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與各民族之間的關係

本文已影響2.22W人 

中華民族與各民族之間的關係,我國是擁有多民族的一個國家,歷史都是各族人民一起創造的,這就決定了中華民族與各民族之間的關係的重要地位,以下分享中華民族與各民族之間的關係。

中華民族與各民族之間的關係1

在我國,形象地說,中華民族與各民族的關係,是一個大家庭與家庭成員的關係;各民族之間的關係,是一個大家庭裏不同成員間的關係。

長期的歷史發展中,我國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不斷深化,形成了分佈上交錯雜居、政治上團結統一、文化上兼收幷蓄、經濟上相互依賴的局面。經過近代共同抗擊外侮的血火淬鍊,我國各民族血融在一起、情合在一起,最終形成了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大家庭。

中華民族與各民族之間的關係

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作爲家庭成員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有對歷史的貢獻,都還要爲國家做出更多的貢獻。發揮“多”的作用,可以使“一”內容豐富,使“一”歷久彌新,使“一”永葆生機。

總之,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是骨肉兄弟,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員,有共同的目標和方向,同時這個大家庭的活力有賴於不同家庭成員的存在。

我們應當尊重多元、包容差異,鞏固一體、增加共同性,只有這樣,才真正有利於國家的發展,有利於社會的進步,有利於民族的復興。

中華民族與各民族之間的關係2

在新疆阿勒泰地區,一處小小的土坯房旁邊的院子裏,擺着一口大鍋。街坊鄰居辦喜事時都來借這口鍋,圖個吉利。原來,這口不尋常的鍋叫“團結鍋”,是新疆阿尼帕媽媽給她的20個來自6個民族的孩子煮飯用的,也“煮”出了民族團結的一段佳話。

阿尼帕媽媽生養了9個孩子,又收養了不同民族的11個孩子。她最不喜歡聽別人問哪個孩子屬於哪個民族,她最喜歡說的一句話是“我們這個大家不分民族”。這個溫暖的大家庭,正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縮影。

中華民族與各民族之間的關係 第2張

19XX年,我國著名學者費孝通提出了中華民族是多元一體格局的論斷,得到廣泛認同。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指出,中華民族和各民族的關係,形象地說,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的關係,各民族的關係是一個大家庭裏不同成員的關係。

強調各個民族是多元,中華民族是一體,一體包含多元,多元組成一體,一體離不開多元,多元也離不開一體,一體是主線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動力。[總]書記的這些論斷,是對五千年中國歷史的精闢概括,也爲中華民族發展進步指明瞭方向。

我國各民族匯聚爲一個大家庭,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大趨勢,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自然結果。縱覽民族發展歷史,各個民族起於多元,源於本土,互相吸收,有存有亡。距今四五千年以前,中華大地上就已形成了華夏、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五大民族集團。

這5個民族集團都源自中國本土,在一定區域內逐漸發展起來。隨着各民族間不斷進行遷徙、散居、通婚等各種形式的交流,血緣逐漸融合,從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多數民族都是融合了多種民族成分而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單元。比如,回族主要是唐宋以後由來自西亞和中亞的穆斯林與中國的漢族等民族相融合而形成的。

漫漫歷史長河中,也有些民族因爲戰亂、環境惡化等原因,併入了其他民族,或組成新的民族。

在中華民族這個統一的大家庭中,把我國各民族密切維繫在一起的紐帶主要有6個。

一是地理上相對封閉。中國的東西南北周邊地帶分別是山林、大海、高山、戈壁、草原,這種相對封閉的地理環境,促進了區域內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密切交往。

二是分佈上交錯散居。經過長期發展,各民族交往範圍不斷擴大,融合程度不斷加深,形成了大散居、小聚居的獨特分佈格局,特別是許多民族在同一地域內交錯散居,密不可分。比如我國世居少數民族最多的雲南省,39萬平方公里地域內生活着漢族、彝族、白族、哈尼族等26個民族。

三是政治上團結統一。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始終追求團結統一。國家長期統一,密切了各民族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聯繫,形成了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這種力量反過來又推動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

四是經濟上相互依存。各民族因生活地域、生產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在經濟上產生了很強的互補性,形成了十分頻繁的經貿交流。最有名的是“茶馬互市”和“馬絹交易”,大家交換馬匹、茶葉、織物,各取所需。這種經濟上的客觀聯繫也爲各民族關係日益緊密奠定了堅實基礎。

五是文化上兼收幷蓄。幾千年來,中原文化向周邊輻射、傳遞,漢字的廣泛使用,對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產生了重大促進作用。各民族的文化也不斷傳入中原,我們今天習以爲常的許多事物,例如用的桌椅、旗袍,吃的黃瓜、火鍋,都與少數民族的貢獻密不可分。

六是情感上相互親近。各民族在密切交往交流的過程中結下了牢不可破的深厚情誼。比如三國時期諸葛亮對南中少數民族推心撫慰、唐代文成公主入藏結姻,都極大地促進了各民族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拉近了各民族之間的感情,譜寫了民族團結的歷史佳話。正是這種相互親近的感情,更好地促進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團結統一。

中華民族大家庭歷經戰火洗禮與時光打磨,6個紐帶日益牢固。特別是1840年鴉片戰爭後,外國侵略和亡國滅種的危機把我國各民族的命運空前緊密地連在一起。血與火的共同抗爭讓各族人民深刻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運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連接在一起,纔有前途,纔有希望。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民族經過28年浴血奮鬥,推翻了內外敵人,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空前團結。新中國成立以來,各民族攜手走過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基礎日益深厚、紐帶愈發牢固。

56個民族56朵花,56個民族是一家。民族團結的花兒最鮮豔,民族團結的果實最甜蜜,民族團結的人民最幸福,民族團結的祖國最強盛。在前進的道路上,任何艱難險阻,任何外部力量,都不能動搖衆志成城的中華兒女建設強大祖國的堅定信念,都不能阻擋緊密團結的各族人民創造幸福生活的堅定步伐!

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將越走越寬廣,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中國夢必將越來越燦爛!

中華民族與各民族之間的關係3

我們生活的地球,是一個民族的世界。當今世界,約有3000個民族,分佈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絕大多數國家由多民族組成。

中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慼與共,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共同開發了祖國的大好河山,共同推動了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

中華民族與各民族之間的關係 第3張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堅持從本國國情出發,總結歷史經驗,借鑑世界其他國家的有益做法,開創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確立並實施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區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爲基本內容的民族政策,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民族政策體系。

符合國情的正確的民族政策,促進了中國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和睦相處、和衷共濟,開創了經濟發展、政治安定、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少數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區的面貌、民族關係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巨大變化。

我國的民族關係是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

1、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中國民族政策的基本原則和根本,受到憲法和法律的保護。

2、在中國,各少數民族與漢族不僅都以平等的地位參與國家大事和各級地方事務的管理,而且少數民族參與國家管理的權利還會受到國家法律和政府政策的特殊保障。

3、民族區域自治原則:一是民族區域自治必須以國家統一爲原則,任何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方,都是國家領土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各級自治機關,同時也是國家的一級基層政權機關;

二是民族區域自治及其自治機關,必須根據憲法和民族區域自治法的一系列規定享有自治權、行使自治權利;三是中國的民族區域自治,不僅是民族自治,而且還是區域自治,是民族與區域相結合的自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