從而順利進行了與新知識的對接。(3)語言和思維的關係。老師跟孩子之間的互動真實而溫暖,讓人聽起來很舒服,毫無做作之感。老師通過由淺人深的三個話題來貫穿整個活動,環環相扣,讓孩子們的思維不斷得到碰撞,在相互辯論中解決矛盾,拓展知識,猜想結果,陳述理由,孩子們思維活躍,興趣盎然。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3

◎活動來源:

日常生活中常常看見大人用打氣筒給自行車、氣球、皮球等打氣,並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我設計了此次活動,來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同時,讓孩子們動手動腦瞭解打氣筒的使用方法以及構造,並使幼兒樹立起"實踐來檢驗真理"的科學探索。

◎活動目標:

1、科學小實驗,並大膽動手動腦完成小實驗

2、筒的作用以及構造,正確的使用打氣筒

3、"實踐來檢驗真理"的科學探索

◎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打氣筒1個 ,記錄表每人一張,彩色筆若干盒

2、經驗準備:用打氣筒◎活動重難點:

1、重點:鼓勵幼兒大膽動手實踐,瞭解打氣筒的構造

2、難點:讓幼兒通過實驗辨別打氣筒的兩個孔的功能

◎活動過程:

1、提問:你們玩過氣球麼?什麼時候?怎麼玩的?(出示打氣筒)怎樣用?打氣筒上有兩個不同顏色的孔,打氣管應屆到哪個孔上?讓孩子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觀點,預測打氣筒的,並記錄下他們的猜想。

2、幼兒動手操作實驗並記錄實驗結果。

3、師幼公共探討實驗結果:打氣管應該接到哪個孔上?你猜對了麼?

4、老師提問:打氣筒上的兩個孔哪個是進氣口,哪個是出氣孔?幼兒預測;教師操作:分別用手捂住出氣口和進氣口,引導幼兒進行觀察和討論 。

5、實驗探索的結果

◎活動延伸:

生活中除這樣的打氣筒,還有哪些打氣筒,它有進氣口和出氣口麼?回去觀察一下家裏的打氣筒,通過你的觀察,記錄下打氣筒的進氣口和出氣口。

◎活動評析:

該活動來自生活,打氣筒是幼兒感興趣的工具;活動所的材料充足,操作性強,有助於幼兒獲得科學經驗。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自主實驗探索,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活動具有層次性,由淺入深、環環相扣,讓幼兒在操作中獲取知識,並推進活動的順利進行。通過科學活動有利於幼兒樹立探索的。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學習用天平稱測量物體的輕重。

2、知道物體的輕重與許多因素有關。

活動準備:分類盒、天平、積木、彈子球、塑料球、棉花、幼兒數學用書《輕與重》。

活動重點:學習分辨物體重量的輕與重。

難點:幼兒動手操作測量物體的輕與重。

活動過程:

1、積累有關物體輕重的感性經驗:

請幼兒運用已有經驗比較物體的輕重。

-----“這些物體是一樣重的嗎?”

鼓勵幼兒用手去掂分量。幫助幼兒發現物體的輕重是相對的。有的物體的輕重差別很小,很難用手掂出來。

出示兩件重量接近的物品。

-----“用什麼方法可以知道這兩種物品哪個重哪個輕?”

2、介紹測量工具-----天平:

幼兒嘗試用天平測量物體的輕重,介紹天平的用法,準星必須居中,拿放要輕。

----“猜一猜這兩樣東西哪個輕哪個重?”

請幼兒嘗試用天平測量驗證。

3、選擇體積相同質地不同的物品比輕重,理解物體輕重與質地有關:

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盒子(大盒子裏放棉花,小盒子裏放鐵塊)。讓幼兒猜哪個輕哪個重,然後用天平驗證。

請幼兒做幼兒用書《輕與重》中的練習。

延伸活動:幼兒進行操作活動:比比誰重誰輕。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5

設計意圖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常常忽視或放棄一些常見的物質資源,而花錢去給孩子添置各類益智玩具、運動器械。其實,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東西往往蘊含着豐富的教育價值,報紙就是其中的一種。我利用幼兒生活中熟悉的報紙,設計了本次活動,使幼兒在看看、說說、玩玩、剪剪的探索過程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目標:

1、通過活動,幼兒能初步瞭解報紙的用途。

2、能積極思考,大膽想象,探索報紙的玩法和用報紙剪出越長越好的紙條。

3、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樂趣,體驗遊戲活動的快樂。

準備:

望遠鏡圖片一張、廢舊報紙每位幼兒一張、剪刀、籮筐

過程:

一、根據幼兒生活經驗導入

老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小禮物,你們猜猜是什麼?"

(老師展示了一隻由廢舊報紙摺疊而成的紙飛機)

【利用小禮物紙飛機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起幼兒的好奇心,從而達到教學效果】

老師:"孩子們,你們知道這隻紙飛機的材料是什麼?

