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學包括哪些方面

本文已影響1.33W人 

民俗學包括哪些方面,民俗史是對綜合或者單項的民俗事象的歷史的探究與敘述,民間文化的概念包含的內容要豐富,要寬泛,以下分享民俗學包括哪些方面。

民俗學包括哪些方面1

民俗學總體分成6部分,分別是民俗學原理、民俗史、民俗志、民俗學史、民俗學方法論、資料學。

1、民俗學原理:對民俗事象發生、發展、演變及性質、結構、功能等方面的理論探索,包括對綜合與單項問題的研究。代表性著述如(烏丙安:《民俗學原理》,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2001年。)

2、民俗史:對民俗事象的歷史進行探究與描述。包括通史、斷代史、專門史。代表性著述如(鍾敬文總主編:《中國民俗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民俗學包括哪些方面
  

3、民俗志:一種對一定範圍(如某一民族、某一地區)民俗事象進行科學記述、描寫、呈現的研究方法。代表性著述如(田傳江:《紅山峪村民俗志》,瀋陽:遼寧文化藝術音象出版社,1999年。)

4、民俗學史:關於民俗問題的思想史、理論史,也包括研究史。代表性著述如(王文寶:《中國民俗學發展史》,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87年。)

5、民俗學方法論:關於民俗事象整體整體的觀察研究和和具體的調查整理的.技術與方法兩方面的理論。代表性著述如([美]理查德·鮑曼:《作爲表演的口頭藝術》,安德明、楊利慧譯,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6、資料學:關於民俗事象資料的獲取、整理、保存和運用等活動的探索與討論。代表性著述如(中國民間文藝集成編委會:《中國民間故事集成》、《中國歌謠集成》、《中國諺語集成》(中國ISBN中心)。

民俗學包括哪些方面2

民俗包含:

1、物質生活民俗

(1)生產民俗(農業、漁業、採掘、捕獵、養殖等物質資料的初級生產方面)

(2)工商業民俗 (手工業、服務業和商貿諸業等物質資料的加工服務方面)

(3)生活民俗(衣、食、住、行等物質消費方面)

3、社會生活民俗

(1)社會組織民俗(家族、村落、社區、社團等組織方面)

(2)歲時節日民俗 (節期與活動所代表的時間框架)

(3)人生禮俗(誕生、生日、成年、婚姻、喪葬等人生歷程方面)

3、精神生活民俗

(1)遊藝民俗 (遊戲、競技、社火等娛樂方面)

(2)民俗觀念(諸神崇拜、傳說、故事、諺語等所代表的民間精神世界)

民俗學包括哪些方面 第2張
  

擴展資料:

有人認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比“民俗”、“民間文化”的概念包含的內容要豐富,要寬泛。我認爲並非如此。相反“民俗”和“民間文化”的研究對象比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廣。一個簡單的道理是,民俗學研究的不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它還包括了物質文化遺產。

物質民俗、社會民俗、精神民俗都是民俗學研究的對象。這樣的看法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文化多樣性宣言》的精神並不矛盾。

由於民俗文化的集體性,說到底,民俗培育了社會的一致性。民俗文化增強了民族的認同,強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集體遵從,反覆演示,不斷實行,這是民俗得以形成的核心要素。

民風民俗包括哪些類型?

中國的民風民俗最主要的幾點如下:1、春節:俗稱“過年”是最盛大,最熱鬧,節目最多的傳統節日。以團圓,美食等爲主;還要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極盡天倫之樂。

2、清明節: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掃墓祭祖、踏青郊遊是基本主題。

3、端午節:來源於紀念古人屈原。是祈福消災的節日。常以賽龍舟,吃糉子,掛艾菖,採草藥等活動爲主。

4、中秋:中秋是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主要以全家團圓和月亮,爲主題展開各項活動。

民俗包括哪幾方面?

總的來說至少應該包括物質民俗、社會民俗、精神民俗和語言民俗這樣幾大部分。

物質民俗的主要是那些人們在創造和享用物質資源過程中不斷重複、帶有模式性的活動,及其由此所產生的帶有類型性的產品形式,包括生產、商貿、飲食、服飾、居住、交通、通訊、醫藥保健等方面的民俗。

中國民俗由什麼組成?

