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薦】

本文已影響1.43W人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隨筆吧?隨筆,顧名思義就是隨筆一記,篇幅一般比較短小。什麼樣的隨筆堪稱經典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教育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教育隨筆【薦】

伴隨着歌曲《春曉》的響起,我們的戶外活動又開始了。孩子們一聽到這首歌就興奮的排好隊走出活動室來到塑膠場地。作爲大班的小朋友,我們選擇的是跳繩,大部分的孩子經過近兩個月的練習已經能夠熟練的掌握了跳繩的技巧。我們決定挑戰一下跳大繩。我們兩個老師甩着繩子,讓小朋友排着隊一個個來嘗試着跳大繩。這是他們第一次接觸這項運動,孩子們雖然很好奇、興奮,但是沒有一個孩子敢主動往前上的,都是你推我,我推你的。

我一看這種情況就點了祥瑞的名字,(祥瑞是班裏膽子比較大,而且運動方面比較好的孩子)祥瑞鼓起勇氣跑進了甩起的大繩裏,但是由於節奏不對跳了一下就絆倒了。雖然第一次嘗試失敗了,但我們總結出來,在孩子跳進繩之前給孩子數3下作爲準備,這樣就能順利的進入大繩,節奏能跟上。就這樣幾個平時膽子比較大的孩子能夠試着跳大繩了,可是還有一些孩子不敢嘗試。看他們準備跑進大繩時,不是用手捂住耳朵就是用胳膊擋住頭就知道害怕大繩打着自己。針對這一情況,我對孩子們說:“別怕,大膽的往上跑,看着老師的繩子上去了你就跑進來。”

話說完,我自己都心虛,說實話我也害怕,記得小的時候夥伴們在一起跳大繩我從來不參加,因爲怕繩子打着頭。就是現在也不敢,一是怕繩子打着疼,二是怕不會跳被小朋友笑話。但是,爲了小朋友我今天也要挑戰一下自我,於是我鼓起勇氣,走到大繩跟前,眼看着大繩一起一落我就是不敢跳,繩子甩了快十下了,我還是站在原地,爲我甩繩的小滕老師看出了我的憂慮了,對我大聲的說:“沒事,你上就行,要是看着繩子快打到你了我就拽住繩子,放心打不到你。”我看了看給我加油的孩子,就卯足了勁衝了上去,沒想到真的成功了。

我高興地抱住爲我甩繩的老師,這時小滕老師說:“你看我說的沒錯吧,打不到你吧!”我趕緊抓住機會問她,她是怎麼做到的,小滕老師告訴我:“甩繩的人其實很重要,你要看着孩子如果跑過來繩子快打到她了,就把繩子快甩開,這樣孩子就能跳進來;看着孩子的節奏甩繩,他跳的快你甩的也要跟着快,這樣慢慢的他就會了。”這時我才恍然大悟,怪不得我剛纔跳得那麼輕鬆呢!我們也嘗試用這種方法,果然幾個膽小的孩子也能成功的跳大繩了。

通過這件事情,我深刻的體會到,任何理論都要連繫到實踐經驗,自己都沒有嘗試跳大繩又怎麼掌握其中的技巧呢?光憑着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去指導孩子,一切都是空說,不具意義,對孩子也沒有幫助。只有自己先嚐試了,在實踐中得出的指導方法纔是切實可用的。通過跳大繩活動,我也突破了自己,多年不敢跳得大繩我也嘗試了。以後我也要做事情更勇敢些,給孩子們做一個好的榜樣。

孩子們在離園前看了“密室大挑戰”,是教幼兒動一動身體的節目,孩子們很感興趣,“動一動”的慾望越發強烈。離園的幼兒都陸續被家長接走了。只餘下了美術班的幼兒,他們顯然受了“動一動”節目的影響,不能安靜下來,我想這是孩子的特點,就讓他們再開心一會兒吧。幾分鐘後,該送他們去美術班學畫畫了。我帶隊,八個孩子小鳥一樣嘰嘰喳喳地飛到我身邊,整好隊,他們還是不能平靜下來,往樓道里走,他們更是開心,無顧忌地跺起腳來!“咚咚咚”的,聲音很吵。我說:“咱們不跺腳了,安靜地走!”一兩名幼兒聽了我的話,多數幼兒還是嘴上吵着,跺着腳。我想,這樣的狀態和情緒不利於他們美術的學習,還有可能進教室後影響到其他幼兒。我就用命令的口吻說:“都不許跺腳了!”幾個男孩的情緒還比較高漲,我的命令效果不明顯。

