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

本文已影響8.94K人 

怎樣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孩子的培養教育是很重要的,成長是甜蜜和困難交織的過程,父母要多多鼓勵孩子,要學會挖掘孩子的興趣所在,怎樣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怎樣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

怎樣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1

1、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爲孩子提供豐富的可操作性材料,根據目標,有目的的投放,並進行及時調整、更換。可以爲孩子設置科學專區,爲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材料,這這裏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盡情發揮和發展的地方。孩子們通過對木塊、鐵釘、圖釘、曲別針、大頭針、磁鐵塊、電池、小電珠等各種物品的觀察、擺弄,自己發現了很多有趣的現象。明白了什麼材料能導電、什麼材料不能導電,電池怎樣放置,小電珠才能亮起來。讓孩子們在玩的過程中瞭解了它們的名稱、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等及與人類的關係。

2、注重孩子的探索過程

讓孩子探索,並不是說不給孩子一點啓發、指導。教師應在他們有危機、挫折時,在精神上、材料上、策略上給予適當的引導,做一個“熱情而積極的鼓勵者、支持者、有效而審慎的引導者”。活動中教師啓發性的語言相當的重要。教師應善於採用啓發性的指示或暗示,鼓勵孩子創造性思維。在科技活動中孩子通過親自動手實踐,必然會遇到許多問題,這就需要教師在過程中引導孩子會創造性思維的方法,提高創造性思維的質量。科技活動教學,正是要求孩子憑藉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並培養孩子主動探求知識,多方面、多角度、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的能力。孩子科學教育應該是引導孩子通過探究,發現和獲得知識的過程。也就是說,孩子的知識經驗不再是教師直接告訴和傳授給孩子的,而是孩子自己獲得的。兒童是一個主動的學習者,教師的作用不再是用範例或操作實驗向孩子分步講解或示範,而是支持、啓發和引導孩子的探索和發現過程。

3、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

在以往設計探索部分的活動程序時,教師總會不自覺地安排講解示範,害怕孩子不按照教師設計好的意圖進行活動,每一個環節之前都會提一些要求,這種做法實際是剝奪了孩子的探索權利,只重了成功而忽視了教育的過程。

對孩子來說,正是面對失敗,他們纔會去思索、揣摩、調整。教師在指導中應十分重視孩子的發現,善於從孩子反饋中吸取經驗,把握時機,及時有效地給予拓展,使活動得以深入。

教師在指導孩子進行探索性活動的過程中,尤其對孩子討論和表述不可忽視,教師應根據孩子的能力與水平,允許他們採用不同的方式表述,有單純語言表述的,有語言和動作相結合表述的,還有單純動作演示的,鼓勵孩子表述科學探索與製作過程中的經歷,展現孩子在活動中的思維過程,藉以擴展全體孩子的思路,做到資源共享;也可運用多種形式的表格來反映孩子的操作內容和結果。還可以讓孩子展示他們製作的“新產品”,引發他們再次思考。

4、鍛鍊孩子的意志

科學活動是一種動態的活動,是人的一種特殊的活動,它是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經過實踐驗證,具有嚴密邏輯論證的。

孩子科學活動是孩子通過自身的各種活動,在他們看到、摸到、聽到、嚐到、嗅到,總之是直接接觸種種具體事實,獲得感性經驗的基礎上,得出的概括的結論。

孩子進行科學探索與其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分不開的,好奇心是孩子學習的內驅力,它對孩子形成對周圍事物世界的積極態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傳統的科學活動中,教師往往忽略了以孩子感興趣的事物爲切入點來引導孩子進行科學探索活動。使孩子在學習活動中被動的接受知識;

新的科學教育觀,則注重探索過程的趣味性和啓發性,以孩子爲中心,教師作爲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引導孩子主動的探索科學活動,同時體驗到獲得成功經驗的喜悅。孩子的自主性在探索過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在科學探索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只有具備了不畏困難的品質,才能實現目標,獲得成功。當孩子在操作過程中遇到困難時,老師要鼓勵他不氣餒,積極開動腦筋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必要時可給孩子適當的啓發引導,以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

5、體驗成功的喜悅

教師在指導孩子進行探索性活動的過程中,尤其對孩子討論和表述不可忽視,教師應根據孩子的能力與水平,允許他們採用不同的方式表述,有單純語言表述的,有語言和動作相結合表述的,還有單純動作演示的,鼓勵孩子表述科學探索與製作過程中的經歷,展現孩子在活動中的思維過程,藉以擴展全體孩子的思路,做到資源共享;也可運用多種形式的表格來反映孩子的操作內容和結果。

