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應回到生活中去的短文

本文已影響4.52K人 

數學來源於生活,存在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構建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課堂,是目前數學學習的主流。《數學新課標》指出:“數學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畫,逐漸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論,並廣泛應用的過程。”“數學學習的內容應當是現實的 ,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於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的活動。”

數學應回到生活中去的短文

數學的學習素材取自於生活,數學學習的知識也應用於生活。數學的學習不應該是枯燥乏味的,而應該是充滿生活味的,有趣味性的。生活中的數學很多,比如:上街買東西要用到加減乘除,建造房子要畫出圖紙等等,這些都是要用到數學指示的,我們不僅要學好課本上的數學知識,更應該學以致用,用數學知識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問題。

一、貼近生活實際,創設生活化的數學情境:

1.情景導入生活化: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我在聽一年級的《找規律》一課時,老師是這樣開始的,課前老師準備了一些水果(蘋果和梨)。上課時,教師出示一個蘋果,一個梨;讓學生猜猜接下來老師會給大家出示什麼水果?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參與,很多學生就非常活躍,猜測是香蕉,是水蜜桃…… 當然我們的結果肯定不是,那麼老師接着又出示了一個蘋果,一個梨,這時學生就知道:接下來的一定是蘋果,接下來是梨了。“可是爲什麼呢?”老師提出問題,學生肯定能說出這是有規律的,自然而然,老師就出示了這節課的課題《找規律》。緊接着,在找規律的過程中,教師充分把握學生的認知基礎,出示了“紅旗——黃旗——藍旗……”;“ ……”等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加深學生對於規律的認識。

2.引導學生模擬生活情景;

數學問題中很多的概念都相當的抽象,難以理解,這時,我們就可以藉助我們的生活情景來幫助理解。我在看了一個課堂實錄中是這樣的:老師讓兩個學生站在講臺的兩側,宣佈:“開始”,兩個學生同時從兩側出發,相向而行,然後相遇;這是在講解相遇應用題中的“相對”,“相向”,“相遇”等概念;然後又讓兩個學生站在一前一後,同時出發,後者追前者,這時追擊應用題。對於這種理解相對難度較大的內容,老師通過兩個學生的實際行動加以理解,生活化數學的學習。

二、熟悉教材,實現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1. 從生活實例中抽象出數學概念;

作爲一名數學教師,應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數學資源,從生活實際中抽象出數學資源。我們在學習了《循環小數》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我們首先講到了一個“循環現象”,我們通過一個故事引入:從前有座山,山裏有座廟,廟裏有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對小和尚說:“從前有座山,山裏有座廟,廟裏有老和尚和小和尚……”學生也會接着往下講故事了,但是我們重要的是在講故事中我們發現了什麼現象呢?(循環現象)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現象呢?學生例舉:太陽總是東昇西落;春夏秋冬的四季交替等等,這就是數學中的循環現象。我們通過這個循環的現象學習,爲下面的循環小數概念的學習做鋪墊,學生記住了,理解了,也就完成了這項學習的目標。

2. 從生活實例中體味數學思想和方法:

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要求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重要數學知識(包括數學事實,數學活動經驗)以及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技能;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科學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我們五年級數學中的《解決問題》,“媽媽要將2.5千克的香油分裝在0.4千克的小瓶子裏,需要多少個油瓶?”我們通過計算知道:2.5÷0.4=6.25(個),可是瓶子有半個的嗎?沒有,那怎麼半辦呢?6個瓶子只能裝2.4千克的香油,要裝完只能用7個。(進一法的應用)實際生活中也有這樣的情況,你有沒有碰到呢?學生想到“坐船問題”,“我們去旅遊,20人一條船,我們班44人,要幾條船才行呢?”同樣去尾法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廣泛的應用:“張老師帶100元錢去爲學校圖書室購詞典,每本18.5元,可以買幾本?”計算:100÷18.5=5.40540541(本)≈5(本)因爲錢只夠買回5本,多買了錢就不夠。採用“進一法和去尾法”以及“四捨五入法”的學習,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是非常有效的。

空間與圖形的學習在我們新課標中的內容主要涉及現實世界中的物體,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及其變換,它是人們認識和描述空間並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時也是培養我們的空間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我們在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利用轉化的思想和割補的方法探究學習,接下來的是三角形的面積學習,那我們能不能引導學生也利用這種思想和方法呢?答案是顯然的,數學的學習本身不是單純的模仿,我們可以轉化應用,利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學習我們所不知道的東西,簡單輕鬆,何樂而不爲呢?

 三、組織學生參加數學實踐,在生活中應用數學解決:

1. 加強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性;

我們在教學《周長的測量》時,帶領學生參加戶外的測量,量一量我們的足球場的周長,量一量我們乒乓球桌的周長等等,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在快樂中學習數學。

人教版四年級數學教材中《數學廣角》一課中的“合理安排時間”,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完全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體驗,感受這種數學學習的實際應用價值。

2. 通過社會調查,增強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

《數學新課標》指出:“統計與概率”主要研究現實生活中的數據和客觀世界中的隨機現象,通過對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對事件發生可能性的刻畫,來幫助人們作出合理的推斷和預測。在調查班級同學的身高和體重的結果中,我們可以檢測出整體的身高高度和體重水平,從而進行合理的檢驗,我們的健康標準。在對同學們喜歡的氣球的顏色調查之後,我們才能更加合理的選擇氣球來佈置我們的教室。在對同學們喜歡的運動項目調查之後,我們才能更好的選擇我們都比較喜歡的項目舉行集體活動。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並真正成教育”。 現實生活是數學的豐富源泉。我們的數學教學就應當生活化,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把數學知識與生活聯繫起來,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數學、做數學、用數學,從而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周圍世界,體會數學的作用和價值,提高其數學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讓數學回歸生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