(老師慢慢把紙飛機打開,請小朋友集體回答問題)

二、設計層遞提問,幫助幼兒初步瞭解報紙。

老師:"孩子們,生活中誰最愛看報紙呢?爲什麼有那麼多的人喜歡看報紙?報紙上有些什麼?(有新聞、天氣預報、廣告,有信息、有日期等)

{利用日常生活經驗讓幼兒更好的瞭解報紙的用途以及日常中的報紙對人們的影響。】

這張報紙是10日16日,是昨天的報紙,今天是10月17日說明這張報紙怎麼了?這張報紙過了日期了,我們把過了日期的報紙叫過期的報紙。大人們會把過期的報紙幹什麼用呢?(賣報、燒火、出去旅遊墊在下面等)

小朋友會用過期的報紙幹什麼?(折飛機、做手工、畫畫)

【聯繫實際,利用日常生活經驗讓幼兒瞭解廢舊報紙的處理方法,體會廢物利用的好處。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直接經驗瞭解報紙在生活中的用途。】

三、做做玩玩

(1)出示望遠鏡的圖片。

提問:這是什麼?你能用報紙做成望遠鏡嗎?(幼兒用報紙捲成望遠鏡,並給幼兒鼓勵)

(2)請幼兒想辦法能把望遠鏡做的比剛纔長。

提問:你能用同一張報紙把望遠鏡做的比剛纔長嗎?(把報紙打開、從一角卷等)【請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探索怎樣卷才能把望遠鏡卷的更長,培養幼兒的探索的慾望。】

四、幼兒探索用報紙剪出越長越好的紙條。

我們要用剪刀來剪報紙,要求剪出的紙條要越長越好,你覺得比剛纔難嗎?有沒有信心?(提示幼兒用剪刀時,注意安全。)

(1)第一次剪紙條。(把幼兒剪好的紙條貼在黑板上)

提問:你們這些紙條是剪出來的。(報紙的長邊和短邊)

你們看這裏有一位小朋友比你們都剪的長,你們想想她是怎麼剪得?(如果幼兒猜不出,請幼兒示範剪)

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紙的長邊和短邊連起來剪,且不能剪斷這樣才能剪出越長越好的紙條。

【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紙條的長短,鼓勵兒大膽在同伴面前講述自己的想法。培養幼兒的自信和語言表達能力。】

(2)幼兒第二次剪紙條,比賽誰剪紙條要越長越好,就是冠軍。(把幼兒剪好的紙條貼在展板上,引導幼兒觀察比較那根長)

讓幼兒自己評出冠軍,引導幼兒探索爲什麼同樣的一張報紙長邊和短邊連起來剪,並不剪斷,但剪出的紙條有長短。

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同樣的方法剪紙條的長短和剪得粗細有關。

五、整理

今天,我們玩過期報紙的遊戲就要結束了,孩子們你們看我們的桌子上和地上都是報紙,請你們把報紙揉成團,紙團有什麼用?(幼兒自由說:投球、往上拋等)。現在,我們一起去外面玩投球去嘍!

【讓孩子養成手工活動後整理好物品的良好習慣,認識到廢舊物品也是很有用處的。】

延伸活動:在科探區投放過期的報紙,繼續讓幼兒探索報紙的其他玩法。

活動反思:

在本活動中,幼兒始終保持着濃厚的興趣,在快樂中積極參與、主動探索,並樂意把自己所想、所做的跟老師和同伴分享,其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在本活動中,我充分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讓孩子們自主積極探索,懂得報紙除了可以看外,還可以有許多用途。從而體驗到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獲得自信心,實現自我價值。

另外,在剪紙條的活動中,我用"冠軍"頭銜激發了幼兒挑戰的慾望,於是一個挑戰冠軍的情境就形成了。因此,每個孩子都不甘示弱,探索着能剪出越長約好的紙條來。在活動中適當的點撥給孩子們足夠的探索空間是非常重要的。但本次活動還存在一些不足,希望自己通過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反思、不斷的積累,使自己的教學更機智,更富有特色與魅力。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6

教學目標:1、培養幼兒動手操作的能力;2、嘗試用各種辦法讓各種船浮到水面上;3、激發幼兒對科學小實驗的興趣。

設計理念:由於幼兒天生就愛玩水,爲此本着教育內容要從幼兒生活經驗出發、關注兒童的興趣、引導兒童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提供選擇與創造的條件的理念,設計這節在水中玩船的,以遊戲形式進行探索的活動。

教學準備:1、七種(七種以上)質地不同、補救方式不同的沉船;2、輔助材料:泡沫、塑料、紙、衛生筷、鐵絲、透明膠、皮套,鹽;3、潛水艇模型。

教學過程:

1、出示潛水艇模型。

---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

---潛水艇是做什麼用的?

---潛水艇是怎麼在水裏走的(進行演示)

2、探索做小實驗

---出示七種質地不同的船,可這麼多人就七隻船怎

麼辦?讓幼兒感受合作,並提醒不搶、互相謙讓。

---老師和幼兒一起玩(請幼兒自己選擇一個夥伴,

兩個人一起選擇一種船去玩)

---你們發現什麼問題?(這些船都沉到水底)

