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心得感悟

本文已影響1.88W人 

親子溝通心得感悟,孩子和父母的關係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孩子小時候親子關係的相處模式,對於一些家長來說,和孩子順暢親子溝通可謂障礙重重。說多了,孩子覺得煩,說少了,又無法糾正壞習慣。下面來分析親子溝通心得感悟。

親子溝通心得感悟1

親子溝通技巧心得體會

第一、溝通之本爲愛心

教師首先要用自己寬闊的心胸來欣賞、包容、熱愛孩子。欣賞每一個孩子的長處,包容每一個孩子的短處。本着全心全意爲孩子的目的,來與家長進行交流孩子在園的表現,並且在交流中把自己的這種愛傳遞給家長、感染家長。

讓家長感覺到老師在愛他的孩子,盡心盡責爲孩子們的教育而工作。那麼家長自然會信任教師,並且持積極的態度來與教師溝通,熱心支持、配合教師的工作。

第二、先鼓勵在提意見的溝通方式

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心目中的寶貝,每一個家長也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往好的方向發展,每一個爲人父母者都喜歡聽到別人誇獎自己的孩子,不喜歡聽到別人對自己孩子的完全否定。所以,教師在與家長交流孩子在園情況時,要多抓住孩子的閃光點來表揚孩子的優點、肯定孩子的進步。

在肯定孩子的同時,與家長一起共同來探討孩子存在的小缺點,雙方形成一致的教育目標、教育方式。這樣,家長就會很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我們、支持我們。如:我班的覃琅小朋友是個很安靜、學習很認真的孩子,但她的性格比較內向、與小朋友一直不怎麼玩的來,也比較少與老師溝通。

在媽媽接孩子的時候,我首先向覃琅媽媽肯定孩子的懂事與乖巧,然後把她比較少與人交往的情況反映給她媽媽聽,雙方一起探討孩子形成這一性格特點的原因,尋找幫助孩子改進的方法及家長和老師在今後的教育方式上需要注意的地方。這樣,既達到了家園同育的目的,而家長也不會因自己孩子有缺點或者在園表現不好而心情不愉快。

第三、及時反饋的溝通策略

一個班的孩子,有些比較文靜,有些比較淘氣。針對個性不同的孩子,教師的教育方法應該有所不同,那麼對於他們的家長,溝通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對於懂事、乖巧的一類孩子,教師不需要費那麼的心思來管教,家長對孩子在園的學習、生活也比較放心。

親子溝通心得感悟
  

對於這類孩子,我們除了向家長反映孩子在園的情況外,還可以共同探討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偶爾也要提醒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應該注意的地方。而對於比較淘氣、容易傷害到別人的一些孩子,教師需要花更多的心思來關注他們,對他們的要求也會嚴格一些。

那麼,教師就要在觀察到孩子的頑皮後,把自己的這種教育想法告訴家長,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這一類孩子的家長達成教育理念上的共識。

當孩子在園做錯事情時,教師除了嚴格要求孩子,向孩子講清楚教師嚴格要求的原因,讓孩子明白事理,在接受教師教育的同時,也應在家長接孩子的時候,及時對家長說明事情的`情況。

一來,可以起到共同教育孩子的目的,同時也會避免出現個別幼兒不能領會教師的意思,回家對家長表述不清楚事實原由,讓家長對老師引起不必要的誤會與矛盾。記得剛來南外的第一學期,有一天,我比較嚴厲地批評了一位上課玩耍、並影響到別人學習的孩子。

孩子回家後,向家長訴說他在園所受的委屈,結果,第二天家長來園詢問孩子昨天的情況。雖然沒有引起太大的誤會,但這種家長上前詢問的方式確實讓我尷尬了一番。

那麼,針對目前班上一些因淘氣影響別人利益或者犯小錯誤的幼兒,在堅持我的教育原則的同時,我會想方設法讓這些孩子懂得教師對他教育的良苦用心與原因。同時,及時向家長反映情況,以取得家長的支持與幫助。

第四、因人而異的溝通藝術

一個班的家長,性格、受教育程度、職業等都有許多不同。所以,我們在與他們溝通的時候,也有不同的方式方法。對於性格直爽、心胸開闊的家長,可以採用直接的方式與家長溝通,

