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活動意義

本文已影響1.09W人 

中秋節的活動意義,中秋節是中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隆重程度僅次於春節也就是過年,中秋節的內涵蘊含着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關於中秋節的活動也非常的多,小編這就帶你瞭解一下中秋節的活動意義

中秋節的活動意義1

1、團圓

“身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節日是民族凝聚的促進劑,有着強大而又神祕的力量,“團圓”是老子“道法自然”的產物,是“天人合一”哲學理念的高度體現,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理念。

花好月圓之夜,就是骨肉團圓之時。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一個獨處他鄉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還能沖淡離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靜的時候,心頭就難免泛起陣陣思念故鄉的波瀾。

何況是在月明之夜,更何況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從天上的月亮聯想到人間團圓,這是中國人特有的思維方式。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楊花落盡啦,子規鳥兒不住地在啼叫,聽說你遭貶了,被貶到龍標去,一路上要經過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讓我把爲你而憂愁的心託付給天上的明月吧,伴隨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寄情明月,這又是情感釋放方式。

中秋節的活動意義

“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夜幕降臨,雲氣收盡,天地間充滿了寒氣,銀河流瀉無聲,皎潔的月兒轉到了天空,就像玉盤那樣潔白晶瑩。

我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爲風雲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這樣的美景,真是難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會到何處觀賞月亮呢?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在兵荒馬亂、饑饉連年的歲月,白居易一家兄弟姊妹拋家離鄉,天各一方。

在淒涼的月夜,詩人舉首望月,聯想到漂泊各地的兄弟姊妹們此時此刻也會像自己一樣望月垂淚,共生鄉愁,於是寫下這情真意切的思親名句。

人世間總是離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與人生的失意總是難以避免,因此,追求團圓就不僅僅是一種現實的需要,還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

2、和諧

中秋慶賀着期待着豐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諧。

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飯吃也;諧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講話也。

希望我們的祖國“政通人和”,社會“和諧有序”,外交上要堅持“和平共處”,國與國之間要“和而不同”,幹事業要“和衷共濟”,處世要“和光同塵”,鄰里之間要“和睦相處”,做生意信奉“和氣生財”,待人要注意“和藹可親”,說話要“和顏悅色”,批評要“和風細雨”,夫妻之間要“和和美美”,等等,不一而足。

“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

中秋佳節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區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

正如蘇東坡說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中秋節的活動意義 第2張

3、敬老

中秋文化傳統源遠流長,這種文化生髮於夏商周之時,並與古代養老實踐相結合,可以說是一種敬老、養老文化。

《禮記》有言:“凡三王養老皆引年,月令仲秋養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飲食。”三王指夏禹、商湯和周文王。

因爲仲秋時節“月至四陰,陰已盛矣。

時以陽衰陰盛爲秋,人以陽衰陰盛爲老。”三王順應時令,於仲秋舉行養老儀式,對身疲力衰的老人,贈予手杖行路,賜以糜粥飲食,體現了對老年人的尊重。

4、感恩

中秋節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它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於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於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種認識,體現了一種對於家庭的重視。

月是民族和諧、家庭幸福的象徵。

自古以來,中秋節不僅是小家團圓的日子,更是舉國歡慶的時刻。

從時令上看,中秋是“秋收節”。

當然,現在看來,名義上拜月亮,其實念念不忘的應該是自己的祖先吧,還有就是思念那些遠方不能夠團圓的親人們。

總之,中秋節,就是團圓節,就是溯宗追遠,就是一家團聚的節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中秋節的活動意義2

中秋節活動的意義

在中國人的傳統節日裏,中秋節被看做中國人的第二大節日。春節是第一大節日,春節也被中國人俗稱“過年”,有“百節年爲首”之意,也有人把中國春節稱作“年節”,以示“年”與“節”位置的不同,樹立“年”高高在上的地位。“節”很多,“年”只有一個,在處處講次序的中國傳統價值觀念中,這一點顯得十分重要。這樣看來,中秋節在除去“春節”這個“年”之外,就又上了一個臺階,可以看作中國人最喜愛的傳統節日了。

當然,排位並不是衡量一個節日重要性的唯一尺度,何況也沒有哪一個權威的部門做過統計數字。我想說的是,爲什麼中國人如此喜歡中秋節?中秋節究竟寄寓了中國人怎樣一種情感?中秋節對於今天的新一代中國人有哪些值得吸收的東西?我們恢復了中秋節作爲國家法定節假日,又應該怎樣過中秋節?

我把中國傳統節日分爲白天的節日和晚上的節日,白天的節日,如清明節,要清晨到祖先墳上祭掃;端午節要在白天划龍舟;重陽節也要白天去登高……,而晚上的節日有元宵節,集中在華燈初上放煙花、遊燈會;七夕節,晚上小姑娘們在月下“賽巧”;中秋節也是夜幕降臨時,一輪明月下,全家團圓在一起,吃月餅,寄相思。只有春節是白天晚上一起用的,晚上要守歲、祭祖,白天放鞭炮,迎財神,發壓歲錢,拜年……全方位、一條龍進行,長達15天。

中秋節的活動意義 第3張

從節日氣氛來看,白天要熱鬧,晚上要浪漫。由於儒家倫理文化的影響,中國人相對而言,熱鬧與浪漫的程度要比西方人弱些。節日在西方人眼裏核心是歡樂、開心、聚會的事情,所以“全民狂歡”是西方人的`節日精神。而中國人的歡樂、開心都是有“度”的,古代只有在國家很重大的日子裏,或者是皇帝的一個大喜之日,纔會有“君民同樂”的盛大節日場面。

大部分中國的節日裏,對於一個東方農業大國來說,一直是提倡勤儉過節的,不提倡節日裏的大肆喧鬧,反對節日鋪張浪費。我看到西方人的西紅柿節,狂歡之中,人們把西紅柿砸的滿街滿地都是,那種歡樂的情景是中國人不能接受的,這不是糟蹋東西嗎?在一個珍惜每一粒糧食的中國人身上,怎麼能容忍這樣不把農民的勞動成果當回事的“敗家子”行爲呢?

可我們沒有想到,如此狂歡的“敗家子”正是那些種植西紅柿辛勤勞動的農民,他們是如此地浪費“狂歡”慶祝西紅柿豐收節慶的。只有這樣,他們才能認爲體現了自己的勞動價值。顯然,西方的農民觀念與我們的觀念也有很大的不同。歷史上,我們發現節日活動最熱鬧的朝代,大都是經濟發達、國力強盛、百姓安居樂業的時期。節日也要國富民強才興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