---船在哪兒走?一起想辦法讓船都浮到水面上,

---幼兒探索,教師引導,

3、再探索、留作業

---拿出胡蘿蔔做的小船,問:剛纔你們是用什麼辦

法讓胡蘿蔔船浮在水面上的?出示鹽,把鹽放入

水中,讓船浮上來。

---回家後你可以跟父母再探索,一起再試試。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7

活動班級:大班活動時間:10月設計意圖:秋天的到來使得周圍的樹木發生了一些變化,大班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觀察能力也較中班有了較大地提高。班上幼兒近些天來總在談論幼兒園大門外一顆大樹的變化,他們已經觀察到樹葉和樹枝被大風吹下時狀態的不同,因此,抓住這個機會我設計了該次活動,通過引導幼兒對其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探索,從而推動幼兒科學概念的獲得以及對周圍世界進行探索的興趣。

活動目的:

1、通過幼兒動手實驗發現物體拋向空中後會下落,激發幼兒主動探索自由落體現象的興趣;

2、幼兒能使用至少兩種不同的物體進行自由落體實驗,並能觀察、記錄這兩種物體的下落的方式和快慢;

3、絕大部分幼兒能用語言正確表述自由落體現象,在活動中能表現出合作的意向和能力。

科學原理:

1、自由落體--自由落體運動源於地心引力,物體在只受重力作用下從相對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它有三層基本含義:物體開始下落時是靜止的即初速度V=0;物體下落過程中,除受重力作用外,不再受其他任何外界的作用力(包括空氣阻力)或外力的合力爲0;任何物體在相同高度做自由落體運動時,下落時間相同。

2、空氣阻力--指空氣對運動物體的阻礙力,是運動物體受到空氣的彈力而產生的。在現實生活中,自由落體也受空氣阻力的影響,其速度,接觸面積,空氣密度等都會影響空氣阻力的大小。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樹葉、報紙、沙袋、橡皮擦、記錄單、筆。

活動形式:集體教學和個別探索結合活動過程:

環節教學活動內容安排時間形式準備部分

一、引發幼兒興趣,調動幼兒已有經驗

1、幼兒自由表達已有經驗,引發幼兒興趣。

"說說你們見到樹葉落下的情形。"2分鐘集體

2、教師引導幼兒用語言準確表達觀察到的樹葉下落現象。

"樹葉從空中輕輕的飄落。"2分鐘探索活動開展部分

二、探索活動一教師出示材料,引導幼兒探索自由落體現象

1、教師提供活動材料,引導幼兒選用1種材料,將它拋向空中,觀察下落時的情形;【注意:給幼兒活動提供較大空間,以保證幼兒的安全。】

3分鐘個別

2、請幼兒分享活動體會。

"拋上去後都會掉下來。"

2分鐘集體

三、探索活動二教師提供材料,引導幼兒比較不同物體落下時不同的狀況

1、引導幼兒觀察2~3種物體落下時的情形,並記錄下來。

5分鐘個別

2、引導幼兒分享和討論:你選用了什麼材料?它是怎樣落下的?

小結:不同物體因其形狀、重量不同,在空中受到的阻力不同,所以落下的情形不同。

3分鐘集體

四、探索活動三引導幼兒實驗:哪個掉得快?

1、在前面活動基礎上,提供新的材料,要求幼兒兩兩進行比較,比較之前讓幼兒猜想一下:哪個物體掉得快?

2、教師提供記錄表,引導幼兒做實驗,驗證哪個落得快。

【要求:幼兒選擇兩兩比較時,要求同一高度並同一時間放下物體。】

7分鐘個別3、引導幼兒交流實驗結果,分享經驗,啓發幼兒探索:爲什麼有些物體掉得快,有些掉得慢?3分鐘集體結束部分

五、總結教師引導幼兒總結自由落體現象

六、活動延伸

1、啓發幼兒探索同樣重量的物體,不同速度的落下。

2、探討什麼物體不會落下?3分鐘集體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8

活動目標

1.將收集來的種子進行排列,並能進行分析比較。

2.能認真傾聽、積極思考,養成耐心細緻的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幼兒人手一碟種子(蠶豆、花生、黃豆各8顆)、一張操作卡、一支筆。每組再備有同樣的種子一盆。

活動過程

第一次排隊:感知數量相同、大小不同的種子,排列的長短不一樣

1.觀察比較種子

把盛有三樣種子的盤子放在視頻儀上讓幼兒觀察。

師:你們的桌上也有同樣的一盤種子,看看裏面都有哪些種子,我們來比較一下這些種子有什麼不同。

幼:蠶豆是……扁扁的;黃豆是……圓圓的。

師:對呀,這些豆子的形狀不同。

幼:蠶豆……大;黃豆……小;花生呢……不大也不小。

師:豆子的大小也不一樣。

師:小朋友想一想.用什麼辦法能比較出這三樣種子哪個多、哪個少?

幼:排隊

師:對呀,排隊是一個好方法,排好了隊還可以數一數。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出示了一盤種子,先讓幼兒觀察、比較。通過提問“看看裏面都有哪些種子,我們來比較一下這些種子有什麼不同”,讓幼兒在充分比較的基礎上,爲接下去一次次的種子排列作好鋪墊。)

2.幼兒操作記錄

師:好,我們就用排一排、數一數的方法,看看三樣種子哪個多、哪個少。(出示操作卡)這上面有三條線是什麼意思?

幼:把每樣種子排在線上。

師:每條線的開頭有面小紅旗表示什麼?

