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從痛苦中解放出來

本文已影響1.34W人 

如何讓孩子從痛苦中解放出來,家長們對於孩子的培養總是非常慎重,要讓孩子找到做錯事的原因,孩子的個性發展和父母有很大的關係,家長們和孩子都不能忽視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個問題。下面就分享如何讓孩子從痛苦中解放出來方法。

如何讓孩子從痛苦中解放出來

如何讓孩子從痛苦中解放出來1

相關研究表明,中國有99%的孩子正在忍受以下7種痛苦中的至少一種。家長們總是以愛的名義,替孩子做各種選擇和決定。其實,我們作爲父母需要一輩子站在孩子背後告訴他“我相信你”!假如你也有以下的行爲,請停止吧,不要讓孩子再忍受痛苦,讓他們解放出來吧!

1、有口難開

當孩子遇到事情時,他們最怕的就是沒有發言或申訴的機會,若果執意申辯,就被視爲頂嘴犯上,必然會遭到嚴懲。試想一下,若孩子已經習慣了適應不公平,若孩子完全沒有了自己的主意而只會尋求大人的許可,那麼,我們親愛的孩子將怎樣面對他們將來的生活和挑戰?因此,與其保住大人的面子,不如將孩子培養成一個富有理性且敢於發表自己意見的人。

2、語言暴力

生活中大人常常會對孩子口不擇言,殊不知“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想一想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那種被父母責罵、貶低的滋味着實不好受。所以說,在孩子面前說話同樣要有分寸。

要知道,年齡越小的孩子,對於父母的評價越依賴。如果是消極的評價、惡劣的情緒,那麼會在很大程度上傷害孩子,事實上,同樣一個意思,以善意和鼓勵的方式比用指責和貶低的方式更能發揮積極的作用。

3、家庭戰爭

不管是夫妻吵架,還是婆媳不和,對於年齡尚小的孩子而言,簡直是心理上的暴風雨,無能爲力、心驚膽戰的孩子此時只能選擇躲在角落裏暗自流淚。這樣的惡劣的家庭氛圍,不但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不利,通常還會給他們留下心理陰影。因此,構建和諧親愛的家庭是父母對孩子應盡的責任,如此對孩子的成長更有利。

4、不恥下問

在學校老師剛講了語言美,回家就聽到大人說髒話;課堂上剛接受了公德教育,回家就看到爸媽亂丟垃圾。不得不承認,文明的進步,讓孩子在社會公德與個人修養方面的起點高於父母,那麼,我們就應該放下家長的架子多向孩子學習,這是時代發展的結果和趨勢所致,沒必要不好意思,其實,我們需要向孩子學習的東西遠遠不僅於此!

5、改掉不良嗜好和習慣

有些父母自身有很多不練是好和習慣,比如吸引、酗酒、打麻將等等,然而不良習慣往往還反應着另一面,就是不良性格,大人喝多了,打牌輸了,最後遭殃的卻是孩子。大人的不良嗜好不僅傷害自己的身體,還會成爲孩子的反面教材,更會給孩子帶來反感,甚至留下心理陰影。家長們,不管那個習慣已經持續了多少年,爲了孩子,爲了自己,還是咬咬牙戒了吧!

6、不陪孩子玩

在中國,大多數家長都認爲沒有必要、也沒有時間陪孩子。其實,孩子在童年時期最喜歡一家人在一起做遊戲、玩耍,但遺憾的是,這樣的機會簡直少的可憐。有研究表明,文明程度越高的社會與階層,對和家人的相處越重視。工作再忙,每天也得擠出一點時間來陪孩子,試想,與孩子在一起遊戲,看着他一天天長大,是多麼美妙的事情啊,要知道,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這樣的機會就越來越少了,所以要珍惜眼下的機會。

7、寬容、理解孩子

年齡尚小的孩子的思維能力及身體能力都未成熟,他們犯錯、闖禍往往不是出於本意,但是孩子卻通常得不到應有的寬容與理解。所以,對於孩子無意的過失,父母要多多寬容,並且要鼓勵孩子嘗試心中的.想法,不求一定成功,但求讓孩子會從中得到成長,孩子的成長與父母密切相關,我們不應讓孩子一直在痛苦中掙扎着成長,而是應該給孩子創造各種有利條件,讓他們的身體和心靈都得到解放,讓孩子在快樂中成長!

如何讓孩子從痛苦中解放出來2

一、學齡前

千萬不要忽略學齡前這個階段,雖然這個時候孩子的年齡還比較小,但恰恰這個階段是培養孩子養成各種良好習慣的最重要階段。在這裏我不想多說,只想通過一篇小故事讓大家自己來發現其中的奧妙。

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巴黎聚會。人們對於諾貝爾獎獲得者非常崇敬,有個記者問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裏,您認爲最重要的東西是在哪所大學、哪所實驗室裏學到的呢?”這位白髮蒼蒼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平靜地回答:“是在幼兒園。”記者感到非常驚奇,又問道:“爲什麼是在幼兒園呢?您認爲您在幼兒園裏學到了什麼呢?”