我忽然想到最近教孩子們的一首歌《小鼓響咚咚》,在課上我們還進行表演唱,效果很好。於是我一邊做動作一邊唱:“哎呦呦,這不行!然後更小聲地唱:“妹妹睡在小牀中,”逐漸用更輕地聲音唱:“我說小鼓別響了。”他們特別小聲地附和我:“小鼓說聲懂、懂、懂”他們唱的時候聲音很小,而且走路變得躡手躡腳的,就像小花貓一樣。哈哈!目的達到了。到教室了,孩子們輕聲的和我說:“馬老師再見,看到他們如此懂事,我很高興!

幼兒在被高漲的情緒包圍時很難一下子平靜下來,用強制手段不是好辦法,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教師在幼兒情緒難以控制時,也容易使自己的情緒同樣高漲,不易自控,容易衝動,這時應該冷靜下來,想一想平時什麼情況下幼兒能平復情緒,穩定情緒,及時進行調整、應用以取得雙贏效果。

有些家長總怕自己年幼的孩子吃不好、吃不飽、營養不良,就根據書本上人體每天需要多少克食物、多少卡熱量等醫學檢測指標,“填鴨式”地喂孩子。每當孩子不肯多吃的時候,總是“媽媽哄,奶奶騙,爸爸壓,爺爺勸”,“齊心協力”地讓孩子把飯嚥下去。這種強迫進食的做法,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有弊無益的。

人不是機器。由於複雜的生理和心理原因,以及環境因素的影響,孩子同大人一樣,不可能每頓飯胃口都很好。有時孩子吃得少一些,只要沒有其它毛病,大人就不必擔憂。讓孩子有點兒它主權,餓的時候多吃,不太餓的時候就少吃,隨便一些,以保持愉快的心境。否則,強迫孩子進食,還會使孩子產生拒食心理。這不但會影響孩子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時間長了還會引起潰瘍病。

常常也會有這樣的假象,孩子表面拒食了,其實飯前已“化整爲零”,用糖果、點心等打了“埋伏”。這類食物容易壓低就餐時的食慾,最好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不要讓孩子隨便取食,而飯後可讓孩子吃一些,以補足食量。另外,家長在飯桌上最好不要“包辦代替”,應讓孩子自己取食、進食;培養自己能力和生活技能,而且順應孩子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狀態,孩子就會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吃得香,發育得好 。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師德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所培養人才的質量。鄧小平同志曾指出:“一個學校,能不能爲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教師。”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提高全民族素質的重任責無旁貸地落到了人民教師的身上。可見,教師的道德修養,對學生、對整個民族素質的影響非同一般。

從教以來,同許多的青年教師一樣,我在教育教學的實踐環節中遇到過不同程度的挫折,但我從來都執着地堅持以心育心,以魂感魂。

近年來,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高速發展的情勢下在師德、師風方面均程度不同地顯露出一些不足和問題,主要表現在:有的教師“一切向錢看”,對教學工作精力投入不足,從事第二職業,有的教師不認真備課,講課,甚至於有的教師經常佔學生的便宜,有的教師學方法呆板與陳舊,講授新知識少,照本宣科,限制了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同時我們也不斷聽到或看到一些有辱教師名節,有損教師形象的事情發生:xxxx年4月12日中午,重慶實驗學校的一學生從該校教學大樓八樓跳了下去,5月22日,重慶渝中區公安分局對此事件下達的刑事複議決定書中認定:其班主任汪某涉嫌侮辱罪……。此事件引起了上級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制定了師德師風的六條規定,要求強制執行,各級各類學校也相繼組織了相應的師德師風學習。這些令我感想頗多。教師,被喻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卻偏偏未能潔淨自己的靈魂、守好自己的靈魂陣地,這又是何等的悲哀?

