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有利於孩子的人格健康

本文已影響1.97W人 

父愛有利於孩子的人格健康,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是不容忽視。父親對孩子“愛”的價值觀、個性的均衡發展以及身份的確認都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現在分享父愛有利於孩子的人格健康。

父愛有利於孩子的人格健康1

一、有利於孩子的心智發育。

許多調查材料表明:缺乏父愛的孩子比其他孩子發育要差。父親長期不在家,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發育都會產生相當大的影響。據研究,一天與父親接觸至少兩個小時的男孩子,和一星期與父親接觸不到6小時的男孩子相比,前者不僅更聰明,而且人際關係處理得更融洽。

父愛有利於孩子的人格健康

二、有利於孩子人格健全。

母性教育是必要的,但又是不全面的。母親的細膩、溫柔、善良,有利於孩子“柔”的性格成長。但父親的勇敢、堅強、果斷,有利於孩子“剛”的性格形成。剛柔相濟纔是健全的人格。有人認爲男孩子由父親帶,女孩則應該由母親帶,這種看法也是錯誤的。如果只實行母性教育,那麼男孩子就很難以父親爲楷模去開始他男性生活之路;女孩子就很難了解男性的生活狀態。

父愛有利於孩子的人格健康 第2張

三、有利於孩子對生活的全面體驗。

如果一個人,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只生活在男人圈或女兒國,他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全面的。一個人形成畸形性格,與他兒童時期對世界的片面觀察有密切聯繫。母親更容易溺愛、遷就孩子。父愛則相反,是一種深沉、嚴肅的愛,父親更多地考慮孩子的未來。失去父愛的孩子大多缺乏自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意志薄弱;長大以後,碰到一點問題都會不知所措。

至於父親怎樣教育孩子,我認爲主要做到:以身作則,創造環境,溝通交流,期望鼓勵。

父愛有利於孩子的人格健康 第3張

以身作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創造環境則沒有引起很多人足夠的重視。孟母三遷,講的就是環境的重要。很難想像,一個在麻將桌旁長大的孩子,以後不愛打麻將。經常和孩子交流溝通,培養孩子的交際、表達能力和民主的習慣。成功的人都是鼓勵出來的,也是父母期望出來的。

父愛有利於孩子的人格健康2

與父母相處均衡個性發展

通常來說,男人的個性中比較多“敢於冒險和探索外界的勇氣和信心”,女人會偏保守和小心。所以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經常和媽媽呆在一起的孩子,個性比較敏感,對新環境的適應時間比較長。

相反,如果和爸爸互動比較多的孩子,則會比較勇敢,喜歡探索新事物,個性上會更加的獨立和自信。

在孩子在3歲以前,是孩子對他所生存的環境的認知能力,體能,社交,語言,個性等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父親的角色將對孩子後天的能力和性格養成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父愛有利於孩子的人格健康 第4張

男孩需以父親爲模仿對象

據瞭解,2歲半左右的幼兒開始對自己的性別有意識,即明白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這對家裏有男寶寶的父親尤爲重要。當男孩子確認自己的性別後,他開始尋找這個性別的模仿對象。在一個家庭裏,這個角色當然是自己的父親。

楊倩告訴記者,這個時期父親對男孩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他將會模仿父親的所有行爲來確認自己的性別身份,但是如果這個時期孩子接觸不到父親或者很少有機會接觸父親,那麼在家裏的角色模仿對象就會轉向媽媽,所以爲什麼我們會發現身邊有些男人很女孩子氣甚至像女人,這與孩子從小建立的成長模仿對象有關係。

男孩需要一個男性的偶像,而對於女孩來說,則需要一個男性來欣賞。女孩子和從小和父親的關係也會影響到他成年以後和其他男人的關係,包括男朋友或者未來的老公。

父愛有利於孩子的人格健康 第5張

2歲前孩子需要對愛確認

很多父親覺得自己毛手毛腳,不細心也沒有耐心所以對3歲以前的寶寶接觸比較少,甚至認爲3歲前的.教育完全是媽媽的事情。專家指出,這是目前絕大多數年輕的爸爸認識的誤區。

2歲以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孩子通過對外界信息的收集判斷個人的存在價值,以及他是否可以相信自己和他人,如果他在與父母生活的過程中不斷的確認“我是可愛的”,他的任何需要幫助和關注的時候都能得到積極的迴應,同時確認“我是有價值的”,“爸爸媽媽很愛我,我可以愛自己,也可以愛別人”。在這個“安全感”建立的過程中,如果父母雙方或者其中的一方給孩子的反饋是不積極的,漫不經心的,那麼孩子收集到的信息會是“我不重要,我沒有價值,爸爸媽媽不愛我,我一無是處是討人嫌的”,直接導致的結果是孩子“沒有自信心,很難相信周圍的人”。

對此,楊倩指出,孩子的“對愛的確認”以及“安全感”是來自父母雙方的,如果孩子“對愛的確認”只從母親那裏來,那麼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也很難完全。因此在孩子3歲之前,同樣需要父親的關注和積極的參與養育。

父愛有利於孩子的人格健康 第6張

溫馨提示

然而在孩子3歲以前,父親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角色是不容忽視的。父親對孩子“愛”的價值觀的確認、個性的均衡發展以及身份的確認都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

因此,爸爸們應該多參與孩子的教育,與母親一起擔起養育孩子的重任。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