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健身的一些常識

本文已影響2.73W人 

運動健身的一些常識,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會通過做運動來鍛鍊自己的身體,但是有些人在運動的時候不知道要注意什麼,其實運動常識大家都要知道的,下面小編分享運動健身的一些常識,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運動健身的一些常識

運動健身的一些常識1

運動健身的一些常識

1、鍛鍊時絕不能喝水

再也沒有比這更爲荒謬的了。你甚至不必等到口渴時才喝水。如果你覺得快要脫水了,應馬上補充水份。早上鍛鍊前應喝上一杯水。

體內的細胞要靠循環來獲取所需的能量,排泄廢物。缺水時,滋潤細胞的體液就會減少,細胞就無法正常地活動。沒有體液,肌肉不能繼續工作,心臟就會極度的疲勞。失去的部分體液是血。這意味着,爲了讓減少了的血液繼續循環,心臟不得不多跳好幾次。

2、鍛鍊前吃糖可提高能量水平

在比賽或鍛鍊前攝取食糖,害甚於益。即便像蜜糖和檸檬汁之類也會有不良效果。通過生理研究發現,糖類會引起胰島素反應。其結果會把體內的糖份驅趕到貯存器官內。

需要吃糖補充已耗盡的能量只能在象馬拉松賽跑、高爾夫球賽或網球賽這樣的連續運動一個半小時以後,多餘的糖纔不會產生額外的能量。

3、運動前禁吃某些食物

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人體運動實驗室所做的大量測試業已證明,人吃的食物種類於運動或健康無關緊要。我們蒐羅有關此說的材料,選出在禁食之列的食物,免費送給大學裏的運動員吃。難消化的、產生氣體的、加佐料的——應有盡有。無論是在運動場上還是在實驗室裏,無論是運動員本人還是研究人員,誰都沒有發現任何奇異的現象,更沒有任何運動員因吃“禁用”食物而病倒。

4、游泳前不要進食

這個說法如何產生.我們無從知曉。既無記載亦無科學實證。痙攣很少引起過溺水身亡之事。因痙攣溺水而亡的人可能患有心臟病。

反對泳前吃食的理論根據是:這樣做會把血液引入腸內。按照這樣說法,開始鍛鍊時,由於肌肉也要血液,心臟會勞累過度。事實上,一旦開始運動,血液流到腸部就停止不前了,繼而又流向肌肉。

食後就鍛鍊,至多隻能感到肋部產生一陣劇痛。但痙攣與食物無甚干係。

5、吃鹽可防止疲乏

絕對不行。吃鹽比不吃還要糟糕。

確實,大量出汗時,肌肉會發生痙攣,除非補充鹽份。鹽份不會立即就驅散人的疲乏,食鹽過多反而會引起噁心、嘔吐。

6、多攝入蛋白質可使人健壯

許多運動員對此深信不疑。結果,補品推銷員樂不可支,鼓勵他們敞開肚子吃。其實,多吃蛋白質等於浪費錢財。

人體需要各種各樣的食物。不吃某種食物正如攝取補品一樣都是荒謬的。

7、賽前或累時多睡幾小時

人既不能儲蓄睡眠,也不能補睡。睡12個小時比睡8個小時還要糟糕。超過8小時、至多9小時的睡眠並不會產生精力

臥牀休息會產生失調。超過9小時的最大限度,在牀上的時間越長,人就越虛弱無力。偶爾以放鬆的狀態躺在牀上,幾乎和睡眠一樣的悠閒,同時還能得到足夠的復原。因爲擔心睡不着,與其躺而不睡8個多小時,還不如從牀上下來活動一下。睡不着時,也應放鬆。

8、賽前要排一次汗

短跑運動員想練習起跑動作,作些熱身活動並無害處。與排汗準備活動不同的任何技巧準備活動都行。而長跑運動員不僅要竭盡全力,而且還要儘可能長時間地保持涼爽。我們知道,保持涼快時間最長的賽跑選手成績最佳。

延長準備活動和排汗都會產生反作用。一個原因是,準備活動耗盡了營養貯備;另一個是,產生的體溫耗盡了比賽用的能量。這對任何一個着手適應訓練的人來說都是一個教訓。

9、排汗可使人處於良好狀態

運動的基本規則是:無論何時,只要可能,就要避免出汗。消暑需要能量。這種能量來自汗腺的活動。汗腺使用能量時,身體能做的工作量就減少了。力盡精疲時,汗腺停止分泌活動,人就有中暑的危險。

在奮力運動時,舒適涼快絕無危險,不舒適的溫熱絕無好處。

10、鍛鍊後穿上毛衣

這一條最得老祖母的厚愛,當然也是一派胡言。用衣服包住身子,延長酷熱,這毫無意義。至於會引起傷風這一說法,可以想見,身體的某一部位,如脖子會變得僵硬起來,但不會因溫度的變化而傷風感冒。在鍛鍊後汗流浹背時,把毛衣脫掉,幫助身體恢復到正常狀態。不再感到熱了,出汗也減少了,再穿上毛衣,避免着涼。只要身體過熱時間不長,人就會感到舒適無比。

