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的重要意義

本文已影響1.45W人 

家庭的重要意義,在我們的生活中,家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溫暖的港灣,是一個美好的地方,每個人對家的詮釋都是不一樣的,家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的,下面看看家庭的重要意義?一起來看一看吧。

家庭的重要意義1

一、家庭與自我意識的形成

人的知識結構與情感經歷,構築了意識化的“自我”。而家庭是個體“自我”覺醒、形成過程中,最重要的影響來源。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齊家,意義也蘊含於此。

人們從家庭中獲得親情,又因爲愛情而組建新的家庭,產生新的親情。家庭始終是個體親密感的重要來源。個體知識的獲得,能力的習得,首先來源於家庭。個體的知識結構首先形成於家庭,人的生活習性與思維方式同樣也首先形成於家庭。雖然學校和社會會改變人的知識結構,但很難改變人的生活習性與思維方式。許多幼年形成的生活習性和思維方式,會跟隨人一輩子。

家庭的重要意義

二、家庭是社會權力關係的特類

在權力系統內部,家庭關係被權力異化是必然的。愛情,簡單看是兩人之間的事情,但還涉及到兩個家庭(家族),政治婚姻還會影響歷史。王權時代,皇室、貴族家庭內的權力關係、繼承關係、相關禮節,都有法律的相關規定,或者保守的傳統規範。

而在王權時代,社會底層的家庭關係,往往隸屬於家族關係,即受到宗法權的制約。鑑於古代交通、通訊技術落後,統治者依賴於鄉紳(宗法權的執掌者)穩定社會底層,所以古時的法律也規定,家族擁有對其成員的宗法處置權。這種處置主要是對於道德清規的違反。

不過,宗法權需要遵守社會的法律,並不與當時朝代的法令相沖突。但二者界限並不清晰。如宋代法律規定女子出嫁後也享受母家的財產繼承權。不過,這一法令經常受到家族宗法權的挑戰。

除了受到公共權力(王權)、宗法權的制約,家庭關係內部也有權力的分配。因爲在農業社會,家庭是經濟、生產的基本單位。家庭資源的配置、經營活動,必然涉及到權力。但這種權力,一般是約定成俗,我國古代則把道德上升到法律,刻意貶底女性的地位,剝奪了女性對家庭資源的支配權力。

現代社會當中,男女平等,也使得每個家庭財務決策、生活決策模式出現多樣化的特徵,甚至爲了不妨礙個體自由,財產AA的婚姻也不少見。

三、家庭有可能會成爲未來創新系統的基本單位

歷史上出現了許多科學家族,如柏努利

家族、達爾文家族、居里家族。隨着社會對科技、教育的認識度不斷提高,家族科學家、工程師會有越來越多。

從社會創新系統的未來看,在個人創新層面未來家庭實驗室、家庭型工廠、家族型企業、舉家創業會越來越多。

家庭的.重要意義2

家是人生的歸屬和支撐,是每個人都要去擁有的一份溫暖和歷程。守護家庭也是每個人的必然擔當和義務,更是我們最爲幸福和愉悅的事情。

我們歷經風雨,爲自己贏得一份事業的成功。在前行奮鬥的路上,遇到那個懂自己也珍惜自己的人。慢慢組建成一個溫馨舒適的家庭,也在這份承載中懂得守護家庭的重要和意義所在。

家不僅給了我們安心的棲身之所,更給了我們心靈的慰藉和引導。讓我們無論處於何種境遇,都能夠找尋到正確的方向在哪裏?我們要堅守的人生意義又爲何?

家庭的重要意義 第2張

在伴隨家人們一同前往,一同成長和蛻變的同時。在所有的付出過程裏,同樣感受到被疼惜的那份欣慰。便覺有人陪伴着,有人支持着自己的感覺真的很美好。

或許前行的路上,也會有意見分歧的時刻,亦會有煩悶憂愁的侵擾。只是那都是極爲短暫的存在,也都是生活中必然的小插曲。只要我們及時調整自己的狀態,發泄出心中的鬱悶。會發現,原來家依然是那份溫暖的所在,也一直是我們內心的依靠。

我們的一生在結束單身之後,便和家庭有了終生的牽絆和糾纏。所以學會經營家庭,也學懂去愛戀所有的家庭成員,也就顯得尤爲重要。既然選擇了組建家庭,那麼那個被我們選中的人,一定是自己深愛的存在。更是自己決定將一生,交付給對方的內心傾向。

因爲我們都明白家庭於自己的重要性,更加懂得只要選擇了便註定是伴隨終生。所以在我們選擇的那一刻,一定是經過了深思熟慮,而做出的最爲堅定的選擇。不然太過於隨便的成立家庭,又能在今後的生活中,對誰付得起責任呢?