幼:從小紅旗開始排。

師:排隊時,每顆種子要緊緊挨着,要不把種子灑落外面,排好後數一數每排有幾顆,並在每排種子後面的第一個方格里記錄。

3.集體分析比較

師:誰願意拿上來給大家看看?從這張操作卡上你們看出了什麼?三樣種子的數量是……

幼:都是8,一樣多。

師:還發現了什麼?它們的隊伍一樣長嗎?哪個最長?哪個最短?

幼:蠶豆的隊伍最長,黃豆的隊伍最短。

師:爲什麼種子的數量一樣多,排列的隊伍卻不一樣長呢?

幼:因爲這些種子的大小不一樣。

師小結:說得真好,被你們發現了一個祕密,原來種子的數量相同、大小不同,排列起來的長短是不一樣的。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讓幼兒嘗試給種子排隊,通過數一數發現種子的數量是一樣多的;然後引導幼兒觀察操作卡上的不同,很快發現種子數量一樣多,可是隊伍卻不一樣長。再通過進一步追問,使得幼兒再次去分析去發現,原來因爲種子的大小不同。)

第二次排隊:感知大小不同的種子,排列長度相同時數量不同

1.分析思考

師:排隊還會發現更多的祕密呢。你們想不想再來排?好的,這裏有三條線段,一樣長嗎?

幼:一樣長。

師:請小朋友想一想,如果用這些種子在一樣長的線上排隊,種子的數量會不會一樣多呢?

2.幼兒操作記錄

!J幣:到底會怎樣呢?請你們接着往下排,排好後數一數,記錄在後面的第二個空格里。

3.集體分析比較

師:從這張操作卡上你們發現了什麼?數量一樣多嗎?

幼:不一樣多。

師:爲什麼排列一樣長的隊伍,有的種子少,有的種子多呢?

幼:因爲有的種子大有的種子小。

師小結:說得真好,又被你們發現了一個祕密。原來排列的長度相同時,種子大小不同,數量也是不同的。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讓幼兒通過觀察發現三條線段是一樣長的,然後提出疑問,讓幼兒在操作中感知,在分析中發現答案。)

第三次排隊:感知排列的疏密與隊伍長短之間的關係

1.明確要求

師:不管用什麼方法排,都要使每樣種子的數量一樣多,排列的隊伍也一樣長。先把種子輕輕放入盤子,再請每樣種子排8顆,記住它們的隊伍要排得一樣長。

2.幼兒操作

師:想一想怎樣把小的變得和大的一樣長,或把大的變得和小的一樣長?

3.展示操作卡,集體分析比較

師:我們來看看每樣種子一樣多嗎?隊伍是不是排得一樣長?

你是用什麼方法讓隊伍變得一樣長的?

幼:將小的種子排稀一點,變得和大的種子一樣長。

師:誰覺得自己排得比他更好?

師:他的排法很特別,他把蠶豆豎起來,把大的變緊一些,就和小的一樣長了。看來只要動腦筋一定還會想出更多的排法。

(評析:這是一次開放性的操作,有些難度。它要求幼兒打破原來的思維定勢(一個挨着一個排列),不管用什麼方法排,只要能使數量一樣多、隊伍一樣長。這就給了幼兒足夠的思維空間,充分發揮了幼兒的靈活性和自主性,可以想出多種排列方法。)

活動延伸

區角活動:數學區提供種子、排序板等,讓幼兒繼續玩種子排隊的遊戲。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9

設計意圖

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對他真正感興趣的活動,會做得最認真,也做得最好。而“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聲音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幼兒的感官又是非常敏感的,各種各樣的聲音都會吸引他們的注意。爲此,本次活動我根據幼兒的心理和思維特點,試圖通過創設蘊涵問題、疑惑的教學環境,提供充足的可操作性材料,先讓幼兒聆聽和分辨各種聲音,以趣生疑,再讓幼兒自選各種材料並用不同的方法探索聲音,最後引導幼兒選擇最佳方法隨動畫片的播放進行模擬配音。從而開闊幼兒的思維領域,爲幼兒的探索創造最大的空間,使其已有的知識經驗得到鞏固,且能遷移到其他方面,不斷生成新的問題,獲得新的知識經驗。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各種聲音,關注生活中聲音的多種多樣。

2.鼓勵幼兒積極探索用不同的方法發出聲音,並樂意與同伴交流。

3.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合作能力。

活動準備

1.各種物品:竹筷、竹勺、木梳、刷子、瓶蓋、茶杯、砂紙、玻璃球、紙、算盤等。

2.教學課件。

活動過程

一、遊戲:猜猜他是誰

請4名幼兒事先藏在遮擋物後面,分別對大家說一句話,大家根據說話的聲音,猜一猜他們分別是誰。

(評析:以幼兒最喜歡玩的遊戲導入,激起幼兒的活動興趣。)

二、玩一玩,讓物體發出聲音

師:剛纔大家一下子就猜中了,爲什麼呀?哦,因爲每個人的聲音是不相同的。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很多東西,請你玩一玩,也讓它們發出自己的聲音來。

幼兒自由玩,老師與幼兒即時交流。

(評析:這是幼兒與材料之間的第一次互動,豐富多樣的材料,激發了幼兒探索的慾望,通過探索,幼兒獲得了各種感性經驗。)

師:誰來說一說,剛纔你玩的是什麼,你是用什麼方法讓它發出聲音來的。(幼兒講述,幫助幼兒豐富詞彙:搓一搓,按一按,敲一敲……)

師:我們讓手裏的東西動了,它就會發出聲音來。爲什麼現在它們不響了呢?(我不吹,口哨就不響了;我不敲,茶杯就不響了……)

師:這些東西我們不再動它,它就沒有聲音了。

(評析:通過探索,讓幼兒淺顯地瞭解:只有震動才能產生聲音。)

三、感受聲音的不同

師:剛纔大家一起玩太吵了,什麼聲音也聽不清。讓我們分開來聽一聽吧。

1.敲玻璃杯。大家仔細聽,好聽嗎?它的聲音怎樣?

