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文明素養有多重要

本文已影響2.48W人 

良好的文明素養有多重要,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曆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素來是一個溫文爾雅,落落大方,見義勇爲,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良好的文明素養有多重要你知道了嗎?

良好的文明素養有多重要1

古人云:“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守。”悠悠華夏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於世。

良好的文明素養有多重要

由於地域等客觀因素,長期以來,貴州偏僻,山水交錯致使交通十分落後,引進人才開辦學府是一大難題。學文識禮的多是富家公子,人口素質難以改善,但貴州人民學文識禮從未間斷。

改革開放30多年來,貴州人民勤勞致富,一座座學堂如雨後春筍般建起來。家中父輩紛紛把孩子送進學堂,摒棄封建思想,崇尚不學禮、無以立,渴望孩子能做有道德、有能力的現代文明人。

作爲地地道道的貴州人,對家鄉懷有深深的愛戀之情。關於貴州人民學禮的故事多從書本上得知,從父輩口口相傳得知,這對於塑造良好道德修養和文明禮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以和爲善”“平易近人”“舉案齊眉”“讓棗推梨”“賓至如歸”等都說明了禮貌原則。在現代社會生活中,在我們國家闊步走向世界的時候,文明禮貌已經成爲投資環境、國家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文明貴州、禮儀貴州,需要的是人人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

著名文學家歌德說:“一個人的禮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鏡子。”的確,人們總是根據你的言談舉止評價你。讓我們大家都提高自己的禮儀意識,重視禮儀,逐步養成文明禮儀習慣,成爲有氣質、有風度、有教養的現代文明人。

文明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它的主要作用,是追求個人道德完善,是維護公衆利益、公共秩序。

說到文明禮儀,不禁想到一個故事。有一次,偉大導師列寧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卻阻止說:“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並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才下樓。這不就是良好文明禮儀的體現麼?

一個社會的公共文明水平,可以折射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一個人如果不遵守社會文明,小則會影響自身形象,大就會影響國家聲譽。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不會!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魯迅先生說:“中國欲存爭於天下,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後凡事舉。”“立人”的意思便是要完善人的思想和文明修養,人的文明修養並非與生俱來,而是靠後天不斷完善的。要完善個人修養,首先要致力於讀書求學,完善自身的認知水平;認知到達一定水平,就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有了分辨是非善惡的能力,就要端正自身的心態,不違背良知,努力使一言一行符合道德標準,不斷完善修爲。

一個社會的文明氛圍對其民衆亦有莫大的影響。在歐洲等地,如過馬路這樣的小事,只要亮起紅燈,縱使路上不見車輛,人也不會過往。人們認爲這是必須遵守的公共文明。試問,在如此的氛圍中,誰會肆無忌憚闖紅燈?這就是社會氛圍所至。細想一想,如果不是從自身做起,這社會氛圍又從何而來呢?

明代學者王守仁說:“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和行是一個本體、一個功夫。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如果一個人一方面接受文明禮儀的教育,一方面卻吝於履行、甚至反其道而行之,這就跟從未接受教育沒有區別。當下大力踐行社會文明,就要從“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從自己的坐言起行上下功夫,以實際行動告別不文明的行爲。

良好的文明素養有多重要2

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源遠流長。《論語》中說:“不學禮,無以立”。就是說“不學會禮儀禮貌,就難以有立身之處。”禮儀是一種待人接物的行爲規範,也是交往的藝術。它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於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爲人們所認同,又爲人們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諧關係爲目的的各種符合交往要求的行爲準則和規範的總和。

具體來說,首先,禮儀是一種道德行爲規範,是對人的行爲進行約束的條條框框。禮儀的約束靠道德修養的自律。

其次,禮儀的直接目的是表示對他人的尊重。尊重是禮儀的本質。人都有被尊重的高級精神需要,當在社會交往活動過程中,按照禮儀的要求去做,就會使人獲得尊重的滿足,從而獲得愉悅,由此達到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禮儀的根本目的是爲了維護社會正常的生活秩序。沒有它,社會正常的生活秩序就會遭到破壞,在這方面,它和法律、紀律共同起作用。