11、熱水浴後衝冷水以關閉毛孔

這完全沒有必要。洗完熱水浴後再來一個涼水浴,感覺是不錯,但後者的確應避免,既便你是個受虐狂並樂此不疲也好。受這種折磨不僅無甚裨益,反而危及性命。冷水會引起皮膚及心臟血管的收縮。血管不是毛孔,毛孔也不一定要“關閉”。

12、絕不能在中午炎熱的太陽下鍛鍊

諾爾·考爾德在一首歌曲中寫道,只有“瘋狗和英國佬”纔在驕陽當空的中午外出。實際上,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裏鍛鍊最爲安全。太陽當頭,只需一頂帶沿帽子擋陰就足夠了。可是,在上午及下午的中段時間裏,身體沒法不受太陽光線的直射。

13、運動前要避免房事

有一種流行的看法,認爲節慾可儲備力量。這毫無科學根據。運動員有各種各樣的禁忌。誰越能擺脫禁忌,誰的成績就越棒。性交後(即便是在比賽的當天早上),運動員的成績似乎更爲優異。受此啓發的教練鼓勵運動員把配偶帶在身邊。

14、鍛鍊的女子會失去女性的韻味

恰恰相反。她們會變得風韻卓然、春情更濃、活力旺盛、柔軟靈活、動作有力。練舉重和體操的女子把肌肉練得很結實。但因有較厚的皮下脂肪層,不會象男子那樣長肉疙瘩,身體仍能保持女性的輪廓。胸部肌肉的發達可增強胸脯的線條,同樣,女子的主要麻煩——臀部和大腿也會因鍛鍊而變得苗條起來。

運動健身的一些常識2

錯誤的運動常識有哪些

身邊的體育運動愛好者

對運動裝備帶來的保護和能力提升,普遍過於高估,甚至當作心理慰藉。

而對自身身體的完美構造和肌肉能力、有氧能力,又普遍不太瞭解,缺乏自信,也經常把傷病或者做不到歸結先天條件差。

舉三個例子

某君跑步時經常覺得膝蓋吃不消,於是就買了很多護具,護膝、髕骨帶全副武裝膝蓋,並覺得好像跑起來確實不那麼疼了,心理上甚至覺得帶了護膝的腿更強大有力。

膝蓋是人體精密的關節,受傷後想徹底治好比肌肉傷病要麻煩的多。但關愛膝蓋好的方式並非給它額外多加一層防護。

護膝之類的護具,包裹在膝蓋四周確實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撐性,也讓人在心理上感覺更“安心”。事實上這並不利於膝蓋的健康使用--

科學的運動對膝蓋是有好處的。不要被什麼“爬山導致半月板磨損殆盡”、“跑步百利唯傷膝”之類的標題黨欺騙,運動造成的膝蓋損傷主要有三類:運動過量(強度過大或者運動時間過長)、錯誤的動作姿勢(不正確的落地,膝蓋承載過度壓力)、潛在損傷(此前就存在的膝蓋問題,或者舊傷),無論遇到哪一種,都需要休息靜養待傷痛好了再開始鍛鍊。

而正常人的膝蓋並不需要過多的額外保護。用正確的姿勢運動,並鍛鍊加強膝蓋周圍肌肉羣(如股內外側肌)的力量,膝蓋自身是會越來越強大的。

護膝的存在,會讓腿部肌肉產生有外力支撐的錯覺,容易造成腿部肌肉鍛鍊的不全面。這就好比說,比左右腿都戴護膝更糟糕的,只有一條腿戴護膝--時間久了兩條腿的力量就不一樣了,更容易導致受傷。

非嚴重的膝傷(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走動了),都未必需要護膝。護膝更多的應用場景,是在休息時保養膝蓋(比如運動後的睡眠,比如老年人的風溼關節),或者高強度的競技體育(舉重、NBA球員、排球等),但那與普通人運動的強度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健康無傷痛的膝蓋在科學的鍛鍊中會變得更好,通過鍛鍊加強膝蓋周圍的肌肉羣(如股內外側肌),也會幫助掌控每個動作,減少膝蓋受到的直接衝擊,再提高關節的靈活性,做做對膝蓋有益的特訓(如靠牆蹲),這樣你的雙腿纔會更有強大。

迷信運動品牌的廣告和代言人效應,認爲穿了某種科技的鞋子、某個明星的簽名鞋款,就會跑的'更快跳的更高。

所有運動裝備重要的兩點性能,是幫助你更舒適的運動(比如排汗透氣、比如跑鞋中底的緩震)、和在運動中提供保護(比如籃球鞋/跑鞋鞋底的防止過度扭轉設計),其次纔是提升你的運動能力--而這種提升是微乎其微的。

