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爲什麼要培養興趣愛好

本文已影響5.85K人 

大學生爲什麼要培養興趣愛好,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孩子是最重要的,培養寶寶的智力是刻不容緩的,孩子最開心的事情莫過於得到父母的認可,家長不能一味地去責罵孩子,以下是大學生爲什麼要培養興趣愛好。

大學生爲什麼要培養興趣愛好1

祕密1: 每個人都需要不斷調換頻道,愛好可以爲生活添加力量

我國每年都會有一個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報告,不斷地呈現問題,提出建議。

這也說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視。據報道,我國大概有 20%的大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50%的大學生覺得有壓力感。大學生的心理壓力來源多樣,緩解方式也多樣。壓力源有學習壓力、情感壓力、經濟壓力、人際壓力、就業壓力等。從個人角度,緩解方式有向人傾述、參加活動、休閒娛樂、諮詢等。

往往,壓力無處不在,壓力人人都有。就看,如何緩解壓力。

我目睹一些大學生因爲壓力而產生心理問題,也目睹一些大學生面對壓力遊刃有餘。

小G是我的學生,從大一時就想着爭取保研的機會,大一時成績名列專業前茅,大二卻下降不少,慢慢開始壓力倍增。她性格內向,不會很主動與人交流。一次找到我尋求方法。聊的過程中,我深知她對自己要求太高,有些完美主義,不容自己有半點失敗。我告知了她一些緩解壓力的方式。

直到大四時,她又開始進入我的視野,因爲申請保研失敗了。不過,那時的她已經沒有之前那樣的執拗,而是更加理智和坦然。

我問她,大學裏主要採取什麼方式緩解自己的壓力?她說道,大二時除了學習主要是多參加一些活動,最主要的是培養一個愛好——彈吉他。課餘的時間,除了鍛鍊身體,就是彈吉他,並且還參與到學校的興趣小組中。一到學不進去,情緒不好時,吉他便成爲了自己的陪伴。經常和其他吉他愛好者一起表演,甚至還進行創作。

聽到這,我知道吉他給了他力量。她雖然經常拿獎學金,但單一的學習和繁重的學業不可能讓人一直有動力和快樂,調換頻道,在不同領域中間切換,給了她更多的精彩和自信。

柏拉圖在《對話篇》中提到,人們應該從外在繁瑣的事物中超脫出來,這樣才能幸福。美國的哲學家查里斯· 波瑞特比爾,認爲休閒教育可以促進個體的身心健康,提升個體的幸福感。法國社會學家杜馬哲迪爾認爲,休閒是指人們從工作、家庭、社會的義務中擺脫出來,

可以更好地休息、轉換心情、增長知識

這裏提到的休閒,就是自己選擇工作和學習以外的一種活動,其中就包涵了愛好。

愛好,可以讓我們不那麼快淹沒在平淡而瑣碎的學習和工作中,它會時時提醒我們,眼前的生活裏,也有詩情畫意。

祕密2:學習和工作會有瓶頸,愛好會給你不一樣的機會。

在我們的學習和工作中,都會有焦灼期和瓶頸期。這個時候如果有高人點一下,估計會有轉折,這也是很多渴望的。

記得,自己在工作第三年的時候,我熟悉了學生工作多有的領域,我知道做好工作必須要追求每個細節的,同時還得有創新和突破。可那個時候,慢慢覺得工作有了瓶頸。

在博客流行的時候,我開始關注網絡,關注網文。畢竟大學生都是網絡的活躍分子,他們在哪裏,工作陣地就在哪裏。

不過,當時不知如何下手,不知如何寫文章。於是就從模仿開始,看了李開復的《一網情深》,知道了可以從答學生問開始。瞭解了當時同行中寫網文的高手,從借鑑入手,知道要多與學生互動,要掌握學生的痛點。於是,便開始踏上寫作的征程,一句一句來,一篇一篇琢磨。

寫作成爲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它不是我工作的核心,但依然成爲了我很主要的愛好。平時只要有時間,就會去寫。因爲這不僅是工作的補充,更多的是一種自我放鬆和抒懷。

後來,我參加了全國輔導員的博客大賽,用兩年的時間獲得了全國十佳。於是,便結識了很多這裏領域的高手,從選題、表達,以及文風都得到不少人指點。也基本摸透了網絡思政工作的一些門道,後來不斷研究,申報課題,搭建平臺,這讓我在這個領域走在了同行的前面,於是資源和機會接踵而至。我經常受邀給省裏的同行分享,到兄弟學校作專題報告,也被很多雜誌邀請寫專題文章。

愛好在娛己的同時,也給了自己更多的可能。

小M在大學裏是我的學生幹部。在中學時學過一些演講,也參加過中學的演講比賽。當時他就是處於對演講者的崇拜,以及對演講的好奇,於是便開始學習。越學習,越有感覺。越實踐,越喜歡。到了大學後,課餘還會堅持這個愛好,主持個班會,做個活動主持。