我是懷着對教育事業無比自豪的神聖情感從事幼教工作的。現在我深悟了一名幼兒教師的不易,幼兒園裏各位老師的故事讓我爲之感動,幼兒不像小學生自理能力那麼強,吃喝拉撒都需要老師協助,但是從每個老教師身上我看到的都是耐心的笑容,孩子病了,家長不用擔心,有老師的照顧,家長有事不能按時接,不要緊,有老師免去你的後顧之憂,所有這些是因爲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作爲一名教師熱愛教育事業很重要,更要要的是先修自身。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毋從。”作爲教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其身教必然重於言教。幼兒的模仿能力最強,所以作爲一名幼師榜樣的作用就更加重要。師德,不應是一種外在的約束,而是教師自身的道德修養。作爲一名幼師,具有很高的業務素質,淵博的專業知識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但還應該是一位心理學專家,及時瞭解孩子的心態,掌握孩子的思想脈搏,能夠分享每一位學生的喜怒哀樂,這樣纔能有的放矢,以最佳的方法解決問題,贏得孩子的信任與尊敬。

當師德師風這一嚴肅話題再次在廣大教師隊伍中掀起學習高潮的時候,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這一切。我別無所求,我願以我的青春乃至生命來育出一生精彩。

每每快到週末,孩子們午睡時間特別興奮,很難睡覺。我忍不住打了個大大的哈欠,隨即,淚水充滿了眼眶。恩惠看見了,連忙問:“老師,你怎麼哭了?”,“我沒哭。”,“沒哭怎麼眼睛流眼淚了呢?”

我笑了:“那你猜猜,我的眼裏怎麼會有淚呢?”,恩惠歪頭想了想:“是不是你不開心啊?”,一旁的東東連忙插嘴:“不對,是姍姍老師剛纔打了個哈欠,所以流眼淚了。”,“對,東東觀察的可真仔細。”,看着一點睡意都沒有的孩子們,我乾脆問他們一個問題:“打哈欠是會流淚,你們知道還有什麼情況下會流淚嗎?”,孩子們興奮起來,七嘴八舌的說起來:吃辣椒會流眼淚;東西不見時會流淚;打針很痛會流淚;玩具被弄壞了會流淚;做錯事挨批評會流淚;有的還說媽媽看電視有時也會流淚……沒想到孩子們會說出這麼多不同情況下流的淚。我又接着他,喜歡什麼時候的眼淚,不喜歡什麼時候的眼淚?爲什麼?這下孩子們更有精神了。在思考回答的過程中,他們明白了該如何減少那些令人不愉快的淚,如,生病時要堅強,小夥伴之間要友好相處……說到這裏,我看到幾個孩子打起來哈欠,連忙說:“你看你們都打哈欠流眼淚了,打哈欠說明你們困了,咱們睡覺吧!”,“嗯!”,這一次,孩子們乖乖的進入了夢鄉。

冬天溫暖的早晨,來得早的小朋友已經把桌子擺好了,大家圍坐在餐桌邊談論着高興的事兒。

早餐過後,我照例去看看孩子們的表情卡,發現“勝男”小朋友的'表情卡是藍色的,(我們班的小朋友,每天都以自己的心情狀態爲標準來放置心情卡,紅色一面是笑臉,藍色一面是難過的表情)我正要去問她,就看到她邊哭着邊向我走來。我趕忙問她怎麼了?“我忘了穿裙子了”連欣擦着眼淚說。勝男小朋友是個很愛乾淨,很愛美的小姑娘,皮膚白白的,眼睛會說話,平時的穿着很時尚呢!我一邊安慰她,一邊想轍,上哪裏去找合適的裙子呢?哎,有了!我注意已定。於是我先安頓好“勝男”,開始在班裏找材料,凡是能激發我靈感的都找了出來。

我先請大家說一說,誰發現今天我們班有一位小朋友不高興了?有幾位小朋友異口同聲地說:“是勝男!”“她爲什麼不高興了呢?”我問,坤坤說:“她今天忘了穿裙子了。”“那我們應該怎麼做啊?”我又問,小朋友們七嘴八舌地說:“我們幫助她;我們給她買一條裙子送給他;我們哄哄她……。”

