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能力怎麼培養

本文已影響9.94K人 

小學生由於年紀比較小,缺乏自制力以及辨別是非的能力,很難在課堂中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特別是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表面看起來是在認真閱讀,實際上思緒已經跑到了九霄雲外。以下小編爲大家整理了語文閱讀能力培養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閱讀能力怎麼培養

一、問題式導入,勾起學生的好奇心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學導入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重要時刻。小學階段的學生本身對所有事物充滿着好奇心,課堂中的任何小事情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在導入環節提出一些與文章內容有關的問題,讓學生從文章中去尋找答案,以此來勾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主動積極地投身於語文閱讀教學中。此外,這種教學模式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學意識,從而有效提高語文教學質量。比如,在學習《虎門銷煙》一課時,教師首先讓學生自己閱讀。在學生簡單瞭解了文章內容後,教師提出幾個問題:“虎門銷煙發生在什麼時候?誰組織進行虎門銷煙的?爲什麼要在虎門銷煙呢?”對於學生來講,第一個問題和第二個問題非常簡單,在文中可以找到答案。一個學生回答道:“虎門銷煙發生於1839年6月3日,課文的第一句話就已經說明了,是林則徐組織的虎門銷煙。”教師接着問:“最後一個問題如何回答呢?”學生並沒有回答出來。隨後,他們主動的再次閱讀文章,希望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有一個學生主動舉手發言:“林則徐瞭解到鴉片對人的危害,它不僅會傷害人的身體,還會侵蝕人的意識。長此以往,國家也會淪入外國人手中。所以,林則徐選擇把所有鴉片進行銷燬。”教師誇獎了這個學生,表揚他回答得非常棒,是其他學生學習的榜樣。教師利用問題式的導入,有效激發了學生探索求真的慾望,讓學生自主地進行閱讀、分析,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此外,教師的提問還可以幫助學生養成善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好習慣,爲學生今後的發展提供保障。

二、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增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只是根據教材課文進行講解、梳理,很難讓學生完全理解課文內容,再加上書本上的文字枯燥乏味,教師僅憑黑板、粉筆的配合進行教學,也很難讓學生主動投入到閱讀活動中,使得教學效果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而多媒體技術可以把圖片、聲音以及動作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教師可以根據多媒體的這一特點展開教學,把教學內容變得豐富、生動,從而有效培養學生主動積極地去閱讀、去思考的習慣。比如,在學習《九寨溝》一課時,考慮到學生年紀比較小,知識面比較狹窄,很難依照書本上的文字來想象九寨溝的`景色,教師採用了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播放了一些關於九寨溝的視頻資料:連綿起伏的山巒,高高矮矮,高的可以直插雲霄;大大小小的湖泊,清澈見底,能夠看到湖中五顏六色的石子,別有一番風味;還有憨厚可愛的大熊貓、機靈活潑的金絲猴以及迅速敏捷的藏羚羊。畫面中的情景吸引着學生的眼球,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最後,教師結合視頻,帶領着學生學習書本上是如何描寫九寨溝的,是不是和視頻中的九寨溝一樣美麗、奇特,從而增強了學生的閱讀慾望。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教學內容變得形象、逼真,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力。

三、密切聯繫生活,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教師按照教學目標進行教學,不考慮學生的愛好以及學習需求,就很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也激發不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把生活中的事物巧妙地與知識內容相融合,讓學生了解到書本上的知識並不是虛無縹緲的,而是真實存在的,這樣更容易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從而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吸收和學習知識,能夠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走,我們去植樹》一課時,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春天的美麗景色以及作者熱愛春天的情感。教師爲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就引領學生相互討論眼中的春天是什麼樣子的。教師的問題帶動了學生的積極思考,其中一個學生回答道:“春天是綠色的,小草從泥土中長出了嫩芽,染綠了一座座山。”另一個學生也積極回答:“春天是大地甦醒的季節,冬眠的小動物可以出來找吃的了,小鳥也可以在天空中翩翩飛舞。”教師誇獎兩個學生回答得很棒。最後,教師讓學生自己先了解一下課文中的春天是什麼模樣,是不是和自己眼中的景象一樣。學生們紛紛閱讀起來,從而提高了閱讀慾望,提升了閱讀興趣。教師把書本上的知識緊密地聯繫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讓學生真切地感受知到語文知識並不是虛無縹緲的,而是真實存在的,同時也意識到知識是來源於生活的。這樣,學生閱讀課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得到了激發,語文教學質量也獲得了提高。

四、小組合作學習,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由於經濟的發展,人們的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在以前,每個家庭都有很多的子女,而如今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在家中受到父母以及爺爺奶奶的過度寵愛,導致學生形成了自私自利的性格,嚴重缺乏團體合作意識。這不利於建構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也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教師在語文教學活動中組織學生進行小組閱讀,並且讓學生互相評比,看哪一個小組的閱讀比較生動形象,可以有效帶動其他學生的閱讀主動性,從而激發全班學生閱讀文章的濃厚興趣。例如,在學習《三袋麥子》時,教師讓學生分組進行閱讀,讓第一個學生扮演土地公公,第二個學生扮演小豬,第三個學生扮演小牛,第四個學生扮演小猴子,最後一個學生進行獨白,一組五人,進行一次閱讀比賽。教師給學生留下充足的時間來準備,學生在此期間不斷地閱讀、揣摩,去了解文章中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說話方式。只有完全瞭解了主人公的性格,閱讀才能更加生動,才能具有情感。學生們爲了拿到第一名,每個小組都集中精力地進行閱讀、探討,爭取獲得榮譽。教師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引領學生投身於閱讀教學中,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爲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