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禮儀教育的重要性

本文已影響1.06W人 

家庭禮儀教育的重要性,很多人喜歡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對孩子灌輸一些關於禮儀的教育,主要是覺得孩子還小就應該早點教導越早越好教,,下面小編帶大家簡單瞭解一下家庭禮儀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禮儀教育的重要性1

一、重視禮儀是中國家教的優秀傳統。

現在講的“家教”是給孩子請家庭教師補習文化知識的代名詞。其實,本來評價某個人是否有家教,主要不是指文化知識,而是指道德修養,其外在的表現就是行爲舉止是否合乎禮儀,也就是通俗講的懂禮貌。因而,中國傳統的家教十分重視禮儀。這是由中國文化的特殊傳統所決定的。中國被稱爲“禮儀之邦”。錢穆指出: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兩個西方文化沒有的概念,一個是“禮”,一個是“族”;西方用風俗差異來區分文化,中國各地的風俗差異很大,但“無論在哪兒,‘禮’是一樣的”;“它是整個中國人世界裏一切習俗行爲的準則,標誌着中國的特殊性”;就家庭而言,“‘禮’是一個家庭的準則,管理者生死婚嫁等一切家務和外事”;家族的形成是與“禮”所規定的準則從家庭成員延伸到所有親戚相聯繫的,“只有‘禮’被遵守時,包括雙方家庭所有親戚的‘家族’才能存在。換言之,當‘禮’被延伸的時候,家族就形成了,‘禮’的適用範圍再擴大就成了‘民族’。中國人之所以稱爲民族,因爲‘禮’爲全中國人民樹立了社會關係的準則。”(鄧爾麟:《錢穆與七房橋世界》,7頁,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5年)由於作爲全民族社會關係準則的“禮”,首先是以家庭爲原點,然後擴展到家族和民族,所以,中國傳統的家教把禮儀放到十分重要和突出的位置。舊時書香人家的門上,往往寫着“詩禮傳家”四個字,以標榜門風家教;人們也往往用“知書達禮”來評價有家教的孩子。這樣的家教傳統在《論語》中就已經存在了(見《季氏》、《泰伯》)。

家庭禮儀教育的重要性

二、傳統家庭禮儀是以培養德性爲內核的。

《禮記》說“德輝動於內,禮發諸外”。外在的禮儀訓練以內在的德性培養爲目的,傳統的家庭禮儀也是如此。道德規範是當然之則,道德教育是要人們懂得這些當然之則的.義理,即爲何必須如此。但是這對於兒童顯然是不太容易明白的。而從行爲準則入手,對於兒童來說,更能達到遵守道德規範的目的。因爲習慣成自然,養成了習慣,遵守這些習慣彷彿成了他的第二天性,如孔子所說:“少成若天性,習慣若自然”(引自《顏氏家訓》)於是,就能“從心所欲不逾矩”,舉手投足似乎並不刻意而爲,但卻合乎禮儀,於是這些禮儀蘊含的道德規範就化爲了人們的德性。如《禮記·曲禮》說:“鄰有傷,舂不相;裏有殯,不巷歌。”古人舂米,喜歡唱送杵的號子,當鄰里有殯傷之事時,應該默舂,不在巷中歌唱。這樣的家禮包含着同情他人的同哀之心。宋代朱熹的《家禮》、《童蒙須知》、明代屠羲英的等《童子禮》,對衣着、盥洗、灑掃、行走、語言、視聽、飲食等等的行禮之法都有詳細的規定,以此作爲家庭禮儀教育的內容。如:“凡著衣服,必先提整衣領,結兩衽紐帶,不可令有缺落”。(朱熹:《童蒙須知·衣服冠履第一》)“走,兩手籠於褒內,緩步徐行,舉足不可太闊,毋得左右搖擺,致動衣服”。(屠羲英:《童子禮·行》)這裏表現的是約束自我的道德自律精神。再如,“凡弟子須要早起晏眠”,“凡對父母長上朋友,必自稱名;凡稱呼長上,不可以字”,“凡侍長上出行,必居路之右,住必居左”。這都表達了尊敬長輩的道德品質。因此,無論是富貴還是貧賤的家庭,如果有效地進行了禮儀教育,就能培養他們良好的品德,“富貴而知好禮,則不驕不淫;貧賤而知好禮,則志不懾”(《禮記·曲禮》)。

