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師應當樹立均衡的人才觀

本文已影響1.19W人 

幼兒教師應當樹立均衡的人才觀,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離不開家人的呵護,在這些方面我們可以更加清楚地認識我們的寶寶,都說“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爲孩子提供更好的學習與生活,看完幼兒教師應當樹立均衡的人才觀,學着啓蒙家裏的小天使吧!

幼兒教師應當樹立均衡的人才觀
幼兒教師應當樹立均衡的人才觀1

幼兒教師均衡的人才觀是指幼兒教師對幼兒適度的期望。教師期望是一種特殊的人際期望。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nthal&L-Jacobson,1986)通過教育實驗研究發現,教師期望對兒童發展具有直接、重大的影響,證明在教育過程中也存在“皮格馬利翁效應”,即教師期望效應。1968年,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等人對18個班的一至六年級小學生進行了一項“預測未來發展”的測驗。在運用智力測驗對他們進行能力鑑定後,研究者給這些學生的教師們提供了一份名單,告訴他們,鑑定測驗結果顯示名單上的學生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在學業上會有“迅猛發展”,是“行將盛開的花朵”,而實際上,這份名單中的學生都是隨機選擇的。8個月後,研究者對18個實驗班的小學生進行了複測。結果發現,與沒有被列入名單的其他學生相比,那些被教師認爲學業會有“迅猛發展”的學生其智力水平有了顯著提高,尤其是一、二年級學生的提高更爲明顯,約有一半的學生智力提高了20分以上。被列入名單的學生完全是隨機的,因此,這些“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的學生與其他學生在智力發展上出現的差異,只能用教師的不同期望來解釋。

已有的研究表明,教師對幼兒期望不同,對幼兒的態度、接觸方式等也會不同。當教師對幼兒抱有較高的期望時,教師會給幼兒更多的學習、表現和鍛鍊的機會,經常地提問他們,對他們有更高的學習和行爲要求,幼兒也能學到更多的東西,此時幼兒教師與幼兒顯得融洽,不僅在語言上對幼兒進行鼓勵,而且通過手勢、眼神、表情等給幼兒更多的積極的鼓勵。但是,當幼兒教師對幼兒形成了消極的期望(失衡的人才觀)時,在與教學有關和無關的方面,幼兒教師都會傾向於對幼兒消極對待,對幼兒學習沒有要求,不耐心解答幼兒的問題,給予的批評多於表揚,幼兒教師對期望低的幼兒的反饋遠不如對期望高的幼兒那麼精確和詳細,教師也很少運用身體語言來鼓勵幼兒。低期望值的教師會經常貶低幼兒,認爲幼兒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些話會經常掛在嘴邊:“你就是這麼笨了,怎麼教都不會,人家某某什麼都會,就你不會”“你和別人一樣大,爲什麼別人會你就不會,好好跟人家學一學”。就算教師不是存心傷害幼兒的自尊心,然而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幼兒從教師的話中聽出的`不是教師的內心想法,而覺得那是批評和指責,那是教師不喜歡自己的表現。在這種消極的情緒中,幼兒只能沉默、只會傷心,從此對什麼都失去信心與興趣,沒有發展。教師應該確立合適的期望值,不過高或過低期望幼兒,用正常合理的心態對待幼兒。最後,特別應該指出的是,對幼兒有過高的期望也屬於失衡的人才觀。確立過高期望值的教師不考慮幼兒的身心發展與年齡特點,不顧幼兒的需要,拔苗助長,壓抑其個性發展,會損害幼兒心理健康。

有一位女孩子長相漂亮,是幼兒園裏的“小畫家”,可是這幾天總愁眉苦臉,媽媽問她爲什麼,她一下子哭了起來。原來是平時一向都稱讚她的老師在最近經常說她的畫不能拿出去比賽,可其他老師都說她畫得不錯,以至於這位小女孩從原來對繪畫感興趣到現在興趣全無了,而且還經常跟媽媽說:“我的畫畫得不美,老師都不喜歡我了。”老師的話給幼兒造成了無形的壓力。究其原因,無疑是教師對幼兒的期望值過高了,從而降低了幼兒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幼兒教師應以平常心對待有特別優勢(特長)的幼兒,善於捕捉幼兒的閃光點,對幼兒的不足應該以他(她)能接受的語氣向幼兒表述清楚,要求其改正切勿操之過急,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不能過分地批評幼兒,斥責幼兒的不足。

幼兒教師應當樹立均衡的人才觀2

近日,各地中小學陸續開學,不少學校紛紛在新學期爲學生派送“減負大禮包”,但也有學生抱怨“越減負擔越重”。對此,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著名教育學者熊丙奇在接受中國網記者採訪時表示,給學生減負關鍵在政府,必須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義務教育均衡,改革中高考制度,真正把學生從升學、考試競爭中解放出來。(2月23日中國網)

減負這個話題業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從中央到地方,減負已經“減”了幾十年,在衆多被輿論稱爲“最嚴”、“狠招”、“猛藥”的減負政策之後,中國孩子們的書包甚至從“雙肩包”升級爲“拉桿箱”,“孩子比大人累、家長下班比上班累”的尷尬現象卻越發凸顯。縮短在校上課時間、減少作業負擔、改變考試方式……

其實,各地出臺的“減負令”難破“減負”困局,原因有很多。從學校的角度來看,追求升學率和打造教學品牌始終是雷打不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學生和家長的角度來看,“輸在起跑線”的觀念不變,即使課內減負,也不得不在課外加壓;從社會的角度來看,雖然一直喊着素質教育的口號,但是應試教育的壓力依然從小學傳導到大學,力度絲毫不減。可以說,造成要“減負”卻“減不了負”的困境,是多個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因此,可以說,減負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給予理解、支持、配合,特別是學生家長。因爲這不是學校一方面就能做好的。我個人認爲,學生的負擔是一個深層次問題。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就業壓力很大。家長都“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從幼兒園、小學、中學一直到大學,層層加壓。我們現在還沒有找到比高考更好的辦法,因而造成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現狀,所以必須要從用人制度。就業制度上做些配合,構建人才市場立交橋。不管是學校、家長還是社會,都應樹立正確的人才觀、就業觀、價值觀。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