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教育的獨立性

本文已影響7.67K人 

培養教育的獨立性,孩子的教育問題應當受到重視,面對難題,家長要與孩子一起面對,解決問題是爲孩子的發展掃清障礙,培養孩子的這種能力是非常關鍵的,培養教育的獨立性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培養教育的獨立性1

一、創造鍛鍊機會,增加自信心,培養寶寶的自理能力。

在現實生活中,有一些家長怕累着孩子,怕孩子做不好,自己重新再做太麻煩,因而不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還有一些家長認爲,吃飯、穿脫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訓練的,孩子長大自然就會。其實這些觀念都是不正確的。

培養教育的獨立性

從兒童發展的觀點來看,不給予孩子鍛鍊的機會,就等於剝奪了孩子自理能力發展的機會,久而久之,孩子也就喪失了獨立能力。在家裏,家長可以根據寶寶的興趣和能力,因勢利導,通過具體、細緻的示範,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由易到難,教給寶寶一些自我服務的技能,如學習自己擦嘴、擦鼻涕、洗手、刷牙、洗臉、穿衣服、整理牀鋪等。這些看上去雖是很小的事,但實際上給寶寶創造了很好的機會,無形中鍛鍊了寶寶獨立生活的能力。

不過,父母千萬別疏忽了,當寶寶完成一項工作後,父母要給予適當的肯定和讚賞。當孩子的存在價值被肯定,他們會感到無比的興奮和快樂,在很大程度上增進了孩子的自信心。

二、遵循成長規律,適應社會需求,培養寶寶的勞動能力。

我們培養的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他不應光有淵博的知識,更應熱愛勞動,具有一定的勞動技能。在幼兒期對寶寶進行勞動能力的培養,正是爲他們對未來的勞動奠定心理基礎和物質基礎。

有目的、有計劃地對他們勞動能力的培養,不僅可以有效地促進寶寶肌肉的發育和完善,動作的協調發展,而且手部肌肉活動越多、越豐富,就越能開發幼兒大腦的潛能,促進智力的發展。寶寶在“我自己做”的`過程中,能不斷增強自信心,提高獨立思考、獨立做事或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有助於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

三、尊重好奇心,激發探索欲,培養寶寶獨立思考的能力。

衆所周知,獨生子女普遍存在着一個不良的性格特徵即懶惰。再加上很多父母過分的包辦代替,長此以往,寶寶就懶於動手動腦,不願獨立思考。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要培養寶寶的獨立性,教育寶寶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難要想辦法自己去解決,學會獨立思考。只有這樣,寶寶在獨立的基礎上創造能力纔會不斷髮展。

獨立思考能力強的孩子,往往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好奇心,千萬不要因爲孩子提的問題過於幼稚而加以嘲笑,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四、創造機會,感受挫折,培養寶寶自我抉擇、解決問題的能力。

很多父母認爲孩子想問題不夠周全,應該聽大人的話。實際上孩子有主意是件好事,他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認識,應該多給他們機會自己拿主意。

我們的傳統教育常常是注意培養孩子順從聽話,卻總是忽略去傾聽孩子的需要,生活瑣事總是由父母一手包辦,這助長了孩子的依賴性,遇到任何小事都會打退堂鼓或把任務轉給大人,從而阻礙了獨立性的培養。

一個人的成長不可避免的有成功,有失敗。身爲父母,要多給孩子機會,培養寶寶自己選擇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在嘗試的過程中碰釘子,感受失敗,從失敗中記取教訓而成長起來。

孩子獨立性的培養,是持之以恆的過程。父母的使命是爲孩子塑造一個安全而又富有挑戰性的成長環境。在這個環境中,不僅僅有濃濃的親情,更重要的是有相互的信任、支持和鼓勵,這也就是我們所理解的愛的真諦。

父母手則

1、父母要給孩子自己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機會,從中學習行爲的規則。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孩子難免會犯錯誤,父母可以讓孩子去體會錯誤的自然後果,而後讓孩子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當孩子反省自己的行爲之後,就能夠學到行爲的規則。

2、父母對孩子要給予示範和鼓勵,幫助孩子克服畏懼心理,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當孩子第一次面對陌生的環境或新的挑戰時,總會存在一定的畏懼心理,這是很正常的。這時,父母要及時給予適當的示範,鼓勵孩子克服困難。

3、父母要多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意願,學會做出決定的方法。獨立的行爲其實只是獨立意識的外在表現。就獨立性而言,獨立的思考和分析纔是獨立能力的根本。在家庭生活中,不少父母都喜歡替代孩子做決定,例如,今天寶寶要穿什麼樣的衣服,父母已經準備好了,孩子基本上不用動腦想問題。其實,我們只要稍微轉變一下教育的方法,就可以得到完全不同的教育效果。

培養教育的獨立性2

相信各位新手媽媽都比較怎樣教育孩子獨立,下面請大家可以仔細查看編輯專門爲您整理的怎樣教育孩子獨立這篇文章吧,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要從小做起,比如讓孩子從小獨立完成一些事情,從簡單的做洗手帕,打掃衛生,培養勞動精神。要給孩子灌輸責任意識,自己的事情自己幹,不要以爲的寵溺,把孩子培養成小皇帝。

培養孩子獨立,培養孩了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爲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爲出發點。在發達國家的家庭裏,父母普遍都重視從小培養孩了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爲發達的市場經濟讓會要求社會成員必須具備這種能力和精神。

在美國,家庭教育是以培養孩了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爲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爲出發點的。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讓孩子自己動手修理、裝配摩托車,到外邊參加勞動。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謀生路。美國的中學生有句口號:“要花錢自己掙!”農民家庭要孩子分擔家裏的割草、粉刷房屋、簡單木工修理等活計。此外,還要外出當雜工,出賣體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機,冬天幫人剷雪,秋天幫人掃落葉等。

在瑞士,父母爲了不讓孩了成爲無能之輩,從小就着力培養孩了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歲的姑娘,從初中一畢業就去一家有教養的人家當一年左右的女傭人,上午勞動,下午上學。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鍛鍊勞動能力,尋求獨立,懂得謀生之道;另一方面還有利於學習語言。因爲瑞士有講德語的地區,也有講法語的地區,所以一個語言地區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語言地區的人家當傭人。其中也有相當多的人還要到英國學習英語,辦法同樣是邊當傭人邊學習語言。掌握了三門語言後,就去辦事處、銀行或商店就職。長期依靠父母過寄生生活的人,被認爲是沒有出息或可恥的。

在原西德,從小就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從不包辦代替。法律還規定,孩子到14歲就要在家裏承擔一些義務,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這樣做,不僅是爲了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社會義務感。

在日本,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麼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一個小揹包。要問爲什麼?父母說:“這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上學以後,許多學生都要在課餘時間,在外邊參加勞動掙錢。大學生勤工儉學的非常普遍,就連有錢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們靠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照顧老人,做家庭教師等掙自己的學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