穿了科比勒布朗的球鞋你也很難扣籃,穿了喬丹的也不行;菲爾普斯同款泳衣未必就能讓你快一個身位;博爾特的跑鞋別說能讓你百米提升1秒,可能連穿上它跑步都是個痛苦的事;同樣的,運動品牌在廣告裏召集各種運動明星,把各種運動科技表現的上天入地無所不能,這只是商業噱頭而已。

運動裝備可以讓你更舒服的運動,可以給你必要的保護和支持,但未必真的像廣告裏那樣能讓你更快更高更強。運動能力的突破,主要還是你自身力量、經驗、體能…的提升,而顯現的。

那些緩震再強大的運動鞋中底,只能提供更舒服更軟彈的效果,並不能對抗重力,相比你自身身體的減震構造,這麼薄薄一層的中底簡直弱爆了,也不能避免傷病的發生,只能說稍微減緩一些--所以與其仰仗各種運動裝備期望通過穿着它們突破成績,或者篤定不再有運動損傷,不如練好科學的動作。

比如跑步,每一步奔跑都儘可能用經濟合理的方式落地,讓身體結構發揮作用,纔可能跑的更快,對身體尤其是膝蓋損耗更小;比如籃球,多加強腿部小肌肉羣的訓練,鍛鍊腳踝的靈活性和力量,才能降低在高對抗下崴腳的可能性--這比穿保護性再好的球鞋更有實實在在的好處。

相信自己的身體和體能,經過一定的鍛鍊,每個人都能完成很多意想不到的體育挑戰。

人類相比其它動物,有氧和散熱能力是非常出色的。有種說法叫人類“天生就會跑”,即說的人體構造其實非常適合耐力運動--我們幾萬年前的祖先,幾乎都是通過奔跑逃避猛獸的襲擊,以及狩獵。

所以以跑步能力來說,儘管如今很多人運動量很少,且有大大小小的都市病、富貴病、懶癌…只要經過一定時間的訓練,每個人都是可以跑起來,不停歇的跑完很長一段距離的。

一個無傷病的正常中青年,(經過訓練)都可以跑完十公里,且經過半年左右的訓練,60分鐘左右完成都問題不大;養成長跑習慣的人,按照合理的訓練計劃訓練,一般6-12個月都可以完成馬拉松挑戰(6小時以內跑完42公里)。

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然而這其實是我們天生就具備的能力,只不過需要通過大量的鍛鍊喚醒這種內在能力。

有氧能力的另一個特點,它不會隨着年齡增長就大幅下降,相比力量、敏捷、反應等,堅持跑步,上了年紀的人依然能保持很好的有氧能力。

但與耐力(有氧)能力相反,很多力量和反應能力就很難通過鍛鍊去獲得。好比全世界能輕鬆扣籃的,只會占人類總數很小的一部分。放動物界,人類的彈跳、爆發力、力量等就沒有什麼優勢。

所以有些時候用不着過於懼怕一些目標,很多身邊的運動達人,恰恰可能是學生時期的“體育差生”,只是之後對運動抱有熱情且投入時間,逐漸完成很多意想不到的挑戰,比如馬拉松。而如果甘願一直做個沙發土豆,漸漸的就爬幾層樓梯都會喘息不止。

運動的常識

1、劇烈運動時和運動後不可大量飲水

劇烈運動時,體內鹽分隨大量的汗液排出體外,飲水過多會使血液的滲透壓降低,破壞體內水鹽代謝平衡,影響人體正常生理功能,甚至還會發生肌肉痙攣現象。由於運動時,需要增加心跳、呼吸的頻率來增加血液和氧氣,以滿足運動需要。而大量飲水會使胃部膨脹充盈,妨礙膈肌活動,影響呼吸;血液的循環流量增加,加重了心臟負擔,不僅不利於運動,還會傷害心臟。

此外,大量飲水會使胃酸濃度降低,影響食物消化。長期大量運動後飲水容易得胃病。

2、進餐後不宜運動

進餐後需要較多的血液流到胃腸道,幫助食物消化與養分吸收,如果這時參加運動就會造成血液流向四肢,妨礙胃腸的消化,時間一長就會導致疾病。體弱者進餐後血壓還會降低,稱爲餐後低血壓,外出活動容易跌倒。長期餐後運動容易得盲腸炎。飲酒後不可進行遊泳等運動項目。

3、在不適當的地點運動會帶來傷害

在運動是時候很多的人都會選擇室外運動。由於運動的基本功能是通過呼吸從外界攝入大量新鮮氧氣,以滿足健康的需求,故運動前一定要選擇好地點,以平坦開闊,空氣新鮮的公園、河灘、體育場等處佳。

4、不要在情緒不好的時候運動

運動不僅是身體的鍛鍊,也是心理的鍛鍊。當你生氣、悲傷時,不要到運動場上去發泄。運動醫學專家的解釋是:人的情緒直接影響着身體的生理機能,而情緒的變化又產生於大腦深部,並擴散到全身,在心臟及其他器官上留下痕跡,這種痕跡將影響人體機能的健康。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