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如何與家長相處

本文已影響1.8W人 

教師如何與家長相處,老師和家長都是在孩子成長過程中非常重要的角色,起着非常多的引導作用,對於孩子的教育,有時候老師與家長可能會產生分歧,下面是教師如何與家長相處

教師如何與家長相處1

一、導入尊重感

在與家長交往的過程中,老師應做到文明禮貌,尊重對方。老師通常比家長更熟悉教育知識和教育手段,懂得教育規律。決不能以教訓式口吻與家長談話,特別是當其子女在學校“闖了禍”的時候,老師仍要在談話時給對方以尊重。也不能當着學生的面訓斥家長,這不僅使家長難堪,有損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而且家長一旦將這種羞憤之情轉嫁於孩子,極易形成孩子與老師的對立情緒。當與家長的看法有分歧時,也應平心靜氣地講清道理,說明利害關係,既要以禮待人,更要以理服人。

教師如何與家長相處

二、流露真誠感

用真誠的語言或行動去與對方溝通,使其感動的方法。以誠感人要求誠與情密切配合,要使人動情,喚起人的真情;以誠感人要做到誠與真結合;以誠感人還必須伴之以虛心,否則難以取得對方的信任。

三、注意談話形式與方式

老師與學生家長的關係應是平等的同志關係,老師與家長的談話,切忌用教訓式語氣,而應像對待同志或客人那樣用商量或交流的口氣;態度要隨和,語氣要婉和,語態要真誠,語調要親切,語勢要平穩,語境要清楚,語感要分明,使家長一聽就明,能準確把握要旨,領悟當家長的.應做些什麼,從你的談話中受到啓發。

教師如何與家長相處2

(1)保持“空杯心態”,提高洞察力,把握好溝通遞進層次

與高知高位家長溝通,切忌簡單地就事論事。因爲這些家長因自身修養和認知水平都相對高,一般而言,他們提出的問題、羅列的現象自有一定道理,或者說是能夠自圓其說的。交流中,教師需要學會保持“空杯心態”,即開始不要帶任何偏見也不急於亮出觀點,認真傾聽家長的話,傾聽本身就是良好溝通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聽的過程中,梳理思路,找到家長深層需求和目的,再做針對性交流。比如,案例中,當家長提出要進課堂聽課時,教師首先雖然有預設,但在家長不說明真實原委下,教師也不急於做判斷,而是給予支持的前提下,委婉拋出自己的觀點。讓家長繼續闡述,當家長說到“之前也這樣推門聽課”時,教師把握住應對契機,表達出對上次家長行爲的看法,然後邀請家長一起對此做深入交流,爲後續針對性交流做好了情感鋪墊,有利於後續雙方深入到價值層面的深層交流。

教師如何與家長相處 第2張

(2)分析家長建議的利弊,引導家長全面、辯證看待問題

深層交流的前提是雙方感受到對方對自己觀點的認同與接納。因此當家長說出自己的看法或者做出某些行爲時,教師首先要表示出對他(他們)態度的理解,在此基礎上,選擇時機以協商的口吻亮出自己的觀點。

素養高的家長一定會在權衡利弊後做出相應的選擇。比如上述案例中,在談到家長進課堂聽課這一話題時,教師首先肯定家長隨堂聽課是家長的權利,同時也是家校溝通的一個重要渠道。問題時如何讓這個渠道發揮積極作用而不讓雙方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問題提出來,家長也會站在教師角度考慮當時的感受。案例中,當知道上次“課堂逼哭教師”故事細節後,旭旭爸爸迅速表示自己也不苟同此做法,他也會考慮自己的行爲方式,並能理解我當時的“阻攔”的用心了,讓看似“衝突”的局面在溝通中得到化解。

(3)虛心聆聽、讓家長感受到尊重,守住底線、用人格學識魅力捍衛尊嚴

高知家長一般不會無理取鬧,他們對班級管理或教師教學提出異議時,一定有緣由的。教師需要敞開心扉,虛心請教並聆聽家長的觀點,對於積極的建設性意見要及時肯定,並積極採納,不固執己見,更不能故步自封。俗話說:“開言通肺腑”,家長也會在與教師溝通中感受到教師的教育觀和能力、水平。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