這時候,我趕快出示了我找到的那些寶貝:一塊粉色絨布,幾條線繩,報紙,剪刀,膠水,彩條菊花,油畫棒,水彩筆,圖畫紙,透明膠帶,紅色方便袋,布質的小樹葉等,啓發小朋友利用這些來幫助連欣,很快大家的辦法就出來了,我們把大家分成了四個小組:報紙組、繪畫組、方便袋組、絨布組。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和特長重新調整了座位開始創作。我穿梭在他們之間,不時地給他們提上一兩條建議,或者簡單示範一下,大家都很投入,20多分鐘以後,孩子們的作品一一完成了:繪畫組的小朋友,給勝男送上了自己爲她設計的美麗的裙裝;報紙組的小朋友,用舊報紙製作了一條A型的貼花短裙;方便袋組的小朋友,用剪刀和膠帶重新連接了袋子,做成了一條長筒裙,並在裙子上裝飾了彩條菊花;絨布組的小朋友很有創意,他們很巧妙的利用了絨布一邊的空洞,穿上了藍色的繩子做腰帶,粉色的筒裙上還裝飾了很多嫩綠色的樹葉,真是漂亮極了。勝男興奮得看看這個,穿穿這個,臉上的淚水早就沒了蹤影,她高興的和大家一齊拍着手歡叫着……

我們一起打掃完“戰場”,我問勝男:“現在可以把你的小籃臉換掉了吧?”“我早就換了!”勝男欣笑着說。看着她高興的樣子,我也笑了,我很欣慰,也很感動,感動的是我們班的小朋友很關心同伴,並且還能積極地想辦法去幫助需要幫助的同伴;欣慰的是大家的努力終於使勝男重新展開了笑容,在孩子們身上,我看到了友愛、善良和智慧。

幼兒園應以遊戲爲主要活動。幼兒是遊戲的主人,幼兒離不開遊戲,並且幼兒具有親近自然的天性,所以,沙水遊戲更是獲得孩子們的喜愛。教師及時的鼓勵、適當的表揚、自然的引導,都能使幼兒從中獲得進取愉快的情感體驗。

如:戶外活動時,我們組織小朋友參觀了公園裏的動物園,回來後,根據孩子們的意願,我在班上開展了沙上建構活動“動物園”。第一次活動時,孩子們遇到的問題還真不少,劉佳音說:“朱教師,動物園裏沒有動物怎樣辦呢?李樂晨、王玉萍、王豔玲幾位女孩子說:“朱教師,我們沒有東西蓋小動物的房子怎樣辦呢?”陳慶潤說:“教師,沒有海豚和海獅的家怎樣辦呢”應對小朋友的這麼多的“爲什麼”,我鼓勵他們自我去嘗試想辦法,去解決問題。第二次活動時,我發現劉佳音帶橡皮泥來做小動物;李樂晨、王玉萍、王豔玲等幾個女孩子帶來一大筐積木來給小動物蓋房子;陳慶潤帶來一個空的塑料油桶,埋在沙地裏做海豚和海獅的家。當然,這幾個問題解決了,在活動中,他們又會遇到新的問題。不論他們提出什麼問題,我總是引導他們自我想辦法解決,僅有在他們確實需要幫忙時,纔給他們適宜的指導。久而久之,他們再遇到:玩沙時,工具不夠用了、沙上建構時找不到適宜的替代物、活動中某一幼兒不細心把沙或水灑到另一幼兒身上了、沙上建構時小朋友們快完成的作品被一個頑皮的幼兒碰到了……等等問題時,我們就再也不用愁了,因爲他們明白應當如何解決。

人的一生會碰到許多問題需要解決、需要處理,在幼兒期我們有意識地設置一些小問題鼓勵他們解決、處理,使其看見問題肯動腦筋解決。這對幼兒的成長是很有用的。在沙水遊戲活動中,他們常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我總是支持、鼓勵幼兒按自我喜歡的方式去玩沙玩水,玩什麼、怎樣玩由孩子們自我決定,給了孩子寶貴的發展機會,使他們學會處理與同伴交往中出現的問題,學會了交往技巧。讓孩子們在沒有外力的情景下能簡便愉快地嘗試探索玩耍。

沙水遊戲是適合幼兒身心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最貼合幼兒的年齡特徵,最爲幼兒所喜愛。經過沙水遊戲,能夠讓幼兒鍛鍊肢體,訓練思維,豐富了他們的情感,也在遊戲中學會如何與人交往。也能夠說幼兒是在遊戲中成長的。