2.吹口哨。大家按“一、二、一”的節奏走一走。

3.敲鼓。鼓發出的聲音和玻璃杯一樣嗎?

4.搖算盤。輕輕搖,用勁搖,比較聲音有什麼不同。

(評析:這一環節是爲後面的給動畫配音做鋪墊,有一定的目的性。)

四、聽錄音想象,感受聲音的多樣性

師:生活中有各種不同的聲音,老師這兒錄下了一些,我們一起來聽一聽,聽到這些聲音,你會想到什麼事?

(一)實際聲音再現:

1.一隻鳥兒叫,兩隻鳥兒唱,許多鳥兒鬧。

2.馬兒在叫,馬兒飛奔起來,越跑越遠。

3.流水叮咚叮咚,一羣鴨子嬉戲,遇見鵝大媽,互相問候,小河裏熱鬧極了。

4.風雨中。

5.《獅王進行曲》。

小結:不同的聲音能告訴我們不同的事情,我們可以根據聽到的聲音想一想,猜出發生的事情。

(二)說一說,你在生活中還聽到過哪些不同的聲音,用嘴巴模仿一下。(如節日裏的鞭炮聲、大街上的各種汽車聲等。)

五、探索模擬發聲

l.看課件。

師:今天老師還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動畫故事,這個故事裏也有很多聲音,我們一起看一看、聽一聽,請你想一想故事裏講了什麼事。

2.示範模仿。

師: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哪些聲音呢?我們能不能來模仿小馬走路的聲音呢?可以用什麼來模仿?還可以用什麼來模仿呢?

師:剛纔我們玩的這些東西中,什麼發出的聲音和小馬走的聲音很像?還有什麼也很像?其他小動物發出的聲音你能不能也找些東西來模仿一下呢?

3.幼兒自由探索,老師與個別幼兒交流,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自己所發出的聲音。

(評析:在這一環節中,幼兒充分動手操作,想盡一切辦法,利用身體與物品接觸、物品與物品接觸發出各種聲音來模仿動畫片中的聲音。幼兒探索的這些方法不一定都很準確,其發出的聲音也不一定很接近實際聲音,但卻是孩子自己探索的結果,此時教師沒有給予任何評價,只給予鼓勵,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

4.交流玩法,互相學習。

師:××,你剛纔模仿的是什麼小動物,用什麼來模仿的?我們一起來聽聽像不像。

5.合作配音。

教師操作課件並講述故事,幼兒配音:

清晨,鳥兒們醒來了,(揉塑料袋和拍打紙片模擬小鳥飛上飛下)

兩三隻鳥兒快活地叫着,(吹口哨,斷斷續續交替進行)

許多鳥兒快活地鬧着,(口哨和紙片同時進行)

晨練開始了。

小馬快快跑,(用瓶蓋刮木梳或用筷子敲桶)

大象在散步,(甩沙錘,拍桌子,按中速進行)

烏龜越爬越遠了,(用刷子輕輕刷砂紙)

早晨,大森林裏多快樂呀。

活動延伸

1.提供大海背景等操作材料,鼓勵幼兒創編故事,配以合適的音響。

2.引導幼兒聽聲音編故事。

3.指導幼兒繼續探索,用布條等生活用品模擬發聲。

活動總評

1.選材新穎,貼近幼兒的生活

活動中,爲了給幼兒的探索創造最大的空間,教師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如筷子、塑料袋、木梳、刷子、瓶蓋、茶杯、砂紙、玻璃球、算盤、空瓶、易拉罐、氣球、空塑料桶、空酸奶杯、熱水袋等,讓幼兒大膽探索。幼兒能夠在活動中利用從材料中獲取的各種信息去分析、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從中獲得相關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所選取的材料都是幼兒身邊的物品,使幼兒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學會了珍惜和利用資源。這樣可以讓幼兒真切地體會到科學就在身邊。

2.體現了以幼兒爲主,教師爲輔

活動中,幼兒是主動的探索者、研究者和發現者,教師是幼兒探究活動的支持者和引導者,教師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地嘗試多種方法。幼兒是勇於實踐的探索者,但他們對事物的認識直接受到其原有經驗的影響,難免出錯或走彎路,我就鼓勵幼兒變換方式,尋求其他的或更多的解決方法,引發他們更富有創造性的探究活動。同時我鼓勵、引導幼兒間交流、分享自己的新發現,在觀點的相互交流與碰撞中,發展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並引發深入探究的慾望。

