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飲食需要注意什麼

本文已影響2.45W人 

進入秋季,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變得涼爽宜人。空氣溫度降低,人的食慾逐漸增強,消化力也提高,正是彌補由於夏天氣溫炎熱造成營養不足的好季節。

秋季飲食需要注意什麼

同時這個時候又是收穫的季節,各種動物肉肥味美,蔬菜瓜果種類齊全,數量又多,是安排飲食的最好季節。不過,如果安排不當,也容易由於營養過剩或是食性不當而傷身,那麼秋季安排飲食要注意什麼呢?

1.要注意防止熱能過剩。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於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使人發胖,俗話叫“長秋膘”,這樣不好。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慾,大吃大喝。

2.從中醫食療理論上講,認爲秋季屬氣燥,“宜食麻以潤其燥”。

在我國黃河流域,一到秋季,氣候就變得晴朗乾燥,因此主張應當潤燥。怎樣做到這一點呢?首先應當少吃一些刺激性強、辛辣、燥熱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應當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蘿蔔、西葫蘆、茄子、綠葉菜、蘋果、香蕉等。

另外,中醫還認爲秋季屬合,萬物收斂,因此又主張“應吃辛以發散”。意思是說避免各種溼熱之氣積蓄。因爲凡是帶有辛香氣味的食物,都有散發的功用,因此提倡吃一些辛香氣味的食物如芹菜。

3.由於秋季天氣由熱轉涼,人體爲了適應這種變化,生理代謝也發生變化。

飲食特別注意不要過於生冷,以免造成腸胃消化不良,發生各種消化道疾患。所以提出“秋宜溫”的主張,也就是說秋天應當避免光吃些涼和性寒的食物,應當多吃一些溫性食物。

都說立秋的時候“貼秋膘”。那秋日裏要不要多吃肉呢?

其實,“貼秋膘”也要講科學,多吃一些在夏季容易被忽視的食物,補足人們在夏日裏容易缺乏的營養素,會比吃肉更補充營養。這裏我們爲大家推薦三種立秋之後餐桌的最佳食物。

黃綠色蔬果

即橙黃色蔬果和綠葉菜。夏天人們所吃蔬菜水果以瓜豆爲主。

比如黃瓜、冬瓜、西瓜、甜瓜、西葫蘆之類,四季豆、豇豆、毛豆等。除了西瓜、四季豆之外,瓜豆類中胡蘿蔔素含量較低。

所以,到秋季來臨之時,人們體內維生素A儲備容易減少,如不及時補充,到了冬春季節容易發生暗視力下降、眼睛乾澀、呼吸道容易感染之類的問題。

因此要多吃橙黃色蔬菜,比如南瓜、胡蘿蔔、西紅柿等。另外,瓜豆類食物的維生素C含量也很低,如果維生素C長期缺乏會造成免疫力下降、在換季的時候容易感冒。

因此,多吃一些綠葉蔬菜補足維生素C也很必要,比如芥藍、菠菜、綠菜花等。

發酵食品

夏天人們食慾不振,通常又會多吃寒涼食物,胃腸的消化功能比較弱。

主食可以選擇發麪餅、饅頭等發酵面製品,尤其推薦雜麪發糕,粗細糧搭配營養更高。

副食可以多吃一些豆類發酵製成的豆豉、豆醬、醬豆腐、麻豆腐、豆汁,奶類發酵製成的酸奶,還有大米發酵製成的醪糟等。

各種薯類

秋季正是薯類出產的旺季。薯類食品多有強健身體的作用,其中富含B族維生素和鉀、鎂等礦物質。傳統認爲薯類食物能補中氣,現代研究又認爲它們作爲主食食用,有利於預防肥胖和多種慢性病。

經常吃一些山藥、甘薯、芋頭、馬鈴薯等,作爲精白米麪的替換品,是非常好的養生措施。

立秋過後,天氣依然以悶熱爲主,所謂“秋老虎”說的就是這段時間。這時起,飲食應該開始慢慢過渡,爲迎接秋冬的寒冷打好基礎。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學教授張湖德說,夏季主“長”,秋季主“收”,現在開始,飲食上應該注意三大要點。

吃蜜不吃薑

蜂蜜有潤肺養肺的作用,而秋季需要的就是固護肺陰。另一方面,要不吃或少吃辛辣燒烤類的`食品,包括辣椒、花椒、桂皮、生薑、蔥及酒等,特別是生薑。這些食品屬於熱性,又在烹飪中失去了不少水分,食後容易上火,加重秋燥對人體的危害。比如生薑,在古代醫書中就出現這樣的警示:“一年之內,秋不食姜”。

除蜂蜜外,也可多進食些芝麻、杏仁等食品,既補脾胃又能養肺潤腸,可防止秋燥帶來的津液不足,常見的乾咳、咽乾口燥、肌膚失去光澤、腸燥便祕等身體不適症狀也能得到緩解。

吃“果”不吃“瓜”

民間有句俗語叫做“秋瓜壞肚”,一些美味的瓜類多屬陰寒性質,吃多了會損傷脾胃,因此要適可而止。但一些“果類”卻可以多吃。梨可潤肺,能夠消痰止咳,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蘋果富含多種維生素和鉀,不但對心血管疾病患者有益,還可止瀉。龍眼有滋補、強壯、安神、補血等作用,對夜間失眠的老人尤爲適宜。葡萄可以預防疲勞,有益氣、補血、利筋骨、健胃、利尿等作用。

開胃三寶:蘿蔔、鴨肉、糯米粥

糯米有養陰的功效,秋季可以適當喝點糯米粥。蘿蔔和鴨肉也是人們熟知的適合秋天吃的食物,有潤燥的功效。女性可多吃些百合,能達到潤肺養陰的效果。

總體來說,秋季更應注意飲食中食物的多樣性,特別應多吃耐嚼、富含纖維的食物。進食時,應細嚼慢嚥,既利於食物的充分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完全吸收,又能生津潤燥。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