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餘興趣中培養孩子的幸福感

本文已影響3.33K人 

在課餘興趣中培養孩子的幸福感,孩子的幸福感離不開家長的培養,而孩子感到幸福後對他的學習、身體健康都起着良好的作用,而如何培育孩子幸福感就是家長們需要重視的了,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在課餘興趣中培養孩子的幸福感。

在課餘興趣中培養孩子的幸福感

在課餘興趣中培養孩子的幸福感1

興趣與創造力之間的關係

當一個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的時候,就願意嘗試不同的方法,也願意堅持不懈,容易產生創造性的想法和方法。做不感興趣的事情,就容易以交差爲目的,缺乏創新的動機。鼓勵孩子做感興趣的、有價值的事,對於培養孩子們的創造力非常重要。

但是創造力不僅需要興趣,還需要其他素質。例如,遇到挫折時是否能夠堅持下來,是否有比較長遠的目標,是否能把興趣集中在有限的事情上,是否有冒險精神,是否能堅持自己的看法等等,這些屬於“創造性人格”的範疇。

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與發現他的興趣點之間有關聯

培養孩子的創造力,第一步就是去發現他們的興趣點。不過,孩子們的興趣經常發生變化,這與他們的成長過程有關。我認爲,應該讓孩子們學會自己發現自己的興趣點,家長要做的是給予一定的幫助和建議。中國的家長有望子成龍的衝動,一般表現在期望孩子成績優異上,如果轉而放在期望孩子有創造力上,對孩子也是一種壓力。我覺得孩子的生活最後還是由他們自己選擇的。

在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方面,家長要做到什麼程度呢?家長和教師是不是要密切關注孩子的天賦發展?這是很多家長焦慮的地方。其實,在培養孩子的天賦方面,只有少數幾種職業與家長的努力有一定的關係。比如,音樂演奏,這方面的天才都要經過嚴格甚至嚴酷的訓練。但是,大多數在其他領域有創造力的人,家長和教師通常只是提供一個支持性的環境而已。

培養與發展孩子創造力的關鍵時期

孩子在創造力的發展上有幾個比較重要的階段。

第一個是3~6歲的幼兒園階段,這是最早有記憶的時間段。

這段時間裏,孩子們喜歡接觸大自然,喜歡自己去探索。但是,通常他們是在幼兒園裏度過,幼兒園的教學和時間都比較刻板,讓孩子們主動探索的時間其實是很少的。

第二個是青春期的時候(大約12歲~17歲)

這時候,孩子對各種學科的知識都產生了興趣,有主動學習的衝動。但是義務教育的各種考試反而阻礙了他們主動學習的動機。

家長在這些階段能做的事,就是緩和學校教育對創造力的不良影響。尤其是那些成績並不優異,但卻有自己的志趣的孩子,家長應該幫他們擺脫自卑感,鼓勵他們走自己的路。

成年之後,人的創造力還會有不同的發展階段,但這時家長已經沒有太大的影響力了。

在課餘興趣中培養孩子的幸福感2

讓你自己快樂

這絕對不是自私,你有多麼幸福快樂將極大地影響到孩子能感受到多少幸福快樂。

很多調查都驗證了媽媽的抑鬱情緒與孩子的“負面成長”(例如情緒問題以及行爲失常等)之間存在着毋庸置疑的關聯。

父母對孩子這種影響不能僅僅歸結於基因。研究發現,快樂開朗的父母從統計學上來看,的確更有可能養育出幸福快樂的孩子,但是並沒有發現明確的與基因有關的因素。

所以,要想養育一個幸福快樂的孩子,第一步應該做什麼?也許是你每週花一些時間和朋友聚會玩樂。

因爲開懷大笑是有傳染性的,和朋友外出聚會能夠讓你多多大笑,即便你不大笑也能讓你快樂起來。神經科學家確信,聽到他人的大笑聲能觸發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從而使聽者感覺到就像他們自己在大笑那樣心情愉快。

教孩子培育人際關係

不會有任何一個成年人否認人際關係有多麼重要-但是有多少家長會花時間耐心地教導孩子如何與他人建立和保持關係呢?

這不僅僅是培養重要的社交技巧,讓孩子成爲更受歡迎的人,衆多調查顯示,它還能帶來讓孩子感到更加幸福快樂的長遠效應。

醫學家曾經進行過一項針對多發性硬化症病人的治療實驗,他們訓練這些神經系統嚴重癱瘓的病人每個月花15分鐘通過電話與其他同症病人進行交流,表達對彼此的同情心和無條件的積極評價。堅持這樣做兩年之後,發現這些病人在自信心、自尊心、抗抑鬱、以及幸福感等方面都有了顯著的提升。

期待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完美

這是給追求完美的直升機父母和虎媽的特別建議。

那些過度強調成績的父母很可能會致使孩子陷入比同齡人更深重的抑鬱、焦慮等不良行爲。

各界的調研結果都非常一致:必須讚揚努力,而不是天賦。

享譽業界的斯坦福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在研究中發現,大多數一直被表揚智商“聰明”的孩子都會傾向於選擇更簡單的任務,因爲他們不願意冒着可能會犯錯、進而失去他們“聰明”標籤的風險。而另一方面,超過90%的習慣被表揚其努力(擁有成長性思維模式)的孩子,會傾向於選擇更困難的更有挑戰性的任務。這是因爲,當我們表揚成績背後的努力和艱苦付出,孩子們就會更有動力繼續努力,而在不斷的努力和挑戰中,孩子們將能獲得更多的自信心與成就感,這是幸福感的重要來源之一。