3.教學方法靈活多變

一個教學活動是否有成效,主要看幼兒在活動中有沒有獲得什麼。活動中,教師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把讓幼兒學的內容轉化成了幼兒願意學的內容,體現了活動的趣味性、生動性、新奇性、形象性和實效性,以“趣”引路,以“情”導航,調動了幼兒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幼兒的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獲得了有效發展。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0

活動目標:

1、學會計數兩圈交叉情況下圈內物體的數量。

2、探索按標記圖要求在圈裏擺放相應數量的物體。

3、喜歡參加科學活動,感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和樂趣。

活動準備:

1、白板課件

2、操作卡,貼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通過情景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引出本節課的.內容。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幅圖片上的小動物都在幹什麼啊?小猴子個小熊在參加套圈的比賽,但是他們缺少一個裁判,你們來給他們當裁判好嗎?

二、學習計數圈內物體的數量

1、認識套圈遊戲的玩法,並能夠正確的數出圈內物體的數量。

教師:你們都知道套圈怎麼玩吧,如果你們來當裁判,怎麼樣來判斷誰輸誰贏?你們能夠正確的數出每個小動物圈裏的數量嗎?那我們就來試一試吧!

2.學習計數兩圈交叉情況下圈內物體的數量。

教師:剛剛我們幫助小猴他們評判了幾場比賽,下面這一場有一點不一樣,哪裏不一樣?(圈重疊了)那麼圈重疊我們怎麼來算出來他們分別套中了幾個呢?

3.知道兩圈交叉部分是公共區域,這裏的物體即屬於藍圈,也屬於紅圈。

教師:當兩個圈交叉的時候,我們發現這裏的物體即屬於小猴的,也屬於小熊的。

三、幼兒動手操作練習

1.幼兒根據要求上白板課件動手操作練習,運用交集的概念。

2.發放操作材料,幼兒觀察討論物體的擺放順序。

3.講解幼兒的操作材料。

四、結束活動

總結本節課的教學知識,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瞭解溫室種植技術可以讓人們吃到不同季節的蔬菜。

2、激發幼兒對蔬菜培植新技術的關注,有興趣嘗試小實驗。

3、能積極地與同伴交流自己的發現,激發進一步探索事物變化的願望。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

ppt(菜場、溫室的有關資料和各種溫室中生長的蔬菜圖片)、塑料筐(裏面有泥土)、細條有機板、保鮮膜等。

【活動過程】

一、菜場裏蔬菜真多呀。

引導語:前幾天我們逛過菜場,菜場裏蔬菜怎麼樣?(又多又新鮮)讓我們用歌聲來唱一唱吧。(ppt菜場圖片、插入音樂)

1、歌曲《菜場》引入:菜場裏的蔬菜真多呀!

2、說說:在菜場裏還有些什麼菜?(幼兒很快地說出各種蔬菜名稱)

(幼兒根據參觀過的生活經驗進行交流)

二、張奶奶買菜。

過渡語:我們的菜場可真熱鬧,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各種各樣的蔬菜。可是早上我遇見鄰居家的張奶奶卻空着菜籃子滿臉不高興地回家來。這是怎麼回事呢?

1、故事:張奶奶買菜。

原來張奶奶剛從很遠的農村來到這裏,她說在他們老家的田裏現在就種着蘿蔔、白菜、青菜等冬天生長的蔬菜,可是這裏的菜場卻和他們老家不一樣。(故事講述前半部分……)

2、討論:張奶奶的想法對嗎?爲什麼我們的菜場裏會有不同季節的蔬菜呢?讓我們和張奶奶一起去了解了解科學的蔬菜種植技術好嗎?

(幼兒根據自己之前的調查進行交流)

三、溫室種植蔬菜多。

1、介紹溫室栽培的知識(通過ppt圖片,向幼兒簡單介紹溫室栽培的技術)

(農業溫室分玻璃溫室和塑料大棚兩種,可以人工調節溫度和溼度。主要用於蔬菜的超季節栽培,使冬春兩季也能生產供應。是一種在室內不加熱的溫室,即使在最寒冷的季節,也只依靠太陽光來維持室內一定的溫度水平,以滿足蔬菜作物生長的需要。)

2、嘗試製作簡易小暖棚。(小組合作)

3、小結:現在除了在溫室裏種蔬菜外,農業科學家們還利用溫暖地區的氣候和山區的立體氣候資源進行農業生產,爲我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4、溫室種植蔬菜多又多(ppt觀看各種溫室中生長的蔬菜圖片)

四、張奶奶的菜籃子滿了。

引導語:現在張奶奶知道了原來這些反季節的蔬菜是通過這些科學種植的方法種出來的,一樣新鮮又有營養。讓我們陪着張奶奶再去一次菜場,買菜去咯!再次演唱歌曲《菜場》。

【活動反思】

通過這次組織幼兒參觀蔬菜大棚,幼兒不但增長了很多知識,還從中懂得種植蔬菜大棚的不易,需要付出辛勤的勞動纔會有所收穫。並懂得尊重別人,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激發幼兒對科學知識的探究慾望。

小百科:蔬菜是指可以做菜、烹飪成爲食品的一類植物或菌類,蔬菜是人們日常飲食中必不可少的食物之一。蔬菜可提供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2