所以,在組織活動時,不妨在發生問題的時候,我們教師要敢於放手並鼓勵幼兒自我想辦法解決衝突,要多一份耐心,多一點等待,多給孩子一點解決問題的空間。這樣一來不但能夠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本事和職責感,還能夠使幼兒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

今天,我剛出幼兒園的大門,就隱隱聽到“快藏起來”的說話聲,再一瞧,是一位幼兒家長,看見我,她紅着臉用開玩笑的口氣強笑着對我說:“這孩子拿了幼兒園的玩具,我說叫老師看見會批評你的。”這位家長那樣尷尬,她笑的又那樣不自然,馬上明白了“快藏起來”的含義。

後來,孩子來園時把玩具又交給了我,我也誇獎了他,對僅三歲的孩子,我沒有半點責怪的意思,可我怎麼也擺脫不了對他的家長極不稱職行爲的責怪,家長這樣做,是在縱容孩子私拿幼兒園的東西,佔小便宜,也有意無意的把老師擺在了孩子的對立面上,對孩子的影響太不好了,孩子私拿幼兒園的玩具,這不是什麼大不了的錯,家長完全沒有必要替孩子藏着、掖着,應該教育孩子不亂拿公家的東西,教孩子把玩具送回來,見了老師,有什麼說什麼,把孩子的真實情況告訴老師,使雙方都心中有底,共同教育好孩子,老師和家長一樣愛孩子,“快藏起來”說這話的家長是否太拿老師當外人了?

爲了引導幼兒能夠按時來園,幫助幼兒建立良好的時間意識,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們最初採取了爲準時來園的幼兒粘貼小貼片,以鼓勵動員幼兒準時來園,可開始實行時幼兒及家長還能較好的配合,但一段時間後日託園的特性又顯現出來了,個別媽媽不上班的幼兒又開始出現了遲到的現象,小貼片的激勵效應相對降低了,我們與家長談,讓家長了解這樣是爲孩子身體健康考慮,避免孩子來園食冷菜冷飯,但後來發現遲來的孩子家長會告訴我們“老師孩子在家吃過飯了,不用在幼兒園吃”。這樣的教育方式顯然不被一部分家長和孩子接受,於是我開始重新思考教育的落腳點,我以往把引導孩子們按時來園的重心放在了家長配合上,而思考後我意識到教育的重心應放在孩子們身上,要引導幼兒主動準時來園。帶幼兒開展種蒜活動後,我認爲這是個很好的教育時機,於是我引導幼兒/:“你們現在是蒜寶寶的爸爸媽媽,蒜寶寶是你們的孩子,你們也說了,小朋友要喝水不喝水會渴死,蒜也要喝水不喝水它也會渴死的,你們不想讓自己的蒜寶寶渴死吧,那你們就要保護好自己不生病,每天都能來幼兒園,而且還要早早的來園喂蒜寶寶喝水,蒜寶寶才能長得又高又壯”,“老師,我明天要早早的就來園爲蒜寶寶喝水”;“蒜寶寶一宿都沒喝水了,多渴呀”……聽了我的話孩子們交流着。第二天,孩子們都準時在八點鐘前來到了班上,大家還沒進班都先去看自己的蒜髮出小芽了沒有,然後再去給它澆水喝,特別是經常遲來的周逸飛今天也在八點鐘前就來到了班上,來班後第一件事就是到盥洗室拿漱口杯接水去澆蒜。

我們老師在幼兒一日生活習慣養成中,有許多時候依賴家長朋友的支持配合,如:在家指導幼兒自己穿脫衣服,自己進餐等,而往往忽略一點就是充分調動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他們變被動爲主動,其實我們老師調整好自己教育的重心,會收到更加意想不到的效果。