如:今天寶寶上體育課把球打到別人了,我們要一起提醒他以後玩球時注意安全;而對於脾氣急躁、比較沒耐心的家長,教師又要運用循循善誘、多表揚、婉轉提醒的溝通方式;

對於缺乏主動與教師溝通的家長,教師要積極、主動向家長反映孩子在園的表現。這些都需要教師根據平時的觀察,分析各類家長的特點,採取恰當的溝通方式。

親子溝通心得感悟2

親子溝通心得體會

第一計:放低姿態,站在孩子的立場上思考問題

當我們高高在上時,自然會與孩子拉開一定的距離,溝通便無從談起。其實,孩子有他們眼中的世界,只有放低做父母的姿態,蹲下來和孩子站在同一個高度對話,我們纔會找到許多曾經不解的答案。

筆者曾經聽一位媽媽聊起他淘氣的兒子,這個4歲的男孩似乎有着天生用不完的精力,連刷牙時也總是不停扭動身體,對着鏡子扮各種鬼臉。

媽媽一再提醒他要好好刷牙但收效甚微,直到有一天,媽媽自己在刷牙的時候,突發奇想地蹲到了兒子的高度,來嘗試一下令兒子百玩不厭的動作,終於發現了其中的奧祕,原來,在兒子的高度看過去,鏡子略有凹凸不平,成像便有哈哈鏡的.效果,這個發現讓媽媽都覺得很有趣,更別說對一切充滿好奇的兒子了。

親子溝通心得感悟 第2張
  

由此可見,溝通的前提是父母要能夠從孩子角度來想、來觀察、思考孩子這麼做是爲什麼。當我們能夠更加理解孩子的時候,就不會再覺得他的舉動是無意義的,就能與他很好地溝通了。

第二計:建立與孩子之間的信任感

唯有信任,纔可能讓孩子願意把自己的心交給你。其實寶寶年齡越小,親子之間的信任度越高,小寶寶看到爸爸媽媽總會伸出手讓爸爸媽媽抱,這便是對於信任最好的詮釋。

然而,隨着寶寶日益長大,親子之間的.信任度卻可能呈下降趨勢。改變這一現狀的最好方法便是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尊重與關懷。父母要擴大與孩子的溝通範圍,除了學業,更要關心孩子的快樂與煩惱。

在這裏,推薦使用“跨級培育法”,即用超過其年齡段的一些內容,如用教育6歲孩子的態度去教育3歲的孩子,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在孩子創造力和模仿力非常活躍的時候,培養出良好的習慣,還可以讓孩子感到你對他是有信心的,從而可以提升親子之間的信任感。

比如,可以帶着孩子走進廚房,做一些親子料理,讓他品嚐家務勞動的喜悅,或者有意識地給孩子佈置一個小任務,讓他去完成,考察他獨立能力的同時也可以很好地提升解決問題能力。在這樣的日積月累中,親子信任度也會得到提升。

第三計:尊重孩子,多給孩子選擇權

通常3歲的孩子已經開始擁有簡單的決定能力了。這時,爸爸媽媽要有責任有意識地進行“基礎教育”,讓孩子開始學習爲自己的行爲負責。舉例來說,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穿什麼衣服上幼兒園,先告訴他一些簡單的穿衣規則,什麼場合穿什麼樣的衣衫,然後再讓他自己決定。

如果孩子仍然穿選錯的衣服去幼兒園,爸爸媽媽可以先不要指出,等孩子意識到周圍人的眼光,得到“教訓”後,再教導孩子“應該爲自己的行爲做決定”,這樣體驗式的學習能夠讓孩子成長得很快。

同時,當孩子遇到問題時,他也會知道,爸爸媽媽會像指路明燈似地幫助他,站在他身旁。一方面有來自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另一方面,當自己犯錯誤時又能夠得到父母的指導和幫助,這種狀態對於孩子而言是很棒的,而當孩子有了積極的成長心態,親子溝通當然也會變得更爲順暢。

所以,不妨讓孩子做一些小的選擇,練習思考能力,學習對自己的決定負責,在生活中學習思考。比如吃飯、上幼兒園、過馬路,爸爸媽媽都可以和孩子討論對話,並讓其學會思考,千萬不要事事包辦。