還可以讓孩子展示他們製作的“新產品”,引發他們再次思考。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體驗,從而增強他們的自信心。科技活動應聯繫孩子的生活,聯繫社會,發展孩子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創造力以及與同伴合作的社會能力。

多讓孩子參與科技小製作。在手段上除了在正規科學活動中增添製作活動,在環境設置方面科學發現室還可以設置孩子小製作區,放置一些使用工具,爲孩子製作提供方便和創新的時間和空間,在方法上應更堅持孩子在探索活動中學科學,在觀察、感知等親自的探索過程中,真正成爲主動的探索者和學習者,培養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鍛鍊意志品質,爲孩子終身的學習做準備。

怎樣培養孩子對科學的`興趣2

家長如何引導孩子科學探索的慾望

1、從態度上支持孩子從情感上鼓勵孩子

“乖孫子,快下來,別摔了!”當孩子爬到攀登架最高處時,奶奶突然出現,神情緊張地大叫起來;“哎呀,多髒啊,快出來!”當孩子正在沙堆裏玩得起勁時,媽媽非要將他拉出來;“你看看,才拖的地,又被你弄得到處是水,這孩子怎麼這麼討厭!”……曲園長說,家長的這些行爲都是不對的。

因爲家長的任何行爲都在向孩子傳達他的情感、態度和對事物的認識,如此一來,孩子會認爲,爬攀登架是件非常危險的事,再也不會去嘗試,一個膽小的孩子就這樣被“保護”出來;

玩沙、玩水很髒,很不好,孩子再也不會對沙、水好奇了,甚至會厭惡,家長無意中扼制了孩子寶貴的好奇心,“其實,家長應該保護、鼓勵孩子的好奇心,這是孩子科學探究的起點。”

曲園長說,當孩子發現周圍的環境令人愉快和舒適時,他們會產生喜悅感,這種喜悅感能促進他們情感和認知的發展。例如,老師帶小朋友去郊遊,一隻蝴蝶停在小朋友的手上,並落下一滴黃色的液體,小朋友很好奇:“蝴蝶也會撒尿嗎?”

老師未置可否,而是問:“你發現了什麼?”小朋友想了想說:“原來蝴蝶也像我們一樣啊!”這位老師的態度就很好地保護了孩子對蝴蝶的好奇心,讓他自己發現原來“動物和我有某種聯繫”。

2、開放式發散性提問,激起孩子探索慾望

日常生活中,要會和孩子說話,會向孩子提問。“現在的下雪天已難得一見了,家長有沒有抓住這一大好時機讓孩子認識雪以及雪的特徵呢?”曲園長說:“不要簡單地告訴孩子雪有什麼特特徵,和孩子一起做個小實驗,一隻手直接去接雪花,另一隻手握着紙板去接雪花,看看,兩隻手裏的雪花有什麼不同……”

曲園長告訴家長,面對孩子的問題時,一定不要一味地給予“是”或“否”的答案,而是要採取開放式、發散性的提問,讓孩子自己去找尋答案,因爲開放式的問題有助於孩子產生多種正確答案;而發散性的問題能夠起到催化劑的作用。

3、運用各種感官觀察,引導孩子動手操作

“你會讓幾歲的孩子進行調查研究嗎?”曲園長的問題讓大家很疑惑,在一般人看來,調查研究是很高深的事,幾歲的孩子會嗎?其實不然,在家裏給孩子準備幾個空瓶子,分別種上黃豆、紅豆、綠豆、蠶豆等,孩子的調查研究就可以進行了。

讓孩子觀察這些種子什麼時候發芽,什麼時候長出葉子,葉子什麼時候從一片變成兩片……讓孩子記錄下來,從中也許能發現黃豆、紅豆、綠豆、蠶豆等各種豆子發芽過程中的不同。

曲園長說,家長要引導孩子運用各種感官仔細觀察周圍事物包括動物、植物、自然現象、自然物、物理化學現象等的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等;同時,運用簡單的工具如放大鏡、測量工具等擴展觀察,幫助孩子動手操作,進一步探索正在發生的現象;

最後,還不要忘了和孩子一起總結、描述觀察的結果,並對這些結果進行比較、分組等,一些有趣的科學結論就這樣被孩子發現了,他會非常感興趣,很有成就感。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