一、活動題目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設計――讓位

二、活動目標

幼兒通過活動,初步感知沉入水中的物體,體積越大水位升得越高這一現象。培養幼兒學習實驗記錄的方法。

三、適用對象

大班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玻璃瓶一個(內裝半瓶水)、一次性筷子一雙、小石子一盒、天平、量杯、玻璃瓶(兩種不同規格)、鐵彈珠、水彩筆、記錄卡、有色橡筋。

五、活動過程

引入:故事《烏鴉喝水》。

一隻烏鴉口渴了,到處找水喝。它飛呀飛,終於發現了一隻瓶子,瓶子裏有一些水,可瓶口太小,瓶子裏的水又少,烏鴉怎麼也喝不着,怎麼辦呢?……烏鴉銜來一些小石頭,放入瓶中,瓶裏的水慢慢地就上來了。現場演示:讓幼兒往一個裝有水的杯中加入石頭,看水面有什麼變化?

探究活動一

探究的問題:將兩個質量相等、體積相等的瓶子沉入水盆中,水面有什麼變化?

幼兒討論。

(1)一樣大、一樣重的瓶子放入水盆中後,水面是一樣高低。

(2)水面一個高,一個低。

試一試,幼兒將瓶子同時放人兩個裝有相同水的量杯中,用橡筋標出水升高的位置。

說一說我的發現。

兩個瓶子沉入水中後,兩個量杯中水面高度是一樣的。

探究活動二

探究的問題:將兩個重量相等、體積不同的瓶子沉入水盆中,水面有什麼變化?

幼兒討論。

(1)大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2)兩個瓶子一樣重,水面上升一樣高。

試一試,幼兒取出體積不一樣、重量相等的瓶子,同時放入量杯中,用橡筋標出水升高的位置。

說一說我的發現。

大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探究活動三

探究的問題:將兩個體積相同、重量不同的瓶子沉入量杯中,水位有什麼變化?

幼兒討論。

(1)重的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2)兩個瓶子一樣大,水面上升一樣高。

試一試,幼兒將兩個瓶子同時放人量杯中,用橡筋標出水上升的位置。

說一說我的發現。

它們是一樣大的,但不一樣重,重一點(裝的水多一些)水面上升得高。

想一想:如果所放的瓶子不能沉入水中,水面會不會升高呢?

六、注意事項

每個小實驗前,教師應指導幼兒檢查量杯中的水位,要使其一致,這樣便於比較實驗結果。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3

教學思考:

生活中的許多用品都需要用到電池,如各種遙控器、門鈴、手電筒、玩具、手機等。玩具與孩子關係最密切,有時候玩具遙控車不會動了,孩子還會把電池拿出來左看看右看看,拿着電池在地上推滾,或是放在嘴巴里咬。而這些行爲都有可能讓孩子們處於一種危險的狀態,所以,我們就此組織相關的活動幫助沙子們正確地認識電池。

活動目的:

1.通過擺弄、拆卸電動玩具,讓幼兒對電池有初步的瞭解。

2.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並樂意用短句進行表達。

活動灌餐:

每個幼兒一個電動玩具,內有電池;另備電池若干;講解廢舊電池危害自光碟。

活動過程:

1.尋找會動的玩具

導入教學主題,幼兒自由玩帶來的電動玩具。

2.找電動玩具能動的原因

教師:爲什麼電動玩具會動?(幼兒自由回答)’

教師:找找看電動玩具裏的電池在哪裏?

3.瞭解乾電池基本特徵

(1)出示實物,請幼兒觀察它的外觀。

教師:我們一起看看電池是什麼樣的?

(2)電池有正負極之分,凸起的地方是正極(+),平面的地方是負極(一)。

(3)電池產品可分一次乾電池(普通乾電池)、二次乾電池(可充電電池,主要用於移動電話、計算器)、鉛酸蓄電池(主要用於汽車)三大類。我們最常用的是普通乾電池。

(4)電池有3號、5號、7號等不同型號。不同的生活用品也不一樣。

4.乾電池的作用

教師:電池有什麼作用?(幼兒自由回答。)

5.於電池的危害

(1)播放廢舊電池給我們造成的危害的光碟片段。

教師:電池主要含鐵、鋅、錳等,此外還含有微量的汞池不能隨地丟棄,要放進專用的廢舊電池回收箱裏

(2)講述幼兒因爲電池而受傷的新聞。

一個叫浩浩的小朋友晚上回家後,一個勁地嚷“耳朵疼”,家人詢問後才得知,下午在幼兒園,浩浩將一個鈕釦電池塞進了左耳朵裏。於是,家人連夜將浩浩送進了醫院。根據給浩浩動手術的吳醫生介紹,直到第二天上午,浩浩耳中的小電池才取出。取出來的電池直徑有7毫米,當時藏在距外耳道口2釐米的骨部與軟骨部相接處,是外耳道狹窄的地方。電池雖已順利取出,但浩浩耳朵有點充血,需要消炎處理。

教師:電池裏面是有毒的化學物質,對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危害很大,小朋友們千萬不能把電池放進嘴巴,也不能像浩浩那樣放到身體的某個器官裏。

6.正確使用乾電池

教師:小朋友們知道怎麼安裝電池嗎?(幼兒嘗試安裝電池。)