民俗是指由一個國家、 地區或民族中廣大民衆所創造通行和傳習、 傳承的具有文化特質的關 於生產生活各種事象的總和。

民俗是人類爲了生存與發展, 在與自然環境、 社會歷史環境相互適應過程中應運而生的。 民俗起源於人類社會羣居生活的需要,是一種人類羣體的生活文化。

民俗學包括哪些方面 第3張
  

民俗的基本內容包括物質的和精神兩方面的東西。 從其發展脈絡來看, 既包括人們相處 和互動的文化指令,也包括最基本的行爲方式。

民俗的分類 社會學角度:物質生活民俗、社會生活民俗、精神生活民俗、語言民俗 旅遊學角度:生存需求型、社會交際型、精神需求型、文體娛樂型

民俗的特徵:集體性(共有性) 、地方性和民族性、傳習性、變異性、因時代變化而發生的 變異、 地理環境變遷而發生的變異、 民族文化傳統受到衝擊而發生的變異、 規範性和模式性、 穩定性、傳播性

民俗的功能:社會角色功能、社會一體化功能、規範言行功能、調節生活功能。

民俗學包括哪些方面3

一、民俗學的基本概念

民俗學是研究人類日常生活和文化現象的學科。它關注的是人類社會的文化遺產,如宗教、節日、風俗、民間藝術等方面的知識,涵蓋了社會學、人類學、歷史學、語言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在中國,民俗學的研究始於20世紀20年代,隨着時間的推移,民俗學已成爲人類社會學科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民俗學的發展歷程

民俗學作爲一門學科,其研究歷程可以追溯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歐洲。最早的民俗學者是德國學者赫爾曼·烏爾利希(Hermann Usener),他在1876年發表的《聖日研究》一書中,系統地論述了希臘和羅馬的`節日。

此後,歐洲的民俗學研究逐漸發展,形成了以弗朗西斯·詹姆斯(Francis James)爲代表的英國學派、以瓦爾特·福克斯(Walter Fuchs)爲代表的德國學派、以弗雷德裏克·馮特內爾(Frederick van der Meer)爲代表的荷蘭學派等。

民俗學在中國的發展可以追溯到20世紀20年代。1928年,袁行霈在北京大學成立了全國第一個民俗學教研室,開創了中國民俗學的先河。1950年代以來,中國民俗學發展迅速,先後建立了多所高校的民俗學教研室,如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四川大學等,形成了自己的學術體系。

三、民俗學的研究內容:

民間文學:包括民間傳說、神話、諺語、歌謠、童謠、兒歌、民間故事等。

民間藝術:包括民間音樂、舞蹈、戲曲、繪畫、雕刻、民間建築等。

民間信仰:包括宗教、祭祀、祈福、崇拜、民間神明等。

民俗學包括哪些方面 第4張
  

民間節日:包括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以及地方性節日和慶典等。

民俗習俗:包括婚俗、喪俗、祭祀習俗、生活習俗、禮儀習俗等。

除此之外,民俗學還研究了一些特定的文化現象,如民間醫藥、民間工藝、民間體育等。

四、民俗學相關專業

在我國,民俗學專業本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均屬於文化學、民族學、社會學等人文社會科學類的專業,下面分別介紹一下這幾個專業。

文化學:文化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旨在研究人類文化現象及其變化規律。在文化學的基礎上,民俗學得以深入探討人類日常生活和文化現象的各個方面。

民族學:民族學是研究人類種族、民族及其文化的學科,旨在研究民族的起源、演變、文化傳承等方面的問題。在民族學的基礎上,民俗學得以研究各個民族的特定文化現象和習俗。

社會學:社會學是研究社會生活和社會現象的學科,旨在研究社會的組織、結構、變革等方面的問題。在社會學的基礎上,民俗學得以從社會學角度深入研究人類日常生活和文化現象。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