由於愛好的堅持和能力的積累,便有了機會去主持更大的活動,如學院迎新晚會、運動會開幕式、大型學術競賽等。後來,成了學院學生主持的一哥。

小M學的是食品專業,畢業時找了份500強企業的質量控制工作。工作第一年,從適應到自主,並沒有太多出彩,畢竟500強企業裏高手如雲。除了要有工作能力,也要有機遇。

一次公司的年會,原來的主持一哥年底跳槽離開了,活動負責人就如熱鍋上的螞蟻急着找人頂替。小M得到了部門的推薦,於是有了機會。

那次年會,全場上千人,小M憑着穩健而帶有幽默的表現征服了全場。這一下,全公司上下都認識了他,老闆對他稱讚有加,一下子就成了紅人。

後來,小M的發展挺順風順水,一方面是自己的努力和能力,另一方面,也是成功的引起了領導的注意。他後來感慨到,真沒曾想過自己的一個愛好給了自己很多機會。

有個能拿的出手的機會的確很重要,也許在工作以外的場合,會給你不一樣的機會。

祕密3: 圈子有時很小,愛好會讓你鏈接不一樣的朋友圈

我們的圈子無非有這幾個,工作的同事圈、同學圈、朋友圈、親友圈等。從工作的角度,我們的同事圈並不大,和一個部門的比較熟,其他的可能也就算是認識而已。

而且在工作的圈子中,我們會面臨層級關係,正常的工作關係我們很難和上層的同事和領導有緊密的聯繫和接觸。也很難去認識工作鏈條以外的.人,畢竟工作交叉不多。而愛好會讓自己有更多的可能。當你看到,企業的領導喜歡打網球很多人跟着也都學會了的現象,就不足爲怪了。

現在有很多的大齡單身青年,遲遲都沒有解決婚姻問題。這裏面原因很複雜,但有的人會是因爲圈子小,選擇面窄。我前面提到的同事H屬於此類,後來是通過旅行的愛好解決的多年的疑難雜症,因爲他多了一個旅友圈。

如何擴大圈子呢?除了主動,用愛好換取可以一試。

比如說,我還有一個愛好就是喝茶,於是經常去社區附近的茶葉店品茶聊天。在一次的品茶中,結識了幾個HR。那次並沒有留下聯繫方式。但後來,又在店裏碰到,才知道他們會經常到這裏品茶聊天。那以後,便真正交了朋友,不僅可以和他們一起品茶,還可以一起聊大學生就業。

於是,這些HR成爲了我幫助大學生就業指導了有力助手,還可以經常成功推薦學生就業。而且通過他們,認識越來越多的HR,還加入了兄弟會華南招聘會,偶爾參加一下他們的活動。

在愛好的圈子裏,大家不會特別在乎各自的職場身份,大家會珍惜由於愛好在一起的緣分。然而,這會帶給自己不一樣的朋友圈。

如何發現並培養自己的愛好?

有人可能想問我,那我沒有興趣愛好,怎麼辦啊?以及,一定要拿得出手嗎?自己玩玩不行嗎?

想想小時候,我們報過的興趣班,也許是琴棋書畫,也許是唱歌跳舞,也許是籃球足球 ……這些都可以發展成爲自己的愛好。現在的人們越來越追求生活的多元化,學插花、玩烘焙、搞茶藝、弄攝影、打網球等。這些,都可以去試試。

而爲什麼一定要練到“拿得出手”?

從心理學上講,興趣要變成可以持續的愛好,光憑一時的衝動是不足以支撐的。爲什麼說“興趣可以培養”,其實這句話真正的點,在於第一次嘗試某事帶來的成就感,這種初體驗會讓我們對這件事充滿信心,從而產生所謂的“興趣”。

而成年人的成就感,很多時候來自於自我滿足和外部肯定。只有把一件小事打磨到可以充滿信心的見人,這種成就感,才能支撐我們將興趣繼續發揚下去。否則,興趣只能變成三分鐘熱度,難以持續。

拿的出手,會讓自己更容易被記住,更容易獲得機會和資源。就算拿不出手,參與式的玩都會給自己不一樣的活法,也會有一些機會。

大學生爲什麼要培養興趣愛好2

1、沒有一個興趣,就沒有獨立人格

最近看了作家周衝的一篇社會紀實故事,概括起來就是:一女子經歷了狗血又無比坎坷的一生,有過窮困潦倒,也享受過榮華富貴,最後失去愛人,生無可戀跳樓自殺了。

竊以爲,她的喜樂哀愁,都寄託在他人身上,獨自一個人時就找不到任何感到幸福的事情,這纔是悲劇的根源。

每當看到一個類似悲劇的發生,惋惜當事人的同時,不免會生出許多感概,最遺憾的莫過於這些人沒能擁有一個特別的愛好,一個足以當作支撐自己活下去動力的興趣。

都沒有一個獨特的興趣愛好,還談什麼獨立人格和自由意志?更別提在事業上達到一定成就了。

人生而孤獨,沒有個特別的愛好,而是把精神寄託在他人身上,這行爲本身是多麼冒險!