3、適當的放棄

彤彤是一個很討人喜歡的小女孩,在幼兒園裏每當和小朋友有什麼衝突時,她總是會讓步。和小朋友玩耍從來不鬧意見,總是懂得通過“辦法”來解決問題。

記得有一次戶外活動,彤彤和幾個小朋友排隊滑滑梯。排在最前面的孩子總是第一個滑下來,然後再第一個跑到上滑梯的地方,等後面的人都滑下來站到他後面時,在一起上去。孩子們可能突然發現當這個“第一名”很風光,就開始爭搶。後面滑下來的孩子拼命往梯子旁跑,但很難趕到第一的位置,於是有的孩子開始互相推搡,大喊大叫,鬧的情緒很不愉快。彤彤也很想第一個滑下來,但她不會通過喊叫或把別人推開這些方法爭搶第一。他讓自己少滑一次,等在梯子旁,待別的小朋友這一輪滑下來跑到梯子旁時,自然就排到了她的後面。他用適當放棄的方式,既不和小朋友衝突,又爲自己爭得了一次排到最前面的機會。

適當的放棄並不是怯懦的退讓,是一個孩子表現出的真正的大度,是變通能力。

有一位教育學家曾經說過:“教育之沒有愛,就象池塘沒有水。沒有水,就不能稱之爲池塘。沒有愛則不能稱之爲教育。”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我渴望用自己的雙手爲孩子構築一個愛的池塘。在我眼裏,每個孩子都是一則動人的故事。

佳佳是個內向文靜的女孩,平時總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坐在位置上,不與同伴交流,而且做事動作特別慢,吃飯、吃點心總是落到最後一個,與其他幼兒相比,各方面的表現要差一大截,就是這樣的一個孩子,使我從來沒有特別關注過她。可前幾天音樂課上的表演卻讓我改變了對她的看法:週末放學時,我對她們說,明天是星期天,請每個小朋友回去準備一個節目表演給爸爸媽媽看,我會在下星期一的音樂課上先請他們來表演一下的。結果在下週一的課上,那些平日裏認真、大膽的孩子一個個爭着要“上臺表演”,可這時我卻看見半舉着手、低着頭的小女孩——佳佳。真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平日裏不聲不想的她,今天居然主動要求表演節目。我毫不憂鬱的請了她,於是她大聲的唱了歌曲《我的好媽媽》。唱完後,她輕輕地說了句:“老師,我唱得好嗎?”迎着她那眼神,我不由一怔,心想:“她是多麼希望能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讚賞呀!”想到這,我連忙對她投以讚許的目光,並大聲地對她說:“你唱的真好!你媽媽聽了一定會很高興的!我們一起來表揚一下她”——“你真棒!”聽了小夥伴們的歡呼,她靦腆地笑了。望着她的笑臉,我忽然覺得她好可愛了。接下來的幾天日子,佳佳似乎慢慢的變了,各方面都有了進步,動作也學快了,臉上總帶着笑意。也許我那句表揚的話鼓勵了她,讓她感覺到老師對她的關注。想到這,我爲自己以前對她的偏見感到羞愧,我想每個孩子都是可愛的,作爲老師的我們一定要平等地對待每個孩子,要全心全意地愛着每個孩子!

以上的故事在我們與幼兒相處的日子裏時有發生,它讓我想起着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一個好的老師,首先應該熱愛孩子,接近孩子,善於和孩子交朋友。”只有我們真誠的把愛心獻給孩子,他們纔會茁壯成長。讓我們一起努力,給我們的孩子編織一個愛的搖籃!

今天課間操後,我看到教室內的地上有紙,要求孩子們把地上的紙拾起來,當孩子們聽到我的話後,都爭先恐後的蹲在地上拾起來,只有張靜涵坐在座位上一動不動,看到她這樣,我問她:“你爲什麼不拾紙?”她說:“不是我扔的。”聽到她的話後感到有些生氣,就說:“誰規定不是你仍的就不拾?”她仍然坐着不動,以前她經常是這樣的。所以,我決定召開一次討論會。

上課了,我跟小朋友們說:“今天我們來討論一個問題:如果地上有紙,但不是你扔的,該不該拾起來?”當小朋友聽到我說的話後,都紛紛議論起來,大多數孩子都說要撿起地上的紙,又有個別孩子提出了相反的意見。我讓小朋友說出自己的理由,這時,張雨涵小朋友說:“地上有紙,雖然不是自己扔的,但是如果不拾起來,地面會很髒,地上亂糟糟的,會破換我們的心情的。”這時張智皓又說:“保持環境衛生,我們人人有責,應該拾起地上的紙。”“對,對。對,應該拾起地上的紙,這樣地面會乾淨的。”又有幾個小朋友說。我又讓持相反意見的孩子說出自己的理由,他們的理由是:誰扔的誰拾,這樣是對他們的懲罰,他們會記住的,以後就不再往地上扔紙了。當孩子們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後,我分別對他們的意見進行了肯定,因爲都說出了自己的理由,孩子們已經有了是非觀念。但是我最後又強調了隨便扔紙是不對的。當我說到這裏,聽到張智涵小朋友說:“老師,我錯了,今後不再往地上扔紙了,”聽到他的話後,我非常高興,因爲他能勇敢的承認錯誤了。可見我的教育方法是有效的,今後要採取多種方法對孩子進行教育,爭取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老師的收穫

