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人功能鍛鍊有哪些意義

本文已影響4.98K人 

骨科病人功能鍛鍊有哪些意義,骨頭受傷後對人體活動影響非常大,三分治療,七分鍛鍊,在骨科病人很重要,那麼骨科病人功能鍛鍊有哪些意義呢,接下來就往下面看一下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骨科病人功能鍛鍊有哪些意義

骨科病人功能鍛鍊有哪些意義1

1、促進消腫,防止關節粘連和僵硬:骨折後,骨折處的軟組織都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和水腫,使得靜脈和淋巴都回流受阻,因而會出現傷肢腫塊,該腫塊若不及時消除,可導致相應軟組織粘連,甚至變硬。這種粘連可發生在肌肉與肌腱內,肌腱與滑膜間以及關節內,從而影響肌肉收縮的功能練習,可促進靜脈和淋巴迴流,促進血腫吸收,腫脹消退,減少關節液滲出。從而防止了因關節本身及軟組織粘連所造成的關節僵硬。

2、促進骨折癒合:傷肢肌肉的反覆舒縮活動,可使骨折縱向擠壓力加強,骨折縫隙變小,骨折部更爲穩定,可以改善骨折部的營養,骨折端骨能力的增強促進了骨折的癒合。功能練習還可以矯正微小的骨折錯位,也有利於骨折的癒合。

3、促進血液循環:功能鍛鍊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預防血栓形成。長期臥牀病人,肌肉由於沒有舒縮運動,血循環會變慢,使組織的新陳代謝降低,傷病的癒合過程延長,由於創傷出血壁本身的損害,血液在受損的血管內緩慢流動時容易形成血凝塊,稱爲“血栓”。小的血栓可自行溶解,如果血栓較大,從血管壁脫落下來,隨血液進入全身循環,可引起心、腦、肺重要器官梗塞,嚴重的可能造成病人猝死。

4、減少併發症:經常活動鍛鍊,可以預防骨、關節、肌肉等併發症,如骨質疏鬆,骨折遲緩癒合,關節粘連,關節囊攣縮,關節僵直及肌肉萎縮等多種併發症。

骨科病人功能鍛鍊有哪些意義2

一、功能鍛鍊的原則

循序漸進、主動和被動相結合。主動活動爲主, 被動活動爲輔, 必須強調患者的主觀能動性。

二、功能鍛鍊的要求

上肢:促進手的功能恢復。

下肢:主要功能是站立和行走, 要求各主要關節不僅要穩定, 而且要有一定的活動範圍。

脊柱:脊柱是全身支柱, 腰背肌的鍛鍊很重要。

三、功能鍛鍊的.分期

早期: 主要指骨折後1~2 周以內。此期外傷反應明顯, 肢體腫脹疼痛較重, 一般靠近損傷部位的關節不宜活動, 但可儘早開始肌肉的等長收縮練習(只使肌肉收縮但不活動關節),即使牽引和石膏制動下也可進行肌肉收縮練習。而遠離損傷部位的肢端未固定的關節, 則可以練習活動。如前臂骨折時可做輕微的握拳及手指伸屈活動, 也可做前臂及上臂肌肉的收縮練習(腕關節不要活動)。又如髕骨骨折石膏制動後, 未固定時開始功能鍛鍊, 應視手術情況而定。如關節、肌腱粘連的鬆解手術, 手術後應儘早開始功能鍛鍊,骨折內固定物如果十分堅固, 術後也可早期開始關節的活動。

中期: 一般指骨折後3~6周。這時損傷反應已消退, 腫痛已減輕,骨痂逐步生長。除繼續進行患肢肌肉收縮活動外,鄰近的關節也可開始活動練習。如上肢肱骨幹骨折外固定後,可開始練習肘關節的屈伸活動, 但動作應緩慢, 活動範圍由小到大。

晚期: 一般指外固定去除後, 可依據病情進行全面的肌肉和關節的鍛鍊,以主動活動爲主。如需要進行被動活動,則手法必須輕柔,嚴禁暴力。對有些患者可運用牽引裝置輔助活動,可迅速恢復各關節的正常活動範圍。

四、功能鍛鍊的注意事項

以患者爲中心,向患者說明功能鍛鍊的意義及方法,使患者充分認識功能鍛鍊的重要性,主動進行功能鍛鍊。認真制定鍛鍊計劃,並在治療過程中,根據患者的全身情況、骨折癒合進度、鍛鍊後的反應效果等各項指標,不斷修訂鍛鍊計劃,增刪鍛鍊內容。

所有功能鍛鍊必須在醫護人員指導下進行,活動範圍由小到大,次數由少到多,時間由短到長,強度由弱到強,循序漸進的進行鍛鍊,以患者不感到疲憊,骨折部位不發生疼痛爲度。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