2、有個可以獻身的愛好,是生活的最大動力

美國生物學者史黛西·奧布萊恩寫過一本《衛斯理的守候》,其中,貓頭鷹與史黛西十九年漫長的相依守候,當然感人肺腑,但我印象最深刻的卻是斯蒂夫,一個在書中只出現了兩三頁的野外動物習性學家。

斯蒂夫癡迷研究,隻身闖入亞馬遜叢林深處,每天泡在長滿寄生蟲的及膝深水裏,通宵觀察鴞猴,不久腳就爛掉了,整個人慢慢地變成了叢林的一部分。感染一身寄生蟲回來,有一種蟲子甚至在他身體裏產卵,而出於科學目的,他收集起這些親自孵化出的蟲子,送給熱帶疾病專家。

你想象一下那個畫面,一種《瘋狂動物城》裏滿頭牛蠅亂飛的犛牛的即視感。要不是知道他們是學者,還以爲他們搞行爲藝術呢。

據說很多學者前往亞馬遜叢林裏做研究,都事先做好闌尾切除手術,因爲獨自步行六週纔到達與世隔絕的那裏,一研究就是一年,一旦發作闌尾炎就面臨死亡。

這些野外生物學者爲科學事業奉獻了一切,他們有多摯愛自己的事業可見一斑。像他們這樣,有個可以獻上生命的愛好兼事業,怎麼會失去活下去的動力呢?

3、興趣與志向(事業)的關係

其實很多名人,在談到自己成功之道,都在強調興趣的重要性。比如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談創業,“想要勝出,創業者必須專注於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問題”。他本人也興趣廣泛,最癡迷閱讀,知識的薰陶成爲他日後事業的基石。

李開復先生在自傳中寫道:天賦就是興趣,興趣就是天賦。

他認爲人們往往對感興趣的事情才學習快速,纔是自己天賦所在;把自己感興趣的一點發展成事業,會事半功倍,更容易成功。這點與扎克伯格的觀點是一致的。

而著名美籍華人數學家、哈佛教授丘成桐先生,在北大附中的一次演講中,也談到了體育、音樂、美術這些興趣愛好與數學(他的事業)的關係。

他認爲:體育讓人有一個良好的體魄,繼而能讓人集中精神;音樂和美術能夠則冶性情。因此音樂、美術、體育對學問和人格訓練至關重要,即興趣的培養,纔是決定其終身事業的關鍵。

他佐證了興趣與事業不一致的時候,興趣還是有益於事業的發展。

即沒有從事自己的愛好,只是把愛好當作工作之餘解壓的消遣,也還是對實現志向有所助力。因爲畢竟愛好提高了生活情趣,給了大家信心和勇氣。

另外,學習方法有時候跨領域還是可以觸類旁通。學會一個技能,發現解鎖另一種技能也很容易。從而良性循環,逐漸對於每一種新鮮事物都感興趣,永遠嚮往更大的世界。

4、興趣往往一不小心,就改變了人的一生

法布爾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之前介紹《昆蟲記》的時候講過。

法布爾嗜蟲如命,他把自己困在荒草園,傾盡一生醉心於和“蟲子”打交道,專爲其寫出了二百萬字的大書《昆蟲記》。足以見得法布爾對昆蟲們的癡愛程度之深。

這部暢銷兩個世紀的科學鉅著,融作者畢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以人性觀察蟲性,將昆蟲世界化作人類獲取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傳世經典。

《昆蟲記》也爲法布爾贏得了“昆蟲界的荷馬”以及“科學界詩人”的美譽,甚至提名了諾貝爾文學獎。

這是專注一件平淡的愛好,造就了一個舉世矚目的傳奇的例子。

而說功利點,對一般人來說,不也有“因興趣實現理想”的例子嗎?一對雙胞胎姐妹,通過從小熱愛“數獨”這一個看似跟學習無關的愛好,敲開了美國名校康奈爾大學的大門。

大學生爲什麼要培養興趣愛好

5、興趣廣泛而無一精擅

有的人生來就是個好奇寶寶,對什麼都喜歡,涉及各個領域,但精力有限,因此不能在某個專業實現卓越的突破。又不捨得放棄一些興趣。

自然是有一個特長對事業更有所幫助,但愛好無法割捨的話,我覺得那就事業與愛好分開好了。

不用靠興趣賺錢維生的話,愛好無一精擅又如何呢?這樣的話,興趣不過是認識世界在世界玩樂的手段。也許這種人的愛好本身,就是享受體驗各種新鮮事情的過程呢。

最後想說,有些家長爲了幫孩子找到興趣所在,經常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這也未嘗不可,但是不要同時報多個,以及逼孩子考級。孩子只要感興趣,自己會主動學習。催太緊,適得其反就不好了。

找到一個終生愛好,沒想象的那麼容易。但先養成一個最簡單的愛好,比如閱讀之類的,也會受益終生。所謂,讀書是最低門檻的高貴。成本最低,受益最大。

但不管愛好到底是什麼,都儘早幫孩子找到一個癡迷一生的美好興趣吧!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