再次,禮儀要求在人際交往、社會交往活動中遵守。這是它的範圍,超出這個範圍,禮儀規範就不一定適用了。

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一個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明古國”、“禮儀之邦”,我國自古就十分注重禮儀。而且隨着社會交往的日益擴大,真誠、文明、富有魅力的交往禮儀已成爲擴大交流、增進友誼、加強合作、促進發展的重要手段。如何體現自己有禮、有節、有度的修養和風度,已成爲越來越多的人的思考。人們的精神需求層次和自我認知價值越來越高,越來越希望得到理解、受到尊重。越來越多的人都意識到禮儀的重要性。

文明禮儀,強調的是“尊重爲本”。“禮”這個字的`意思是什麼呢?尊重。“禮者敬人也”。在人際交往中,既要尊重別人,更要尊重自己,禮者敬人就是你善待自己也好,善待別人也好,尊重自己也好,尊重別人也好,你既有禮,禮就是尊重,又有儀,儀就是表達。沒有禮是沒有儀的。

禮儀的幾大原則就更充分體現了它的規範和要求:

律己。律己就是自我約束,按照禮儀規範嚴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禮儀規範由對待個人的要求和對待他人的做法兩大部分構成。對待個人的要求,是禮儀的基礎和出發點。學習、應用禮儀,最重要的就是要自我要求、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自我對照、自我反省、自我檢點。

敬人。在禮儀中,有關對待他人的做法,比對待個人的要求更重要,這一部分實際上就是禮儀的重點和核心。而對待他人的諸多做法中最要緊的一條,就是要敬人之心常存,處處不可失敬於人,不可傷害他人的尊嚴,更不能侮辱對方的人格。掌握了這一點,就等於掌握了禮儀的靈魂。

寬容。要求人們在交際活動中運用禮儀時,既要嚴於律己,更要寬以待人。要多容忍他人,多體諒他人,要時常有換位思考的意識,多理解他人,千萬不要求全責備,斤斤計較。

平等。禮儀是在平等的基礎上形成的,是一種平等的、彼此之間的相互對待關係的體現,其核心問題是尊重以及滿足相互之間獲得尊重的需求。在交際活動中既要遵守平等的原則,同時也要善於理解具體條件下對方的一些行爲,不應過多地挑剔對方的行爲。在禮儀的核心點,即尊重交往對象、以禮相待這一點上,對任何交往對象都必須一視同仁,給予同等程度的禮遇。不允許因爲交往對象彼此之間在年齡、性別、種族、文化、身份、財富以及關係的親疏遠近等方面有所不同而厚此薄彼,給予不同待遇。但可以根據不同的交往對象,採取不同的具體方法。

真誠。在人際交往中運用禮儀時,務必誠實無欺,言行一致,表裏如一。只有如此,自己在運用禮儀時所表現出來的對交往對象的尊敬與友好,纔會更好地被對方理解並接受。

適度。這要求在應用禮儀時,爲了保證取得成效,必須注意技巧及其規範,特別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認真得體。

從俗。由於國情、民族、文化背景的不同,必須堅持入鄉隨俗,與絕大多數人的習慣做法保持一致。切勿目中無人、自以爲是。《禮記》中說:“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俗話說“十里不同風、八里不同俗”,“到什麼山唱什麼歌”,這些勞動人民有益的格言都說明尊重各地不同風俗與禁忌的重要性。

禮儀無小事,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講究禮儀的國度,禮儀在我國社會政治文化生活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

良好的文明素養有多重要 第2張

從個人修養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一個人內在修養和素質的外在表現;

從交際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人際交往中適用的一種藝術,一種交際方式或交際方法。是人際交往中約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習慣做法;

從傳播的角度來看,禮儀可以說是在人際交往中進行相互溝通的技巧;

從團體的角度來看,禮儀是企業文化、企業精神的重要內容,是企業形象的主要附着點。大凡一個成功的企業,對於禮儀都有高標準的要求,都把禮儀作爲企業文化的重要內容。

禮儀,作爲在人類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並積澱下來的一種文化,始終以某種精神的約束力支配着每個人的行爲,是適應時代發展、促進個人進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徑。

禮儀的主要功作用一是有助於提高自身修養;二是有助於外塑形象美化自身;再者就是有助於促進人們的社會交往,改善人們的人際關係。

如果人們都能夠自覺主動地遵守禮儀規範,按照禮儀規範約束自己,就容易使人際間感情得以溝通,建立起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友好合作的關係,進而有利於各種事業的發展。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