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中學生的閱讀能力

本文已影響2.44W人 

人類的生存、發展和進步,是在不斷認識世界、不斷溝通交流、不斷學習進取中取得的成果。閱讀是人類謀求發展的第一需要,是人們終生學習必須掌握的技能,是素質教育中最基礎、最核心的部分。接下來小編整理了如何培養中學生的閱讀能力的相關內容,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如何培養中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確提出“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使學生在不同的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的大閱讀策略。現代心理學之父皮亞傑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最直接的動力。只要感興趣的事,他們就會不厭其煩地做。學生閱讀興趣有顯著年齡差異。不同年齡的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讀物性質有密切關係。

因此,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好課外閱讀,及時檢查閱讀效果,以保持學生閱讀興趣的穩定性和持久性。要堅持天天閱讀,一天也不停,固定時間,雷打不動;而且每天要有一定的閱讀目標,可按年級不同適當提出要求,可做知識卡片、寫讀書筆記等。教師要經常檢查,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及時鼓勵,不要批評,要鼓勵、鼓勵、再鼓勵。

這樣,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主動擴大閱讀面,拓寬視野,豐富知識,提高了自身的語文能力。學生由於感到閱讀卓有成效,意識到課外閱讀在他們學習中的推動作用,是他們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教師的強求責難,從而逐漸增強求知慾,使閱讀技能得到發展。

二、指導選擇課外讀物

對於學生而言,好讀書只是開始,讀好書更至關重要。因此,教師應從以下三個方面給學生選擇課外讀物。

(一)、是選擇符合社會需要的課外讀物。社會需要主要指反映社會主流價值觀的要求。從這個方面說,只要是進步的、健康的、有益身心的讀物都可以讓學生讀。如《三國演義》、《紅樓夢》《水滸傳》等名著。

(二)、是選擇符合學生自身閱讀興趣的課外讀物。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有的學生喜歡《電腦愛好者》、有的喜歡《中學生閱讀》、有的卻去看《探險故事》。學生只有對讀物感興趣,才能主動去閱讀,積極去思考,纔不會把讀書當作是一種苦事、一種負擔。

(三)、是選擇符合學生閱讀能力的課外閱讀。低中年級學生適宜讀圖文並茂的短文,如童話、寓言、民間故事等,高年級學生知識面較廣,閱歷較豐富,可以閱讀一些遊記、驚險和科幻小說甚至古典名著等。

“一本好書可以改變人的一生”,特別是學生,在他們跌跌撞撞邁向社會的第一步時,更需要一本好書把他們牽引走向成長的彼岸。我們應該引導學生選擇好入門之書。高爾基說:“讀書,這個我們習以爲常的平凡過程,實際是人的心靈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偉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

三、指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正確的閱讀方法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增加了學生的自讀課文量,並且有大量的推薦性閱讀。這無疑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有效方法。課內學方法,課外求發展。課內是有限的,課外是無限的。學生課外閱讀既能鞏固和擴大課堂教學成果,又能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注重課外閱讀和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關鍵要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

(一)朗讀、背誦法。朗誦是把準了文本情感的脈博,融入了自己的情感體驗,交流是情感的流動,是人性的共鳴。朗讀法就是化無聲的文字爲有聲的語言,領會和理解文章內容的一種閱讀方法。聽一個人朗讀文章,往往可以看出他對文章的理解、領會的程度。讀得流暢、自然、有節奏、抑揚頓挫、富有感情,這說明他理解了文章的內容,而且領會了文章的語言特點,這樣他閱讀的收穫是多方面的;如果讀起來結結巴巴,停頓不當,語氣不對,這就很難說他對文章有了正確的理解。因此反覆朗讀是理解文章的好方法。此外,我們還可以要求學生朗讀自己的作文,以便發現用詞不當、句式不對、語言不通、思路不清等毛病,並設法糾正。教師還要在語文課上注重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並在指導課外閱讀中多多朗讀,增強語感,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背誦法是指定一些篇目去背誦,識記學習文章的內容和形式技巧的一種閱讀方法。如朱自清的《春》,就是一篇優秀的散文,要求學生背下來後,對於指導學生抓住景物特徵,運用多種修辭方法作文就大有好處。將來寫這方面的文章時可以信手拈來。