諾貝爾獎獲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兒園裏,我學會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後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學習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我認爲,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所有在場的人對這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回答報以熱烈的掌聲。事實上,大多數科學家認爲,他們終生所學到的最主要的東西,就是幼兒園老師教給他們的良好習慣。

二、小學階段

孩子剛剛進入小學階段之後,對學習是抱着很美好的一個想法的,作爲家長應該也注意到了,學校所佈置的作業,孩子總是不用家長提醒就自己按時完成,每天去上學的時候也總是很積極,因爲學校在孩子的眼裏還是很新奇的一個地方,但是隨着年級的增長,孩子越來越不喜歡去了,是因爲學校變了嗎?不是,是因爲家長的要求變了。

小學階段本來是培養孩子想象力、創造力、思維能力的關鍵階段,但是很多家長在孩子剛剛學習1、2、3的時候就開始想着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課外輔導班。原因也是多種多樣,有的是因爲父母雙方都上班,沒有時間管孩子,給孩子報個班好有人看管着;但更多的則是堅信“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別的孩子有的,我的孩子也一定要都有”這樣一些信條,父母的這種攀比心理,導致最後受苦的是自己的孩子。

實際上,適當的選擇一些課外輔導課程,擴大孩子的知識面,的確是有好處的,但是一定要把握好一個度,凡事“過猶不及”,有沒有想過,孩子面對着沒完沒了的課外輔導,心裏是多麼痛苦和無奈,長期這樣下去,就會導致孩子厭學,喪失對學習的興趣,我想這不是家長們想要看到的結局吧。我認爲小學階段一定要報輔導班的話還是應該以突出智力開發、能力訓練爲主,因爲小學階段一個人的智力完成了一生的80%。

三、初中階段

初中階段和高中階段一般意義上講都是屬於中學階段,我在這裏分開來說,是因爲初高中的孩子在年齡上、心理上實際是有着很大差別的。初中階段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這個階段不僅是他們長知識的黃金時期,同時也是長身體的最佳年齡階段。

從小學升入初中,很多學生都要有很長的一段適應期。因爲小學的時候,畢竟知識的難度不是很大,學習的科目相對也是比較少,老師對學生的管理更是無微不至,甚至生活起居都要顧及到,而且因爲小學階段,自己所面對的學生範圍比較小,所以,孩子們總是感覺到自己是很優秀的,這個時候的心理也是比較自信的,但是升入初中後就不同了。

首先,所學科目增多了,難度也加大了,比如說物理、化學、歷史、政治等,對學生來說,好像一下子增加了好多學科似的,感覺有點應接不暇。

其次,老師對學生的管理上不再是小時候那種“保姆”式的方法,而是逐漸開始鍛鍊孩子的自主性,獨立性。這個時候,孩子因爲剛從小學階段過來,所以不適應,覺得老師好像不關心自己了。

第三,小學的時候,老師留的作業都是具體的,比如說第一題,第二題等等這樣很明確的題目,但是中學則不然,老師經常會留一些“熟讀這篇課文”“預習下一課生字詞”等這樣軟性的作業,這在一些學生眼裏,就好像不是作業似的。其實不然,這些軟性的作業恰恰是課前的一個必須的準備階段,如果準備比較充分,那麼上課的時候就會感覺非常順暢,如果準備不是很充分,則上課的時候就會留下一個一個的小絆腳石,久而久之,不懂的地方越來越多,就會導致以後越來越聽不懂,這樣惡性循環下去,成績當然也就一落千丈了。

第四,學生自信心的變化。升入初中後,學生的學習程度有了差距,在小學階段可能還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差距來,但是到了中學階段,因爲種種原因,導致每個人對知識的認可、接受程度不一樣,成績自然也就分出了一個層次,再加上這個時候正好處於學生的青春期,還要面對中考的壓力,所以孩子的自信心很容易受到打擊。

四、高中階段

高中相比較初中而言,又是一個新的開始,同時也是一個延伸,不管是在學科數量上、難度上,還是在學習的要求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這個時候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生所遇到的青春期問題也越來越多。但是這個階段的學生明顯的已經從心理上更加成熟,處事上也更加理智。所以這個時候,作爲家長絕對不能再發揮以前的“一言堂”,而是應該放平姿態,與孩子平等交往,因爲這個時候他們已經基本有了自立能力及是非判斷能力。也許這個時候的家長還有些不適應,覺得孩子還是不成熟,還是不肯放手,還是像小時候一樣,吃喝拉撒都看顧着,殊不知這樣只會讓孩子喪失自己的自理能力並引起逆反。高考對所有的高中生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一個有責任感的高中生在高考面前往往都會承擔着過重的壓力,所以家長能夠做的應該是幫助學生減輕負擔而不是增加壓力,但我發現很多家長做不到這一點,大都把自己的焦慮變成更大的壓力轉嫁給自己的孩子,好多孩子因爲難以承受過重壓力而影響到學習效率甚至出現心理問題。

從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實際上我們在面對孩子變化的同時,也應該從方法、態度、期望值等各方面及時調整自己,而且還要剋制自己的攀比心理。其實所有的一切都不及孩子能夠健康的成長,尤其是心理上的健康更重要。一個成功的人首先是一個健康的人,一個健康的人首先是一個心理健康的人。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