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各期胎兒需要的營養

本文已影響2.08W人 

懷孕各期胎兒需要的營養,出現異常腹痛就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懷孕的時候經常會有忌口的食物,孕婦在懷孕中期可能會開始感受到胎動,早孕反應有些是正常的,小編帶你一起了解懷孕各期胎兒需要的營養。

懷孕各期胎兒需要的營養

懷孕各期胎兒需要的營養1

雖然懷孕期間需攝取均衡營養,但每個階段胎兒器官系統有不同的變化,缺乏該時期營養素,可能阻礙胎兒發育,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在孕期,營養對胎兒的影響:

懷孕2~3周:血液循環開始,甲狀腺組織、腎臟、眼睛、耳朵形成,飲食要求爲均衡的飲食。

懷孕4周:四肢開始發展,腦部、脊髓、口腔、消化道開始形成,飲食要求爲多攝入含鈣、鐵、銅、維生素A多的食物,如奶、魚、蛋、紅綠色蔬菜、肝、內臟、蛋黃、牛奶、黃綠色蔬菜、魚肝油等。

懷孕第5周:胎兒的腦神經出現,肌肉中的神經開始分佈,所需的營養素爲脂肪、蛋白質、鈣、維生素D等,要多食含此類營養素多的食和,如脂肪、奶、魚、蛋、紅綠色蔬菜等。

懷孕第6周:胎兒的骨架形成,肌肉發育,口、鼻腔發展,氣管、支氣管出現,肝臟製造紅血球,此時需要多攝入含鎂、鈣、磷、維生素D、維生素A、銅、鐵多的食物,如肝、蛋、牛奶、乳酪、魚、魚肝油、黃綠色蔬菜等。

懷孕第7周:胎兒的胃發育完成、視神經形成、性器官分化出來,此時需要多吃含維生素B1、維生素B2及維生素A等豐富的食的,如胚芽米、麥芽、米糠、肝、豆、酵母、內臟、牛奶、蛋黃、乳酪、黃綠色蔬菜、胡蘿蔔等。

懷孕第8周:胎兒的指頭、脣部形成,耳朵完成,需要多食一些含蛋白質、鈣、硫、維生素A豐富的食物,如奶、肉、蛋、魚、豆、黃綠色蔬菜等。

懷孕第10周:胎兒的膀胱、手指甲、腳趾甲形成,需要多食一些含維生素A、蛋白質、鈣豐富的食物,如肝、蛋、乳酪、奶、魚、豆、黃綠色蔬菜等。

懷孕第12周:胎兒的肺形狀出現雛形,甲狀腺分泌激素,需要多食一些含維生素A豐富的食物,如肝、奶、蛋黃、乳酪、黃綠色蔬菜等。

懷孕第16周:胎兒的中央門牙長出,毛髮出現,需要多食一些含鈣、氟、硫、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如奶、魚、蛋、紅綠色蔬菜、豆、海產、骨質食物等。

懷孕第24周:胎兒的眼睛完成,需要多食一些含蛋白質、維生素A豐富的食物,如魚、黃綠色蔬菜、肝、蛋、奶、乳、酪、肉等。

懷孕第28周:胎兒的神經系統調節身體功能發育成熟,可多食含鈣、鉀、鈉、氯、維生索 D、煙酸等豐富的食物,如魚、肉、奶、蛋、脂、肪、米、飯、麪條、馬鈴薯等。

懷孕第36周:胎兒的皮脂腺活動旺盛,可多食用一些含豐富蛋白質、脂肪、糖豐富的食物,如魚、肉、奶、蛋、脂肪、米、飯、麪條、馬鈴薯、玉米等。

懷孕各期胎兒需要的營養2

1、孕前期

“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用來形容優生優育也需要預作準備是十分貼切的.。就像栽樹、種花、種莊稼之前,先要施基肥,翻整耕地一樣,提前做好懷孕準備,對於從受孕開始就打好優生基礎都是必不可少的。夫婦雙方在孕前要調整好生理、心理狀態,以迎接“種子”。

夫婦雙方除了要保證必須營養素的供給,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外,還要建立良好的起居習慣,避免過度勞累、熬夜和接觸各種污染源。另外,女性還要儘量實現標準體重,防止胎兒發育不良或出生巨大胎兒。

2、孕早期

懷孕的前3個月爲孕早期,很多孕婦常常會出現一些噁心、嘔吐、挑食、厭食、進食減少、頭暈乏力、嗜酸厭油等輕重不同的懷孕反應,還可能出現一些特殊嗜好。噁心和嘔吐常常在早晨出現,少數嚴重者嘔吐頻繁劇烈,特別在晨起或飯後加重,可引起體內水、鈉、鉀等營養素丟失,造成電解質紊亂,甚至出現酮症酸中毒。

