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上班族們揮霍的日子

本文已影響1.31W人 

那些上班族們揮霍的日子,身處職場上的人們,想要讓自己走得更遠,就需要有目標和計劃,少一些抱怨,然後不斷學習來充實自己,下面給大家分享關於那些上班族們揮霍的日子相關文章!

那些上班族們揮霍的日子1

經常聽到上班族抱怨上班太辛苦,下班抱怨太無聊、空虛,這個社會生存壓力太大!也有人羨慕,上班五六天,休息一兩天,如此規律的上班族生活令人羨慕。在職場中,存在着這樣一羣人,他們對工作無激情,對工資無驚喜,對前途無信心,經常會爲自己的現狀擔憂,想着要改變,卻遲遲拿不出行動,於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認爲上班族的生活充滿了無趣和千篇一律。

上班到底有多辛苦呢?對工作、對社會,我們創造的價值到底有多大呢?面對一大堆亟待解決的問題,甚至因爲浪費了時間而出現的新問題時,內心的焦慮、不安、壓力大、透不過氣來的感覺絕不會有減輕,反而會越來越厲害。而現在年輕人都喜歡新鮮,這樣才能讓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可現實中更多的還是平淡,就像很多人的職場生活一樣,沒有驚喜也沒有意外,對於這種機械式的工作,不少上班族認爲非常無聊,甚至有人將上班比喻成養老。

那些上班族們揮霍的日子

一、工作無價值感

“我的生活實在是太無聊了,上班的時候盼下班,下班之後同樣無聊,每天過得真沒勁。”市區某單位的職員胡先生說。據胡先生介紹,他們單位的電腦只能上內網,平時工作不忙的時候只能用手機上網,而且只能趁領導不在的時候上網,這讓本就覺得工作無聊的他倍感無聊。“我的工作主要是做一些報表,準備資料什麼的,沒有什麼可變性,感覺既枯燥又無趣。下班之後就是找朋友吃飯喝酒唱K,久而久之也沒意思了。”在胡先生看來,他每天的上班就像是在養老一樣,每天做着機械的事情,沒有什麼起伏變化,平淡的不能再平淡了。

某公司的文員呂娜娜是一個經常抱怨無聊的人,大專畢業後她在一次招聘會上找到了現在的這份工作。“其實我一點也不喜歡文員工作,但當時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要不專業不符要不學歷達不上要求,最後被生活所迫就只能先做文員了。”呂娜娜告訴記者,她每天上班很無聊,雖然有事情做但都是瑣碎的事情,非常沒有價值感。“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天天做這些沒有價值自己又不喜歡的工作,既浪費時間又無聊,春節之後我一定要好好找一份工作。”呂娜娜堅定地說。

二、內心空虛迷茫

從表面上看,這些工作清閒的上班族們每天很舒服,但在清閒的背後,他們的內心也很空虛迷茫,他們經常會爲自己的無聊現狀擔憂,但最終總是沒什麼行動。

“我現在每天上班必做的事情就是登QQ、看空間、刷微博、逛淘寶,還下載歌曲和遊戲。有時候晚上躺在牀上回想一天做的事情,我有種無地自容的感覺,那個時候心裏挺空虛迷茫的,想要改變這種狀態,但腦子裏也沒有什麼其他的想法,等到第二天起牀後卻沒有那個感覺和動力了。”清閒上班族的心聲。

這些覺得苦悶的“職場無聊族”們,大多是空耗大把時間的迷茫者。之所以會困惑的根本原因是,懵懵懂懂撞上了一條自己不適合也不瞭解的職業道路,始終無法正確判斷適合自己的職業方向。不喜歡、沒激情,不適合、不順利,造成了工作混沌和遊離的狀態。

不僅如此,長期處於“混沌”狀態下的人,終日渾渾噩噩,工作能力差強人意,都使得“混沌”羣體在尋求新工作的過程中無所適從,舉步維艱。更多人苦於不知道今後的職業生涯該如何起步,深陷於職業的泥沼中無法自拔。

欲擺脫目前的“混沌”狀態,首先要“找方向”,即積極行動,做好準確的職業定位:

1、理性分析,調整心態

首先要理智客觀地審視自己目前的工作和心理狀態,把自己的性格與職業的匹配和不匹配之處都如實地擺出來,理性分析目前工作不如意的深層原因。

2、分析利弊,揚長避短

找出自己的職業興趣所在,同時把自己過往的知識和經驗重新梳理,激活潛在的價值。

3、找準定位,遠離混沌

通過職業取向、商業價值以及職業機會三大系統找出的最佳職業定位及職業。澄清自己內心的想法,學會調整和溝通,在新的階段抓住最重要最想要的,牢牢鎖定職業目標。

三、“無聊”之際找事忙

假如暫時沒有很好跳槽機會,或者認爲轉型的時機還未到,那麼當前要做的就是充實那些空閒的時間,找事幹,讓自己忙起來。

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定位,有計劃地參加一些有助於職業生涯發展的培訓,可以是提升個人專業技術能力的培訓,也可以是提高自己表達、演講、銷售技巧等綜合能力的培訓,還可以加強自己的職業規劃意識,參加求職及職業規劃技術方面的特訓等,以保持自己的職場競爭力。

另外,可以主動擴大自己的工作範圍,主動擔當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看似是替他人分擔工作,實則爲自己贏得寶貴的工作經歷,也向老闆展現了個人的能力,爲將來爭取更大的工作平臺。

四、“邊緣”之上找機會

“無聊”處待久了,壓力也小了,不受人重視,處在公司的邊緣地位,他們往往會覺得自己做的工作沒有什麼價值,得不到同事和上級的承認,產生職業疲憊感。職業規劃師認爲,要積極擺脫這種狀態,“無聊”人應該找機會來表達自己不希望被忽視的願望,發出自己的聲音。

比如,可以與上司充分溝通,讓他知道你的職業抱負和職業發展規劃。抓住一些好的工作機會來展示自己的能力,包括多與同事交流,打開人脈等。不過,面對形同“雞肋”甚至沒有希望改變的閒職,且真的幹得不開心,發揮不了自己的特長,建議還是要果斷棄之,結合個人職業定位和規劃,找一份更能展示和鍛鍊個人能力的新平臺。

一項調查顯示,有七成以上的受訪者認爲理想工作的首要標準是“做自己喜歡並且有成就感的`事,付出越多,得到越多”。可見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充實地工作,爲更好的“收成”付出更多的努力,纔是大多數人想要的。

儘管累到極點時,很多人會做一些希望能夠“錢多活少”的白日夢,可事實上,一旦真的“閒”下來,馬上又會陷入恐慌的危機。想要儘快讓自己忙碌起來,認清自己,準確定位,盤活個人所具備的潛力和資源,規劃長遠纔是關鍵。

那些上班族們揮霍的日子2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不管什麼年齡階段的人,都要有青春活力。

列位看官,俺老劉碼個字不容易,有時候讀者點題要我評論一部有關職場的電視劇,偏偏我是個不愛看電視劇的貨,覺得書本的樂趣大過前者,所以不得不熬夜惡補看劇,例如上回的《浮沉》。今番有看官要我講講有關職場的電視劇《北京青年》,老劉遵命,又熬了個半夜。

這部戲好,當然,我是說作爲一部靠收視率吃飯的戲,它已經夠好的了,不過我不喜歡,因爲我是從職場的角度去看:口口聲聲要重走青春路,你當是吃飽了山珍海味,飯後消食出去轉轉啊,廣大的學弟學妹們正爲找工作拼命奮鬥,甚至帶着焦慮奮鬥呢,誰有心思玩重走青春路。所以用一句網友的話概括就是:“一羣高富帥白富美扮屌絲。”

那些上班族們揮霍的日子 第2張

以上只是個人喜惡,客觀而言,《北京青年》還是一部好劇。

當然,今天的談論不是關於電視劇拍得成功與否的問題,那是娛樂新聞的事,今天只聊聊職場人對青春的看法。

現實考量:職場是飯碗,莫爲青春輕易把它丟。

“每天走進方形的大廈,邁入方形的電梯,坐在方形的格子間裏,對着方形的電腦,這種生活規範而乏味。”這是電視劇裏對職場生涯的生動描繪。

於是,四個80後的職場哥們,全部辭職,從北京出發,走深圳,走煙臺,有過挫折,有過沖突,然後大家都成長了,最後幸福地在雪山上舉行集體婚禮。

一、“方形”生活未必不合理

這情節怎麼看都像四個阿哥帶着四個格格以及丫鬟,走江湖,旅遊一番,偶爾缺點差旅費,但終究還是美滿地收尾。這也是一個網友說的。

方形格局的生活,是劇中幾個青年隊他們當時所處職場的概括,也是他們厭惡當下職場的原因之一,但仔細一想,每一個在都市裏打拼的職場人士請想一想:哪個地方的職場狀態不是這樣的呢?

