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課外閱讀能力

本文已影響1.7W人 

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不同的目的加以調節控制的,陶冶人們的情操,提升自我修養。小編整理了培養孩子的課外閱讀能力的相關信息如下,希望對各位網友有所幫助。

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課外閱讀能力

一、培養興趣,使課外閱讀成爲學生自身的強烈願望。

一位教育家說過:“興趣意味着自我活動。”要讓學生樂於讀、自願讀,把課外閱讀作爲自己學習、生活的需要,才能使其成爲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

1、搭建平臺,充分引導。在二年級上學期學習完《書的世界》後,我專門爲班級增添了一個小書架,讓學生們每人推薦一本自己最喜歡的課外書,放在書架上,並指定一名學生作爲圖書管理員,每個學生都可以借自己喜歡的書進行閱讀。同時,抓住機會、創造氛圍,讓學生們自己把喜歡的課外閱讀中的好句子、好段落、好文章,讀給大家聽,吸引好多學生躍躍欲試。這樣做能夠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發揮他們的主動性,還可起到促進大家多讀書,爭相讀好書的作用,榜樣和競爭的力量不言而喻。

2、創建機制,積極評價。這一方面主要是開展課外閱讀比賽和成果展覽。我設計了以小組爲單位的“課外閱讀評比表”,一週進行一次小結,一學期進行一次總結,看誰讀得多、讀得好,給予獎勵“課外閱讀星”,做到持之以恆。同時借用活動課等時間,讓學生通過朗讀、背誦、講故事、談讀後感等形式彙報閱讀成果,以檢驗學生的閱讀效果,促進學生在閱讀的質和量上協調發展。

二、引導學生在閱讀中主動感受體悟。

教學中,如果離開了學生的主體感受,語感的培養將成爲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只有重視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進行積極、主動的感受體悟,與言語對象發生共鳴,體味言語對象表達的獨特之處,才能不斷提高語感能力。比如《小小的船》一文,有學生提出:“‘我在小小的船裏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這個說法不對,我看書,月亮其實挺大的,坐在月亮上,可能不光是看到星星和藍天,還有可能看到其它東西。”這位同學得我的當場表揚,引得其他同學很羨慕。這種自覺主動的學習,很有益於閱讀教學中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最後,就是在閱讀中自我體驗,自我感悟,進而獲取知識,昇華爲思想。陶行知先生提出“行動是老子,思想是兒子,創造是孫子”的著名論斷。從“行動”到“自悟”再到“行動”這一良性循環是創新學習的最高境界,也是學生創新素養的開展過程,在教學中爲學生提供的自主學習的時間、空間,解放學生的雙手,讓學生在動手中增長智慧,培養閱讀興趣。

三、注重實踐,培養自我探究意識。

有些課文,特別是知識性較強的文章,往往牽涉到許多相關問題,而這也是學生最想了解的。例如,在學習語文天地《大海》一文時,可以向學生髮問:“大海里有什麼?”這時完全由學生自主選擇書刊或者通過其他形式查找資料。有些學生看童話書,有些學生閱讀自然科學方面的書刊,有些學生是在網上查閱的,最後展現在教師面前的閱讀情況各不相同,在查找過程中,學生在不經意間已獲得了許多知識,因爲他們在查找、收集、閱讀、辨別、思考、交際的過程中,已經達到了目的,這不僅鍛鍊了他們的能力,又激發了閱讀的興趣。

四、充分激發想像,爲思維插上翅膀。

觀察是思維的基礎,想像又是拓寬兒童思維空間最好的途徑。孩子們是富於想像的,魯迅先生說過:孩子的'想像力是值得敬重的。憑藉想像,孩子們可以上天,可以入海,可以到達小鳥都到達不了的地方。

其實,激起孩子的想像並不是件玄妙的事,關鍵是教師要爲激發孩子的想像提供契機,一是要讓學生獲得直接印象,二是形成需要的推動。想像往往是與兒童的感受緊密相連的,在優化的情境中,因爲圖畫、音樂、表演藝術的直觀性,讓學生獲得鮮明的直接印象,這種“直接印象”籠罩着藝術的美,進入兒童意識,爲兒童展開想像做了十分有效的心理上、情感上的準備,甚至處於一種呼之欲出的狀態。

教學《小魚的夢》一文,我問孩子們:“你們在什麼時候做夢?”孩子告訴我:“在晚上睡在牀上就會做夢。”我又問:“小動物會做夢嗎?”許多孩子說:“會的!”我問:“你怎麼知道呢?”有好多孩子告訴我,自家養寵物,自己觀察的,自己看到小動物睡覺的樣子想的。於是我順利地導入課文,孩子們很興奮,紛紛打開書閱讀起來。最後我打開音樂,讓孩子們閉上眼睛,配音樂朗誦,這樣,孩子對閱讀的興趣更加濃厚了。

總之,採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途徑,只要教師引導有方,學生配合得力,就一定會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