親子溝通心得感悟3

親子之間有效溝通交流的心得感悟

孩子教育,聽誰的都有道理。可是到了具體的事情上,又都對不上號。道理上講,還是我們學習不夠,可是我們的學習短時間裏也就這樣,能不能有一種方式,讓我們只要照做就能基本正確吶。

基本正確

以上四條理念解決一個問題,我們不去強迫孩子接受我們的說教,尊重孩子的感受。尊重就是我們雖然不能理解,但我們承認對方有對方的道理,不把自己的理當作是唯一正確的。

尊重孩子只是教育孩子的基礎,僅有尊重是不夠的。雖然孩子的感覺是真實的,但孩子憑感覺成長,不是最有效的成長途徑。

在尊重孩子的基礎上,引導孩子就是孩子的最有效的成長途徑了。

首先,我理解引導並不是要孩子簡單的聽我們的,而是要引導出孩子的想法和看法。如果孩子的想法和看法和家長的一致,那自然就是聽了話了,一切沒問題。

如果孩子的想法、看法和我們的不一致,是不是就要引導孩子像我們的靠攏呢?這其實是明天要說的,這裏暫且先用。就是對於那些基本的、普遍的、已有社會認可的對錯結論的事情,我們是需要做這樣的引導。

比如:三種傷害。而那些我們自認爲是對是錯的事情,可以暫且放一放,不急於將我們的認識通過引導的方式,灌輸到孩子的思想中。

因爲我們的灌輸,會是孩子的認知受到限制,孩子自身適應環境的有自由發展的機會就會受限。實際上我們會發現有些事情回頭想想是不必要的,甚至是錯的。這種情況不僅孩子成人了回頭會發現,就是孩子還小,也時常會有的。

所以引導什麼,也就要細心選擇了。要簡化又簡化。這樣你的引導就會更有效率,又儘可能少的影響孩子的自由空間。

引導的唯一途徑是溝通,你要讓孩子的所有想法呈現在你面前,儘管這些想法在你看來還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這就是完整的孩子,你只有讓孩子完整的呈現在那裏,你纔有機會胸有成竹。

任何對孩子的訓斥、打斷、等否定行爲,都會讓孩子退縮和隱瞞。你對他的瞭解就會打折,你對他的教育也就是隻見一斑了。所以在和孩子溝通時,要鼓勵和肯定孩子,至少他說了就很好。對其中你贊同的,給與鼓勵和誇獎。

對於你認爲不妥的,你不認可的,不能簡單的給與批評和否定,更不能訓斥和懲罰。下次孩子哪裏還敢跟你說啊。這樣你就和孩子失去了心靈的.聯繫,你就很多時候看不懂他了。

親子溝通心得感悟 第3張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按照孩子的思路,引領他多走幾步,或者退回幾步,讓他自己看到{思想中看到}結果,並且由他自己去選擇堅持還是改變。可以用它熟悉的事情引領,也可以是某個故事,某個動畫片等等一切他能感受的事情來引導他。

這樣我們就不會陷在自以爲是的說教之中了。也許一次兩次都達不到你想要的效果,那也得慢慢來。說不定還有其他結果。堅持這樣做,就會迎來簡單的教育,至少家長和孩子關係融洽,思想上保持溝通,情緒上沒有負擔。孩子是快樂的,孩子始終完整的呈現在你面前。

我們有時候缺乏和孩子溝通的耐心,是因爲我們認爲這樣就是爲孩子好,這樣就是對的。當你的爲孩子好,是要孩子吃東西時,你會問孩子想不想吃。

如果孩子說不想吃,你會尊重孩子,不吃就算了。總不會是爲孩子好就強迫他吧。如果你還是想讓他吃點,你會進一步詢問原因,直到搞清楚了,與孩子達成一致。

當你的爲孩子好,是一個對孩子來說是長遠的事情時。孩子一定沒有你想得遠,那你就得從近處着手,一件件的心平氣和的溝通到孩子願意爲止,想解決吃東西的事情那樣。

假如孩子不願意,就是你的想法同孩子的實際連接不上。如果這時候強迫孩子,事情是簡單了,但這種連接是假的,在以後的日子裏總會斷的。這就是很多家長抱怨的,孩子大了,我管不了了的原因。實在溝通不了,我暫時就這個水平了,怎麼辦?那還有一條路就是尊重孩子!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