教導孩子樂觀

想要避免和一個陰沉乖戾的青春期孩子打交道?那麼就要從小教導他們從光明的一面看待問題。

調查發現,10歲時就已經被成功教導、善於用積極樂觀的一面思考和理解這個世界的孩子,其中至少半數在青春期時不會陷入抑鬱等心理問題。

簡而言之:樂觀是如此貼近幸福快樂,以至於兩者實際上可以互相換算。

Christine Carter博士比較了樂觀主義者和悲觀主義者,然後發現樂觀主義者:

在學校、職場和競技運動中更加成功

身體更健康,壽命更長

對婚姻的滿意度更高

很少遭遇抑鬱和焦慮

教導孩子情商

幸福感歸屬於情商,情商綜合能力的提升-比如管理情緒的能力、社交能力、處理沮喪和挫折感的能力等,自然有助於幸福感的提升。

情商是一種技巧,而非天生的'特質。如果你認爲孩子能天然地管理他們的情緒,任由他們自己發展情商,那麼恐怕結果是不會理想的。

訓練孩子的自制力

大量研究已經證實:自制力比智商更能準確地預言孩子未來人生的成功、以及幾乎其他的一切。

這就是從著名的棉花糖實驗中得到的啓示。能夠成功抵禦住誘惑的孩子比起抵受不住誘惑的孩子,在多年以後會生活得更好、並且更幸福快樂。

擁有延遲滿足能力的學齡前孩子(即在實驗中等待2顆棉花糖的孩子),平均來看,學習成績更好、社交能力更強、也能更好地應對挫折感和壓力、以及有勇氣承擔起更重大的社會責任。總之,自制力不僅能讓孩子在學習成績和社交上獲得成功,還能讓他們擁有更多的幸福感。

有哪些好方法可以教導和訓練孩子的自制力呢?可以從幫助孩子學習抵禦誘惑開始。

給予孩子更多的自由玩耍時間

現今,有很多幸福感的訓練課程倡導正念和冥想練習,這兩者都非常有效。但是讓孩子們有規律地做這些練習,是相當困難的。那麼,什麼方法同樣有效且能受到孩子們的歡迎呢?

那就是:無計劃的由孩子自發主導的自由玩耍

因爲當孩子自由玩耍的時候,他們體驗到的正是正念練習的最重要的法則之一-完全享受當下。

然而,現在的孩子擁有越來越少的自由玩耍的時間,無論是室內還是室外。據調查,與20前年相比,美國孩子們每週已經減少了8個小時的自由玩耍時間。

自由玩耍並不意味着遊手好閒、無所事事、無意義。對孩子來說,玩是極爲重要的成長與學習的方式。

調查發現,無計劃的自由玩耍時間的大幅喪失,會延緩孩子的認知發育和情商發育。事實上,自由玩耍絕對不是浪費時間和無意義的,它能很大程度上促進孩子智力、身體、社交能力和情商的全面健康的發展(這適用於任何年齡段的孩子)。幾個孩子在一起無計劃的自由玩耍,更能夠幫助孩子學會如何在羣體中發揮作用、如何分享、如何協商、如何解決衝突、如何調節情緒和調整行爲,以及如何表達自己。

這沒有嚴格的操作規則或規範,只需要允許孩子更多的時間去自由玩耍就可以了。

配置利於幸福感教育的周邊環境

我們每個人都深受環境的影響,當不良環境持續影響孩子時,你對孩子的教導可能會事倍功半。

想要管理孩子的周邊環境,從而讓你的幸福感教育獲得最大的成效,最簡單的方法是什麼?

那就是:少看電視。

社會學家在調查中發現:在幸福感和少看電視之間有着顯著的強大的關聯,快樂的人比起不快樂的人,看電視的時間明顯少很多。還沒有清晰的研究成果來解釋其背後的原因,也許是電視讓人們變得更不快樂,亦或是因爲不快樂所以纔要看更多的電視。然而可以肯定的是,除了看電視的確存在其他許多更有效的活動能幫助孩子成長爲幸福快樂的成年人,比如自由玩耍、運動、冥想。如果孩子沉溺於看電視,那麼他們花費於其他更能培養幸福感的活動上的時間就相應變少了。

全家人一起吃晚餐

有時候科學只是證實了我們祖祖輩輩都遵循的一些傳統的確是真理。是的,家庭聚餐絕對重要。

這個簡單的傳統習俗能幫助塑造更棒的孩子以及讓他們更有幸福感。

研究顯示,那些和家庭成員規律地進行家庭晚餐的孩子,擁有更穩定的情緒,更少沉溺酗酒等不良行爲,成績更好,並且更少罹患憂鬱症等心理問題,這點在青春期女孩身上格外明顯。他們也更少發生肥胖或飲食紊亂。如果想要幫助孩子做好上學的心理準備,堅持每日家庭聚餐甚至比和孩子一起閱讀更爲有效。

幫助孩子養成“感受幸福”的習慣

上面講了那麼多方法,可能你會覺得養育一個幸福快樂的孩子真心不容易,然而如果能讓孩子養成“感受幸福”的習慣,那麼一切就都變得輕而易舉了。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