李德毅小朋友是一個弱智的孩子,說實話帶這樣的孩子太累,你走到哪裏就要把他帶到哪裏,有時候,去趟廁所不帶他也會扯起嗓門哇哇大哭,哭的人心煩意亂。有很多次,想讓家長把他帶回家,可話到嘴邊又咽回去了。看到同齡的孩子都在幼兒園,他也和其他孩子一樣需要教育,讓我不忍心趕他走。

有一次,下課時間到了,我讓小朋友下課休息,有幾個小朋友跑到我面前跟我說:“老師我要小便。”他站到我面前,突然也說了聲“老師,小便。”雖然吐字不是那麼清楚,但我完全可以聽得清。我高興得把他抱起來“德毅,你說什麼?”可能是害羞的原因,他沒有再說什麼。以後的時間裏,我經常聽到他說一些簡短的句子。剛入園時,他一個字都不會說,短短几個月,他學會了說話。

面對這個孩子的現狀,你還有什麼辛苦可言呢?

人們都說“沉默是金”,而且許多人都把這句話作爲座右銘,但用到孩子身上我卻覺得沉默不是金。

就拿我班的鑫坤來說吧,每次上課他都認真聽,可就是一提問他,或者讓他起來背兒歌,他就一聲不吭。要是再堅持,他就紅眼圈,然後“掉豆豆”。所以,平時真是不敢提問他。據家長說,他回家也從來不說在幼兒園學了什麼東西。就他的表現來看,他不屬於接受能力差的孩子,平時也很主動的參加集體活動,挺活潑的一個孩子,爲什麼就是不回答問題呢?

究其原因,我認爲有兩點。第一,他可能是害怕,怕回答錯了,老師批評他。第二,是由於這一年齡階段孩子的特殊心理特點,此時,人生第一反抗期已經出現,逆反心裏佔主要作用。老師越讓他說,他越不說,或者用哭以示反抗。老師拿他沒辦法,只好算了。於是,他從心理上得到了強化。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沉默的習慣。

孩子在回答問題上沉默算不了什麼,但也許會遷移到人及交往等方面,如果這樣,問題就嚴重了。

俗話說“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我們首先要注意到孩子普遍的心理特點,更要注意觀察分析每個孩子的自身特點,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對沉默的孩子,既要採取開導勸說的方法,又要經常提問並鼓勵他。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擺脫沉默。不信你看,現李鑫坤比以前活潑多了,上課也大膽回答問題了。

今年,我帶小班,我班有一名的特別的孩子,在家令家長都頭疼,入原以來小朋友們成天告他的狀,老師們也拿他沒辦法。我也試着用不同手段教育他,效果不大。可有一次——

那天中午吃飯,小朋友們在洗手,只聽一個小朋友在告他的狀:“老師,龍龍擁我。”“龍龍,過來幫我分碗。”龍龍一聽,先是一愣,然後很快反應過來,小心翼翼的給小朋友們分碗。孩子們吃驚的望着我,好像是我叫錯了似的。看到孩子們的表情,我靈機一動,:“小朋友們,你們看,龍龍多會幫老師分碗,以後我們就叫龍龍給你們分碗,好不好?”過了好一會兒,孩子們才說“好”。這件小事,讓龍龍在小朋友們面前樹立了一點威信,提高了他的自尊心,也是我的工作有了好的轉機。

在以後的幾次“考驗”中,我逐漸發現了龍龍的優點——愛勞動,還有很強的組織能力、領導能力,可以慢慢的把他培養成老師的小助手。

龍龍變了,變好了,因爲當時我的一句“氣話”。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