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本文已影響9.81K人 

閱讀能力是指孩子看懂書報的能力。對不同的年級段,要求也有所不同。專在小學階段,要培養孩子具有屬初步的閱讀能力,能閱讀比較淺顯的適合年齡特點的書報。以下小編爲大家整理了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做法詳細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一、明確目標,落實任務,規範要求,定期檢查

學生每人要備有閱讀筆記本,讀書時要作好讀書筆記,教師定期檢查。例如,老師可以在每週三或週五的晨讀課上,安排落實階段性任務,先做什麼,再做什麼,最後做什麼,並在課堂筆記本上做好記載,教師要定期抽查。再如,在課前預習時,讓學生利用工具書分組認識理解文中生字詞;再在自由朗讀中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和作者情感。在課外閱讀中,要降低難度要求,學生只要弄懂文章大意就行了。

二、激發興趣,創設情景,結合口語訓練,強化學生思維訓練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材中每篇文章都富有豐富而深刻的內涵,我們應充分利用教材文章創設情景,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並結合課堂口語訓練,來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例如,在閱讀《祝福》這篇文章時,我提出:“祥林嫂爲什麼會死呢?”要求學生從課文中找尋答案,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搶答。學生們頓時熱情高漲,有些學生認爲是因爲她淪爲乞丐,極度貧困而死的;有些學生認爲是因爲她可愛的兒子死了,極度悲傷而死的;有些學生則是覺得因爲她怕死後被鋸成兩半,極度恐懼而死的。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作品,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三、課前補充資料,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我們的學生大部分來自邊遠牧區,漢語基礎差。因此,我常常利用課前三分鐘的時間來拓展學生的閱讀範圍,給學生讀一篇散文、詩歌或者雜文,再提出我預先設計好的問題,以此來訓練和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語言的組織表達能力。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讓他們從中感受到更多深層次的理解,促使他們的思維、情感不斷豐富與成熟。

四、將閱讀與情感教育相結合,陶冶學生情操

現在市場上的書籍良莠不齊,甚至一些書籍中都充斥着暴力、色情等低俗文化。對此,教師要定期向學生推薦優秀文學作品,這樣既能尊重學生的閱讀喜好,又能幫助他們把握好正確閱讀方向,避免他們受不良書籍的影響。對於不同階段的學生,要根據他們的年齡、興趣、愛好來推薦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以迎合他們的“口味”。高一學生可推薦《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昆蟲記》等;高二學生可推薦《愛的教育》《魯濱孫漂流記》《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高三學生可推薦《名人傳》《水滸傳》《簡·愛》《三國演義》等。這些作品適合不同學齡段的學生閱讀,能對學生的情感教育起到積極作用。如,冰心的《繁星·春水》歌頌母愛、童心、自然,能純淨學生的心靈,讓他們體會到母愛的偉大、童心的純潔、自然的美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堅強不屈的意志、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可激勵學生在學習生活中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不向困難低頭;《簡·愛》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愛情觀。在語文課程標準中,就明確提出對閱讀目標“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這一情感態度。只有把這種精神力量轉化爲學生內在情感需求,才能讓學生的思維保持在鮮活靈動的'狀態中,才能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從而促進學生熱愛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提高閱讀的效率。

五、多記優美詞句,擴大詞彙量

詞彙量在語文學習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理解一篇文章的基礎,更是寫作的基礎。每一篇文章都是由句子組成,而組成句子的基本單位正是詞和短語。如若詞彙量貧乏,就無法讀懂文章,更別提寫作了。爲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我注意讓學生平時多積累,多背多記。爲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還開展了課外閱讀小組、課堂朗誦比賽、成語故事大賽等系列活動,把閱讀融入在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中,這樣更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六、科學的閱讀方法,良好的閱讀習慣

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讀有所得,讀有所悟。不讀怎能有所得,怎會有所悟。閱讀理解能力要注意通過大量的精讀和泛讀來逐步提高。精讀,即仔細閱讀。著名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教師不是來講書的,尤其不是來逐句逐句地翻,把文言翻成白話,把白話翻成另外一種白話的,他的任務在指導學生的精讀,見不到處給他們點明,容易忽略處給他們指出,需要參政比較處給他們提示。當然遇到實在搞不明白處,還是給他們講解。”語文課文教學就是精讀,目的是掌握語言知識,訓練語言基本技能,掌握文章結構,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因此,在提倡學生多讀的同時,我還要求他們做好讀書筆記,定時檢查,讓班內的學生互相交流讀書心得,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