你在公務員(微博)職場也好,你在事業單位職場也好,你在純粹的公司職場也好,你每天的工作何嘗不是方形的大廈,方形的電梯,方形的格子間,方形的電腦?這職場的方形框死人了嗎?非也,倒是在這些方形裏面,每天產生多少創意?每天產生多少財富?人家基金經理,策劃師,甚至到總裁,總經理,有幾個不是在方形的大廈裏?有幾個不是搭乘方形的電梯?有幾個不是坐在方形的電腦前?

用方形來說明職場的無聊和鬱悶,並不準確。

其實,絕大部分的金領和白領,就是憑藉方形的職場外殼,操縱着一個扁平型的,無所不覆蓋的世界信息世界,創造無數的財富和藝術奇蹟。

另外,我相信廣大熱愛這部電視劇的擁躉,肯定不會效仿“東南西北”四位閒得蛋痛的青年,輕易辭職重走青春路,因爲絕大多數職場人都玩不起,生活在當下的職場人都明白:職場首先是生存場,這個方形的飯碗要是沒有還真不行。

二、停薪休年假太離譜

電視劇裏頭的靚女醫生爲追隨男友的步伐,向醫院領導打報告請假一年,領導批准後,她欣喜若狂地說:“雖然是不帶薪休假一年,但我總算獲得自由了,高興啊。”

小妹妹啊,要不是你爹在後面做物質財富保障,誰有那麼個熊心豹子膽不帶薪休一年假啊。

老劉感悟:在年齡與成就的,錯落中尋找青春感。

青春這玩意,不能定義得太絕對化,不是說非得18歲以上30歲以下才算處在青春階段,尤其是在職場,在不同的年齡階段,青春有着不同的面目和內容。這種不同,和你所在的職場層次,和你所取得的成績和成就是緊密相關的。

首先,和職場層次有關。所謂職場的青春,就是說你的年齡超越了你的職位,例如常人要在40歲時才能取得這個職位,你卻在35歲時取得這個職位,低於這個職場層面人物的平均年齡,那麼你就處在青春狀態。而你的年齡滯後於你所處的職場層面時,那麼你就有青春危機感了,那麼你在你的職場上,處於老齡化階段。

三、青春不是抽象的

電視劇中的那位何北,不耐煩普通公務員的煩悶生活,辭職去餐廳打工,我們不妨用職場青春梯級理論分析一下:他二十五六歲(儘管演員李晨已經三十好幾了)在辦公室做科員,那他應該是處於青春狀態;但如果放置在餐館“店小二”的位置上,那他老人家就是大齡青年了。所以他這不叫重走青春路,而是一夜滑落到老年階段。

第二,和職場成就有關。我一直相信,每一個剛剛取得巨大成就的職場人,一定會覺得自己很年輕。還是套用第一點,當你的年齡超越你的職場成績時,那你是青春的;當你的年齡滯後於你的職場成績時,那你處於職場老年階段了。

總之,在職場,青春與否,就看年齡與職位,與成績是處於超越的關係,還是處於滯後的關係。

我們要把握職場青春,就是要把握好這個落差,把握好這個錯落感,而不是真的甩手不幹,再去學二愣子,重新去端盤子,重新談戀愛

比方說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吧,他是60後,我老劉是70後,他比我年齡大,但人家是少帥,我卻是老劉了,爲啥這樣?因爲職場與年齡的錯落感,“李百度”的年齡超越了他的財富,或者說他的財富超越了他的年齡。

然而,世上之事,很難處處如人意。萬一你的年齡滯後於你在職場的發展呢?

老劉我不是什麼成功人士,也開不出什麼良方。不過,救命稻草還是有的,它就是:心理年齡。學學譚校長,每次演唱會上都說自己永遠25歲,這就是他在演藝這個職場上的心理年齡。

心理年齡不是自欺欺人,而是一種職場生存技巧,有這種技巧,生;沒這種技巧,死。你的職場位置,你的職場成績,與你的實際年齡,處於滯後的狀態,固然可怕,但不是最可怕。而一旦你的心理年齡也跟着滯後,那才真的可怕,那你真的徹底玩完了。

我想,所謂的“重走青春路”,應該就是這樣的:每天保持心態的青春感,而且頑固地保持這種心態,全世界都認爲你老了嗎,你都在內心深處將自己當成25歲,只要青春感還在手裏,成就遲早會有的,切忌遲暮心態,誠如白居易所云:“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當然保持青春心態也不能極端,每天早晨滿臉皺紋地對着鏡子喊:“我25歲,我25歲,永遠25歲”,如果這樣,建議看心理醫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