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不良怎麼補充營養

本文已影響2.61W人 

營養不良怎麼補充營養,營養不良是由於疾病或者飲食習慣導致機體攝入蛋白不足的一種情況,在生活中有不少人都有營養不良的症狀,那麼,營養不良怎麼補充營養好呢?

營養不良怎麼補充營養1

營養不良補充營養:

1、增加能量攝入,尤其是富含能量的穀物,比如饅頭、麪條、米飯、烙餅等含有大量能量,在糾正營養不良過程當中起非常重要的基礎作用。

2、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比如牛奶、雞蛋、肉類等蘊含豐富的優質蛋白質,在糾正營養不良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

3、增加維生素、礦物質含量豐富的食物的攝入,比如蔬菜、水果爲機體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在調節機體代謝方面的作用非常明顯,進而有糾正營養不良的作用。

營養不良怎麼補充營養

怎麼判斷營養不良

1、蛋白質缺乏:孩子會出現比較容易感到疲憊,經常伴有貧血的情況,孩子的體重會比較輕,生長比較遲緩,對於流行性的病毒抵抗能力非常差。

2、糖類缺乏:孩子在容易出現低血糖,主要表現就是經常感到疲勞,蹲下起立雙目炫黑的情況,生長情況不佳。

3、鈣缺乏:孩子就出現骨質疏鬆,特別是骨骼和牙齒的發育出現異常的情況,甚至會出現抽搐的情況。

4、鉀缺乏:孩子會出現手足無力,肌肉無力,嚴重的情況會發生心律失常的狀況。

5、磷缺乏:孩子常有食慾不振,臨牀易發生軟骨病,表現爲骨骼和牙齒髮育不正常,嚴重的可發生病理性骨折。

營養不良的原因是是什麼

1、長期餵養不當:出生無母乳或母乳不足,未能合理選擇主食,而以米湯、米糊等低蛋白低熱量食品作爲主食;或添加輔食不及時,到了8—9個月以菜湯拌稀飯。

2、驟然斷奶:不是有計劃有步驟爲小兒斷奶,而是突然斷奶,從流汁直接到固體;或原一日六餐減到一日三餐,使小兒腸胃不能適應,民間俗稱奶癆”。

3、先天不足:某些嬰幼兒是由於產傷,先天畸形等原因,致使餵養困難、消化吸收障礙。

營養不良怎麼補充營養2

營養不良根據不同情況,所需要補充的食物也不相同。營養不良是指患者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導致的能量或者蛋白質缺乏,從而不能維持患者自身的正常新陳代謝,所導致自身組織消耗的一種狀態。

如貧血性的營養不良患者,要注意鐵的攝入量,並且需要儘量避免吃一些妨礙鐵吸收的食物。很多貧血患者容易患貧血性營養不良,要適當增加瘦肉和動物血、肝臟的攝入,選用含鐵的強化食物,可適當補充維生素。

而孕婦營養不良,則需要多吃富含營養的食物,可多增加奶類的攝入,也可多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平時也可多吃蔬菜和水果。

長期營養不良怎樣調理

1、利於消化的食物

一些有消化系統疾病的人,會導致營養吸收不好,出現機體問題,要吃一些易於消化的食物,或者直接流質飲食,便於機體消化,增加營養。

2、增加運動

有些消化不良的人,會容易導致長期營養不良,需要適量增加運動,增強腸蠕動,增強消化功能,有利於機體吸收。

3、切勿挑食

要合理飲食,切勿挑食,一些人不喜歡吃的食物,一口不吃,喜歡吃的東西,大口吃,這樣是不合理的,要合理飲食,營養均衡,慢慢調理。

4、規律飲食

現在一些年輕人比較喜歡睡懶覺,不喜歡吃早餐,晚上熬夜太多,吃夜宵,這些都是不合理的飲食習慣,長久以往,會出現機體長期營養不良,要規律因素,慢慢更改,慢慢調理。

營養不良怎麼補充營養 第2張

5、無節制減肥

現在一些女性爲了追求身體上的美,一直減肥,而且無節制減肥,導致貧血、心慌等一系列症狀,長期導致營養不良,這樣是錯誤的做法,不要無節制減肥,要運動健身,增強體質,慢慢調理。

6、增加粗糧飲食

隨着年齡增大,人體本身的消化功能降低,長期會導致機體營養不良,要增加粗糧和蛋白飲食,慢慢改變生活習慣。

7、積極就醫

有些疾病可以導致長期營養不良,要學會積極就醫,解決基礎疾病,慢慢調理,請專業的醫師團隊去診斷治療基礎疾病,減少機體營養不良的機會。

營養不良怎麼補充營養3

所謂營養,是現代科學發展之後出現的,以各種營養素爲基礎,對我們人體來說,主要有六種:水、蛋白質、脂肪酸、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稀有元素。這些東西,基本就構成了身體,併爲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一、現代科學和傳統中醫對“營養”的不同理解:

現代營養學對我們的建議是:合理膳食、食譜更寬。而對於營養不足的處理,直接是“缺什麼補什麼”,蛋白質不夠就補充蛋白質,脂肪不夠就補充脂肪,水不夠就補水等等,不一而足。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任何食物都生於天地之間,它們和人一樣也稟受天地之氣。因此,食物也是有“靈性”的,它們的功能是動態的。只是受其生長環境的影響,表現爲不同的形狀、顏色、和性味歸經,從而具有不同的作用。

我們“人”生於天地之間,得天地陰陽之氣而成,食物也是一樣,都屬於陰陽的共同體。理解了這一層概念,那麼,中醫眼中的營養,其實就是藉助食物的陰陽“偏性”,來補充、調節機體的陰陽狀態,其目的無非一個:恢復陰陽平衡。我認爲,這就是中醫角度的“營養”。

因此,我們習慣了吃五穀而生,並雜以水果、肉類及蔬菜,就能維持生命。五穀“稟木氣而生,火氣而長,土氣而化,金氣而收,水氣而藏”,五行俱備,這是最養人的。至於五穀各有什麼成分,由什麼組合而來,我們中醫並不關注。

如果從“形神”的角度來看,真實的成分,比如分子元素之類,我們可以當成“形”來看待,那麼,其性味歸經之屬則可以看做“神”的方面。如果只顧“形”而忽視“神”,也是有失偏頗的。

現代科學專注於“形”,對各類食物的`組成有了非常詳細的理解,但爲何還是不能避免“營養不良”?是否和忽視了食物“神”的方面有關?而中醫則關注食物寒熱溫涼四性,在意酸苦甘辛鹹五味,卻忽視食物本身的構成,這或許是我們傳統中醫不足之處。無論如何,無論是現代科學還是傳統中醫,都是有片面性的。

營養不良怎麼補充營養 第3張

二、“營養”的提供需要“氣化”

現代科學認爲,食物中的“營養”,被我們吃進去之後就能成爲身體的營養。傳統中醫則認爲,吃進去的營養物質,還需要脾胃的運化、或者說“氣化”,才能被機體所利用,這樣就能解釋,同樣飲食的人,有的營養充足,有的會營養不良,關鍵是“氣化”是否正常和充足。因此,我認爲,忽視人體的“氣化功能”來談營養,是更片面的。如果食物營養和身體營養能簡單相等,那麼是否意味着可以直接“堆”出一個機體?這顯然是不現實的。

所謂“氣化”,也就是陽氣催動、促進的作用。中醫認爲,生命其實就是一個不斷氣化的過程,陽氣氣化充沛,機體不但不會有什麼“營養不良”,生命活動都是旺盛的,所謂“正氣內存,邪不可幹”。氣化弱了,機體也就“虛”了。這個“氣化”的過程,包括胃的吸收、脾的散精、肺的宣肅等多個方面。

在我看來,機體健康的關鍵在於陽氣、以及陽氣的氣化作用,這纔是最核心之所在。而所謂的“營養”,只是陽氣氣化的產物。

三、如何保證“營養”、不至於“營養不良”?

既然明白了什麼是營養,保證營養的充足,避免營養不良就是很簡單的事情了。也就是兩個方面:吃下去、氣化好。

吃下去:指的是“胃”的方面。所謂“得胃氣而生”,飲食清淡一些,容易消化一些,五穀雜糧都吃一些,諸如此類,都是爲了獲得營養的“原料”。

現在的人嗜食生冷、煎炸油膩,還要熬夜,生活作息很不規律,工作壓力又大,這些都會傷損脾胃,如果一邊耗損脾陽,一邊卻補充“營養”,這樣不但無益於健康,反而會削弱脾的氣化。

氣化好:這主要指的是“脾”的方面。只要正常吃飯,葷素均衡,不挑食,每個人都不會缺營養。之所以還是有營養不良,根本原因在於氣化不足。爲什麼我們生病的時候,醫生會讓節制飲食,不要吃得太好、補充過多營養?其目的就是維護氣化的正常。

因此,傳統中醫又有“忌口”的做法,這一點,很多情況下是比較合適的。一則能避免油膩粘滑之物阻礙脾胃,影響藥物的吸收;二則食物也有偏性,能避免其偏性影響病情。

相關內容

熱門精選