教師總結:先檢查電器和電池接觸面是否清潔,必要時用於布擦淨,再按電正確極性裝入。不要將新舊電池混用,同一種型號但不同種類的電池也不能混用。

活動延伸:

1.在科學區提供“我會玩電池寶寶”的遊戲材料,讓幼兒操作。

2.發放“變廢爲寶好辦法”記錄表,家長與幼兒共同完成。

活動動評析:

幼兒對周邊的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年齡小,缺乏生活經驗,喜歡通過手口等去觸摸和感知。通過遊戲、實物操作和觀看光碟等活動讓幼兒瞭解電池的作用和危害,學習正確使用電池的方法。

活動建議;

1請家長在家引導幼兒正確使用電池。

2此活動適合大班孩子以小組形式進行。

安全兒歌:

電池,個頭小,作用大。

電筒,遙控器,電玩具,

沒它,動不了,響不了。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4

教學目標1、觀察、比較植物根的不同形態。

2、發現植物根的種類,瞭解根的作用及根與人類的密切關係。

環境與材料1、各種植物根的圖片。

2、自然角中生長出來的許多植物的根。

3、教學掛圖《根的祕密》。

4、幾種可以食用的根。

5、《科學》下P.8~9。

一次備課一、我見過的植物的根1、幼兒將蒐集來的圖片一一展示,介紹給大家。

2、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發現,豐富對根的認識。

二、根是什麼樣的1、請幼兒猜一猜自然角植物的根是什麼樣的。

2、幼兒從自然角中拔出各種植物的根觀察:它們是什麼植物的根?這些跟像什麼?它們有什麼不同?

3、教師引導幼兒比較發現:洋蔥的根細細的,像老爺爺的鬍鬚;菠菜的根中間直直的;紅蘿蔔的根紅紅的、胖胖的。

4、讓幼兒說說還有哪些植物的根和上面說的一樣。

三、根的作用有多大1、觀看教學掛圖和畫冊《根的祕密》。

2、幼兒講一講植物爲什麼長根呢?

3、植物的根還有什麼用途?

4、鼓勵幼兒將自己觀察到的不同形態的植物的根畫在畫冊上。

5、請幼兒品嚐煮熟的胡蘿蔔、紅薯。

6、教師與幼兒一起根據生活經驗介紹根與人類的關係。

7、引導幼兒觀察自然角,發現植物的根的不同形態。

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教案15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探索輪子的作用。

2、發揮幼兒的創造性,培養探索精神

3、鍛鍊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汽車玩具、三角形、正方形積木玩具、有輪子的盒子和沒輪子的盒子。

購物車運沙袋和兩人擡沙袋;②可拉動的行李箱和揹着旅行袋;3、場地佈置:運物路線(圓形、雙圓)可接力的站點(兩種顏色的點)。

4、區角操作材料:①圖畫紙、彩筆;②紙盒、輪子、雙面膠、繩子等;③展板(展出幼兒作品)活動過程:

一、玩中生趣,直接導入(師:今天,老師給你們準備了許多東西,可以在桌子上玩,也可以在地上玩,請小朋友試着玩一玩你面前的東西,看看誰玩的方法多、最有趣。)二、分類遊戲,討論探知:

快速把它們放進這個籃子裏。好,小朋友們真能幹,現在到我這裏來。《伸手招呼幼兒過來,幼兒圍坐在老師身邊》

2、小朋友來看,你能告訴我這些玩具爲什麼能滾動嗎?幼:他們有輪子。

3、師:哦!因爲它們有輪子,所以纔會滾動。那如果我們用長方形和三角形做輪子會怎麼樣呢?可以讓幼兒用動作表現出來。

4、師:那有了圓形的輪子有什麼好處呢?師:還有嗎?

三、實驗感知:

教師請幼兒分組推動有輪子和沒輪子的盒子,然後報告試驗結果,哪一個盒子更容易推動。

1、師:現在我請小朋友自己來試一試,想一想,輪子還有什麼作用呢?看這裏老師準備了兩個不同的盒子,一個是有輪子的,一個是沒輪子的。現在我們分成四組,去試一試哪一個盒子更容易推動。(幼兒分組進行實驗)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哪個盒子更容易推動了嗎?舉起來讓我看一看。

2、師:小朋友剛纔都試過了,有輪子的盒子輕輕用力就能走很遠,而沒有輪子的盒子,要用很大勁才能往前走一段路。(教師邊說邊示範)這樣看來有輪子的盒子要比沒有輪子的盒子更省力一些。

四、操作對比(輪子的省時省力的功能)師:老師爲小朋友們準備了幾件有意思的東西,現在請小朋友一起來看一看都有些什麼?教師出示物品(兒童購物車和米袋)。現在我們來像運動員一樣玩個接力賽,這裏有兩個跑道,一個跑道一組小朋友,現在老師把你們分成四組,我們按箭頭的方向進行運物比賽,看看那個組能輕鬆獲得勝利。①用購物車運沙袋和兩人擡沙袋;②可拉動的行李箱和揹着旅行袋;師:小朋友都參加比賽了,比賽結束了,你們有什麼想法?你運物的時候怎麼樣做會既節約時間又力氣呢?

五:拓展思維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