(二)批註法。閱讀時,隨時記下自己的體會、感受、意見、評價,劃出精彩片段、句子、詞語、修辭手法等,這就是我們通常用得很多的批註法。批註法的主要特點是:通過邊讀邊評,把讀、想、記緊密地結合在一起。這樣能把書讀活,能積累很豐富的知識。對學生來說批註法主要是學習別人文章的長處,但也要鼓勵他們敢於說出自己的不同意見。

我國教育家徐特立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這兩句話中的“作記號”、“動筆墨”,就是圈點批畫的意思,這就是指閱讀中的'文字批註法。在這一閱讀方法上,偉大導師列寧爲我們作出了榜樣。列寧是博覽羣書的革命家,他讀書時非常喜歡在書頁空白處隨手寫下豐富多采的評論、註釋和心得體會。在閱讀時認真作符號、寫批註,可以促使自己在讀書時開動腦筋,記下某些感受,記錄某些思想火花,這是一種卓有成效的讀書方法。

(三)讀寫法。讀寫法就是選定自己喜愛的一篇或一段優美的文章,用心讀上幾遍,大致記住了,就開始默寫的一種閱讀方法,默寫時不記得原話的,用自己的話寫,寫完之後與原文對照,看看哪些地方不如原文,如果有層次、句式、用詞等方面的錯誤,要分析原因。然後再讀、再想,有意識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上次默寫不如原文的地方。這樣閱讀,可以比較,加深理解,增強記憶,直接幫助寫作能力的提高。這比泛泛地讀,機械地背,收效要勝過幾倍。讀寫法也還可以在另外一種情況下采用。如背熟的文章或段落,過了一段時間,有些遺忘或生疏了。這時別去讀,而是先默寫一遍,然後再去對照複習原文,這樣印象就會格外深刻,對文章的要點就會掌握得既快又牢固。

(四)測讀法。測讀法就是讀書時把自己擺進去,站在作者的立場上,設身處地去想,邊讀邊推測、揣摩作者的構思、文章的主要內容及結構等的一種閱讀方法。如讀議論文,就推測中心論點將怎麼提出,可能會擺出什麼論據,將會怎樣逐層論述下去,最後將怎樣結束。讀小說就推測故事情節將怎樣發展,矛盾衝突將如何激化並獲得解決,人物的命運將會是怎樣的,開頭爲什麼這樣寫,後邊可能怎樣寫。如果後邊的安排正如自己所料,則說明自己理解了作者的思路形成過程;如果後邊的安排出乎自己的意料就要好好想一想,作者爲什麼這樣處理,而自己卻沒想到,他的安排好在什麼地方。如果作者的安排並不很好,也要想想這是什麼原因。這樣閱讀將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可以運用測讀法給小說、故事寫續集。在教學《孔乙己》時,讓學生給孔乙己寫個結局,學生結合實際體驗,給他設計了中舉的喜劇結局,在挫折後自謀生路的結局。

(五)不求甚解速讀法。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重視讀書學習,他在《五柳先生傳》一文中寫到:“閒靜少言,不慕榮利。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它說明讀書的方法,不要固執一點,咬文嚼字,而要前後貫通,瞭解大意。陶淵明認爲讀書的要訣,全在於“會意”。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會意之時,就高興得連飯都忘記吃了。在科技迅猛發展的今天,圖書出版量成倍增長,讀書要都“求甚解”,一輩子能讀幾本書?對於應該泛讀的一些書就應採取“不求甚解速讀法”,就是把讀過的好文章或片斷剪下來,貼在自己準備的剪貼本上。注意分類粘貼,最好在本子前面加上目錄、封面,作爲資料庫。做到廣泛博覽,開拓視野,爲專攻某項知識學問打下雄厚的基礎。我們必須教會學生把握速讀這一比較高層次的閱讀方式。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形象地說明了傳授知識與指點方法、培養能力的關係,更強調了指點方法與培養能力的重要性。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況說過:“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興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閱讀是積累的過程,閱讀的目的是積累知識,培養能力,感悟人生。科學的閱讀方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體現出學生的情感和價值觀。獨立閱讀訓練,對青少年語言與思維的發展,知識和能力的構成,思想和性格的培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