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本文已影響1.62W人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關係着其他科目的學習和學生未來獲取信息、終生學習的能力;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孩子們的閱讀能力卻不理想,讀書沒有語感,缺乏感情,不流利順暢的現象屢見不鮮;沒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就不可能有較高的寫作能力,可見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是至關重要的,那麼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老師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相關內容,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老師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多讀

葉聖陶先生說:“爲養成閱讀習慣,非多讀不可,同時爲充實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讀不可。”新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也明確規定“課外閱讀總量五年制不少於100萬字,六年制不少於150萬字。”因此,以課內帶課外,以一篇帶多篇,以精讀帶博覽,把課堂教學同課外閱讀緊密結合起來,是提高小學語文能力,陶冶學生情操的一條必經之路。

隨機點撥

老師的點撥,其目的是引導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就是想讓學生在老師的適時、巧妙的點撥下,讓學生打開思路,開拓視野,抓住關鍵,善於聯繫,不斷地把具體的解讀技巧、智慧轉化爲內在的東西,把知識轉化爲能力。

同時也使師生之間構成了一種互相輻射的信息交流,這將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從而在閱讀實踐中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提高自身素質。

推薦書籍並佈置閱讀任務

1、推薦書籍

老師結合課堂教學,根據課文相關的內容向學生推薦讀物,而小學低年級學生年齡小,識字少,閱讀能力低,但富於幻想,可以推薦一些簡短的童話、寓言、兒歌等。或者根據學校活動,推薦相關書籍。

2、佈置閱讀任務

老師把閱讀當成是一項例行的任務,下達給每一位學生,滴水穿石,日積月累,逐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既然是任務,老師就有監督和檢查結果的義務,面對整個班級,衆多學生,老師也實感覺分身乏術,那麼如何才能解放老師的雙手,爲老師減負,而又能讓學生每天堅持閱讀呢?

堅持閱讀紙質書籍,每天讀完書後讓家長在系統中簡單記錄,老師端就能及時知道學生是否閱讀,閱讀什麼書籍,閱讀了多長時間等信息。“課外閱讀記錄卡”大大方便了老師監督和檢查,無疑是老師的“神器”!

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古人云:“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生受用無窮。”因此,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掌握良好的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尤爲重要。

1、培養學生認真閱讀的習慣

從表面上看,閱讀就是眼睛看,實際上,閱讀是一個處理信息的極其複雜的心理過程,有效的閱讀要求學生不僅用眼看,而且用心“看”、用嘴“看”、用手“看”。特別是對課文以及一些有啓迪的好作品,不能走馬觀花,需用心體會,圈點批註,認真思索,真正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堅持做讀書筆記,有利於寫作能力的提高。

“課外閱讀記錄卡”也爲學生提供了“閱讀心得”的撰寫功能,及時寫下自己所思所想,加深理解和記憶,同時在系統中可以時常翻閱,再次讀起時可能有不一樣的體會。

2、培養學生善於質疑的閱讀習慣

“學貴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動力,不斷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一個人思維活躍的表現,質疑蘊含着創新的因素。學生學會了質疑,有了疑問,就會產生求知慾,進入一種積極探索的狀態,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這樣也就逐步養成了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了閱讀能力。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我們只有在循序漸進中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才能提高閱讀能力,才能讓學生們都能乘上書籍這艘巨帆,在閱讀中盡情遨遊於知識的海洋。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