三、今天如何進行家庭的禮儀教育。

自“五四”以來,傳統禮儀在家教中基本上已經退出了。這有着很多原因,如傳統禮儀的形式化和繁瑣化,與現代社會生活不相適應;還有對於傳統禮教的封建性的批判,導致人們完全把傳統禮儀當作糟粕予以拋棄。因此,人們對於傳統禮儀已經很生疏,甚至完全遺忘了。其情景猶如當年朱熹面對中國傳統禮儀遭受佛教巨大沖擊時所感嘆的:“嗚呼!禮廢久矣。士大夫幼而未嘗習於身,是以長而無疑行於家。長而無以行於家,是以進而無以議於朝廷,施於郡縣,退而無以教於閭里、傳之子孫”(《朱子文集》八十三《跋三家禮範》)。那麼,今天應當如何改變這一局面呢?首先要將傳統禮儀中蘊含的合理思想提煉出來,如反對把踐行禮儀當作外在的形式,而要以內在的德性修養爲靈魂,即“德輝動於內”而“禮發諸外”的觀點;再如強調禮儀的“節文”作用,即對情感、慾望起到有所節制和美化的作用。這些珍貴的思想遺產應當在今天家庭的禮儀教育中發揚光大。其次,可以借鑑司馬光、朱熹等對傳統禮儀簡化、改革的經驗,首先選擇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家庭禮儀,融入一些具有傳統色彩的禮儀,使傳統禮儀在與時俱進中得到延續。還可以借鑑宋、明、清的韻語化蒙學讀物,編寫能夠琅琅上口的進行家庭禮儀教育的讀本。再次,家庭和社區聯手,在舉辦青少年的活動中,融入傳統的禮儀。這方面韓國有比較成功的經驗。

家庭禮儀教育的重要性2

家庭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理想的港灣,它既是遮風擋雨的寓所,也是孕育希望和放飛理想的錨地。家庭禮儀教育的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養孩子的禮儀習慣。看平時,重養成,自然是家庭禮儀教育實施的應有之義。

可由以下四方面着手——

1、以禮帶禮,突出家長表率作用。

2、以小促大,緊抓日常生活規範。

俗話說:“坐有坐相,站在站相,吃飯有吃飯的相道”。家庭禮儀教育的實施,應該從身邊細小的事情做起。如:1996年以630分的“託福”成績直接考入美國大學的原哈爾濱三中學生陳磊的父母在談到對孩子進行文明習慣的培養時深有感觸——“見過陳磊的人都說她氣質好,彬彬有禮,落落大方。這也是從小到大逐步養成的。”“打陳磊學會說話,能聽懂一些簡單的指示和要求時起,我們就有意識地在各種場合下,告訴她應該怎樣做。比如早晨離開家時,要和家裏人說‘再見’,到託兒所要問‘阿姨好’,‘小朋友好’等等”。“在街上,吃剩的果皮和冰棍杆,我們都讓她親手送到垃圾箱裏,從不隨意往地上亂扔。乘公共汽車,當別人讓座時,總要說聲謝謝。每當看到環衛工人或園藝工人頂着烈日清掃一街路、美化環境時,都要讚揚他們對城市對社會的貢獻,告訴孩子要尊重他們的勞動……”教育過程本身就是一個由淺入深,從低到高,循序漸進,不斷髮展的動態過程。“父母對子女的示範應該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時時處處,點點滴滴。”⑥作爲家長,我們的那些做父母的應該遵循孩子生理心理髮展變化的一般規律,以日常生活規範的教學與落實爲基礎,從最基本的抓起,逐步提高完善。

3、以無勝有,營造家庭文化氛圍。

家庭禮儀教育的實施,應該營造一定的氛圍,製造一定的輿論,以感情的變化促進禮儀活動的開展。“生活環境,是孩子品德最好的教師。”“對兒童最深刻的教育,言誤不如行動;對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遺傳不如環境。”“長大的孩子身上任何一點不良品格,都可以從他幼年的環境中找到形成的原因。”“長期處於愉快心理環境下的孩子,往往表現爲精神振奮,性格豁達,活潑樂觀,充滿自信。”許多家教成功的父母都“十分留心在每日的生活,在歡愉的氣氛中,對孩子進行啓蒙。”

4、以練導行,強化孩子禮儀意識。

家庭禮儀教育的實施,應該包括具體清晰的指導、規觀和訓練。事實上,“無論是在被稱爲‘冒除家的樂園’的西方社會,還是在市場經濟發育不完善的當代中國,一個不名一文的窮光蛋一夜之間突然暴富,雖是難得,但也絕不是天方夜譚,但是要讓那些舉止粗野,俗不可耐的人在很短的時間內,成爲溫文爾雅的紳士,成爲優雅的淑女,則是絕不可能的事。因爲一個人的風度氣質是長期訓練之後形成的。”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林崇德教授也指出,“重複和練習是習慣形成的關鍵。

無論是良好的道德行爲習慣還是不良的道德行爲習慣,都是靠重複和練習而形成的。要使文明用語普及,唯一的辦法是在明確意義的情況下反覆練習,使之習慣化。良好的文明習慣和道德習慣,我們提倡重複和練習養成。”作爲家長,必須向孩子提供良好習慣的訓練,不時地對孩子進行有意識地禮儀重複、練習。家庭禮儀教育注重和諧的家庭文化氛圍的營造,尊重環境對人的作用,把改造培育宜人環境與日常的良好禮儀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貫穿於家庭對子女成人成材教育的整個運行過程之中,從而爲家庭文化建設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總之,文明禮貌是最受各國人民重視的品質。禮儀是發展社會交往的潤滑劑,是溝通人際關係的調節器。在文明、禮貌、得體的交往中,我們快樂地成長!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