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養生有什麼要注意健康原則

本文已影響1.19W人 

本文導讀:夏季的健康離不開日常的保健。那麼你知道關於夏季養生有什麼健康原則呢?

夏季養生有什麼要注意健康原則

夏三月,起於農歷立夏,止於立秋,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氣。夏天豔陽普照,雨水充沛,天地之氣交合,是萬物繁榮,茂盛秀美的季節。

人們應當晚臥早起,不要厭惡白天太長,氣候炎熱,保持心情愉快,精神飽滿,使人容顏氣色秀美,使體內的陽剛宣發於外,對外界事物有濃厚的興趣季,這就是適應夏季的氣候,保護長養之氣的養生之道。如果違背了這個道理,就會損心傷氣,到了秋天便容易得瘧疾,也就是說,如果夏季長養的基礎差了,必然削弱了人體適應秋天的能力。

由春過渡到夏,人體已經適應了春溫的氣候,爲適應夏季氣候做了準備,這是有利的條件。夏季人體陽氣趨向體表,形成陽氣在外,陰氣內伏的生理狀態。這時人體生理活動與外界環境的平衡往往容易遭到破壞,從而引起多種疾病。

人體要全面適應夏季氣候,就必須做好保健,增強體質,以提高人體適應能力。在夏季,氣溫常在37~39℃之間,高達40℃,大大超出人體平常耐熱的程度,人們生活在如此高溫的季節,只有適應了,才能安然地度過高熱的夏季。夏季暑熱爲陽邪,易傷人之陰,陰傷人則病。病勢急速,病程短,多有壯熱,面紅目赤,口渴心煩,甚者狂躁、譫語、昏迷。人的體力強,能夠適應暑熱的高溫,不患病。

人體的內熱向外排泄是靠出汗泄熱的,氣溫在28~30℃時,人體內熱就能順利外泄。如外界溫度超過了34℃,出汗受阻,體內大量內熱蓄積,很容易中暑。只有體強者才能適應這種高溫,能夠散泄內熱,也不受外熱的侵侮而致病。人體適應了夏天氣候,體內調節功能不因外界高溫而失職,能夠調節心腎,不使心偏盛,不使腎衰,就能保證身體健康。

夏季萬物處在蓬勃生長時期,天、地之氣交合,人體內陽氣旺盛,故夏季精神調攝,應合自然界“生長”的規律,主動調節情志,保持恬靜愉快心境,神清氣和,“無厭於日”,切忌發怒,使體內陽氣得以渲泄。中醫認爲,夏屬火,與心相應。

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視心神的調養,要神清氣和,胸懷寬闊,精神飽滿,如同含苞欲放的花朵需要陽光那樣,對外界事物要有濃厚興趣,培養樂觀外向的性格,以利於氣機的通泄。著名古代養生家嵇康說:“夏季炎熱,更宜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這裏指出了“心靜自然涼”的夏季養生法。業餘活動,力求豐富多采。有條件時,宜外出旅遊、消夏避暑等,調攝情志。

祖國醫學認爲:“暑易傷氣”,“暑易人心”。在盛夏暑日,尤其要重視精神養生,因爲神氣充足則人體的`機能旺盛而協調,神氣渙散則人體的一切機能遭到破壞。《醫書》中記載:“善攝生者,不勞神,不苦形,神形既安,禍患何由而致也。”因此,要使精神像含苞欲放的花一樣的秀美,切忌發怒,使機體的氣機宣暢,通泄自如,情緒向外,呈現出對外界事物有濃厚的興趣,這是適應夏季的養生術。

所以,在萬物欣欣向榮的夏天,應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利用業餘時間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文娛活動,如下棋、游泳、打撲克等。如果條件許可,還可以參加夏令營、外出旅遊、消夏避暑等活動,這樣既使人們心曠神怡,又可以鍛鍊機體。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