家是美好和溫暖的象徵,更是我們全部心血的儲存地。誰又忍心不善待它,而選擇隨意安放呢?每一個珍視生活,而又在乎自己人生付諸的人,絕對會慎重考慮和選擇的。

當我們擁有了夢寐以求的家庭,在安享它的溫暖和支撐的同時。不要忘記去爲其注入能量,保證它的良好運轉。因爲這裏撐起了我們的全部人生信念和理想,給了我們去奮鬥美好人生的充足底氣。讓我們馳騁千里萬里,也心甘情願去奔波勞累。

家庭的重要意義3

"家"字:頭上有屋瓦,地上養着豬(豕)

在傳統文化中,有了住所才能稱之爲家,而豬是家庭富足的重要體現。由此來看,我們自古就重視家庭的物質基礎,有房住有肉吃,便是理想的家庭生活了。

隨着社會的快速發展,家的心理意義和功能日益受到重視,對家的心理需求也逐漸被外化。因爲,人們越來越發現,有房住有肉吃,家有時卻並不幸福。

家庭的重要意義 第3張

代表着一種歸屬感

歸屬感是人類生存的心理基礎,我們都希望在一個羣體中被接納、包容和理解,不然,就會焦慮、膽怯和不安,甚至迴避。我們會採用熟悉的方式與這個世界接觸,選擇一個恰當的模式讓自己安全的生存下來,即適應性生存策略。

這些策略最早來源於家庭。家庭對兒童需求的順應和在不同生活事件中穩定的互動模式,逐漸形成一個人內心的歸屬感。

小時候,我們的需求得到滿足,就會把世界解讀爲安全而接納的,把自己理解爲受歡迎且值得被尊重的;如果我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或者遇到了困難時,家庭成員解決和迴應的方式,就逐漸雕刻成了我們成年後應對困難和挫折的模型。

我們出生後傾向與照料者親近並建立一種特殊的情感聯結的現象稱之爲“依戀”。兒童只有把父母作爲安全基地纔能有效地探索其周圍環境。

兒童與父母之間的依戀並不是通過提供餵食來保持的,而是通過母嬰之間的互動和溝通來建立並維持。如果母親的情緒不穩定,對嬰兒的需求迴應遲鈍或缺失,甚至暴力和虐待,嬰兒容易發展出不安全型的依戀關係。

我們與照料者(常常是媽媽)的依戀關係質量,逐漸內化至內心世界,形成對世界的一套固定的看法和習慣的反應模式。更爲重要的是,依戀關係會穿越時空,3歲以前的依戀類型基本確立,成年以後70%以上是維持不變的。

因此,我們與照料者之間的情感互動,形成熟悉且安全的基地,即家的歸屬感。

也會有分離感

成長的實質是一個逐漸遠離原生家庭的過程。因此,家庭的另一個重要心理功能是分離感。

最早的分離是我們從媽媽的身體內出來,從恆溫且營養豐富的子宮,來到這個變換無常的世界,需要哭泣才能得到迴應和食物,一定是不舒服的感覺。

分離,總是不適的,但又是必須的。

慢慢長大後,發現身邊還有爸爸,爺爺奶奶,兄弟姐妹。我們通過參與家庭中不同人組合的子系統,逐步過渡到與家庭之外的人建立關係,獲得進一步的分離體驗,這些都是與媽媽分離體驗的延續,分離感在家庭中逐漸形成。

如果一個家庭中,母子關係或者其中一個子系統的關係過於緊密,或者其他關係過於緊張,衝突較多,便會阻礙孩子與其他人建立關係。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