孕早期的膳食營養要全面,合理調配,防止水、電解質紊亂,保持體內環境平衡。要考慮“早孕反應”對膳食營養的影響,飲食要適合孕婦的口味。避免營養缺乏或營養過剩對胎兒生長、發育的不良影響。

孕婦要避免吸菸、被動吸菸和飲酒。保證睡眠。少去或不去人多嘈雜的環境。避免接觸小動物,以免感染弓形體引起胎兒畸形。避免接觸有毒害因素的環境。保持心情愉快。如發現陰道流血、腹痛、發熱、劇烈嘔吐等異常情況要隨時就醫。

3、孕中期

懷孕第4-6個月時爲孕中期,是胎兒迅速發育的時期。已形成的器官雖未成熟,但有的已具有一定的功能。胎兒平均每日增加10克,懷孕4個月是胎兒大腦神經系統發育的高峯,5個月後骨骼的生長也加快。

此期應增加各種營養素的攝入量,儘量滿足胎兒迅速生長以及母體營養素貯存的需要,避免營養不良或營養缺乏對胎兒生長髮育和母體健康的影響。注意在孕婦的日常膳食中增加鐵的攝入量,或補充含鐵製劑,孕婦缺鐵,可能會發生缺鐵性貧血,影響胎兒發育生長。

要定期到醫院檢查。預防風疹病毒、鉅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和弓形體感染。

4、孕晚期

7-9個月是孕晚期,此期胎兒生長髮育最快,體重劇增,是胎兒腦細胞和脂肪細胞增殖的“敏感期”。與非孕婦相比,孕婦的血液容量增加約35%-40%左右,主要由於血漿容量增加約45%-50%,同時紅細胞數量增加約15%-20%。在妊娠的最後3個月開始,血紅蛋白濃度和血細胞壓積開始上升。在接近生產時,血漿蛋白含量由約70克/升降至60克/升。

此期孕婦的日常飲食要保證質量、品種齊全。應在孕中期的基礎上,適當增加熱能、蛋白質和必需脂肪酸的攝入量,適當限制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攝入,即減少米、面等主食的量,少吃水果,以免胎兒長得過大。如臨近分娩,出現浮腫,還應減少鹽的攝入。

在孕晚期由於子宮逐漸變大時常會便祕,但不可使用強烈瀉劑,否則可能會引起早產、流產,十分危險。如果出現陰道出血、胎膜早破和生殖道感染等異常情況要及時就醫。不可隨便服用藥物。注意勤到戶外走動,呼吸新鮮空氣,不要在家中“靜養”。

5、產褥期

產婦自胎兒及附屬物娩出到全身器官(乳房除外)恢復至非妊娠狀態的6-8周時間是產褥期。產褥期營養主要是促進母體組織修復和體內各器官儘快恢復到非妊娠狀態。分娩後產婦在生理上發生了一系列變化,需要大量營養來補償妊娠和分娩時的消耗,改善機體營養狀況,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預防產褥期各種併發症,攝入乳汁分泌所需的營養素,以及恢復身體哺育嬰兒。

產婦膳食應注意多樣,易消化。每天可安排5餐到6餐。注意減少脂肪供給量,少油膩。菜餚不要過鹹,以免體內瀦留較多水份,加重心臟負擔。可多吃些湯湯水水的食物,能刺激食慾,又促進乳汁分泌。要注意補充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對新生兒大腦及視力等的發育,調節產婦體內飽和脂肪酸,促進產後恢復有重要作用。但不飽和脂肪酸新生兒自身不能合成,乳母從膳食中能夠攝取的量也非常有限,最好專項補充。

不注意產褥期的營養,不但會影響乳汁的質和量,不利於新生兒的生長髮育,也不利於產婦身體的恢復。因此對產褥期的營養應予以足夠的重視。

產後要比平時更講究衛生。保持會陰清潔,每天至少擦洗兩次,大便後加洗一次。產後應當洗淋浴,一個月內禁止盆浴。注意口腔衛生,防止牙齦炎、齲齒和其他口腔疾病的發生。健康的產婦24小時後可下牀做產後保健操,以促進生理和體型恢復。

產後正常的性生活應在分娩2個月後進行,動作要溫和,如果有產後生殖道感染或會陰傷口癒合不好的還應推遲性生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