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不宜長時間煮,營養流失難消化

本文已影響8.36K人 

蛋煮久了,蛋黃爲何會出現黑綠色物質,這層黑綠色的物質是什麼呢?

雞蛋不宜長時間煮,營養流失難消化

雞蛋分成蛋黃、蛋清和蛋殼三層。蛋黃凝固的溫度爲68℃-71℃,蛋清凝固的溫度爲62℃-64℃,煮雞蛋時如果火太大,在蛋黃外面,凝固溫度低的蛋清就會迅速凝固並且變硬,從而阻礙熱量繼續向蛋黃內傳遞,影響凝固溫度較高的蛋黃凝固,使煮出來的雞蛋清熟黃不熟。

而雞蛋在沸水中煮,超過10分鐘,雞蛋內部就會發生一系列化學變化。蛋白質結構會變得緊密,不易與胃液中的蛋白質消化酶接觸,因此很難被消化。蛋白質含蛋氨酸,長時間加熱後,分解出硫化物,與蛋黃中的鐵元素反應形成硫化鐵和硫化亞鐵。這也是爲何雞蛋蛋黃外層會產生黑綠色的原因。

蛋黃外麪包裹的黑綠色物質會影響身體健康嗎?

專家解釋,長時間煮的雞蛋營養會流失不少,產生的硫化鐵和硫化亞鐵不易被人體吸收,兒童或者腸胃消化功能較弱的人吃了這種黑蛋黃煮雞蛋就容易不消化,甚至發生胃痛。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